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張蒙
定稿:蘇子後
一般來說,當孕媽確診為懷孕後,醫生都會給出一個從末次月經推算出來的預產期,到了該日期前後,孕媽就要準備待產,迎接寶寶的降臨。
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孕媽娟娟即將迎來預產期,為了保障孩子順利出生,她老早就去醫院待產了,還特意叮囑老公給她準備待產包,千萬別落了東西。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娟娟的婆婆還特意打電話來交代了一遍,把要用到的東西給娟娟老公羅列了一遍,讓他照著上面買就行了。
由於是第一次生孩子,娟娟和老公都沒有什麼經驗,全靠自己摸索和老一輩人的傳述,娟娟老公只能照葫蘆畫瓢。
到了娟娟發動那天,醫生讓他們趕緊把待產包拿出來,馬上準備生產,娟娟老公連忙把早已裝好的待產包塞給護士,可護士打開一看,裡面居然缺了東西。
雖然其他的東西準備得整整齊齊,該有的都有,但卻少了產婦生孩子時最需要的一件物品——刀紙。
原來娟娟婆婆雖然跟兒子交代過,但沒說清楚到底是什麼紙,他就自動默認為是普通衛生紙了,哪知道還有刀紙這一說。
在護士的催促下,娟娟老公只好跑到藥店重新去買了,他這才知道原來生孩子要用到一種專用的紙,是待產包裡必備的東西之一,就是所謂的「刀紙」。
由此可見,如果生孩子之前沒有提前準備好待產包裡的物品,很容易給分娩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各位新手爸媽們還是需要謹慎一點。
1、刀紙
這種紙比A3紙更大,而且非常厚,韌性比較好,用於墊在產婦身下,避免惡露排出時弄得到處都是。
而且這種紙比較透氣,比普通衛生紙隔斷性更好,所以一般在分娩時都會提前準備專用的刀紙來更換。
2、高熱量食物
生孩子是一家按非常耗費體力的事,所以產婦在生產完需要攝入一些高熱量的食物來補充體力。
陪產的家人最好在待產時就準備一些巧克力、糖果、牛奶等,幫助產婦恢復元氣。
3、吸管或吸管杯
產婦生完孩子身體較為虛弱,躺在床上做什麼事都不方便,稍微動一下就容易牽扯到傷口,痛得死去活來。
所以,為了方便起見,家人可以給產婦準備一個帶吸管的杯子,或者是用吸管喝水,這樣也避免起身抬頭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能減少疼痛。
雖然以上三種經常被新手爸媽們忽略,但有幾種針對新生兒的待產物品卻看似有用,實則雞肋,完全是浪費錢:
1、奶瓶消毒器
有些爸媽聽信商家的誘導,說新生兒免疫力差,容易感染病菌,所以喝完奶後最好用奶瓶消毒器給奶瓶消毒,防止細菌入侵。
但實際上,新生兒剛出生時有來自母體的抗體,完全可以抵擋一部分細菌侵襲,完全沒必要買專門的消毒器,喝完奶後直接用煮沸的開水消毒就行。
2、免洗頭噴霧
老一輩的人認為女性生完孩子最好不要洗頭洗澡,所以有許多寶媽就會準備免洗頭噴霧,其實大可不必。
產後用熱水洗頭,洗完後立馬吹乾是沒有太大問題的,用了免洗頭噴霧反而容易出現頭皮過敏等問題,最好謹慎使用。
3、新生兒沐浴產品
寶寶出生後,做好清潔護理尤為重要,於是不少寶媽也會特意準備新生兒專用的洗護用品,像洗髮水、沐浴露等,但其實新生兒皮膚角質層十分脆弱,直接用溫熱的清水洗澡就行,沐浴產品反而容易破壞皮膚表層的保護膜,引發皮膚乾燥、過敏等問題。
生孩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有經歷過才知道其中心酸,作為陪產的家人,平時還是要更加細緻一些,把待產物品都準備好,以免影響生產,讓產婦遭罪。
【今日一問】你生娃時都準備了哪些待產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