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閃爍,最亮是我。金秋是收穫的季節,金秋是分享的時刻,金秋十月國慶喜逢中秋,雙節同慶,家國共賀。家是最小的國,國是千萬家。國興,家睦,碩果,美景。
三年級六班 李子文
(指導教師:馮 陽)
(指導教師:趙婷婷)
二年級十三班 劉昭陽
(指導教師:李愛芬)
五年級九班 毛梓嘉
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
這是一個全家團圓的日子,遠在他鄉的舅舅回到了家中,姑姑也帶著可愛的小表妹來到家裡,全家都樂開了花!
吃過晚飯後,大家一起到院子去賞月。我們興高採烈地搬著小凳子坐在院中等待月亮的出現,可惜天公不作美,左等右等月亮始終沒有出現,小雨卻淅淅瀝瀝的下開了,我們只好依依不捨的回到屋內。
為了彌補我們的遺憾,姐姐給我們講著關於月亮的故事。嫦娥奔月、玉兔搗藥,美好有趣的畫面出現在我們的眼前。我們聽不夠,纏著姐姐不停地說:「再講一個吧就一個!」姐姐沒辦法,只好再給我們講起來。故事中講到嫦娥應該後悔自己偷吃靈藥,這和之前嫦娥奔月中所說的不一樣,我們覺得這很新奇便牢牢記在了心裡。
涼涼的風兒吹走了秋日的敗草,吹走了秋日的落葉,在美麗的夜晚,它又在輕輕飛舞。那感覺是涼爽的、清新的、舒服的,真是大快人心。我躺在床上回憶著姐姐給我講過的故事,心中在想:什麼才是真正幸福的中秋節呢?
很快我的腦海中就有了答案:真正幸福的中秋節,不需要多隆重的儀式,不需要多奢華的月餅,也不需要一定看到最美的月亮,只要全家人可以幸福地在一起團團圓圓,就足夠了!
(指導老師:許麗男)
三年級十二班 高文卿
「中秋夜,月兒圓,家家戶戶賞月忙」,中秋節到了,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是一個美好的日子。
奶奶說今天晚上我們包水餃吃,我和妹妹立刻把手洗乾淨,自告奮勇充當奶奶的小幫手。只見奶奶用手把一個大麵團揉成了一個長條形狀,接著她用刀把大麵團均勻地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小麵團,奶奶讓我抓了些麵粉撒到上面。然後我拿起一個小麵團用力一按,小麵團乖乖地平躺在案板上,變成了小麵餅,奶奶拿過小麵餅,把它擀成了餃子皮。這個時候我側過臉看了一眼旁邊的妹妹,她也在快樂地忙活著,都變成一隻可愛小花貓了,把我和奶奶嘴角都笑彎了。
一個小時過去,水餃都包好了,我看了看妹妹包的水餃,哎呀呀,太難看了,有的水餃破了洞,有的「躺」在了桌子上,還有的被包成了「泥人」,低頭再看看我包的水餃,比妹妹的要好一點點兒,有的像個小籠包,有的像個桌球,還有的像只「小白兔」。只有奶奶包的水餃最好看,一個個水餃胖胖的,像一個個元寶,既整齊又好看。奶奶說圓圓的餃子象徵著團圓,在中秋節這一天吃了團圓的餃子,我們一家人一年都會團團圓圓,幸福美滿。
晚飯,我們一家人圍坐在桌子旁,吃著自己包的水餃,感覺格外的香,今年的中秋節我過得很開心!
(指導教師:韓衛衛)
喜迎雙節,廣饒縣第二實驗小學通過開展齊唱歌曲、舞蹈展示、與國旗合影留念等精彩活動,使全校師生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提高了愛國意識,引導青少年聽黨話,跟黨走,報效祖國,不負韶華,砥礪前行,做新時代好少年。
月餅,於我而言一直是一個可愛的、甜蜜的名詞,兒時的酥皮紅綠絲、中學時的莧水皮水果、大學時的蓮蓉蛋黃、工作時的機場酥皮月餅,都是滿滿幸福的回憶。
兒時的中秋是最初最美好的甜蜜,時常會想起我們姊妹幾人趴在窗頭學著詩人的樣子,搖頭晃腦的吟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嘴裡嚼著一張嘴滿口酥的冰糖紅綠絲月餅,每每吃到嘎嘣脆的冰糖、鮮紅翠綠的紅綠絲,都會驚喜地歡呼,純真的年代,物資匱乏的童年,這一個小小的月餅豐富了天真爛漫的生活。
中學讀的是寄宿學校,那時候還沒有現在的中秋假期,每次快到中秋節的那個周末總會異常亢奮,終於可以逛個時下流行的超市。那時候盛行莧水皮水果餡月餅,黃色的菠蘿餡,紅色的草莓餡,當然也有經久不衰的老五仁,一起帶到學校,到十五那天和同學們一起「把酒」問青天,甜膩的水果月餅趕走一天學習的枯燥,賦予學習生活一丟丟的儀式感。
讀著讀著,學著學著,走過18歲,跨進大學校門。對於一名醫學學生來講學習生活可以概括為驚險刺激,每到十五的早上,班裡的壯小夥就會擼起袖子去領學校派發的鹹甜口的蓮蓉蛋黃月餅,儘管我們已經長大到不再需要甜食來趕走煩惱,仍抑制不住激動的小心臟飛奔到講臺撕開月餅包裝滿足地咬一大口,這一口趕走了腦海中散不去的福馬林味,趕走了他鄉求學思念的小情緒。
蘇東坡說「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不知道可不可以理解為蘇東坡老先生也和我一樣喜歡吃酥皮月餅,這裡不得不點讚機場食堂的酥皮月餅,為吃這一口休班在家都不舍賴床,天沒亮就帶著馬扎去排隊買月餅,再長的隊伍也打敗不了一個吃貨躁動的心。
時光的歌如海流,日出月圓,一天天地步入中年,雖然有顆永遠18的心確丟了18歲的衝勁,再也沒有提起馬扎子說走就走的決心,反倒是我的女兒代替了我,逢節必要儀式感,對此滿心歡喜,小小少年們又長成了我們年少的樣子……
歲月如一杯陳年老酒,愈久彌香。母親常說我們80後出生的孩子是幸運的,從呱呱墜地便趕上了祖國發展的好時候,吃得飽、穿得暖,即便是上學,也都有幸上幼兒園,接受國家九年義務教育。諸事種種,對於從60年代走過那食不果腹的艱苦日子的母親那一輩人來說,是想都不曾想過的。而對於00後出生的年輕一輩來說,他們此時的生活又豈是我們這輩人能想到的呢?思緒一點一點將自己拉回童年的記憶。
在我很小的時候,市面上沒有彩色電視機,印象中的電器便是村裡大隊的大喇叭廣播了。直到五六歲的樣子,村子裡有一戶比較富裕的人家買了一臺黑白電視機,那可是轟動四鄰八村的大事情。打那以後,每到晚上,本村的、鄰村的,男女老少早早吃完晚飯,擠到人家院子裡,或爬到人家牆頭上,拉著呱聊著天,喜滋滋地等著看那戶人家的黑白電視機。那戶人家呢,也很大方地,每天在七點之前,把那臺十裡八鄉矚目的黑白電視機搬到院子中央,順上電線,插上開關,供大家一起觀看為數不多的幾個電視臺的節目。當時的電視機似乎只有兩個頻道,一個中央頻道,一個山東頻道。即便是這樣,能有機會看一會兒電視,見著有人有聲音的玩意兒,便是我小時候最最興奮的一件事了。
後來,上小學了,那時候的學校教室都是矮矮的平房,房子是用麥稈和泥和起來建造的,牆面、地面全是土質的,很不結實。調皮好動的小夥伴經常把牆面摳的一個洞一個洞的,有更為甚者,竟然將一些小紙條、小樹葉之類塞到摳出的洞洞裡,玩猜謎語或藏東西的遊戲。那時的地面也是經不起折騰的,坑坑窪窪的,很不平整,不像現在的教室地面,全是漂亮整潔的瓷磚鋪成的。平日天氣晴朗的時候,土質的地面,走過之處,教室裡到處塵土飛揚,每每一上課,講桌上、書本上滿是一層塵土。如若遇到夏天雷雨季節,教室裡便經常漏雨,地面可就和了稀泥,同學們褲腿上、衣角上,泥水自然是少不了的,教室裡也常常水水罐罐到處是。
最難熬的莫屬冬天了,單層木質的玻璃窗戶,經不起日曬風吹,常常一到冬季,凜冽的寒風吹的門窗咣當咣當作響,冷風呼呼地直往教室裡鑽。為了讓教室裡暖和些,我和小夥伴們都從家裡拿來小錘、硬紙條,將盛糧食的塑膠袋用剪刀剪開,鋪在窗戶上釘起來,這樣多少可以防止冷風吹進教室裡。
再後來,高大明亮的磚瓦房替代了矮矮的平房,平整的水泥地面替代了坑窪不平的土地。辦公電腦人手一臺,觸屏手機替代了扯著長長電話線的固定電話。交通工具也逐漸發展,自行車、電動車、電動自行車……
祖國的發展日新月異,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引人矚目。載人航天、深海載人潛水器蛟龍號、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回望祖國發展的腳步,在這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億萬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正在用他們的汗水和智慧,開創著世界上前所未有的成就。國之富強,民之所福。民之奮鬥,國必榮昌。感慨於國家今日繁榮昌盛之時,更為自己身為一位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和自豪,唯有更加努力,為祖國發展建設盡一份綿薄之力。
我手畫我心,紅心向祖國
美術教師是傳播美的使者,幫助孩子們發現美、表現美、創造美、細細地品味生活。
如果說疫情是一場考試,那我們國家則交出了一張滿分答卷。白衣天使的敢為人先、共產黨員的堅守崗位、人民群眾的居家隔離.這一切的一切匯成了兩個字:中國!拿起畫筆將抗疫英雄們的壯舉和成就描繪下來,這就是我們最美的畫卷!
我愛你春天蓬勃的秧苗,我愛你秋日金黃的碩果。我愛你碧波滾滾的南海,我愛你白雪飄飄的北國。黑白的琴鍵奏響滾燙的愛國之心,優美的琴聲講述著音樂人的赤子情懷!一首優美動聽的鋼琴曲《我愛你,中國》將廣饒縣第二實驗小學全體老師的熱情點燃,讓我們一同唱響這首祖國的讚歌吧!我愛你!中國!
繽紛暑假 充實一「夏」
亮我才藝 秀我風採
廣闊富饒 最美樂安
粽葉飄香 濃情端午
大愛無言 父愛如山
我們開學啦
愛讀書,愛生活
快樂上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