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語文時代來臨後,家長們對孩子的古詩背誦越發上心。在150分的語文試卷中,至少有45分是古詩詞類題目,就連一些作文題目都少不了古詩詞的出現。再加上現在越來越重視傳統文化,很多孩子五六歲就能背誦幾百首古詩,家長們難免會有些著急。
但在背古詩這方面,孩子背古詩的速度如果跟不上,家長就算再著急也沒用。五六歲能背下幾百首的都是別人家的孩子,自己家的孩子背一首就要好幾個小時,還不能保證背詩的效果。可能當時是背下來了,但過不了多久就忘了,導致孩子背了也是白背。
其實,在孩子背古詩時,我們都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大部分家長都把孩子背古詩當成一種任務,孩子被家長逼著背古詩也只是死記硬背,並沒有真正變成自己的知識。
孩子不理解、記不住,過段時間就會忘得一乾二淨,因此找到背古詩的正確方法很重要。接下來我分享一下我教孩子背古詩的方法,孩子背得快記得還牢。
第一步:熟悉古詩的創作背景和情緒
《弟子規》中曾云:「讀書有三到,心眼口,心皆要」。
每一首古詩背後都有一個場景或故事,敘述了作者此時的心情,也可稱為這首古詩的「心」。了解古詩背後的故事,知道這首古詩說了什麼事,才能將古詩裡面的每個詞聯繫起來。
熟悉古詩的創作背景,能幫助孩子理解為什麼這個字會出現在這裡,不然古詩對於孩子來說只是多個沒有練習的文字串聯在一起,沒有規律自然就只能死記硬背,背完就忘。
第二步:通讀全文,抓住古詩的關鍵詞
每首詩的每個句子中都有相應的關鍵詞,作為古詩中這個句子的點睛之筆。比如賀知章的《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第一句中「少小」和「老大」就是一對關鍵詞,敘述了時間的變化,孩子在背古詩時只需要將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情填進去,就能聯想出完整的句子。
第二句的「鄉音」和「鬢毛」又是一對關鍵詞,作為人的特徵,描述了變化。記住這4個關鍵詞,就能將這首古詩第一部分想敘述的心情表達了出來。
通過這些關鍵詞,還能發動孩子的想像力,聯想到古詩中敘述的這個人的特徵,從而加深孩子對這首故事的印象。
第三步:配合圖片,打造古詩背後的意境
很多孩子都是從五六歲的時候開始背古詩,由於認知層面還比較少,古詩背後的很多場景只靠想像力,孩子是想像不出來的,這時我們就可以借助圖片幫孩子提升認知,幫孩子理解背後的故事。
五六歲的孩子還處於具象思維階段,具體的圖片要比枯燥的文字更容易記憶。家長在教孩子背古詩時,不妨藉助一些有圖片描繪的古詩繪本,配合圖片刺激孩子的想像力和記憶力。我在教孩子背古詩時,就藉助了這類古詩繪本。《跟著爸爸學古詩》就是其中一。
這套繪本收錄了很多經典的古詩詞,通過想像由著名的兒童繪本畫家七一爸爸畫出很多富有童趣又不失國風的圖片。既能幫助孩子理解記憶古詩,又能提升孩子的審美。旁邊還有相應的兒歌,用孩子的方式幫助理解記憶。
第四步:給予孩子輕鬆的環境,反覆背誦古詩
大多數孩子背古詩都處於一種緊張、被強迫的狀態,本就是心不甘情不願的背詩,孩子背詩的效率和成果自然就不會很好。背詩對孩子來說只是當時的任務,背完就可以了,也不會往心裡去。所以,給孩子提供一個合適的背詩環境也是不可缺少的。
我家大寶現在8歲,雖然背下的古詩不多,但也掌握了130多首,碰到與古詩相近的場景都能背上一兩句。因為不管是散步、睡覺前還是開車途中,我都會適時挑一首與當前場景相近的故事讀給孩子聽。
比如有一次我家大寶在溫暖的沙灘上玩沙子,我湊過去問孩子「寶寶,這個場景你能想到哪首古詩來形容呢?」他想了想,抬頭看著我,我順口背了一句「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然後對孩子描述了一下這首古詩的背景,他很自然地就背下來。後來我們再去沙灘時,他就能想起這首古詩。
這種方法把古詩變得生動有趣,不僅能讓孩子把古詩記得更牢,還能陶冶情操。如果你家孩子背古詩也是背完就忘,不妨試試這些方法。
我是萍萍媽媽育兒師,也是擁有兩個寶寶的媽媽,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育兒乾貨。
希望我的一點經驗和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孩子能更好地成長!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