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那些有遷徙行為的鳥類嗎?知道它們的遷徙有什麼特點嗎?

2020-12-13 冉菊紅講故事

你知道那些有遷徙行為的鳥類嗎?知道它們的遷徙有什麼特點嗎?下面小編帶你了解一下。

很多鳥類具有沿緯度季節遷移的特性,夏天的時候這些鳥在緯度較高的溫帶地區繁殖,冬天的時候則在緯度較低的熱帶地區過冬。夏末秋初的時候這些鳥類由繁殖地往南遷移到渡冬地,而在春天的時候由渡冬地北返回到繁殖地。這些隨著季節變化而南北遷移的鳥類稱之為候鳥。

就特定觀察地點而言,這些南來北往的候鳥可依照它們出現時間的不同予以歸類,以臺灣為例,夏天由南方來到臺灣繁殖的候鳥稱之為「夏候鳥」,冬天由北方來到臺灣度冬的候鳥則稱為「冬候鳥」。如果候鳥在比臺灣更北的地方繁殖,在更南的地方過冬,它們在秋季南下與春季北返經過臺灣時只做短暫的停留,則稱之為「過境鳥」。同一種候鳥在不同的觀察點,可能被歸為不同的類別。例如赤腹鷹在臺灣是過境鳥,在日本則是夏候鳥,而在菲律賓則是當地的冬候鳥。

夏候鳥是指春季或夏季在某個地區繁殖、秋季飛到較暖的地區去過冬、第二年春季再飛回原地區的鳥。如家燕、杜鵑、黃鸝就是我國的夏候鳥。夏候鳥是候鳥的一種。在春夏季飛到某一地區築巢安家、生兒育女,幼鳥長大時,正值深秋,它們又陸續飛往南方較暖地區越冬,至次年春季又飛臨這一地區繁殖,對該地區而言,這類鳥稱夏候鳥。舉個例子,燕類冬季是在四季如夏的南洋群島活動,再於夏季飛來臺灣的濱海砂礫地區、河口沙洲繁殖的現象,這種鳥就稱為「夏候鳥」。夏候鳥與冬候鳥這對名稱是相對的, 單就某一地區而言,名稱可隨地方的改變 而有所改變。

冬候鳥,指冬季在南部較暖地區過冬,次年春季飛往北方繁殖,幼鳥長大後,正值深秋,又飛臨原地區越冬,對該地區而言,這類鳥稱冬候鳥 ,如鴻雁、天鵝、野鴨等,在中國長江中、下遊生活的鳥類都為冬候鳥。冬候鳥是與夏候鳥相對而言的,它們冬季在某個地區生活,春季飛到較遠而且較冷的地區繁殖,秋季又會飛回原地區。如野鴨、燕子、大雁就是中國的冬候鳥。

候鳥在遷徙時經過某地,就被稱為是這個地方的「過境鳥「,候鳥在遷徙時經過某地,就被稱為是這個地方的"過境鳥"(transient)。例如赤腹鷹在日本繁殖,在菲律賓越冬,遷徙時經過臺灣就是臺灣的過境鳥。過境鳥都是旅鳥。旅鳥不一定是過境鳥。所謂的過境鳥,是以鳥類的生活區域劃分的。一般分為:留鳥、旅鳥等。留鳥是長期在某一區域生存,不遷徙的鳥類。旅鳥,是到一定季節就特定的進行大規模遷徙的鳥類。比如燕子,夏季到北方來繁殖,冬季去南方過冬。無論是夏季還是冬季,當燕子飛經黃河、長江流域時,因為燕子並不會長期在該地停留,只是路過而已,這樣的鳥類就叫過境鳥。過境鳥一般都是旅鳥。

鳥類的遷徙往往是結成一定的隊形,沿著一定的路線進行。遷徙的距離有近的,也有遠的,此鳥在北極地區繁殖,卻要飛到南極海岸會越冬。在遷徙時,鳥類一般飛得不太高,只有幾百米左右,僅有少數鳥類可飛越珠穆朗瑪峰。 許多鳥類在遷徙前必須儲備足夠的能量。這是對長距離的飛行的適應。能量的儲備方式主要是沉積脂肪。脂肪不僅為候鳥提供能量,而且脂肪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水分也能為身體所利用。許多鳥類因儲存脂肪而使體重大為增加,甚至成倍增加。由於環境不斷變化,自然也一直處於發展變化之中。即使到了今天,遷徙的行為仍在這些鳥類中形成和消失。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分布區已擴展到歐洲大陸波羅的海地區,現在在地中海地區這種鳥仍為留鳥,但在新的分布區內變成了一種候鳥。 鳥類遷徙行為具有明顯的節律性。

對於這些遷徙的鳥類你們有什麼看法呢

相關焦點

  • 自然界最大的謎團之一:鳥類是怎麼知道冬天該向哪裡遷徙的?
    一些鳥類的遷徙距離很長——北極燕鷗從格陵蘭島到南極洲,大約有44000英裡。而你會覺得從停車場後面走到塔基特超市的前門都很困難。So how do they do it? The answer is, well…we still don't really know.
  • 動圖百科知識;鳥類為啥要遷徙
    鳥類遷徙是自然界最引人注目的生物學現象。人們在2000多年前就注意到了鳥類遷徙的現象,我國在戰國時期的《呂氏春秋》中就有「孟春之月鴻雁北,孟秋之月鴻雁來」的記載。 鳥類為什麼每年都要不辭辛苦地往返於南北方呢?
  • 【地理視野】關於候鳥遷徙之痛背後的地理問題,中國候鳥遷徙路線圖...
    什麼是候鳥  候鳥是那些有遷徙行為的鳥類,它們每年春秋兩季沿著固定的路線往返於繁殖地和避寒地之間。在不同的地域,根據候鳥出現的時間,可以將候鳥分為夏候鳥、冬候鳥、旅鳥、漂鳥。候鳥可分為夏候鳥和冬候鳥兩種。前者指在春夏季飛到某一地區築巢安家、生兒育女,幼鳥長大時,正值深秋,它們又陸續飛往南方較暖地區越冬,至次年春季又飛臨這一地區繁殖,對該地區而言,這類鳥稱夏候鳥。
  • 北京今春候鳥遷徙呈現三大特點
    在2020年這個特殊的春天,北京88個候鳥監測站監測到遷徙候鳥140餘萬隻。監測結果還顯示,今春候鳥遷徙具有時間早、數量多、停歇地點廣泛三大特點。  2月21日上午10時,延慶野鴨湖監測站監測人員在望湖樓監測點監測到首批2隻大天鵝從頭頂向北飛行,在湖區南側監測點又監測到2隻大天鵝在距離不到100米處覓食、梳理羽毛,同時監測到灰鶴、豆雁、綠頭鴨、赤麻鴨等鳥類共1300餘只。  候鳥數量有明顯增長。到2月底,全市88個候鳥監測站共監測到鳥類近百萬隻,多於往年同期。
  • 候鳥遷徙:誰說是場想飛就飛的「旅行」?
    生物學上的鳥類遷徙(Migration of birds)指的是一年中鳥類隨著季節的變化,定期地沿相對穩定的路線, 在繁殖地和越冬地(或新的覓食地)之間作遠距離移動的過程。研究表明,許多鳥類都會進行季節性遷徙活動。
  • 大家都知道鳥類會換羽,那麼鳥類的換羽活動有什麼意義?
    鳥類是充滿羽毛的一種動物,大家也都知道鳥類會定期更換自己的羽毛,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鳥類為什麼要換羽毛,它換羽毛的意義是什麼呢。其實鳥類的換羽是一種正常的生理活動,而非病態表現。 是因為氣溫變化,冬季需長出豐厚的絨羽,以禦寒越冬,這期間的羽毛稱為冬羽。
  • 狩獵者請手下留情:秋天到了,遷徙的鳥兒在悲鳴
    禪道之難,險如鳥道你可能以為,所有的鳥群都是從同溫層飛向越冬地,都是從北往南飛。真是這樣的嗎?事實卻並非如此!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鳥兒遷徙的旅程,往往要飛越數千裡,有的都快繞地球半圈了,無日無夜,不辭辛苦的飛翔著,只會在補充食慾時做簡單的休息,它們會遇到自然界惡劣的天氣,會面臨沒有食慾的困境
  • 圖集:動物對地球的敬意 史詩般的動物遷徙
    你知道有些動物為了食物竟然會爬行環繞地球,而有些動物為了躲避嚴寒,甚至可以飛越所有的海洋嗎?這是動物對地球的敬意。  你知道動物為什麼要遷徙嗎?你知道有些動物為了食物竟然會爬行環繞地球,而有些動物為了躲避嚴寒尋找一個溫暖的環境,甚至可以飛越所有的海洋嗎?在科學家的眼中,史詩般的動物遷徙充滿了對地球的敬意。
  • 遷徙的候鳥靠什麼辨舊路?
    這是它們一年內第二度的遷徙。廣漠的黃河溼地內,已經迎來了第一批候鳥的身影。鷹擊長空,鷂子翻身,白鷺鳴柳,灰鶴沖天,還有一些體型小的鳥類,它們作為遷徙候鳥的「先頭部隊」,翩翩降落在河南,棲息在河上,休憩在河兩岸。它們有的補充完能量,又將展翅南飛,有的將待在這裡,度過又一個長冬。
  • 搬家、遷徙和入宅有什麼區別
    搬家、遷徙和入宅有什麼區別搬家是指從原居移居到新宅而成為新居並從此定居,家人及主要家具如床、灶具和柴米油鹽等全部遷進。——必須擇日舉行遷居活動。遷徙:指從一處搬到另一處。泛指某種生物或鳥類中的某些種類和其它動物,每年春季和秋季,有規律的、沿相對固定的路線、定時地在繁殖地區和越冬地區之間進行的長距離的往返移居的行為現象,就叫遷徙。
  • 保護候鳥MV:血色遷徙路 我是一隻小小鳥
    保護候鳥 餐桌開始(圖片來源:資料圖片)編者按:全球每年有數十億隻候鳥進行洲際遷徙,8條遷徙路線中有3條經過中國。地處中東部地區的湖南、江浙、兩廣、雲貴等地形成了極窄的遷徙通道,成了從中部路線南遷候鳥必經的「千年鳥道」。然而,近年來這些地區大規模捕殺候鳥的行為,使得我國幾條「千年鳥道」殺機四伏。當這些天空的精靈們,振翅萬裡回歸記憶中的家園時,迎候它們的卻是密如髮絲的天網、散彈獵槍、劇毒農藥浸泡的誘餌、燈光誘捕、同類誘捕、甚而棍棒凌空打殺……這些無所不用其極的殘忍手段,或半路劫殺,或千裡追殺。
  • 角馬、瞪羚、斑馬都是怎樣遷徙的?一起來看非洲動物遷徙奇觀!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你是否在紀錄片中看過非洲動物大遷徙的場面?大群的角馬、斑馬、瞪羚等動物活動的場面十分壯觀,但這裡面其實暗藏洶湧......目睹兇殘的鱷魚,角馬不敢停下步子,它們在河邊聚集形成高密度的集群,擁擠著、踐踏著,匆匆渡過格魯米提河。之後,角馬繼續向北移動,遷徙大軍延綿在寬闊遷徙路線上,來到坦尚尼亞與肯亞交界的馬拉河。馬拉河是角馬遷徙途中最難逾越的一道天然障礙—河岸陡峭、水深流急,整整飢餓一年的鱷魚在水下潛遊著。角馬遷徙穿越馬拉河的場面非常壯觀。
  • 常見的鳥類,你知道有哪些嗎?你了解嗎?
    這種鳥最先產於斯裡蘭卡和印度等,但是現在廣泛在各地都飼養,這種鳥的頭頂像冠羽,並且這種鳥的臉上有白色的花紋,胸部和頸部的羽毛是藍色的,或者是有別的顏色變種,一般成年的雄孔雀體重大約在5千克,體長是230釐米左右。
  • 遷徙的候鳥靠什麼辨舊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候鳥「先頭部隊...
    這是它們一年內第二度的遷徙。廣漠的黃河溼地內,已經迎來了第一批候鳥的身影。鷹擊長空,鷂子翻身,白鷺鳴柳,灰鶴沖天,還有一些體型小的鳥類,它們作為遷徙候鳥的「先頭部隊」,翩翩降落在河南,棲息在河上,休憩在河兩岸。它們有的補充完能量,又將展翅南飛,有的將待在這裡,度過又一個長冬。
  • 濮陽金堤河國家溼地公園迎來了大批遷徙鳥類
    溼地優越的地理位置、多品種的動植物資源,為鳥類的棲息和繁衍提供了良好基礎。在那蘆葦與河水連成一片的地方,攝影愛好者徒步奔走只為追尋那抹矯捷身影,尋尋覓覓,走走停停終於在蘆葦深處一睹白鷺的真容。白鷺、蒼鷺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今年它們來到了濮陽金堤河國家溼地公園棲息、覓食。
  • 候鳥遷徙正當時 延慶野鴨湖「野趣」橫生
    延慶區野鴨湖國家溼地自然保護區是每年候鳥遷徙的重要駐足棲息地,寒冬時節氣溫驟降,但在野鴨湖國家溼地公園的湖面上,卻熱鬧非凡。百隻灰鶴光臨於此,棲息覓食,形態各異的候鳥為這個冬天帶來了不一樣的靈動之美。它們時而俯身休息,時而梳理羽毛,抑或埋頭在草叢中叼啄著食物,夕陽西下,整個野鴨湖被淡淡的紅暈所籠罩,透著神秘與美好。灰鶴舉頭環顧四周,發出鳴叫,忽而振翅而起,成群結隊,忽而在空中盤旋,或者飛向遠方,掠過餘暉,形成一幅美麗的生態畫卷。
  • 8年時間,持續保護候鳥、研究候鳥全球遷徙路線
    2011年開始,在洞庭湖畔長大的他忽然有了一個困惑:每年到洞庭湖過冬的天鵝、大雁,到底都從哪裡來,又經過哪裡?途中都發生了什麼?從鳥的視角看,地球到底是什麼樣子?為了弄清楚這些問題,周自然在微博上發起了一個「跟著大雁去遷徙」的公益活動:「不管你在哪裡,當大雁從你頭頂飛過,請拍下來@大雁去遷徙,讓全世界的微博,描述大雁飛行的軌跡;而你,正在『跟著大雁去遷徙』……」
  • 是什麼讓這裡曾經的百萬匹角馬停止遷徙,減少到260頭?
    原標題:是什麼讓這裡曾經的百萬匹角馬停止遷徙,減少到260頭?作者:Penny van Oosterzee譯者:紅豬編輯:遊識猷在藏地,你可能會看到很多藏羚羊被掛在圍欄上。加德在之前的幾份報告中發掘出了圍欄沿線的死亡數字:角馬屍體30萬具,狷羚屍體1萬具,斑馬屍體6萬具――這些還只是零星幾份報告得出的結論,精確的數字我們永遠不可能知道了。悲哀的是,有一件事卻是我們知道的,那就是哪些動物已經消失了。導致動物滅絕的行為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過度捕獵,直接把動物殺光。
  • 這條候鳥的遷徙通道有森林警察在守護
    警方介紹,考慮到近期是候鳥遷徙時期,結合前期的群眾反映,市公安局森警支隊將對候鳥的遷徙通道、棲息地進行野外巡護和防火巡護。農田裡兩張大網 一張網上就捕了7隻鳥巡護人員在東部新區石板凳街道集合,除了成都市公安局森警支隊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森警大隊的民警,還有東部新區應急安全管理局和石板凳街道辦的工作人員。
  • 鳥類有哪些能力與習性?
    什麼是鳥?鳥類是一種動物,如同人類,甲蟲,羊和魚類一樣,他們四處活動和覓食,亦需要一個棲息的場所。它們需要尋找配偶來繁衍和照顧後代。 鳥類擅於飛行。它的翅膀是彎曲的,當在空氣中飛行時,翅膀上下不同的氣壓產生浮力,而不同形狀的翅膀適應不同鳥類的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