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源遠流長,優秀古籍汗牛充棟,經典古詩詞更是浩如煙海。這些精粹文化需要人一代代的傳承,更需要口耳相傳,因此在學生教材中少不了對古詩的研習。然而,古詩往往晦澀難懂,背起來也比較困難。
在中小學的課程要求中有120餘篇需背誦的古詩文,這不光是孩子頭疼,需要監督孩子學習的家長們就更頭疼了:孩子不理解、記不住,就算短期內背下來了,過了一陣就會忘得一乾二淨,這該如何是好呢?
其實,只要找對方法,兒童背誦的速度和效率會高出很多。學會背詩的「四步法」,孩子搖身一變 「詩詞小達人」不成問題。
一首詩背好幾個小時?學會背詩「四步法」,孩子背詩不再難
一、讀通全文
《弟子規》中曾云:「讀書有三到,心眼口,心皆要」。
熟讀才是熟記的基礎,背誦全文並不是簡單地通讀全文,而是閱讀時要仔細看,避免漏字、加字、顛倒、重複;嘴巴讀出來是要流利、連貫;最後熟記於心。
因此,在孩子還沒有通讀全文、理解不深刻的時候不要貿然開始背誦,一則是孩子不容易記住,二則是反覆的背誦失敗容易挫傷孩子的積極心。
二、抓住詩詞的關鍵詞進行重點背誦
詩詞大多數都是融情於景或格物詠志,善於工筆描繪景物,見微知著。因此如果孩子能將自己的聯想想像與詩詞文字結合起來,那麼背誦的速度就會快很多。例如杜甫的《絕句》:「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在一句詩中出現了「燕子」、「鴛鴦」等意象,構成了一幅春意融融、鳥語花香的畫面。如果孩子能邊回憶著這些場景邊背誦,記憶將更加深刻。
除了寫景詩,敘事詩也是常見的題材。那麼孩子可以在背誦前先弄清楚這首詩講了什麼故事,想要抒發什麼感情。如白居易的《池上》:「小娃撐小艇,偷採白蓮回」。以妙趣橫生的筆觸描繪了稚童偷偷採摘蓮花的故事,情節性與畫面感並存,孩子記住了情節,也就記住了這首詩。
三、詩與圖畫、動畫的結合
科技日新月異,也可以將枯燥乏味的古詩背誦與看圖說話融合。根據生理學和心理學相關理論,在受到圖片和聲音刺激的時候,兒童大腦中的的海馬體會格外活躍,由此會加深記憶。
而且如今市面上推出了很多的詩詞繪本和古詩動畫,家長不妨讓孩子在背誦前觀看詩詞動畫,以聲光電刺激孩子的想像力和記憶力,讓孩子在背詩的過程中浮現出所看動畫的畫面,由此加深記憶。
四、肯定孩子的成就
孩子們都渴望獲得老師和爸爸媽媽的認可,這種想獲得認可的心情會成為鼓勵他們繼續進步的源動力。如果家長們可以在孩子迅速準確地背完一首詩後給予獎勵和讚美,想必孩子也會更願意繼續加油。在家長的認可和鼓勵下,孩子們獲得更多的成就感,也保留了他們的興趣和動力,何樂而不為呢?
楠哥推薦《跟著爸爸學古詩》。由兒童繪本畫家七一爸爸、央媒「金話筒獎得主」著名播音主持人蘇爸爸、兒童文學作家何爸爸合力打造。
全書共有4冊,適合2-12歲的孩子,從理解古詩的含義、了解創作背景以及意境,循序漸進地激發孩子背古詩的興趣。
內容詳實,情節豐富,插畫色彩鮮豔。每首古詩都令孩子非常感興趣,讀過之後也印象深刻。每首古詩都有一個二維碼,掃碼還能聽古詩朗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