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面「採薇悅讀」關注我們
導 讀:什麼樣的作文,才算是優秀的作文呢?真實,真情,才是作文的靈魂。寫作,鼓勵回歸生活,希望同學們用心觀察生活,去發現生活的真、善、美,發現生活中平凡的感動。從一棵草開始,從一朵花兒開始,從一聲鳥鳴開始.請你用文字記錄下來,譜寫為生活的讚歌。廣闊的生活,永遠是你最理想的作文素材!
中考古詩詞鑑賞專題
《春夜洛城聞笛》詩文鑑賞+考點揭秘
歡迎關注《採薇悅讀》,接收下期推送
一、目標
1.了解作者李白及本詩的寫作背景。
2.通過對詩歌意象的抓取,分析領會詩人情感。
3.通過找組詩中共同的意象——笛聲,明確詩人用笛抒發的情感。
二、原文
春夜洛城聞笛
(唐)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三、注釋
《春夜洛城聞笛》:選自《李白集校注》卷二十五。
玉笛:笛子的美稱。
洛城:即洛陽。
折柳:指《折楊柳》,漢代樂府曲名,內容多敘離別之情。
故園:故鄉,家鄉。
四、詩意
是誰家的庭院,飛出幽幽的笛聲?(笛聲)隨著春風飄揚,傳遍整個洛陽城。
在今夜,聽到哀傷的《折楊柳》曲調,誰又能不萌生發思念故鄉的深情?
五、賞析
誰家玉笛暗飛聲,
①「暗」主要是說笛聲暗送,似乎特意飛來給在外作客的人聽,以動其離愁別恨。全句表現出一種難於為懷的心緒,以主觀寫客觀。
②此外,「暗」也有斷續、隱約之意,這與詩的情境是一致的。
③「誰家」,意即不知誰家,「誰」與「暗」照應。
散入春風滿洛城。
笛聲由春風吹散,傳遍了洛陽城。這是詩人的想像,也是藝術的誇張。這裡「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勻、遍布。笛聲「散入春風」,隨著春風傳到各處,無東無西,無南無北,即為「滿洛城」 ;「滿」字從「散」字引申而出,二者密合無間,同時襯託其城之靜,表達詩人的思鄉心切。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詩人聽到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鄉思。《折柳》為全詩點睛,也是「聞笛」的題義所在。三、四兩句寫詩人自己的情懷,卻從他人反說。強調「此夜」,是面對所有客居洛陽城的人講話。詩人由己及人,想到此時許多聞聽笛聲的遊子,又有誰能不被喚起濃濃的思鄉情!不言「我」,卻更見「我」感觸之深,思鄉之切。
整體賞析:
此詩抒發了作者客居洛陽夜深人靜之時被笛聲引起的思鄉之情,其前兩句描寫笛聲隨春風而傳遍洛陽城,後兩句寫因聞笛而思鄉。全詩扣緊一個「聞」字,抒寫自己聞笛的感受,合理運用想像和誇張,感情直率真摯又有餘蘊,令人回味無窮。
六、文學常識
1.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中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賀知章稱為「詩仙」,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詩風雄奇豪放。他與杜甫並稱為「大李杜」,李商隱與杜牧並稱為「小李杜」。
2.寫作背景
這首詩是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遊洛城(即洛陽)時所作。洛陽在唐代是一個很繁華的都市,時稱東都。當時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棧裡,因偶然聽到笛聲而觸發故園情,作此詩。
七、問題探究
(1)賞析「誰家玉笛暗飛聲」中「飛」一字的妙處。
參考:「飛」一詞巧妙地把被人吹出來的笛聲這一客體變成了自己到處飛揚的主體,仿佛笛聲也知道人的心思,所以專門飛向那些旅居異鄉的人的耳中,勾起他們的離愁別緒。
(2)朗讀前兩句,你認為最應該重讀的是哪一個詞,為什麼?
示例1:
我認為最該重讀的是「暗」字。「暗」字,隱隱約約,斷斷續續的意思,曲聲隨著春風飄揚,傳遍洛城的每一個角落,更體現出作者感觸之深,鄉思之切。
示例2:
我認為最該重讀的是「滿」字。一個「滿」字,遍布的意思,這是作者主觀感覺的誇張,體現出作者感觸之深,鄉思之切。
(3)古人寫詩非常講究鍊字,常有一字傳神的妙處。試賞析詩中「暗」和「滿」的表達效果。
參考:「暗」有斷續、隱約的含義,吹笛人只管自吹自聽,卻不期然地打動了許多聽眾,引起人們無限的隱憂;
「滿」字運用誇張的藝術手法,極寫夜之寧靜,笛之悠揚,反襯詩人內心聞笛後的孤寂心情。
(4)用生動的語言描述詩中「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的畫面。
參考:在一個春風沉醉的晚上,不知從何而來的一曲低迴嗚咽的笛聲飄入耳際,曲聲隨著春風飄揚,傳遍洛陽城的每一個角落。
(5)前人評價「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認為其中 「折柳」是全詩關鍵,為什麼?
參考:用典,「柳」諧音「留」,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之情,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的笛聲引起的。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6)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內容分析。
參考:表達了詩人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折柳指的是《折楊柳》曲。古人送別時折柳,盼望親人歸來也折柳。據說「柳」諧「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別情。「故園情「一詞點明了作者內心的思鄉之意。
八、詩歌主旨
全詩扣緊一個「聞」字,兩句描寫笛聲隨春風而傳遍洛陽城,後兩句寫因聞笛而思鄉。抒發了作者客居洛陽夜深人靜之時被笛聲引起的思鄉之情。
九、課堂小結
熟讀成誦。
十、板書設計
【基礎過關】
1.《春夜洛城聞笛》的作者是 ,字 ,號 。 (朝代)詩人。他與 並稱為「大李杜」,李商隱與杜牧並稱為「小李杜」。
【答案】 李白 太白 青蓮居士 唐代 杜甫
【解析】考查基本的文學常識。同學們平時要注意積累。
2.寫出加粗字的正確讀音。
①洛城 ②折柳
【答案】 ①luò ②zhé
【解析】 考查學生對拼音的掌握情況。平時注意拼音的正確書寫,注意積累。
3.藉助課下注釋或工具書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1)玉笛:
(2)洛城:
(3)折柳:
(4)故園:
【答案】
(1)笛子的美稱。
(2)即洛陽。
(3)指《折楊柳》,漢代樂府曲名,內容多敘離別之情。
(4)故鄉,家鄉。
【解析】考查學生對古詩文實詞的理解。平時學習時注意背記課下注釋。
【實戰過關】
一、默寫
記憶型默寫:
1.誰家玉笛暗飛聲, 。
2. ,何人不起故園情。
【答案】
1.散入春風滿洛城
2.此夜曲中聞折柳
【解析】
考查古詩詞默寫能力。背記並能默寫古詩詞。 注意「洛」「折」等字詞的正確書寫。
理解型默寫:
1.《春夜洛城聞笛》中寫詩人聽到《折楊柳》曲調,不覺思念自己的家鄉和親人的一句是: , 。
2.《春夜洛城聞笛》中描寫笛聲隨春風而傳遍洛陽城的詩句是: , 。
3.《春夜洛城聞笛》中詩人由己及人,想到此時許多聞聽笛聲的遊子,又有誰能不被喚起濃濃的思鄉情詩句是: , 。
4.李白《春夜洛城聞笛》一詩中,形容笛聲悠揚、深遠、飄忽不定情狀的兩句是: , 。
5.李白《春夜洛城聞笛》一詩中,表達詩人對家鄉的依戀和思念之情的兩句是 : , 。
【答案】
1.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2.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3.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4.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5.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解析】 考查古詩詞默寫能力。同學們平時除了要背記默寫古詩詞,還要能理解古詩詞的內容。注意「洛」「折」等字詞的正確書寫。
二、課內詩歌鑑賞
(一)閱讀《春夜洛城聞笛》,完成後面小題。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1.朗讀前兩句,你認為最應該重讀的是哪一個詞,為什麼?
【答案】 示例1:我認為最該重讀的是「暗」字。「暗」字,隱隱約約,斷斷續續的意思,曲聲隨著春風飄揚,傳遍洛城的每一個角落,更體現出作者感觸之深,鄉思之切。
示例2:我認為最該重讀的是「滿」字。一個「滿」字,遍布的意思,這是作者主觀感覺的誇張,體現出作者感觸之深,鄉思之切。
【解析】 考查詩句中文字的表現力。讀懂詩句的內容,再根據語境來理解。 如「暗飛聲」:聲音不知從何處傳來。「暗」字有「隱秘」的意思。給人一種更加細微的體會。那笛聲仿佛若隱若現之感,時有時無,仿佛內心迫切的思鄉之情。在夜幕降臨後,更能察覺到這種效果。「暗」字在這有鋪墊的作用,也有貫穿全詩的作用。所以最應該重讀的是「暗」字。
2.詩中的「聞折柳」是什麼意思?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案】 聽到《折楊柳》笛曲;表達了詩人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解析】 考查詩句的內容和表達的思想感情。 「此夜曲中聞折柳」。這一句的修辭很講究,不說聽了一支折柳曲,而說在樂曲中聽到了折柳。這「折柳」二字既指曲名,又不僅指曲名。折柳代表一種習俗,一個場景,一種情緒,折柳幾乎就是離別的同義語。它能喚起一連串具體的回憶,使人們蘊藏在心底的鄉情重新激蕩起來。所以「聞折柳」突出詩人思鄉之情。李白這首詩寫的雖然是聞笛,但它的意義不僅僅限於描寫音樂,更重要的是還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這才是這首詩感人的地方。
【點睛】 詩歌的情感分析的題目一直是考試的重點,但是考核的難度並不是太大,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不知道答題的突破口,答題時要注意結合詩中標題、注釋和詩中表情達意的重點句子作答, 重點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詩歌中的重點詞語,這樣就能和給的答案無限接近,還要主語詩歌的抒情方式,根據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還要注意一般詩歌的情感都要求結合詩句分析,答題時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棄詩句。
(二)詩歌鑑賞。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3.《春夜洛城聞笛》中的「聞」在詩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
【答案】 聽、聽到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中重點詞語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題,要認真閱讀詩歌,整體感知詩歌大意,根據詩歌內容及結合作者的寫作背景等來理解。 本詩抒發了作者客居洛陽夜深人靜之時被笛聲引起的思鄉之情,其前兩句描寫笛聲隨春風而傳遍洛陽城,後兩句寫因聞笛而思鄉。所以詩中「聞」的意思是聽、聽到。
4.請用生動的語言描繪「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所描寫的情景?
【答案】 是誰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發出悠揚的笛聲,隨著春風飄揚,傳遍洛陽全城。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的能力。 學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 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此題不能直譯詩句,要有適當的想像,語言要優美。 示例:不知是誰家的庭院,飛出幽隱的玉笛聲?笛聲融入春風中,飄滿整個洛陽古城。
5.詩的後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案】 表達了詩人的思念故鄉之情。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揣摩詩歌情感的能力。 做答時要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揣摩詩歌情感。 「折柳」是指樂府橫吹曲《折楊柳》。「柳」與「留」諧音,故親友送別,多折柳相贈。因此,「折柳」二字不僅僅指曲名,它還代表著送別的場景。當時李白作客洛陽,夜聞笛聲,引起思家之情。所以詩歌最後兩句表達了詩人的思鄉之情。
(三)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後面小題。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東風滿洛城①。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註:①洛城:今洛陽,唐時的繁華之都。
6.賞析「誰家玉笛暗飛聲」中「暗飛」一詞的妙處。
【答案】 「飛」一詞巧妙地把被人吹出來的笛聲這一客體變成了自己到處飛揚的主體,仿佛笛聲也知道人的心思,所以專門飛向那些旅居異鄉的人的耳中,勾起他們的離愁別緒。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中關鍵詞語的理解與分析的能力。 答題時需要通曉詩歌大意,理解相關詩句的意思,分析關鍵詞語的含義即可。 首句,詩人不說聞笛,而說笛聲「暗飛」,變客體為主體。「暗飛聲」寫出「聞」時的精神狀態,先聽到飛聲,尋找它的來處,卻不知何人所吹,從何而來,所以說是暗中飛出。笛聲飛向那些旅居異鄉的人的耳中,勾起他們的離愁別緒。
7.李白在《塞下曲(其一)》中寫道:「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結合「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詩句,說說「折柳」指的是什麼曲?《春夜洛城聞笛》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 《折楊柳》曲 思鄉之情。
【解析】 本題考查詩歌思想感情的把握。 根據全詩的意思,前兩句描寫笛聲隨春風而傳遍洛陽城,後兩句用反問語氣寫因聞笛而引起的思鄉之情。 「折柳」指的是《折柳曲》。所以「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是揭示思鄉、思念親人這一主題的句子。
(四)詩歌鑑賞。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8.古人寫詩非常講究鍊字,常有一字傳神的妙處。試賞析詩中「暗」和「滿」的表達效果。
【答案】 示例:「暗」有斷續、隱約的含義,吹笛人只管自吹自聽,卻不期然地打動了許多聽眾,引起人們無限的隱憂;「滿」字運用誇張的藝術手法,極寫夜之寧靜,笛之悠揚,反襯詩人內心聞笛後的孤寂心情。
【解析】 考查對詞語的賞析。 對於詞語的賞析,要在把握詩文內容的基礎上,結合詩文的主旨和具體的詩句分析作答。 這類試題涉及到古詩的「鍊字」技巧。採用答題格式是:先解釋詞語的意思,再結合詩句分析表達的內容,最後寫其表達效果。如有修辭格,可綜合起來分析作答。詩句「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中的「暗」有斷續、隱約的含義,這裡「暗」主要是說笛聲暗送,似乎專意飛來給在外做客的人聽,以動其離愁別恨。「滿」字是充滿的意思,「滿」字運用了誇張的藝術手法,描寫出其城之靜,其夜之靜,其笛之悠揚,反襯詩人內心聞笛後的孤寂心情,表達詩人的思鄉之情。據此理解作答。
9.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內容分析。
【答案】 示例:表達了詩人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折柳指的是《折楊柳》曲。古人送別時折柳,盼望親人歸來也折柳。 據說「柳」諧「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別情。「故園情「一詞點明了作者內心的思鄉之意。
【解析】 考查對詩歌主旨的理解。 全詩扣緊一個「聞」字,抒寫自己聞笛的感受。詩的第一句是猜測性的問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聽,卻不期然而打動了許許多多聽眾,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說笛聲由春風吹散,傳遍了洛陽城。這是詩人的想像,也是藝術的誇張。第三句說明春風傳來的笛聲,吹奏的是表現離情別緒的《折楊柳》。最後一句「何人不起故園情」直接抒發了作者內心的思鄉之情。據此理解分析作答。
(五)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後回答問題。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10.「洛城」指什麼地方?
【答案】 洛陽。
【解析】 此題是詞語注釋題。 是近年來常考的題型,複習古詩時需要牢記重點字詞釋義。洛城:今洛陽,唐時的繁華之都。
11.這首詩的前兩句運用了「以聲襯靜」的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情感?請作賞析。
【答案】 洛陽城的夜裡非常寂靜,笛聲嗚咽好似飄散傳遍整個洛陽,以聲襯靜。表達詩人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
【解析】 這是古詩鑑賞常見題型,賞析藝術手法並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答題思路為:分析詩歌的藝術手法+作者思想感情把握。這首詩的前兩句運用擬人和誇張修辭手法,賦予玉笛人的情態,寫出了詩人李白的豐富想像力和浪漫主義情懷。聽覺描寫和觸覺描寫相結合,寫出了笛聲隨春風時隱時現的特點。以聲音反襯夜晚的安靜,寫出詩人此時百無聊賴,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心理。
(六)閱讀《春夜洛城聞笛》,按要求回答問題。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12.下面對詩歌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 )
A.古人離別常折柳相贈,表達依依不捨之意。漢樂府古曲《折楊柳》抒發的也正是旅人傷別之情。
B.這首詩全篇扣緊一個「夜」字,抒寫自己聞笛的感受。這笛聲不期然而然地打動了許許多多的聽眾。
C.「散入春風滿洛城」,是藝術的擬人,在詩人的想像中,這優美的笛聲飛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聽到了。
D.李白這首詩寫的是聞笛,但它的意義全在於描寫音樂之美,笛聲之婉轉。
【答案】 A
【解析】 A.正確。B.全詩扣緊一個「聞」字,抒寫自己聞笛的感受。不是扣「夜」字。C.「散入春風滿洛城」是藝術的誇張,運用的不是擬人。D. 《春夜洛城聞笛》是借笛聲來抒發思鄉之情。故D項「它的意義全在於描寫音樂之美,笛聲之婉轉」的理解是錯誤的。據此,答案為A。
13.《春夜洛城聞笛》,詩句賞析,不正確的是 ( A )
A.詩中「折柳」是指一種代表風俗的行為,是作者借柳枝表達思鄉以及依依不捨之情。
B.「暗」有斷續、隱約的含義,吹笛人只管自吹自聽,卻不期然地打動了許多聽眾,引起人們無限的隱憂。
C.「滿」字運用誇張的修辭手法,極寫夜之寧靜,笛之悠揚,反襯詩人內心聞笛後的孤寂心情。
D.短短的一首七言絕句,頗能顯現李白的風格特點,即藝術表現上的主觀傾向。熱愛故鄉是一種崇高的感情,李白這首詩寫的是聞笛,但它的意義不限於描寫音樂,還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解析】 A,「折柳」,即《折楊柳》,漢代橫吹曲名,內容多寫離別之情。
14.詩歌首句中的「暗」字有何妙處?全詩表達了作者的什麼情感?
【答案】 一個「暗」字,一方面表達了喧囂過後平靜夜嘹亮笛聲傳來的突然性,像是悄然而無痕跡的;另一方面照應了「誰家」,讓人產生無限遐想,遊子思鄉之苦。
【解析】 考查對詞語的賞析。 對於詞語的賞析,要在把握詩文內容的基礎上,結合詩文的主旨和具體的詩句分析作答。 這類試題涉及到古詩的「鍊字」技巧。採用答題格式是:先解釋詞語的意思,再結合詩句分析表達的內容,最後寫其表達效果。此詩抒發了作者客居洛陽夜深人靜之時被笛聲引起的思鄉之情,其前兩句描寫笛聲隨春風而傳遍洛陽城,後兩句寫因聞笛而思鄉。其中用一個「暗」字既寫出了笛聲的突然性,又照應了「誰家」,含蓄表達了思鄉之情。
(七)閱讀《春夜洛城聞笛》,根據要求回答問題。
【春夜洛城聞笛】(李白 唐)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15.下面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C )
A.全詩緊扣一個「情」字,抒寫自己聞笛的感受。
B.揭示主旨的詩句是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它表達了詩人折柳後思念家鄉的感情。
C.詩人通過虛實結合,從而突出笛聲的悠揚、嫋繞,同時還豐富了詩中的意象,開拓詩中的意境。
D.「何人不起故園情」此句用典,詩人觸景生情,在寂寞的洛陽城,一個人慢慢品嘗遊子思鄉之苦。
【答案】 C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對這首詩的內容的理解、手法運用的分析和思想感情的把握,我們解答時要結合整首詩,逐句進行分析。C項理解分析正確。其他各項的錯誤之處分別為:A:全詩扣緊一個「聞」字,抒寫自己聞笛的感受。B:詩中能揭示主旨的詩句是: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它表達了詩人聽到《折柳曲》後思念家鄉的思想感情。D:「何人不起故園情」意思是哪個人的思鄉之情不會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16.古人寫詩非常講究鍊字,常有一字傳神的妙處。詩詩中「暗」和「滿」中任選一詞賞析其的表達效果。
【答案】 賞析示例一:「暗」字,一方面表達了喧囂過後平靜夜嘹亮笛聲傳來的突然性,像是悄然而無痕跡的;另一方面照應了「誰家」,讓人產生無限遐想,這笛聲是從誰家飛出來的?那打動了許許多多的聽眾而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又是誰。
賞析示例二:「暗」,有斷續、隱約的含義,吹笛人只管自吹自聽,卻不期然地打動了許多聽眾,引起人們無限的隱憂;
賞析示例三:滿」字運用誇張的藝術手法,極寫夜之寧靜,笛之悠揚,反襯詩人內心聞笛後的孤寂心情。
【解析】 本題考查詩歌鍊字賞析。 首先在詩文中要找到該鍊字,鍊字一般為動詞、形容詞或特殊詞(如疊詞、擬聲詞、表顏色的詞等)。 鍊字賞析常見答題格式:字在詩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運用了……的修辭(或化靜為動,或化抽象為具體,或化虛為實)寫出了……的景象,表達了詩人……的思想感情。「暗」有斷續、隱約的含義,吹笛人只管自吹自聽,卻不期然地打動了許多聽眾,引起人們無限的隱憂;「滿」字運用誇張的藝術手法,極寫夜之寧靜,笛之悠揚,反襯詩人內心聞笛後的孤寂心情。
(八)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小題。
春夜洛城聞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17.這首詩借______________這一傳統風俗,表達了詩人______________。
【答案】 笛子吹奏《折楊柳》曲 對故鄉的思念
【解析】 《春夜洛城聞笛》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七絕。折柳指的《折柳曲》,多為送別時所唱。 此詩抒發了作者客居洛陽夜深人靜之時被笛聲引起的思鄉之情,其前兩句描寫笛聲隨春風而傳遍洛陽城,後兩句寫因聞笛而思鄉。
18.古人寫詩非常講究鍊字,有一字傳神的妙處,賞析詩中「暗」和「滿」的表達效果。
【答案】 「暗」有斷續、隱約的含義,吹笛人只管自吹自聽,卻不期然地打動了許多聽眾,引起人們無限的隱憂;「滿」字運用誇張的修辭手法,極寫夜之寧靜,笛之悠揚,反襯詩人內心聞笛後的孤寂心情。
【解析】 本題考查賞析詩歌「鍊字」藝術的能力。重點在於通過字詞的本來意思結合原句分析其內在意義,體悟詩人情感。結合詩文內容賞析可知,「暗」,悄無聲息的意思,生動形象的表現了吹笛人只管自吹自聽,不期然地打動了聽者,引起人們無限憂思;「滿」,充滿、溢滿的意思,有誇張意味,突出了笛聲悠揚的特點,反襯了夜的寧靜,表現了詩人孤寂的心情。
(九)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各題。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19.古人寫詩非常講究鍊字,常有一字傳神的妙處,賞析詩中「滿」字的表達效果。
【答案】 「滿」字運用誇張的藝術手法,極寫夜之寧靜,笛之悠揚,反襯詩人內心聞笛後的孤寂心情。
【解析】 此題考查了學生鍊字的能力。 做此題首先要了解古詩內容,在此基礎上對關鍵字做出賞析,賞析時要把字放在語言環境中,「散入春風滿洛城」,這句話的意思是:融入春風,飄滿洛陽古城。「滿」是「遍」的意思。運用了誇張的修辭,仿佛無處不在,無處不聞,表現了笛聲的悠揚。傳播到洛陽的每一個角落。寫出其城之靜,表達詩人的思鄉心切。
20.本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情感?
【答案】 表達了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解析】 考查對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 此詩前兩句描寫笛聲隨春風而傳遍洛陽城,後兩句寫因聞笛而思鄉。 全詩扣緊一個「聞」字,抒寫自己聞笛的感受,合理運用想像和誇張抒發了作者客居洛陽夜深人靜之時被笛聲引起的思鄉之情。
(十)閱讀詩歌,完成各題。
《春夜洛城聞笛》
(唐)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21.古人寫詩非常講究鍊字,常有一字傳神的妙處,請賞析詩句中的「暗」的表達效果。
【答案】 「暗」有斷續、隱約的含義,吹笛人只管自吹自聽,卻不期然地打動了許多聽眾,觸動聽者的思鄉之情。
【解析】 考查詩人的鍊字藝術。「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是誰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發出悠揚的笛聲。隨著春風飄揚,傳遍洛陽全城。「暗飛聲」,寫出「聞」時的精神狀態,先聽到飛聲,蹤跡它的來處,卻不知何人所吹,從何而來,所以說是暗中飛出。這裡「暗」字有多重意蘊。主要是說笛聲暗送,似乎專程飛來給在外作客的人聽,以動其離愁別恨。答此題一定要把文字所抒發的思想感情答出來。
22.前人評價「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認為其中 「折柳」是全詩關鍵,為什麼?
【答案】 用典,「柳」諧音「留」,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之情,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的笛聲引起的。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解析】 考查詩句中文字的表現力。 古人送別時折柳,盼望親人歸來也折柳。據說「柳」諧「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別情。長安灞橋即為有名的送別之地,或指那個地方的楊柳為送行人攀折殆盡。所以,詩人聽到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鄉思。一般說,久居他鄉的人,白天還沒有什麼,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鄉。在春秋季節,人們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為全詩點睛,也是「聞笛」的題義所在。
【點睛】 鍊字的題目注意從煉意、煉境、煉結構和煉手法等角度進行分析,一般都有煉意的內容,如是寫景的詩句往往有煉意的成分,煉結構主要是統領全詩或在詩歌的結構中起關鍵的作用,如轉折、過渡等,煉手法主要是修辭和表現手法。 答題時先答出字的含義,然後從以上幾個方面分析效果。
(十一)閱讀下面古詩詞,回答問題。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23.用生動的語言描述詩中「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的畫面。
【答案】 示例:在一個春風沉醉的晚上,不知從何而來的一曲低迴嗚咽的笛聲飄入耳際,曲聲隨著春風飄揚,傳遍洛陽城的每一個角落。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的能力。 學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 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此題不能直譯詩句,要有適當的想像,語言要優美。 示例:夜裡不知是誰家的庭院暗暗飛出幽隱的玉笛聲,曲聲融入春風中,飄滿整個洛陽古城。
24.古人寫詩非常講究鍊字,常有一字傳神的妙處。請從詩中「暗」「滿」兩字中任選一字,說說你對其表達效果的理解。
【答案】 「暗」有斷續、隱約的含義,吹笛人只管自吹自聽,卻不期然地打動了許多聽眾,引起人們無限的隱憂。「滿」字運用誇張的藝術手法,極寫夜之寧靜,笛之悠揚,反襯詩人內心聞笛後的孤寂心情。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中重點詞語的理解能力。 「詞不離句,句不離篇」,解答此題,要認真閱讀詩歌,整體感知詩歌大意,根據詩歌內容及主題,結合作者的寫作背景等來理解。「暗」字,意思是斷續、隱約,表明不知笛聲來自何處,更不見吹笛者為何人,因此笛聲暗送,似乎專意飛來給在外作客的人聽,勾起人的離愁別恨。「滿」字運用藝術的誇張,讓人覺得笛聲仿佛無處不在、無處不聞,襯託出夜的安靜及詩人聞笛後的內心的孤寂。
25.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答案】 本詩抒發了作者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眷戀之情。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體會詩人情感的能力。 解答此題,學生首先要理解詩歌大意,然後根據詩歌主要內容判斷詩人的情感。 此詩前兩句描寫笛聲隨春風而傳遍洛陽城,後兩句寫因聞笛而觸動了詩人的思鄉情懷。 所以全詩扣緊一個「聞」字,抒發了詩人客居洛陽夜深人靜之時被笛聲引起的思鄉之情。
(十二)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列小題。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26.對這首詩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句「暗飛聲」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為何人所吹、從何處而來的意思,也有斷續、隱約之意,這與詩的情境是一致的。
B.第二句著意渲染笛聲。「滿」字運用誇張的藝術手法,極寫夜之寧靜,笛之悠揚。
C.此詩著重以詩人的感情變化,來表現吹笛人技藝的高超,烘託玉笛聲的藝術魅力。
D.全詩扣緊一個「聞」字,抒寫詩人聞笛後的孤寂心情和思鄉之切。
【答案】 C
【解析】 此題考查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能力。 C項「來表現吹笛人技藝的高超,烘託玉笛聲的藝術魅力」有誤。詩人不說聞笛,而說笛聲「暗飛」,變客體為主體。「暗」字為一句關鍵,笛聲暗送,似乎專意飛來給在外作客的人聽,以動其離愁別恨。「暗」也有斷續、隱約之意,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觀感覺的極度誇張。聽到笛聲以後,詩人觸動了鄉思的情懷。
27.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 抒發了作者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眷戀之情。
【解析】 本題考查詩歌的思想感情。讀懂詩句是作答的前提。 《春夜洛城聞笛》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七絕,此詩抒發了作者客居洛陽夜深人靜之時被笛聲引起的思鄉之情。全詩扣緊一個「聞」字,抒寫自己聞笛的感受,合理運用想像和誇張,「折柳」是全詩的關鍵,觸發了思鄉之情。
(十三)閱讀下面這首詞,回答小題。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東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28.下列對這首詩理解與賞析,錯誤的一項是( )
A.第一句中「暗」有斷續、隱約之意。吹笛人只管自吹自聽,卻引起人們無限的隱憂。這與詩的情境是一致的。
B.「散入東風滿洛城」一句運用的藝術手法是誇張。它的表達效果是:極力渲染夜的靜謐、笛聲的悠揚動聽。反襯詩人內心聞笛後的孤寂心情。
C.古人送別時折柳,盼望親人歸來也折柳。詩中」聞折柳」就是詩人在夜曲中聽到了折斷柳枝的聲音,寓有惜別懷遠之意。
D.「此夜\曲中\聞\折柳」。這句詩的朗讀節奏是正確的。
【答案】 C
【解析】 C對這首詩理解與賞析錯誤。「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在這樣的夜裡,聽到有人用笛吹奏著《折楊柳》的曲子,那充滿傷感、思念的聲音,又有誰聽了不會油然興起懷鄉之情呢?所以「聞折柳」不是詩人在夜曲中聽到了折斷柳枝的聲音。
29.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 思鄉
【解析】 考查對詩歌思想感情的把握。 前兩句描寫笛聲隨春風而傳遍洛陽城,後兩句寫因聞笛而思鄉。全詩扣緊一個「聞」字,抒寫自己聞笛的感受,合理運用想像和誇張,感情直率真摯又有餘蘊,令人回味無窮。抒發了作者客居洛陽夜深人靜之時被笛聲引起的思鄉之情。
【點睛】 怎樣把握詩歌的思想內容、主旨以及作者表達的思想情感?緊盯詩歌的「眼睛」。題目是詩歌的「眼睛」。透過這隻眼睛我們常常能窺探出詩歌的類型、題材、描寫或詠嘆的對象乃至詩作的主旨和作家表達的思想情感。因此,緊盯詩題就等同掌握了理解詩歌的鑰匙提了綱挈了領。直搗詩歌的「心臟」。詩貴含蓄,但無論如何含蓄委婉到頭來總要表情言志,總要把自己的感情態度藉助文句表露出來,所以自古以來詩人特別注重詩中最能顯現感情、詩旨的那些字眼或詩句,詩歌離不開意象。意象是詩歌的「建築材料」,作者塑造形象、表情達意都要靠意象來建構。
三、課外詩歌鑑賞
(一)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小題。
約客
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
30.從體裁上看,這首詩與下面哪首詩屬於一類?( )
A.《木蘭詩》 B.《春夜洛城聞笛》 C.《望嶽》 D.《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答案】 B
【解析】 考查詩歌的類型。七言絕句是全詩四句,每句七個字。 從體裁上看,《約客》屬於七言絕句。這與《春夜洛城聞笛》相符,都是七言絕句。 《木蘭詩》是樂府詩,屬於民歌。 《望嶽》是七言律詩。《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為五言絕句。
31.簡要賞析詩歌的前兩句疊字運用的妙處。
【答案】 「家家」修飾雨,表現了江南多雨的氣候特徵,營造了一種煙雨迷濛悠閒清靜的詩境;「處處」修飾蛙聲,寫農村景象,生機盎然。隱約寫出詩人待客的悠然而略顯孤寂的心情。
【解析】 分析詩歌的疊字藝術。 讀懂詩句是作答的關鍵。 「家家」,「處處」是疊字修辭手法,也屬於同位對偶。從寫作目的來看,這四字表示到處都是梅雨稀疏的景致,以烘託主人公的心境。從寫作手法來看,前後句均用疊字同位對偶,富於樂感和表現力。
31.末句描寫了「閒敲棋子」這一細節,生動地表達了詩人此時怎樣的心情?
【答案】 當時待客時悠然而略顯孤寂、候客不至的落寞、失望、焦躁、悵惘。
【解析】 考查詩句所表達的人物心情。 後二句點出了人物和事情。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幾分焦急地等著,沒事可幹。 「閒敲」棋子,靜靜地看著閃閃的燈花。「閒敲棋子」是細節描寫,詩人約客久候,燈芯很長,詩人百無聊賴之際,下意識地將黑白棋子在棋盤上輕輕敲打,而篤篤的敲棋聲又將燈花都震落了。姿態貌似閒逸,其實反映出詩人內心的焦躁。
(二)閱讀《遊山西村》,完成小題。
《遊山西村》
陸遊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32.《遊山西村》描繪了農村的美好風光與風俗人情,表達了作者__________的心情。
【答案】 愉悅閒適
【解析】 考查對詩歌主旨的理解。 這首詩是作者蟄居山陰老家農村時所作。 詩文生動地描畫出一幅色彩明麗的農村風光,對淳樸的農村生活習俗,流露出作者的喜悅、摯愛的感情,表現了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和戀戀不捨的情感。據此概括填寫作答。
33.結合詩句內容,所以說畫線詩句是如何藉助景物表達詩人情感變化的。
【答案】 走過座座山嶺,越過一條條溪流,前方似乎無路可走;迷惘之際,眼前竟然柳樹成蔭,花兒在陽光下開得明豔動人,幾間農家茅舍掩映其中。表達詩人由最初的緊張急迫到愉悅驚喜的心情。
【解析】 考查情景交融的表達技巧。 詩句「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敘寫詩人在青翠的山巒間漫步,在曲折溪流中穿行,蜿蜒的山徑也愈益依稀難認。正在迷惘之際,突然看見前面花明柳暗,幾間農家茅舍,隱現於花木扶疏之間,詩人頓覺豁然開朗。抒寫了「山重水複疑無路」緊張、擔憂的心情到「柳暗花明又一村」愉悅驚喜的心情。據此理解作答。
34.「柳」在古代詩歌中具有豐富的內涵。詩人和借「柳」的柔美表現詩人賞春的愉悅心情;或因「柳」的諧音為「留」,用柳枝表達送別的不舍與憂傷;或借「柳絲」綿長,表達思念之長……下列詩句中,與「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柳」表現出詩人心境相近的一項是( )。
A.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B.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絕句》)
C.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煥之《涼州辭》)
D.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答案】 B
【解析】 考查對詩歌意象的理解。 「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柳」是指「柳樹」,借柔美意象表現詩人賞春的愉悅心情;A.「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是借「柳」的意象表達送別的不舍與憂傷;B.「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借「柳」的柔美表現詩人的愉悅心情;C.「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借「柳」傳達思念之情的綿長;D.「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表達的是思鄉之情。據此理解分析,答案為B。
(三)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後面小題。
塞上聽吹笛
高適
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①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注釋:①梅花:系樂曲《梅花落》
35.下列的理解或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A.此詩用明快秀麗的基調和豐富奇妙的想像,描繪了一幅優美動人的塞外春光圖,全詩含有思鄉的情調但並不低沉,表達了盛唐時期的那種豪情。
B.開篇就造成一種邊塞詩中常見的蒼涼凝重的氣氛,這與「雪淨」「牧馬」等字面大有關係。
C.第三句是將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處二字,意謂:何處吹奏《梅花落》?
D.三四句妙在將梅花落拆用,構成梅花開滿關山的實景,讓人看到落梅的花瓣灑滿關山的奇異景象。
E.本詩構思巧妙,言辭婉轉,情思含蓄,意境深遠,是唐人邊塞詩的上品。
【答案】 B D
【解析】 B.「開篇就造成一種邊塞詩中常見的蒼涼凝重的氣氛」錯誤,應是:開篇就造成一種邊塞詩中不多見的和平寧謐的氣氛。D.「構成梅花開滿關山的實景」錯誤,應是:構成梅花開滿關山的虛景。故選BD。
36.詩的三四句與「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意近。請任選一個角度,對本詩的三四句加以賞析。
【答案】 三、四句將《梅花落》拆用,構成了一種虛景,仿佛梅花被風吹來,一夜之間,關山處處梅花開遍。詩人運用了奇妙的想像(或虛寫.設問.通感)戰士由聽曲而想到家鄉的梅花(胡地沒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呼應雪淨月明的實景,委婉含蓄地表達了內心思念家鄉的感情。
【解析】 考查對詩句的賞析。 「梅花落」本為羌笛聲,但仿佛風吹的不是笛聲,而是落梅的花瓣,它四處飄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灑滿關山。詩的三四句與「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意近,是說風傳笛曲,一夜之間聲滿關山,其境界很動人。三四句之妙不僅如此。將「梅花落」拆用,又構成梅花開滿關山的虛景,呼應雪淨月明的實景,委婉含蓄地表達了內心思念家鄉的強烈感情。仿佛風吹的不是笛聲而是落梅的花片,它們四處飄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灑滿關山。這固然是寫聲成象,但它是由曲名拆用形成的假象,以設問出之,虛之又虛。而這虛景又恰與雪淨月明的實景配搭和諧,虛實交錯,構成美妙闊遠的意境,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畫手也難以畫出的。同時,它仍包含通感,即由聽曲而「心想形狀」的成分。戰士由聽曲而想到故鄉的梅花(胡地沒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鄉的情調。
四、詩歌對比鑑賞
(一)閱讀詩歌,回答問題。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①
李白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①這首詩是李白被流放夜郎經過武昌時遊黃鶴樓所作。②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詩人在這裡有意用作「落梅花」。
37.賞析詩歌《春夜洛城聞笛》首句中「暗」字的妙處。
【答案】 「暗」字,一方面表達了在寧靜的夜晚嘹亮笛聲傳來得突然,像是悄然無跡的,另一方面照應了「誰家」,讓人產生無限遐想。
【解析】 本題考查語言中的「鍊字」,分析字詞在詩中用的妙處,好處,首先寫出字的含意,再寫出所在句子包含的意思,結合語境來分析,點出好處或情感。「暗」字,隱隱約約,斷斷續續的意思,曲聲隨著春風飄揚,傳遍洛城的每一個角落。一方面表達了在寧靜的夜晚嘹亮笛聲傳來得突然,像是悄然無跡的,另一方面照應了「誰家」,讓人產生無限遐想。
38.下列句中的「望」與「西望長安不見家」中的「望」情感相近的一項是( )
A.西北望,射天狼(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B.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登飛來峰》)
C.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D.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毛澤東《沁園春·雪》)
【答案】 C
【解析】 本題考查分析詩歌中字詞所蘊含的情感, 「西望長安不見家」中的「望」表現了作者像家鄉長安的方向看去,是描寫看的狀態,ABD三項的「望」字,都有看見,看到的的意境。只有C項的「望」,只是單純的「望」,與「西望長安不見家」 的「望」字情感相近。
39.兩首詩都寫了聽笛,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
【答案】 《春夜洛城聞笛》緊扣「聞」字,抒寫自己聞笛的感受,是按先聞笛聲後生思鄉之情的順序寫的;《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是先有情後聞笛,前半部分表達了懷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見」的愁苦,後半部分點出聞笛,從笛聲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蒼涼景象,借景抒情。
【解析】 本題要求分析詩歌在寫法上有何不同, 則需要分別分析出每首詩的表現手法,進而分析出他們的不同點。 《春夜洛城聞笛》的重點是在「聞」字上,謝了作者聞笛的感受,按先聞笛聲後生思鄉之情的順序寫的;而《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是先有情後聞笛,前半部分表達了懷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見」的愁苦,後半部分點出聞笛,從笛聲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蒼涼景象,借景抒情。
【點睛】 詩歌中的表現手法常見的是借景抒情和託物言志,此外還在引用典故、烘託和反襯等,根據詩歌具體內容判斷。借景和所託之物,在前幾句,抒情和言志在最後一句。情,即「情感」;「志」即「志趣」「願望」「思想」。
(二)閱讀詩歌,回答各題。
(甲)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乙)逢入京使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40.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的畫面。
【答案】 寂靜的夜晚,春風習習,不知何人悠悠地吹奏著笛子,笛聲嫋嫋、悠揚,伴隨著春風飄散在整個洛陽城。
【解析】 本題考查描繪詩中展現的畫面。 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玉笛」「春風」的特點,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41.(甲)(乙)兩詩都寫到「故園」,試分析所蘊含情感的異同。
【答案】 相同點:都流露作者的思鄉之情。 不同點:【甲】詩由己及人,想到此時聽聞笛聲的遊子都會引發濃濃思鄉之情;【乙】詩抒寫報國與親情難兩全,以及思念親人,又不願讓親人掛念的複雜情感。
【解析】 考查對詩歌的分析比較能力。 甲詩春風傳來的笛聲,吹奏的是表現離情別緒的《折楊柳》觸動了詩人鄉思的情懷; 乙詩西行途中的旅人形象:「故園東望路漫漫」,在碰到入京使以後,作者久久不語,只是默默凝視著東方,思鄉的主題一上來便得到有力的揭示。他一方面有對帝京、故園相思眷戀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現了詩人渴望建功立業的豪邁胸襟,柔情與豪情交織相融,感人至深。都流露作者的思鄉之情。
(三)閱讀下面兩首古詩,完成小題。
春夜洛城聞笛
[唐]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中秋聞笛
[宋]朱淑真
誰家橫笛弄輕清,喚起離人枕上情。
自是斷腸聽不得,非幹吹出斷腸聲。
42.兩首詩前兩句都寫笛聲,李詩寫出笛聲「__________」的特點,朱詩寫出笛聲「__________」的特點。
【答案】 李詩:清越、穿透力強、悠揚、嫋繞、隱約、不真切。 朱詩:輕柔、清脆
【解析】 分析詩歌內容,提取笛聲的特點。 李詩:是誰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發出悠楊的笛聲,隨著春風飄揚,傳遍洛陽全城。 可知笛聲的清越、穿透力強、悠揚、嫋繞、隱約、不真切。 米詩:是誰在吹著橫笛,傳來了陣陣輕快的樂聲。我躺在床上凝聽著,觸動了離情別緒,心潮難平。可知笛聲輕柔、清脆。
43.兩首詩都抒發了因笛聲產生的情感,內涵卻不同,請作分析。
【答案】 李詩主要是通過《折柳曲》引發了思鄉之情,而折柳曲本身就是與思鄉相關的內容,詩人觸景生情。 而第二首是則不同,是因為詩人本身就憂愁,孤獨,恰逢中秋這個合家團聚的節日,聽著外面熱鬧的笛聲,更反襯出作者的哀怨。
【解析】 分祈詩歌的情感需結合詩歌內容。展開聯想和想像,翻譯詩歌內容,再體會詩人情感。 一般答題格式:詩敬描繪了一副……的畫西,表達了詩人……情感。第一首此詩抒發了作者客居洛陽夜深人靜之時被笛聲引起的思鄉之情,其前兩句描寫笛聲隨春風而傳遍洛陽城,後兩句寫因聞笛而思鄉。全詩扣緊一個「聞」字,抒寫自己聞笛的感受,合理運用想像和誇張,感情直率真摯又有餘蘊,令人回味無窮。第二首詩人由於思人懷舊而難以入睡,因了笛聲而更加傷悲,卻有意拓開,說自己的斷腸與笛聲無關,就使傷心的程度更為加深,蘊含著無盡的辛酸之淚。據此作答。
【譯文】
春夜洛城聞笛
陣陣悠揚的笛聲,是從誰家中飄出的?隨著春風飄揚,傳遍洛陽全城。就在今夜,聽到令人哀傷的《折楊柳》,有誰的思鄉之情不會油然而生呢?
中秋聞笛
是誰在吹著橫笛,傳來了陣陣輕快的樂聲。我躺在床上凝聽著,觸動了離情別緒,心潮難平。我的愁腸早已斷了,再也聽不得樂曲;不是因為那笛兒吹奏出斷腸的旋律,令人傷心。
【遷移拓展】
詩歌欣賞(一):
中秋聞笛
[宋]朱淑真
誰家橫笛弄輕清,喚起離人枕上情。
自是斷腸聽不得,非幹吹出斷腸聲。
詩詞欣賞(二):
塞下曲(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更多「中考詩詞鑑賞」,請點擊下面連結閱讀,歡迎轉發分享
中考詩詞鑑賞 | 七下《竹裡館》深度解讀+考點揭秘
感謝您的閱讀
博採眾長成蕙質 閱讀精典潤蘭心
請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
文字:整理來自網絡,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圖片:《夏天的色彩》吳正榮
轉載:歡迎轉載,請聯繫白名單授權
聲明:若盜用,將追究相關責任
責編:吳正榮
投稿:30479947@qq.com
若喜歡,請點擊右下角「在看」!愛你們哦!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歷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