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裡的based on應該換成on the basis of才對。雖然翻譯成中文時,兩者都可譯作「基於」,但在英文裡,兩者的用法卻有區別,嚴格來說並不能互換使用。今天這篇我們就來解釋一下。
上一期我們詳細辨析了 due to的用法,ACS Style Guide裡明確要求,due to只能指向某個名詞(或代詞),要麼放在名詞後面對名詞做修飾(即定語),要麼放在「名詞+be」後面對名詞做補充(即表語)。
簡單來說,based on要指向某個名詞(或代詞),而on the basis of則是指向某個動詞。回看開頭的例句:
Based on the above data, we conclude that...
從語義上來看,逗號前面「基於上面的數據」指向的是後面的conclude這個動詞,所以這裡的「基於」應該用on the basis of。
The movie is based on a true story.
再比如《孫子兵法》裡的名言「兵不厭詐」,有的英文版本就翻譯成:可以看到,based on true stories是指向名詞movies的。
下面舉幾個科技論文中典型的關於based on作後置定語的例子:➤ a catalyst based on noble metals
➤ a method based on electron microscopy
➤ a conclusion based on compelling evidence
一個基於強有力證據的結論
很顯然,如果我們在上述短語中的based on前面加上that is,就構成了定語從句,而從句中based on則符合第一種用法——➤ a catalyst (that is) based on noble metals
當然,適當的時候,我們也可以把based on引導的後置定語,借用我們之前講過的 連字符 這種標點,變成前置定語——➤ a noble-metal-based catalyst
➤ an electron-microscopy-based method
其實也未必
但放在句子開頭時
based on同樣要指向某個名詞
這個名詞一般是後面的主語
Based on a true story,
the movie is universally acclaimed.
(由於電影)是基於真實故事改編的
(所以)電影受到一致稱讚
如果我們把這句話的結構
補充得更清晰一些
(Because the movie is) based on a true story,
the movie is universally acclaimed.
可以看到,在前半句裡
based on是放在「名詞+be」後面的
這符合第一種用法
即仍然是指向名詞的
【只不過因為這個名詞與後面主語重複
所以在前半句中省略了】
至於on the basis of,則是指向動詞的,比如:
We decided on Plan A on the basis ofthe budget.
可以看到,「基於預算」是指向動詞decide,所以這裡的「基於」要用on the basis of。當然,這句話的大意也可以用based on來表達,但這時我們就需要把動詞decide換成名詞decision:
Our decision on Plan A was based on the budget.通過上面的辨析,各位童鞋能分清based on和on the basis of的用法了嗎?不妨用下面的題自我測試一下,判斷哪種表述是正確的?
He was hired on the basis of his experience.√He was hired based on his experience. Stop discrimination on the basis of sex.Stop discrimination based on sex. √-【文中若有謬誤,歡迎留言指正】-
文以載道。作為一名為科研工作者,科技論文是科研成果交流和展示的重要途徑。
每個博士生,都曾面對發表或者滅亡的心靈拷問。
但是辛辛苦苦拿到了久違的實驗數據,卻不知道該如何下筆去寫出好的論文。搞不好,還會遇到一些可怕的審稿人。
一篇論文,從選題、查閱文獻、設計方案、開展實驗、處理數據,到最後的寫作,中間歷盡千難萬苦,寫作是關鍵的最後一仗,必須要打得漂亮。
雖然我國的研究生和博士生規模世界第一,但是大多數從事科研的小夥伴從來都沒有接受過系統的英文SCI學術論文寫作訓練。以至於很多小夥伴調侃自己寫作毫無章法可言,基本都是靠摸索來完成英文SCI論文的寫作。然而除了少數天才可以通過摸索的方式寫出比較好的論文,大多數小夥伴不可避免地走許多彎路,以至於效率低下,嚴重打擊了自己科研地積極性。那麼與其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在遇到寫作問題時依然不知所措、求助無門,不如來聽一聽洪堡學者如何深入淺出地為你講解SCI論文寫作。
為此,學研匯旗下學研課堂聯合X-edit丨SCI論文寫作潤色服務機構推出系列SCI論文寫作在線課程。
課程內容
課程特色
1)權威的知識點:本課程內容整合了國際上知名英文寫作教授的精華,例如德國馬普所Ian T Baldwin 教授科技論文寫作公式,Chris A. Mack 教授的英語論文撰寫原則等;倫敦帝國理工學院Hilary Glasman-Deal的寫作技巧。
2)乾貨滿滿:從寫作要點到實例分析(涵蓋材料化學,有機合成,聚合物,材料的生物醫學應用等,從寫作技巧到優秀句型,讓你學完就能用,開啟SCI寫作捷徑。
3)教學內容(寫作框架和行文原則)無專業限制。
4)了解頂級期刊SCI論文套路,培養科研思維,開啟SCI寫作之路。
5)贈送5000+SCI論文常用句型。
課程定位:這門課適合誰,解決什麼問題?
1)需要發表英文SCI論文的研究生、博士生或科研工作者;
2)有一定科研英文文獻閱讀基礎,想提升SCI論文寫作技巧的科研人員。
*英語基礎過於薄弱的學員請謹慎報名
無論你是剛進入科研領域的小白,還是正在科研中埋頭苦幹的碩博研究生們,或是在科研論文寫作中遇到瓶頸的青椒,通過這次培訓,你將具備以下能力:
1)能夠運用主流期刊標準成熟的寫作框架,撰寫SCI論文的引言、研究方法、結果與討論,結論,大大提高論文寫作效率;
2)能夠科學地組織圖表的應用和排序,撰寫符合科學邏輯的論文;
3)能夠正確使用英語時態和表達,撰寫清晰易懂的論文。
推薦理由
想順利發表SCI論文,不應該錯過本次培訓!
理由一:洪堡學者多年經驗傾囊相授
理由二:系統的課程安排,系統訓練寫作能力
理由三:實例解析,培養國際科研思維、隨學隨用。
理由四:直播課程安排有答疑時間,讓你在學習中可以跟老師直接交流。
理由五:五天課程,老師可以根據學員問題,在第二天課程中及時補充和針對性地講解。
課程名稱:《第三期SCI論文寫作研討班》
課程時長:5節課,每節課2小時 + 10~30 min答疑
上課方式:在線直播(手機或電腦均可觀看)
上課時間:2020年12月21-25日
每天晚上 19:30-21:30(北京時間)
課程費用:2899元/人(免費回看視頻,開具發票和報銷材料)
更多優惠,請諮詢課程助教蔡老師。
報名、諮詢、合作
免費加入SCI論文寫作微信交流群
請聯繫助教微信
蔡老師手機/微信:13290755089
2020年9月和10月,我們特別邀請具有豐富寫作經驗的侯老師(德國洪堡學者)為大家帶來了專業的SCI論文寫作課(第一期和第二期),受到大家一致好評。為保證培訓效果和充分的交流,我們採用小班教學模式,每次在線課程限制50人。
應更多讀者要求,我們再次邀請侯老師在12月21-25日進行第三期SCI論文寫作精選培訓課程,使更多人能夠更加系統、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地了解SCI論文寫作的方式和方法。
作為科研人,侯老師曾經也像各位小夥伴一樣,寫作時遇到的各種困難,不過他在10多年的科研過程中,通過不斷學習、歸納和總結,並結合自己和學生曾遇到的問題,整合SCI論文寫作的方法和技巧,研發出了一套系統的、行之有效的、隨學隨用的英文論文寫作體系,匯總成培訓課程呈現給大家。希望通過這次課程幫助大家能熟練SCI論文寫作,提高文章發表效率。
報名、諮詢、合作
免費加入SCI論文寫作微信交流群
請聯繫助教微信
蔡老師手機/微信:13290755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