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鑑賞笛聲裡的鄉愁讀李白《春夜洛城約聞笛》

2020-12-22 老袁的人生思考
圖片來源於網絡

李白的詩在唐朝時就譽滿天下,他擅長用誇張想像的詞句營造氛圍,讓人情難自禁,浮想聯翩。

今天就鑑賞一篇李白的詩《春夜洛城聞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讀完此詩,心中會泛起無限的鄉愁。而這鄉愁是靠聽笛聲帶來的。李白在營造氛圍能力方面堪稱高手。

全詩重點就在「聞」,通過耳朵聽,就將思念家鄉的氣氛烘託得淋漓盡致。

洛城就是今天的洛陽,在唐代稱為東都,是僅次於長安的繁華之地。當時可算是全國的一線城市。李白遊歷全國不少地方,洛陽屬必刷城市之一。自然要留下詩作。

在夜幕降臨,城市的喧囂開始平靜時,詩人並沒立刻入睡。而是在仔細聽一曲笛聲。這笛聲似乎一會兒有一會兒無的傳過來,所以用一個「暗」字體現出來。

大家都聽過笛子演奏,笛聲是屬於高亢嘹亮的。但作者用「暗飛聲」,顯然吹笛的人離李白很遠。因此讓人聲音有明有「暗」。

但這並不代表作者沒有感悟,而是用誇張的手法體現詩人的豐富想像力。

笛聲在飛,在隨春風飛到全城。

作者的感悟是「聞」到笛聲,並且勾起了對故鄉的鄉愁。因為笛聲中,作者聽到是笛子曲《折楊柳》。

這首曲子是一首表現離別的曲子。古代人們離家遠遊,親人送別時往往折一枝楊柳,寓意不忘家鄉。因此折楊柳代表了當時的習俗。

但作者稱在笛聲聽到了折楊柳,一是表明作者已經勾起對故鄉的思念。二是表示作者不單是自己起鄉思,思念家鄉;而且表明這是一種每個熱愛家鄉的遊子都會具備的情懷。

「何人不起故園情」,這種高度的表達用一個否定之否定的語句深度概括。更加深入人心。

相關焦點

  • 中考詩詞鑑賞 | 七下《春夜洛城聞笛》深度賞析+考點揭秘
    《春夜洛城聞笛》中詩人由己及人,想到此時許多聞聽笛聲的遊子,又有誰能不被喚起濃濃的思鄉情詩句是:              ,                。4.李白《春夜洛城聞笛》一詩中,形容笛聲悠揚、深遠、飄忽不定情狀的兩句是:                   ,                  。
  • 【語文大師】春夜洛城聞笛——唐.李白
    一日夜晚,詩人正閒坐在客棧的窗前,忽然,窗外隱隱約約傳來了笛聲。李白望著夜深人靜的街道,卻怎麼也尋不到吹笛人的蹤影,悠揚的笛聲乘著春風散落全城。笛聲愈加濃重,思鄉之情也愈加濃烈,為表達自己的思鄉懷親之情,李白便揮墨創作了這首《春夜洛城聞笛》。
  • 詩詞專題丨李白《春夜洛城聞笛》賞析七年級
    《春夜洛城聞笛》一詩,當即這次客東都有感而作。這首詩寫鄉思,題作《春夜洛城聞笛》,明示詩因聞笛聲而感發。題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點出季節及具體時間。起句即從笛聲落筆。已經是深夜,詩人難於成寐,忽而傳來幾縷斷續的笛聲。這笛聲立刻觸動詩人的羈旅情懷。詩人不說聞笛,而說笛聲"暗飛",變客體為主體。"暗"字為一句關鍵。注家多忽略這個字。
  • 七下《竹裡館》《春夜洛城聞笛》賞析及練習
    02 春夜洛城聞笛(李白)【原文】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譯文】是誰家的庭院的飛出幽隱的玉笛聲?融入春風中,飄滿洛陽古城。李白這首詩寫的是聞笛,但它的意義不限於描寫音樂,還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二十多歲就離家東遊,後長期居住湖北、山東,春夜聞笛《折楊柳》曲,觸發深長的鄉思當是再自然不過的了。因此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來在旅人遊子心中引發強烈的共鳴。
  • 品讀《春夜洛城聞笛》|回得去的是家鄉,回不到的是從前
    李白對月這首詩是李白在未得官之前,在洛陽客居博取名聲之時所做,這詩中我最喜歡一個「暗」字,笛聲明明是人吹出來的,被李白耳朵聽見,可在天才詩人的筆下,笛聲卻是活的,是在寂寥的夜裡,自己偷偷跑出來的,還飛入了李白的耳朵,是笛聲自己衝進了李白的耳朵裡。
  • 李白最著名的思鄉詩:「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李白·春夜洛城聞笛這首詩的題目是《春夜洛城聞笛》,帶有典型的李白創作的風格,入選過很多版本的中學語文教材。「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意思是是誰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發出悠揚的笛聲。隨著春風飄揚,傳遍洛陽全城。
  • 盛唐時代「詩仙」李白詩詞中的西域文化
    一、李白詩詞中西域的酒文化唐詩研究者葛景春在其著作《李白與唐代酒文化》中提到,在李白的詩詞著作中有111處提到醉字,115處提到酒字,22處提到酌字,例如在《對酒》一詩中提到嚴蒲萄酒,金叵羅,吳姬十五細馬馱。」在唐代「叵羅以「蒲萄酒」顯然都屬於外來物。制葡萄酒的葡萄多產自西域地區。
  • 讀一首詩趙嘏《聞笛》,夜聞笛聲,凝心傾聽,婉妙入神,餘韻無窮
    ——唐代: 趙嘏《聞笛》夜裡,偶然聽到他人吹笛之聲,能夠靜下來,用心聆聽欣賞,必然是閒適,沒有煩惱的人。聽之而喜歡,聽之而怡悅,笛聲停了,意猶未盡。此笛聲必然是愉快的曲子,可知吹笛人必然也是愉快,有著好心情。兩個好心情相遇,可謂是「二難並」,真是天地間尤為難得的幸事。
  • 古詩裡迴蕩了千年的「笛聲」
    李白《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詩句中第一句「誰家玉笛暗飛聲」,所謂「誰家」,所謂「暗飛聲」,是說既不知道是誰在吹笛,也不知道笛聲到底是從哪裡傳來的。大詩人李白聽到傳來的笛聲,李白一聽就是玉笛吹出來的聲音,這種「玉笛」的聲音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嗎?李白這裡是不是有點胡說八道了呢?
  • 有關笛子的經典詩句,笛聲悠悠,詩意綿綿!
    歷代均有文人以笛子為主題來創作詩詞文賦。一、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出自唐代高適的《塞上聽吹笛》,意思是:冰雪融盡,入侵的胡兵已經悄然返還。月光皎潔,悠揚的笛聲迴蕩在戍樓間。二、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東風滿洛城。
  • 大雪季.讀《唐詩宋詞》之三
    >笛聲中,鄉愁綿綿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唐】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春天的夜晚,笛子的聲音散落到春風中,飄得很遠很遠,仿佛整座洛陽城都聽到了。聽到送別的曲子,誰不會想念自己的家鄉呢?一夜梅花笛裡飛,冷沙晴檻月光輝。北風吹盡向何處,高入塞雲燕雁稀。
  • 五首關於鄉愁的古代詩詞,讀後不知是否觸發您的思鄉之情?
    鄉愁是中國人獨有的情結,故鄉是每個人心中的樂土,只是我們都身不由己,漸行漸遠,所以在某個明月夜,在某次鄉音響起,甚至某個秋天葉落時,就會莫名憂傷,淡淡的憂傷,想來,這就是鄉愁吧。關於鄉愁的詩詞太多了,現代詩中有餘光中的《鄉愁》,很是有名,在此不過多介紹,且以五首關於鄉愁的古詩,與諸君一起望遠懷鄉吧。一、唐代張九齡《西江夜行》遙夜人何在,澄潭月裡行。 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
  • 李白關於思鄉的詩,聽著曲子,結尾平鋪直述,道出內心,驚豔千古
    在我國的古典詩詞中,有很多都是在描寫這種家的思念,每當這時,我們讀起古詩,似乎詩文能夠穿越時空連接過去與未來,對於家的思念,無論是哪個朝代的人都是一樣。就比如李白這首詩文雖然只有短短4句,可是卻寫盡思念,驚豔千古!《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 古人吟誦詩詞是有曲調的,今天卻只是朗誦,難道我們退步了?
    詩詞是我國最為古老的傳統文化之一,古代的知識分子一般都能夠七步成詩,也許這與當時社會上流行的語法有很大關係,熟讀古詩的人可能比較熟悉,古代的詩人除了欣賞明月之外,還比較喜歡音樂和樂器,尤其是笛簫,自古就有笛奏龍遊水,簫鳴鳳下空這樣的詩詞,笛子也是我國最為古老的傳統樂器之一,也是世界上最為古老的樂器之一
  • 詩詞 | 十首思鄉詩,濃得化不開的故鄉情
    鑑賞:這首抒情小詩寫得非常樸素,但千百年來,人們在作客他鄉的情況下讀這首詩,卻都強烈地感受到了它的藝術力量。這種藝術力量,首先來自它的樸質、深厚和高度的藝術概括。鑑賞:作者在欣賞風景、吟詠詩歌的時候,突然發現眼前村莊裡的小橋和原野上的樹木,與自己故鄉的十分相似,因而產生了思鄉的愁緒。
  • 十首思鄉詩詞,送給在他鄉的你
    詩詞君:這首抒情小詩寫得非常樸素,但千百年來,人們在作客他鄉的情況下讀這首詩,卻都強烈地感受到了它的藝術力量。這種藝術力量,首先來自它的樸質、深厚和高度的藝術概括。《思江南》【唐代】方幹昨日草枯今日青,羈人又動望鄉情。
  • 她把20首李白的詩做成了一首歌,你都會背嗎?
    李白的詩詞從小學開始 甚至是幼兒園開始 就是我們的必背古詩詞 《靜夜思》《望廬山瀑布》《夜宿山寺》等等 大家想必已經爛熟於心的吧
  • 【詩詞鑑賞】天寒聞落木 葉葉是鄉愁,十首古詩詞裡的鄉愁,那一首...
    秋風起,鄉愁生!古往今來,人們為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負,背井離鄉,顛沛流離。故鄉,是人們心中永遠的聖地,永遠的牽掛,歷代詩人詠唱得最多。當秋風秋雨秋滿天的時候,詩人們會更加多愁善感,禁不住拿起筆來,寫下一首首膾炙人口的思鄉詩歌。 十首古詩詞裡的鄉愁,那一首能夠打動你?
  • 平行篇 相邀李白 第2部分 如果李白來到現在,還會寫出怎樣的詩歌
    有耳莫洗潁川水4、早發白帝城5、獨坐敬亭山6、望天門山7、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8、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9、登金陵鳳凰臺10、春夜洛城聞笛創作於陽曆2020年10月25日平行篇 春夜洛城聞笛冷念夜時勤,明月照凡心。碎語長書進,方覺以時溫。李白先生,落筆輕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