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可能有這樣的體會,孩子上幼兒園時,老人總是誇耀孩子聰明,許多古詩聽幾遍就能背下來。
可一旦上了小學,孩子記憶力不但沒變強,背詩詞反而越來越費勁,究竟是什麼原因?
01關於記憶的一些常識
記憶力是學習最重要的基礎。記憶力強學習效率就高,掌握知識也更牢固,當然反映在學習成績上也會更好。
通常我們把記憶分為兩大類:工作記憶和長時記憶。
假設孩子背一首古詩,趕快看一眼,就能記住兩句,但一會再考就會記憶,使用的就是工作記憶。
工作記憶保持時間很短,有些信息會在不到一分鐘時間就在記憶裡消失了。
比如,你快速記一個手機驗證碼,把它輸完之後,你就想不起來了。
長時記憶則不同,從理論上講,它的容量是無限的,比如,我們可以記住幾十年前的事,吃飯、騎車、開車、遊泳等等,我們都是用長時記憶記住的。
比如,孩子要背一首古詩,要把看到或聽到的內容先編碼,再存儲起來,然後在考他們時再提取出來。
有研究指出,有些孩子以前背過的內容,不一定是沒有記住,而是他們提取記憶的能力還不足。
可能事實也是如此,有些孩子幼兒園背過的古詩,突然去考他,他根本想不起來了;但是如果讓他再背一遍,這些背過的古詩就會比沒背過的快。
因此,幼兒園時,孩子多背一些內容是沒有壞處的,可能後來想不起來,但只需要稍加背誦,就可能很快轉為長時記憶,永久記住。
所以,陪小學生背古詩詞的家長可能會發現,雖然短時間內家長比孩子快,但一周之後,孩子仍能記住,可大人卻想不起來了。
02長時記憶的三種類型
長時記憶一般被分為三種:情節記憶、語義記憶和程序性記憶。
情節記憶是指對我們經歷的事的記憶。比如,孩子記得昨天和同學一起玩遊戲,或者被老師表揚、批評。
語義記憶是對一些常識性知識的記憶。比如,孩子在學校認識了新的詞語,學會了新的英語單詞。
程序性記憶則是對如何做某事的記憶。比如,孩子在學校學會跳繩,學會了寫字,學會了一套廣播體操。
03如何讓孩子更會記?
有研究發現,如果孩子只是單純地把背的內容機械地記住,那麼就很難再想起來,就比如幼兒園時背古詩詞,他並不理解詩的意思。
但如果能夠理解背的內容,那麼對所記內容的回憶就會增加兩倍。
孩子幼兒園時,由於字詞認識得少,背古詩詞實際上用的是聽覺,而且很少以詞為單位記。
但上學後,由於識字量和詞語量增加,他們就能以詞塊為單位記憶,即使不理解整詩的意思,也能記得更快、更牢。
比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樣劃分詞塊後,如果他們對每個詞塊越熟悉,記得就越快,也越牢固。
但如果劃分詞塊後,比如「蘭葉 春葳蕤桂華 秋皎潔」,他們都沒聽過或見過,那就越背越難背。
所以,我們就會發現,那些詩詞小達人,背詩詞會越背越容易,就是因為頭腦中存儲的相關內容多。
因此,如果孩子在上學前能夠多背詩詞、多閱讀,上學後,記憶力就會更強;反之,聽得少、看得少、背得少,就越難背。
如果孩子已經錯過幼兒園背詩詞的機會,那麼,上學後,尤其可以利用疫情期間,每天多聽一點兒、多讀一點兒、多背一點兒,只要持續堅持,開學複課後,就會很大提升。
當然,如果孩子已經有很強記憶力,背了不少詩詞,那麼,可以試著讓他們去了解詩詞的意思,這樣就會變為長時記憶,永久記牢背過的內容,也能在未來初高中學習時,快速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