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是一種雅俗共賞的樂器,不但普通老百姓非常喜愛它,而且同時也是宮廷音樂中必不可少的樂器。歷代均有文人以笛子為主題來創作詩詞文賦。
一、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出自唐代高適的《塞上聽吹笛》,意思是:冰雪融盡,入侵的胡兵已經悄然返還。月光皎潔,悠揚的笛聲迴蕩在戍樓間。
二、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東風滿洛城。
詩句出自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這是一首情意綿長的思鄉曲。這是一個偶然的機遇中所觸動的思鄉。抒寫了思鄉之情,而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
三、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裡愁。
出自唐代王昌齡的《從軍行七首》,大意是:此時又傳來一陣幽怨的羌笛聲,吹奏的是《關山月》的調子,無奈著笛聲更增添了對萬裡之外的妻子的相思之情。
四、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出自唐代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意思是:回來物是人非,我像爛柯之人,只能吹笛賦詩,空自惆悵不已。
五、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出自唐代王之渙的《涼州詞》,大意是: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六、草鋪橫野六七裡,笛弄晚風三四聲。
出自唐代呂巖的《牧童》,意思是:遼闊的草原像被鋪在地上一樣,四處都是草地。晚風中隱約傳來牧童斷斷續續悠揚的笛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