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進酒》:「qiāng進酒」還是「jiāng進酒」到底該怎麼讀?

2020-12-16 小張談中國文化

說起中國文化,必然少不了唐詩宋詞,而提起唐詩則必談詩仙李白。李白一生所作詩篇無數,其詩大氣磅礴、浪漫無比。可是各位小夥伴們,不知道你們還記不記得這首《將進酒》?雖然我們在課本上學的時候,這首詩讀作將(qiāng)進酒,可是這裡真的讀qiāng嗎?今天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聊聊,這個字到底讀作什麼?

為什麼我們接觸到的基本都是讀將(qiāng)進酒

首先這裡要說明的是,這首詩最早的版本應該叫《惜樽空》,這是根據唐敦煌出土的資料所得。那麼為什麼我們接觸到的版本叫《將進酒》哪?因為我們接觸到的是宋刻本,在宋刻本中這首詩叫做《將進酒》。

唐敦煌手抄版《惜樽空》

我們可以發現,這篇與現在我們所了解的《將進酒》有一定的區別,不過我們暫且不討論這個方面,我們今天著重討論將的讀音。首先,將的讀音有三種,分別是:jiāng,jiàng,qiāng;讀作jiāng時,意為,快要、帶領、拿、把、用言語刺激、保養、 獸類生子、遷就、又,且、助詞、剛剛、姓、嫁娶;讀作jiàng時意為:軍銜的一級、統率,指揮;讀作qiang時意為:願;請求。

那麼《將進酒》中的將讀作qiāng是依據什麼那?根據羅竹風先生主編的《漢語大詞典》第7卷,第810頁中的詞條,「將進酒」將,qiāng,千羊切,平陽,清。將讀作qiāng,這一讀音是出自《詩經-氓》中的「將子無怒,秋以為期」。其中將讀作「qiāng」意思就是願,請求,這就是《將進酒》中將讀作qiāng的原因。

《將進酒》將讀作jiāng是錯的嗎?

上文說了,《將進酒》中將讀作qiāng是依據《漢語大詞典》,然而同樣的在《辭源》中,《將進酒》的注釋裡並沒有注qiāng音,亦即《辭源》的編者認為《將進酒》應當讀作jiāng而不是qiāng。倪志雲先生在向《漢語大詞典》的副主編,蔣維崧先生求證「將進酒」的「將」字的讀音的時候,蔣先生明確的說,應當讀作jiāng,同樣的網上流傳的葉嘉瑩女士吟誦《將進酒》時,讀音也是jiāng。而《將進酒》中的「將」讀作jiāng時,意為:且,暫且。且在清代王琦注釋的《李太白全集》中,王琦為了防止讀者讀錯字音,特意讀易讀錯的字進行了標註,但在王琦注釋的《李太白全集》中,《將進酒》中的「將」並沒有特意標註讀音,亦即王琦認為此處應當讀作jiang。同時在《新編國語辭典》中《將進酒》的讀音注釋為:jiāng jìn jiǔ 。

蔣維崧先生

jiāng還是qiāng,

那麼到底是讀哪個音?其實《將進酒》中的將讀jiāng還是qiāng一直都是沒有一個確切的定論的,雖然在《將進酒》中將讀qiāng的讀音出現的晚,但是卻後來居上,不少的學者都鍾情於讀qiāng,因為qiāng氣是往外吐,jiāng這個讀音就稍顯含蓄。且,讀jiāng時,意思過於含蓄,沒有讀qiāng的那種豪放,所以qiāng更適合,更像酒桌上吼出來。

李白-現代藝術形象

其實,語言一直都是變化著的,古代的發音與今天的發音差異很大。古代的發音變化經歷了三個時期,分別是:上古音,周朝、秦朝、漢朝;中古音,南北朝、隋朝、唐朝;近古音,宋朝、元朝、明朝、清朝。今天我們的發音肯定與唐時的發音不一樣,所以讀qiāng也好,讀jiāng也好,都是有一定道理的,只要這首詩寫的好,我們喜歡就好。

相關焦點

  • 《將進酒》到底該怎麼讀?據說90後都讀錯啦!
    李白的傳世名篇《將進酒》聽到「將進酒,杯莫停」小六哥趕緊喊停——「等等,什麼進酒?」侄子說,「jiāng進酒啊」小六哥懷疑人生了當年我的語文老師可不是這麼教的啊我們這一代都讀「qiāng進酒」神奇的是,我那60餘歲受過大專教育的姑媽也說
  • 「jiāng」VS「qiāng」,《將進酒》的「將」究竟怎麼讀?
    李白的《將進酒》膾炙人口,題目中的「將」字今天普遍讀為「qiāng」。前段時間,有微信公眾號發表了葉嘉瑩先生談「將」字讀音的視頻,對這一似乎已經達成共識的問題提出了疑問。葉先生認為,《詩經》中「將仲子兮」(《詩經·鄭風·將仲子》)、「將子無怒」(《詩經·衛風·氓》)中的「將」字因是表示柔婉的語氣詞,故讀作「qiāng」,而「將進酒」之「將」不是女子對男子,不表示柔婉之意,故應讀作「jiāng」。葉先生聲望甚高,所以影響很大,具體到「將進酒」之「將」,筆者認同葉先生的結論,但論證有所不同,粗陳鄙見如下,求教方家。
  • 【詩聯學堂】向蔣維崧先生求證「將進酒」的「將」字的讀音
    也就是說《辭源》編纂者並沒有認為「將進酒」應讀「qiāng 進酒」,而是確定讀「jiāng進酒」的。那麼是不是可以認為《漢語大詞典》 後出轉精,修正了《辭源》這個注音的失誤呢?我認為未可如此簡單定論。我的看法是,對於多音字在詞語中讀音的確認,一要看其讀音取義是否穩妥,二還應求證於老輩歷來口頭傳承的讀音。
  • 一騎紅塵妃子笑,「騎」到底讀什麼?很多家長和老師都犯難了
    許多人在學古詩詞的時候,經常會發現有些詩詞的讀音存在疑義,例如「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衰」,按古代的讀法應該是「cuī」,但是如今課本統一為「shuāi」,還有「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應該是「xiá」,教材中又註明了讀「xié」。到底應該按古代的讀法,還是課本所注呢?今天我們就講講那些令很多家長和老師犯難的詩詞讀音。
  • 「將進酒」的正確讀音
    小編記得初中時老師教我們「將進酒」的「將」讀「qiāng」,而且很多同學也曾像我一樣質疑過,但在老師的威嚴下不得不屈服。那麼「將」到底該讀什麼呢?小編接下來談談曾經被「鎮壓」的「jiāng」。「將」字有三種讀法:一讀「jiāng」;二讀「jiàng」;三讀「qiāng」。下面是我整理的材料,希望能供部分朋友交流、學習。
  • 《將進酒》的「將」究竟怎麼讀
    作者:魏學寶(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文學院副教授)  李白的《將進酒》膾炙人口,題目中的「將」字今天普遍讀為「qiāng」。前段時間,有微信公眾號發表了葉嘉瑩先生談「將」字讀音的視頻,對這一似乎已經達成共識的問題提出了疑問。
  • 讓董卿和濮存昕都讀錯的多音字,到底該怎麼讀
    原標題:讓董卿和濮存昕都讀錯的多音字,到底該怎麼讀?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出師表》[三國]諸葛亮】 有些人會將這裡的「遺」字讀「yí」——「先帝」一詞可能產生了些誤導,認為「遺」在這裡的意思與
  • 也談《將進酒》之「將」的讀音問題——兼與魏學寶教授商榷
    關於《將進酒》之「將」的讀音問題,筆者近兩年來被不同的人問過不下二十次,其中有電視臺的主持人,也有中學語文教師,本人也不厭其煩地解釋過N多遍說應該讀「jiāng」。無奈人們從眾的力量太過強大,大家一般還是習慣於讀「qiāng」。
  • 我們欠李白一個讀音,《將進酒》的「將」我們念錯了
    我們欠李白一個讀音,《將進酒》的「將」我們念錯了李白的《將進酒》豪邁大氣。標題中的「將」一字今天通常被理解為「qiāng」。前段時間,微信公眾帳號發布了葉嘉瑩先生關於「將」發音的演講錄像,對這已經達成共識的事情提出了質疑。
  • 李白的《將進酒》到底好在哪裡?它為什麼總是被選進教材?
    《將進酒》是李白的詩歌名作,不僅深受人們喜愛,也經常被選入中學、大學的語文教材。宋朝大批評家嚴羽讚揚這首詩說:「一結豪情,使人不能句字 賞摘。」清初詩評家徐增說:「太白此歌,最為豪放,才氣千古無雙。」但是,眾所周知,不僅中學生禁止飲酒,政府官員也有「禁酒令」約束。那麼,《將進酒》到底好在哪裡,為什麼總是被選進教材呢?
  • 【將進酒】詩仙李白的詩與酒
    李白的一生,都與酒有著不解之緣,酒是他創造的靈感,賦予他詩中的仙氣,酒也是他的靈魂慰藉,在失意時一銷千愁。「酒仙」是眾人給他的稱謂,他的飲酒詩篇便將其個性展現的淋漓盡致,《將進酒》就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之作。
  • 「永不分梨」酒裡面,那個完整的梨子,是怎麼裝進酒瓶子的?
    ,因為裡面有一個完整的梨子,很多人都想知道,這個梨子到底是怎麼裝進瓶子裡面的?畢竟酒瓶子的口特別小,而且這個瓶子還是一次性完成的。見過這個酒的人肯定都覺得特別納悶,以前我也覺得很奇怪,後來才知道梨是怎麼裝進去的,原來這個酒製作起來特別麻煩,需要提前半年準備才可以,就是在梨子剛長出來的時候,就在上面套一個酒瓶子,因為這個時候的梨子特別小,從瓶口就可以塞進去了,這個梨子會在瓶子裡慢慢長大。
  • 為何古代的人動不動就喝好幾壇酒,酒的度數到底有多少
    其實古代的酒,和咱們現在的差很遠很遠……先說個經典的酒仙級別的人物——李白。杜甫的《飲中八仙歌》寫道: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是杜甫誇李白的,說他能喝一鬥酒,一鬥酒是多少呢?差不多12斤吧。
  • 到底是「古來聖賢皆寂寞」還是「古來聖賢皆死盡」?
    到底是「古來聖賢皆寂寞」還是「皆死盡」?《將進酒》與《惜罇空》之爭探究文/南郭居士「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將進酒屬漢樂府舊題。將(qiāng),即請。將進酒選自《李太白全集》。這首詩大約作於天寶十一年(752)。距詩人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已達八年之久。當時他跟岑勳曾多次應邀到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境內)元丹丘家裡做客。
  • 【語言文字】李白詩詞欣賞:將進酒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 關鍵字是「酒」的飛花令——帶有酒字的詩句或關於酒的詩句有哪些
    這些著名的詩句仿佛都與酒有關,那麼有多少與酒有關的詩詞名句呢?今天就來總結一下。1、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唐】——李白《月下獨酌》2、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唐】——李白《行路難三首》15、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唐】——李白《將進酒》16、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 酒到底是誰發明的?
    那麼,在中國到底是誰發明了釀酒技術,乃至後世中國人與酒作伴產生了美妙的中國文化呢?-天然產物-很久的時候人們生活在農耕狩獵的時期,酒很有可能就是自然落到地面的果實,正好有適合它發酵的環境,於是有了酒的出現,發酵後的果實具有香味,偶然間被人發現了,慢慢的才逐步有了人為幹預釀酒。
  • 一眼看出白酒是「糧食酒」還是「酒精酒」!酒友們都該看看
    導語:一眼看出白酒是「糧食酒」還是「酒精酒」!酒友們都該看看人們在聚會或者閒暇的時候總是喜歡小酌幾口,酒也是歷史悠久的全球性的飲料,但是酒裡面的門道也是不小,很多人不知道這其中的問題,有事就會上當受騙,就比如中國人常喝的白酒,其實市面上賣的白酒有著「糧食酒」和「酒精酒」的區別,顧名思義一種是真正用糧食釀造的,而一種則是通過酒精勾兌出來的,不知道的朋友往往會買到「酒精酒」,下面就教大家幾種方法,讓你一眼分辨出它到底是
  • 古代酒多少度,為何古人動不動喝好幾壇,是真能喝還是度數低?
    說到這裡,我們可能會對武松的酒量感到驚嘆,實際古人在飲酒助興時,常常連續喝下好幾壇酒都不會醉,就算是宴請賓客時使用小酒杯,也都斟得滿滿的,一飲而淨。那麼古代的酒到底有多少度呢?是不是古人的酒量普遍比現代人大?其實不然,古代的酒在製作工藝等各方面都沒有現代成熟,因而早期的酒度數大多不高。中華文化源遠流長,關於我國釀酒的歷史還得追溯到幾千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