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鐵理髮椅、蕩刀布、刮臉毛刷……這樣的理髮店,你見過嗎?

2020-12-17 環球網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社】;

鑄鐵理髮椅、蕩刀布、刮臉用的毛刷、

煮毛巾的大鍋、磨刀石……

這樣的理髮工具,你見過嗎?

如今有不少理髮店,店內裝修設計時尚前衛,寬敞明亮,總是能夠吸引眾多年輕人。而在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萬安老街上,有一家理髮店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營業,至今近60年的歷史了。

11月28日,記者走進店內,各種老式理髮用品應有盡有。

一位正在用老式理髮刀給顧客理髮的老人,就是這間理髮店的主人——黃六六。

60年如一日,堅守傳統理髮技藝

理髮店老闆 黃六六表示,他從19歲開始理髮,現在已經77歲了

「1962年,萬安理髮店缺一個徒弟,我哥哥介紹我就學這個理髮了。以往的同事有的有毛病,他就不能做了,現在在老街上就只有我一個。」黃六六介紹說。

右手握著老式吹風機,左手熟練地划動著梳子。提及這些老物件,黃六六舉起手中的吹風機,笑著說道:「別看這個風力不大,可它跟著我40多年了,一次都沒壞過。」

黃六六邊說邊笑著轉動生鏽的座椅,那本是白漆粉飾的座椅,時間已經褪去了它的顏色,變得鏽跡斑斑。原本5斤多重的磨刀石,也隨著他日復一日地使用,只剩下不到1斤的重量。

談及這些年的變化,黃六六表示,在很小的時候,萬安也就這一家理髮店,「那時候我們每個月都來這裡理髮,那個理髮當時他們師傅主要都是手工操作的,現在是進步太多太多了。」

人老心不老,因為喜愛而熱愛

對於這間老式理髮店,村民們尤為感慨。

黃山市休寧縣萬安老街村民 孫裕祖:

「等於看到了自己由年輕變老,逐步地這麼走過來,這理髮事業也是這麼走過來的。老年人有一種回顧,回顧過去吧,過去的事情好像都有點留戀,原來的老味道。」

上世紀90年代,鎮上城裡都開起了理髮店,剪頭的形式也越來越多,而黃六六這種老剃頭匠,因為所剃髮型都是中規中矩的平頭或齊發,所以生意開始漸漸減少,甚至到了生存艱難的地步,但好在依舊有些老年人喜歡這種既便宜又享受的理髮方式,又可以與鄰裡鄉親坐下聊聊家常。

黃山市休寧縣萬安老街村民 江文信:

「我在老師傅這裡理髮已經10多年了,老師傅這裡理髮,他既給我們理髮,也給我們修臉刮鬍子,服務很好。」

顧客的滿意是黃六六堅持的動力,每當聽到顧客的讚許,他心裡總是甜甜的,臉上也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儘管他已經77歲了,但心態依然不老,趁著現在手腳靈便,繼續發揮餘熱。

我喜愛這個理髮,為街道的老人家服務,幫他們理髮,理髮理好,他們喜歡我們老師傅理。做到不能做了就算了。」黃六六說。

從意氣風發的青年,到老驥伏櫪的暮年,

銀白的花發和長長短短的皺紋,

鐫刻下歲月的痕跡。

或許終有一天,

黃六六和他理髮店會消失在歲月的長河裡,

但他的故事,

卻會銘刻在這條斑駁的青石板老街上。

你見過這些理髮老物件嗎?

你,懷念那個時候嗎?

相關焦點

  • 漯河一老式理髮店生意火爆 刮臉打眼演繹「刀尖傳奇」
    但在漯河市郊區農村,有這樣一家開了近20年的老式理髮店:只需15塊錢,不僅可以剪髮,還可以享受到刮臉、「刀鋒洗眼」、掏耳等服務;每天,這家置身偏僻地的理髮店前,車水馬龍排隊者絡繹不絕,就連外地人都經常開車前去理髮刮臉,著實令人驚詫。
  • 實拍農村老大爺來剃頭刮臉全過程,城裡人見過這稀罕場面嗎?
    一個火爐燒的熱水,給來剃頭的顧客剃頭用的,裡面還有一個水瓢,估計好多人都沒見過吧,那個水瓢是一個葫蘆做的,一看就有些年頭了。一位老人剃頭完畢後洗洗,準備刮臉。這個是刮臉的專用,要往臉上抹一些這個,好像是肥皂之類的,老師傅說抹上這個刮的乾淨。
  • 雲飛理髮店:讓人有一種穿越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感覺
    這樣的梳子現在很少見了店門透明的隔簾,店裡斑駁的牆壁,青綠色的長條椅,鑄鐵的理髮椅,發黃的洗髮臺……無不散發著舊時光的味道。  雲飛理髮店面積約100多平方米,八把老式鐵製理髮椅擺放在店的兩側,椅子表層的黑皮早已裂開,海綿的柔軟暴露無遺。工作檯上,鉛皮盒子裡擺放著推子、梳子、刮臉刀等理髮工具。後面一間是洗頭室,三個發黃的搪瓷洗臉盆緊靠著牆壁,前面放著一把木凳供顧客使用。
  • 走進南環路這間理髮店,就像穿越回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
    鑄鐵理髮椅的漆皮已脫落了不少,吹風機也鏽跡斑駁,陳舊的價目表靜靜地掛在牆上,時光似乎停留在舊日。 當老式的理髮店成為久遠的時代記憶時,位於萬秀區南環路的這家理髮店就像一位老人,走過了半個世紀的滄桑,依然保持著當年理髮店的本色,街坊仍樂此不疲地到店裡理髮。
  • 老市民將作別老理髮店
    河北新聞網邢臺電(記者張會武通訊員蘇金生)在邢臺東關外有那麼一間老理髮店,附近的居民都知道這個理髮店開了近三十年了。老式的玻璃門,老式的理髮椅,老式的電推子加上老式的刮臉刀片,走進店內感覺恍若回到了20世紀。
  • 誠信服務街坊33載 5元理髮店成「網紅」
    今年初在抖音爆紅後,理髮店成了網紅店,吸引了很多年輕人探店體驗。林以忠也憑藉匠心誠信服務33載獲評2019年第一季度「中山好人」稱號。1 、33年老店老手藝留住舊時光6月11日上午9點半,城區剛下過暴雨不久。這個時間多數理髮店還未開門,但被街坊們稱為「忠記」的林以忠已經在屋裡忙開了,早有幾個客人候著,營業時間從早上8點到下午6點。
  • 安徽農村發現天價理髮椅,看起來破破爛爛,卻有人想花10萬元買下
    前段時間,我和朋友一起來到安徽省黃山市著名的「呈坎村」旅遊,這是一個有著上千年歷史的徽派古村,濃厚的人文底蘊與鮮明的建築風格果然讓我們印象深刻,不過要說我在「呈坎村」印象最深的東西,那恐怕還要數這把理髮椅了
  • 七旬老人合夥開理髮店43年,受顧客「脅迫」洗剪吹漲到6元
    地面是水泥的,水甕儲水、臉盆架放個臉盆洗頭、日光燈照明,客人坐在自製水泥座基的木質座位上,理髮師的工具還是用手推剪,還能提供傳統的刮臉服務……這樣的店鋪裝修和服務一下子讓人穿越到半個世紀以前。其實,這家店並不是刻意地復古,而是真的穿越了半個世紀。兩位老闆從1975年就辦起這家店,一幹就是43年。
  • 伴隨一生的兒時記憶,細數老上海的那些理髮店
    這家理髮店是磚木結構的,樓上是住家,樓下開店經營,門外那隻轉動著的紅藍白三色的圓筒,是它唯一的標誌。推門而入,門和地板吱吱作響,店面狹長,左側牆上嵌著由多面小鏡子拼湊而成的大鏡子,右側牆上釘著一排衣鉤。大鏡子前,一字排開六把老式理髮椅,理髮椅是金屬材質的,寬大卻笨重,踩腳踏板可以升降,頸後靠墊可以調節,連靠背也可以放倒。當年,這六把理髮椅是「鎮店之寶」。
  • 老理髮店裡的舊光陰
    在缸窯糧站附近,很容易找到了一家缸窯境內歷史最為悠久的老理髮店——曉紅理髮店。那一刻,仿佛輕輕打開光陰的盒子,往事慢慢浮現……在缸窯經營了32年傳統手藝的理髮店老闆朱曉紅,對"理髮師"一詞比較認同,刮臉、理髮是這家店的傳統,男士理髮更受歡迎。"都得用刀。"
  • 46年她不捨得放下剃頭推子用心經營傳統理髮店
    原標題:剃頭推子她46年不捨得放下  「嚓嚓嚓」,剪起,發落;剃平頭、刮臉、理滿月頭……在濰城區北關街道的槐香小區有一位65歲的女理髮師,附近居民都叫她康大姨,她不大的理髮店就在小區路邊。她使用的是一套最傳統的理髮工具,剃頭推子、肥皂刷子、老式刮刀,客人多少無所謂,每天理髮才是她最開心的事。
  • 現在理髮店為啥不給人刮臉修眉剃鬍子?答案你萬萬想不到
    而且沒有幾個正規學徒出來的,就最初的拿刀基本功都不會更談不給你刮鬍子了!第三:主要是利益金錢作怪,理個'發三下五除二幾分鐘搞定。若是刮臉複雜難幹,佔吋多費力若碰到個大鬍子越發不掙錢,感碎就不給刮臉啦!從此慢慢形成了不成文的行規了!——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 為什麼我是如此排斥去理髮店
    於是帶上洗髮液出去找理髮店剪頭髮了。才出小區門口不遠,和朋友微信上說:剛剛進去理髮店我又出來了,我忘記帶擦頭髮的毛巾了,這個理髮店的毛巾看著不乾淨。我現在想要不要回去拿毛巾,我不樂意用他們的毛巾!朋友無奈的說:這怎麼辦呢?我亦無奈的說:怎麼也是出來了,我再多逛幾個吧!
  • 新加坡唐人街「牛車水」中的刮臉老華僑
    這樣的旅館是為「窮遊」的青年伴侶、朋友或帶孩子旅行服務的,是那種小房間,上下鋪,用公共衛生間的。這樣旅館不準備一次性洗漱用品,據說在新加坡的酒店裡也不備一次性衛生用品。  我的鬍子竄出來得快,又密實,黑裡還帶著白,每天都需要打理。旅行還有三分之二的時間,也就是說還有五天的刮鬍子問題必須解決,而且馬上就要過春節了。  莫罕默阿西巷,是一條古樸富有情調的小巷。
  • 植毛毛刷輥和纏繞毛刷輥,你有了解嗎?
    說起毛刷輥,很多朋友應該十分陌生。在平時的生活當中,能看到的毛刷輥不多。在工業中使用的毛刷輥,一般也是默默無聞的作為配件鑲嵌在大型機械中,如果沒有拆卸機器,你可能都不會注意到裡面的毛刷輥。今天我們就來介紹這一位「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毛刷輥。
  • 在這種只為男士服務的理髮店,你不用再和Tony老師廢話
    當你打算留一個復古的髮型,或者僅僅是想簡單修剪一下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很多女生光顧的美髮沙龍根本剪不出你要的效果,因為這些髮型師更擅長的是給女性燙染和做造型。這時候你一定要知道,有一種叫做「復古理髮館」的地方正在捲土重來。
  • 為什麼全世界理髮店門前都有這樣的轉燈?
    理髮店門前紅白藍轉燈的由來通過查資料,得知,三色柱正式名稱叫「花柱」,是全世界所有理髮店通用的標誌,說到它的由來,現在已很難查證而那時歐洲理髮店不僅提供理髮服務,還兼具放血療法。當時由於物資匱乏,繃帶是比較珍貴的醫療物資,理髮店就會重複使用,也會習慣性把洗乾淨的繃帶掛在理髮店門口的柱子上晾曬,久而久之這些在理髮店門口的帶血繃帶,就成了理髮店顯眼的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