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市總工會攜手《生活看溫州》
共同傳遞勞模之聲
本期朗讀者是
全國優秀教師張小燕
她將與你分享
《等你》
▾ 點擊收聽 ▾
等你
作者:張小燕
朗讀者:張小燕
那是一個
桂花兒飄香的季節
那是一次潮起潮又落的邂逅
懵懵懂懂
闖入了一葉小舟
小舟小小的
小舟暖暖的
小舟靠在人生的邊兒上
靜靜的……
廊橋上沒有我的遺夢
謝池裡沒有我的春愁
因為雙塔的基因是雙子
因為孤嶼的天性是孤守
遠方的那些日子
一去不再回頭……
小時候
我用原子筆畫在手腕上的那隻表
一分一秒都沒有動
童話卻伴著時光
幾經褪舊
母校的那棵老榆樹
掛著幾片葉子
慢慢的揮手
告別旅途的驛站
再覓生命的歸洲
即使有力量承受任何孤獨
也渴望眼前的路不是一個人行走
等雨
是傘一生的宿命
等你
是我執意的守候
一旦闖入你的世界
就再也找不到出口.
張小燕,溫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溫州市決策諮詢委員會委員,世界溫州人聯誼總會理事,溫州市第九、第十屆政協常委,浙江省當代史學會三屆常務理事,浙江省中共黨史學會六屆理事。浙江省第十三屆婦女大會執委。溫州市工會第六屆女職委顧問、部級勞模。
長期從事中國現代史、中共黨史、毛澤東思想概論等教學與研究工作。獲得全國優秀教師、全國教育系統巾幗建工標兵、浙江省高校「三育人」標兵、張家口市勞動模範、溫州市第五屆師德楷模、溫州大學首屆最受學生愛戴教師、第三屆華峰品德獎等榮譽。
張小燕擁有多重社會身份。擔任溫州市決策諮詢委員會委員,執筆起草《溫商宣言》,並為首屆全國異地溫州商會會長班上課,讓她接觸了國內各地溫州商會的會長群體。
「公共外交協會副會長」,讓她結識了世界各地的溫籍僑領、僑胞。「溫州市民族事業促進會副會長」,讓她和少數民族兄弟姐妹為溫州發展共同努力。
擔任婦代會執委,還分別客串主持世界溫州人大會「她時代她力量」和溫州女企業家「兩個健康發展論壇」等,有機會多層面了解溫州文化個性,她開設的「和合文化視野下的溫州精神」專題講座受到好評。
張小燕作為一名省部級勞模,多次參加市總工會組織的考察學習活動,一直關注女職工在溫州社會發展中特殊地位和奉獻,被聘為溫州市總工會第六屆女職委顧問團成員,並在市總工會「力量的腳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溫州民企工會發展研討會上做專題發言,她認為溫州民企工會起步早、分布廣、模式新的鮮明個性,對研究現代中國工會史有標本意義。
張小燕說,至今「溫州人」在她心目中仍舊很新奇,仍舊很新鮮,還是一個既微妙又神秘的文化符號。
她說,溫州多姿多彩的自然風貌滋養了溫州人色彩斑斕的人文個性,連做慈善都浪漫的五彩繽紛,有「紅日亭」、「綠眼睛」、「蘭小草」,甚至溫州自然地理派生的自然災害也給溫州人的精神符號打上深深的印記,年年被颱風洗禮的溫州人,敢冒風險,巧避風險,敢為人先,也善為人先。
溫州人很自戀又很好學,很硬氣又很善良,很時尚又很原始,很務實又很務虛,很關係又很契約,很功利又很仗義,很抱團又很獨立,很數學又很文學,很創新又很傳統,這些針尖對麥芒的個性像就像一個「人」字的一撇一捺,意味著溫州人很會賺錢,前提是溫州人很會做人。
「作為溫州本土的高校教師,報效溫州是本分,服務溫州是義務。」
張小燕努力履行政協委員職責,積極參政議政,面對媒體或「兩會」發言等,都儘量做到說真話,說實話,說和百姓利益相關聯的話。
她主動走出校門,積極宣傳民眾,收到良好社會效益,她還樂於慈善甘做義工,身為溫州義工分會副會長,積極參與草根慈善活動,組織學生參加溫州慈善年會徵文,在基層義工組織廣泛開展慈善文化講座,力圖以微薄之力促進溫州慈善事業由自發向自覺轉型。
說起執教生涯,張小燕說:「教師對我來說,是幸福的,是遺憾的,也是痛苦的。」
老師是份學習的職業,身為人師必須一刻不停的學習,一滴水背後才有一桶水,不是一桶死水是一桶活水。老師是份年輕的職業,每天面對一張張青春洋溢的笑臉,被清純包圍,被浪漫感染,不管你有多老,瞬間就會年輕起來。老師是份痛苦的職業,一年一度的畢業季,一次一次的校園離別,是個很痛苦的事情。
「現在的通訊環境,學生畢業了聯繫方便多了,在我年輕的時候,多是書信來往,很容易就斷了聯繫,學生畢業一走,很可能分別就是永別……」。
張小燕說,教師又是一份遺憾的職業,一個老師沒有機會給同一個學生上第二次同樣的課,所以老師一次課的遺憾就是永遠的遺憾,就是一生的遺憾,它時刻警示讓你認真對待每一個學生,認真對待每一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