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0年中央和國家機關「強素質·作表率」讀書活動舉辦第五講,圍繞「重溫馬克思主義經典,深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這一主題,邀請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陳培永做客講堂,以「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為主題,導讀《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回應了錯誤社會主義觀陳培永談到,《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是一部對錯誤的社會主義觀進行回應的文獻。這篇文獻來源於另一本大部頭的著作,叫《反杜林論》。從書名可以看出,它批判的對手是杜林。杜林自命為社會主義信徒,以「社會主義改革家」的身份提出了自己的社會主義理論和改造社會的詳盡計劃,創造了一套包羅萬象的社會主義體系,提出了一整套的「新社會主義學說」,拼湊一套所謂「終極真理」和「最終形式」。
為了清除杜林主義的迷惑,避免社會主義的庸俗化,恩格斯毅然中斷了當時正在寫作的《自然辯證法》。從1876年到1878年,恩格斯用了兩年的時間寫作,他連續發表了一系列批判杜林的文章,刊登在德國社會民主黨機關報《前進報》上。1878年夏,恩格斯將這些文章以《歐根·杜林先生在科學中實行的變革》為名集印成書,即《反杜林論》。1880年,應法國革命家保爾·拉法格的請求,恩格斯把《反杜林論》中的三章(引論的第一章和第三編的第一章、第二章)改寫成一篇獨立、通俗的著作,並由拉法格譯成法文,以《空想社會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為題發表,後來以《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這個名稱載入史冊。
陳培永認為,這本書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馬克思稱其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入門」,列寧稱其為「概述社會主義發展史」的書、「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經典著作」,稱其和《共產黨宣言》一樣,是「每個覺悟工人必讀的書籍」。直到今天,我們也可以說,它是了解馬克思、恩格斯原初意義上的社會主義理論的必讀經典文獻,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具有極大的借鑑和啟發意義。
科學社會主義不是憑空出現有兩大淵源陳培永談到,作為一種思潮,一套學說,科學社會主義不是憑空出現,不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它有人類社會前期的理論成果的淵源。
第一個是啟蒙學說。恩格斯開篇指出,社會主義就其理論形式而言,起初表現為對啟蒙原則進一步的、似乎更徹底的發展。啟蒙思想是人類社會的精神財富,它與社會主義學說一樣,都表徵了思想家推動社會進步的努力。恩格斯高度評價啟蒙思想,把啟蒙學說當成社會主義的前身,對我們的啟示是:人類社會的文明,總在一定的傳承中發展。一種新的學說,不可能憑空建構,不可能毫無預兆地驟然降臨人間。把啟蒙思想當成資本主義的理念,武斷地將其與社會主義學說、與馬克思主義對立起來,不分青紅皂白地拒斥,是有問題的。追求社會主義理想,需要深刻理解啟蒙價值理念的歷史意義,肯定啟蒙思想家推動的啟蒙運動,使理性、正義、平等、人權、民主這些理念深入人心,推動了人類社會政治文明進程的作用。科學社會主義也需要吸收融合這些價值理念,充分借鑑它的積極價值。
第二個是空想社會主義。早期空想社會主義者的共同點是,在啟蒙學說的基礎上,強調平等不僅是政治權利方面的平等,也應該是經濟社會地位的平等,不僅要消滅階級的特權,還有消滅階級差別本身。這當然是有進步意義的。但問題是,他們忽視了生產力的歷史發展,看不到社會關係的進步,陷入到平均主義甚至禁欲主義之中,逆歷史的潮流,開歷史的倒車。所以馬克思將其稱之為「粗陋的共產主義」,恩格斯稱之為「禁絕一切生活享受的共產主義」。
如何評價空想社會主義的空想性?首先,空想社會主義不是痴人說夢,不能簡單地將其看成胡思亂想的空談,將其完全拋棄。它對資產階級社會的批判及對未來社會的大膽預測,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理念提供了重要借鑑。第二,我們批判空想社會主義者,不代表就永遠不會成為空想社會主義者。進行社會主義實踐,過於強調社會主義的理想,急切地實現社會主義的目標,有可能陷入到對社會主義的空想之中。
社會主義學說為何能從空想走向科學在導讀中,陳培永講到,社會主義作為一種學說,要想真正改變世界,必須從空想走向科學,轉化成科學的理論,必須深深紮根在物質的經濟的事實中,對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規律作出科學的解釋。社會主義從空想走向科學的轉變,依靠的是唯物辯證法、唯物史觀、剩餘價值學說的創立。
首先,起著最根本性作用的是唯物辯證的思維方法。在恩格斯看來,思維方式起著基礎性的作用,如果沒有思維方式的轉變,就不會形成科學的歷史觀,更不會生成科學的社會主義理論。只有以唯物辯證法為基礎,才能對人類歷史做出科學解釋。人類社會的發展有客觀的規律,作為理論形態的唯物辯證法其任務是找到客觀運動的規律。社會主義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階段,但它不可能是對之前社會形態,即資本主義社會的全盤否定,而是有所揚,有所棄。
第二,唯物主義歷史觀,揭示的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它是唯物主義的,體現在它反對從人的頭腦中,依靠所謂的永恆真理與普遍正義的認識,來尋找社會變遷和政治變革的終極原因。人們的存在決定意識,而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存在。光靠一種理想社會的呼籲,光憑美麗社會的想像,是不能夠改變社會發展的進程的。推進社會發展,還是要腳踏實地。
第三,剩餘價值學說是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科學揭示。它不僅說清了它存在的必然性合理性,也講清了它剝削的、對抗的本質。恩格斯的態度是一方面要說明它與之前歷史的聯繫,它在特定歷史時期存在的必然性,另一方面要揭露它隱藏著的內在性質,揭穿它剝削的秘密。馬克思、恩格斯制服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這種制服是以揭穿一個秘密、看透其本質、辯證批評為前提的。這才是科學對待資本主義的態度。
科學理解社會主義社會到來的必然性
陳培永談到,社會主義必然實現,是人類社會基本矛盾所決定的。人類社會的發展證明,生產力的發展是不可阻擋的,原有的生產方式,總是一開始適應其發展,但之後又因滯後而制約其發展。生產力的衝力,必將衝破原有的生產方式,促進新的生產方式的生成。資本主義所釋放的生產力,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生衝突,最終會葬送資本主義。
如何正確理解社會主義社會的必然性?陳培永談到,首先,要認識到,社會主義必然到來,不代表馬上就會到來。必然到來,必然出現,是歷史發展的總趨勢,要經歷一個漫長的歷史進程。操之過急,只會增加自己頭腦中的困惑。
第二,社會主義是歷史的產物,社會主義必然到來,是客觀歷史進程推進的結果。不能人為地宣稱,進入到發達的社會主義,或者說跑步就能進入共產主義。這樣做,不會增強人們對社會主義必然實現的信心,反倒會讓人們產生對社會主義必然到來的質疑。只要談必然,就說明它是客觀的,不是你主觀宣稱就能實現的。這是歷史的邏輯,來不得半點兒戲。只要用心,我們就會看到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因素的增長。這是客觀必然性的體現。
第三,正確理解社會主義的必然性,不能只強調必然性,而忘記社會主義的實現,是客觀必然與主觀奮鬥的結合。一種錯誤的想法是,既然它必然會到來,我們就可以守株待兔,什麼都不用去幹了。這是過度強調必然的表現。社會主義的必然性,只是讓我們充滿希望,充滿自信,它還需要我們的切實努力。
最後,正確理解社會主義的必然性,也不能只籠統地得到一個結論,即資本主義因其內在矛盾無法解決,必然會被社會主義所代替。我們還要正視,當代中國因引入資本運行、發展市場經濟帶來經濟社會發展可能會出現的代價。要解決各種各樣的難題,找到解決衝突的方式和工具,如何操控資本,如何化解矛盾,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需要思考的問題。
未來理想社會圖景可從四大維度描繪
陳培永談到,恩格斯對未來社會主義社會的預測絕不是遐想,而是在分析社會現實的基礎上的對症下藥。我們會有美好的想像,但未來的社會主義社會,絕不是想像出來的,它是社會歷史進程演進的結果,是人在不斷解決矛盾的過程中實現的。這個理想的未來社會,將可以這樣來描繪:
第一,有計劃生產的實現。消除生產力的資本屬性,走出生產的無政府狀態。未來理想社會,將真正實現生產力的社會佔有,進行有計劃的社會生產。人類社會新的生產形式出現了。就生產的目的而言,這種生產不再以「資」為本,而是以「社」為本,以社會中的人為本。不再是為了追求更豐厚的利潤,不再受資本邏輯的幕後操控,而是為了滿足社會總體,以及每個社會成員的需要而進行。
第二,生產力的充分發展。生產力擺脫資本屬性,實現社會本性,給生產力的加速發展掃清了障礙,有計劃的社會生產必然帶來的是生產力的充分發展。因為它不僅會消除資本主義無政府生產方式導致的對生產力和產品的有形的浪費和破壞,而且還會消除少數的統治階級及其政治代表的窮奢極欲的揮霍,從而節省出大量的生產資料和產品。這種生產力的充分發展,也保證了全社會成員都能享受富足的物質生活,而且也保證了他們體力的發展和智力的普遍提升。
第三,階級和國家的消亡。未來的理想社會,將不再有階級之分,將不再存在國家。那是階級和國家消亡的社會。階級的消亡,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那就是生產力的充分發展,社會財富的足夠豐富。需要一定的社會條件,那就是社會性的生產與佔有的真正實現,社會財富實現共享。如此的物質基礎,如此的社會條件,會使特殊階級對生產資料和產品的獨佔,成為不可能,最終使階級的存在變得不再可能。在階級不存在的情況下,國家或者說執政者,就無需再去選擇。它就從某個階級的代表,變成整個社會的代表。
第四,自由王國的最終到來。生產力的充分發展,生產資料的社會佔有,商品生產的消除,有計劃生產的實現,階級和國家的消亡,標誌著人類社會將迎來新的飛躍,將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了目標與道路的統一陳培永講到,讀《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能為我們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提供重要啟示,能夠為我們破除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誤解和質疑提供理論啟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了美好主觀願望與客觀歷史進程的統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了目標與道路、立場與方法的統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的新探索,是人類社會的新事物,與任何一個思想家所描述的社會主義社會、社會主義道路都不一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始於對社會主義事業的重新思考,是在「什麼是社會主義」這個問題上解放思想的產物。在社會主義問題上解放思想,重新理解社會主義,沒有一定的勇氣,沒有一定的魄力是做不到的。但也正是堅持思想的解放,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才解決了社會主義向何處去的問題,走出了堅持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的獨特道路。
陳培永強調,「中國特色」是民族的,「社會主義」是世界的,中國特色體現的是實現社會主義道路的不同,它所追求的社會主義目標則具有共同性。兩者不一定是完全一致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不能離開社會主義的普遍性來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具有普遍性的,必須遵守社會主義的基本共同價值理念,如有計劃地進行生產的經濟主張,公平、共享的社會政治理想,促進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終極訴求等等。社會主義允許不同國家的實踐,來補充它的價值觀念和實現形式,探索出社會主義理想實現的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可以說任重而道遠,它擔負著增強人們對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的信念,讓世界各國找到擺脫資本邏輯困境的出路,推動整個人類社會走向更加美好未來的重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因此應致力於讓中國特色走向世界,積極推進社會主義理想的現實呈現,努力開闢出具有世界意義的社會主義道路,為人類社會走出資本主義歷史階段探索出可供借鑑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