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有俗語:九成宮,九成宮,十次寫,九次不成功!
昨天,神秘俠客書法平臺有位書友他說寫了不下一百遍「成」字,怎麼寫都寫不好。俠客讓他發了一個他自己臨寫「成」字的短視頻,結果發現他確實很用功,寫得也很仔細,就是沒多思考,分析下怎麼把這個字寫好、寫像。
今天,俠客就「成」字,做一個較詳細的講解,希望各位書友能舉一反三。
進入正題:
1.筆順,我們先來看一個動圖
這是教育部規定的筆順
這是臺灣陳忠建老師臨寫視頻
從上面兩個動態圖我們會發現他明顯的是先寫橫,再寫撇。其實這種筆順是錯誤的。
從楷書我們或許很難看出差異,行書最能體現行筆路線,俠客從古代歷代名家的行書「成」字發現,幾乎清一色的先撇後橫。舉幾個典型的例子:
2.分析完筆順,我們再來著重從結構上來分析一下這個「成」字:
從上面這張圖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到,雖然「成」字每一筆斜度都很大,但整體卻大致呈一個等腰三角形,內部橫折鉤之橫與三角底線垂直。
從上圖看出,白點處橫與撇將斜鉤均分三段。
「成」字左部寫的時候,注意不能寫得過大,橫與撇尾的高度只略佔格子的三分之一左右,這樣給主筆戈鉤留出伸展的空間(橫折鉤起筆於左撇中間)。
鉤起筆略高,起筆處與下面的橫折鉤\鉤部處基本處在同一垂線上,鉤畫的弧度注意觀察畫線後形成的弧形內白,戈鉤的筆畫粗細特點要注意是兩頭粗中間細,最後的鉤頭外方內圓,鉤尖基本上是指上正上方或略為外展一點點。
右上點與右撇處於同一垂直線上,垂直點幾乎處於整個字形的黃金分割點上。
俠客結語歐陽詢的每個字基本上寫法都不同,我們學習歐體當然不能生搬硬套,僅以此字告訴大家勤思考,勿死學,焉有不「成」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