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大師】春夜洛城聞笛——唐.李白

2021-02-19 語文大師官方

這首詩是李白遊洛陽時所作。一日夜晚,詩人正閒坐在客棧的窗前,忽然,窗外隱隱約約傳來了笛聲。李白望著夜深人靜的街道,卻怎麼也尋不到吹笛人的蹤影,悠揚的笛聲乘著春風散落全城。

傷離惜別的曲調,勾起了詩人無盡的回憶,想著自己二十多歲就離家東遊,不知家鄉的親人朋友是否安康,也不知家鄉的景色是否依舊

笛聲愈加濃重,思鄉之情也愈加濃烈,為表達自己的思鄉懷親之情,李白便揮墨創作了這首《春夜洛城聞笛》。

詩題「春夜洛城聞笛」洛城,即洛陽。詩題意為,春夜,在洛陽城因聞笛聲而感發。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玉笛,笛子的美稱。首句描寫詩人被清遠動聽的笛聲吸引,卻也辨別不清笛聲來自哪裡。

「暗」作為此句的關鍵,有笛聲隱隱約約之意,也表達了笛聲觸動了詩人的思鄉愁緒。次句著意渲染笛聲,描寫仿佛整個洛陽城都縈繞著悠揚的笛聲,這是詩人主觀誇張的感覺。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折柳,指《折楊柳》,漢代樂府曲名,內容多敘離別之情。故園,故鄉,家鄉。

古人送別時喜折柳,盼望親人歸來也折柳, 「柳」諧音「留」,折柳送行表示別情。所以詩人聽到這首《折柳曲》便引起了強烈的客愁鄉思之情。

散和滿,描寫了笛聲均勻散布於洛陽城的各個角落,表現了洛城春夜之靜謐,也表達了詩人思鄉之心切。

李白的這首詩雖是在寫聞笛,但所表達的意義不僅僅是描寫音樂,還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這首詩清新流暢,抑揚錯落,最後兩句「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來在羈旅遊子的心中引發強烈的共鳴。

相關焦點

  • 詩詞專題丨李白《春夜洛城聞笛》賞析七年級
    《春夜洛城聞笛》一詩,當即這次客東都有感而作。這首詩寫鄉思,題作《春夜洛城聞笛》,明示詩因聞笛聲而感發。題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點出季節及具體時間。起句即從笛聲落筆。已經是深夜,詩人難於成寐,忽而傳來幾縷斷續的笛聲。這笛聲立刻觸動詩人的羈旅情懷。詩人不說聞笛,而說笛聲"暗飛",變客體為主體。"暗"字為一句關鍵。注家多忽略這個字。
  • 七下《竹裡館》《春夜洛城聞笛》賞析及練習
    02 春夜洛城聞笛(李白)【原文】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譯文】是誰家的庭院的飛出幽隱的玉笛聲?融入春風中,飄滿洛陽古城。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二十多歲就離家東遊,後長期居住湖北、山東,春夜聞笛《折楊柳》曲,觸發深長的鄉思當是再自然不過的了。因此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來在旅人遊子心中引發強烈的共鳴。【主題】這首詩通過客居洛陽城的夜間聞笛聲的細膩描寫,引發了詩人無限的思鄉之情。
  • 中考詩詞鑑賞 | 七下《春夜洛城聞笛》深度賞析+考點揭秘
    二、原文春夜洛城聞笛(唐)李白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二、課內詩歌鑑賞(一)閱讀《春夜洛城聞笛》,完成後面小題。春夜洛城聞笛李白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 詩詞鑑賞笛聲裡的鄉愁讀李白《春夜洛城約聞笛》
    圖片來源於網絡李白的詩在唐朝時就譽滿天下,他擅長用誇張想像的詞句營造氛圍,讓人情難自禁,浮想聯翩。今天就鑑賞一篇李白的詩《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讀完此詩,心中會泛起無限的鄉愁。而這鄉愁是靠聽笛聲帶來的。李白在營造氛圍能力方面堪稱高手。全詩重點就在「聞」,通過耳朵聽,就將思念家鄉的氣氛烘託得淋漓盡致。
  • 品讀《春夜洛城聞笛》|回得去的是家鄉,回不到的是從前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對月這首詩是李白在未得官之前,在洛陽客居博取名聲之時所做,這詩中我最喜歡一個「暗」字,笛聲明明是人吹出來的,被李白耳朵聽見,可在天才詩人的筆下,笛聲卻是活的,是在寂寥的夜裡,自己偷偷跑出來的
  • 李白最著名的思鄉詩:「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詩仙李白對於李白的思鄉詩,我們了解最多的,就是我們蒙學階段所接觸的那首《靜夜思》。李白·春夜洛城聞笛這首詩的題目是《春夜洛城聞笛》,帶有典型的李白創作的風格,入選過很多版本的中學語文教材。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題中的"洛城"就直接點出是詩人客居在洛陽,"春夜"寫出了詩人當時的時間。
  • 七年級語文下冊必背古詩文(原文+譯文)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春夜洛城聞笛   於祥國/於多米-祥國音樂   3.《逢入京使》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 平行篇 相邀李白 第2部分 如果李白來到現在,還會寫出怎樣的詩歌
    有耳莫洗潁川水4、早發白帝城5、獨坐敬亭山6、望天門山7、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8、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9、登金陵鳳凰臺10、春夜洛城聞笛詩人李白,千年墨來。落筆和天,知所云臺。登金陵鳳凰臺 長雲天上梧桐樹上梧桐花,梧桐開在何人家。
  • 「一分鐘學語文」部編版六語下《十五夜望月》思維導圖
    歸雁洛陽邊 《次北固山下》 唐王灣②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春夜洛城聞笛》 唐李白
  • 讀一首詩趙嘏《聞笛》,夜聞笛聲,凝心傾聽,婉妙入神,餘韻無窮
    ——唐代: 趙嘏《聞笛》夜裡,偶然聽到他人吹笛之聲,能夠靜下來,用心聆聽欣賞,必然是閒適,沒有煩惱的人。聽之而喜歡,聽之而怡悅,笛聲停了,意猶未盡。此笛聲必然是愉快的曲子,可知吹笛人必然也是愉快,有著好心情。兩個好心情相遇,可謂是「二難並」,真是天地間尤為難得的幸事。
  • 盛唐時代「詩仙」李白詩詞中的西域文化
    據典籍記載,李白的先祖曾流徙西域,他們一方面受到了西域文化的影響和滲透,另一方面也將中原文化帶到了西域地區。李白的先祖中也曾有人與西域人通婚,因此,在唐代著名詩人李白身上很有可能流淌著西域的液。同時,李白在其父親的影響下,也深受西域文化的感染。
  • 來個詩句混搭——南大「神仙通知書」與南京中考語文,想一塊了
    2020年南京中考語文題,也玩這種文字遊戲! 我們來看南京市今年中考語文題,默寫詩句亦可以這麼有趣味—— 2.用古詩原句填空: ⑤出自不同詩作的詩句組合在一起,有時能產生新的意境。例如:「獨坐幽篁裡」,「吹笛到天明」;「古今幽恨幾時平」,「吹笛到天明」。
  • 她把20首李白的詩做成了一首歌,你都會背嗎?
    被稱為「詩仙」的李白 也同樣是一個富有人格魅力的人 才華橫溢、個性飛揚、浪漫灑脫 這些詞完全不吝於用在他身上
  • 中考語文,古詩主旨梳理,幫你「一網打盡」
    一.思念親友李商隱《夜雨寄北》杜甫《月夜憶舍弟》岑參《逢入京使》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蘇軾《水調歌頭》《詩經.蒹葭》李商隱《無題》李白《峨眉山月歌》《庭中有奇樹》二.羈旅思鄉岑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 李白關於思鄉的詩,聽著曲子,結尾平鋪直述,道出內心,驚豔千古
    就比如李白這首詩文雖然只有短短4句,可是卻寫盡思念,驚豔千古!《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大家對李白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了解,我們知道終其一生他不斷的在外漂泊、在遊歷,祖國的大江南北都有他的足跡,而他每到一處地方也會無為此地留下名篇佳作。李白在我們的印象中是豪爽的,是狂放的,是浪漫而又瀟灑不羈的,只不過就算是這樣的,他也難以逃脫思鄉這二字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