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行書的字法規律,掌握運用方法,書寫比較完整的作品

2020-12-12 書畫相約

#書法#聊到學行書,多數人或許都是以「二王」為尊,認為學行書就要直追魏晉高峰。但是,你別忘了,就帖學而言,行書分為兩個體系,一是「二王」的一搨直下筆法體系,二是顏真卿的篆籀絞轉筆法體系。

顏真卿是王羲之之後的又一座書法高峰。他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復追篆籀氣,結體中常參有篆書寫法,外緊內松,變背勢為向勢,易方折為圓轉,改變了唐初「二王」體系一統天下的局面。

顏真卿《祭侄文稿》

顏真卿的行草書可謂是燦爛輝煌,有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有被米芾評為顏書第一的《爭座位帖》,有聞捷報而欣然一揮的《劉中使帖》,另有《祭伯父稿》、《與蔡明遠帖》、《送劉太衝序》、《裴將軍詩》、《乞米帖》等多種書跡留史。

縱觀顏真卿的行草書,結字上因勢賦形,參差顧盼,穿插呼應,收放自如,一反其楷書均等、對稱、橫細豎粗、正面取勢的方法,行筆時「屋漏痕」、「折股叉」等篆籀氣充盈其中,這正是學習顏真卿行書時的技法難點。

顏真卿《裴將軍詩》

對於我們學習書法的人來說,「臨習」與「創作」始終是無法避開的話題,也是難住絕大部分書友的難關,想要順利度過這個「臨創」的過程,絕大多數時候字法的訓練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譬如《爭座位帖》中「僕射」兩字,就可以列舉出十多種不同的寫法(帖中約有19種),每一種寫法都不同,但風格卻很統一,這就給我們提供了創作的玄機,即顏書如何應變相同的字,從中可以學到結字與用筆變化的方法和道理。

顏真卿《爭座位帖》

想要熟悉大量的字法,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將一篇字帖的內容死記硬背下來,憑著自己對臨的印象複寫出來。另一種找到其用筆、結構的規律特徵並記憶,舉一反三,以達到當我們隨手書寫字帖中的某個字時,可以熟練寫出的效果。

如果說死記硬背,那就需要大量的對臨訓練,以達到肌肉記憶,但是只是顏真卿一個帖就有十幾種寫法需要去記憶,那放眼整個顏真卿行書的經典,可謂是一個浩瀚的工程,要下多少工夫和時間才能全部記下來呢?

所以,巧方法才是你真正需要的,也就是找到結字的規律。一旦學習了不同的結字法則,不僅能夠寫出帖中的多種寫法,即使是在「創作」中就算是遇到自己沒有臨習過的字,也能夠「舉一反三」,輕鬆應對。

相關焦點

  • 怎樣掌握書法作品中字體大小規律?因字就形,淺談三點
    「同一書法作品中的字體大小有何規律?」 誠然,似乎除了篆書之外,其他的書體在同一篇書法作品中字的體積大小都是大小有別、參差錯落的,那麼這裡面有沒有規律呢?字的體積大小首先要看筆畫的多與少;其次要根據字形的美觀程度來決定字的大小;最後要看書法家表情達意的需要。
  • 篆籀筆意,八副顏真卿行書集字對聯欣賞,氣韻太足了
    顏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別號應方,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 ,祖籍琅玡臨沂(今山東臨沂)。他寫的楷書端莊雄偉,大氣磅礴;行書氣勢遒勁,後世也稱其楷書為「顏體」,對後人學習書法產生巨大的影響。與趙孟、柳公權、歐陽詢並稱為「楷書四大家」。
  • 硬筆行書字帖:鋼筆字行書技法
    行書雖然承襲楷書,但筆畫、部首和結體都發生了一些規律性的變化。這些規律性的變化、寫法,就要通過臨摹去掌握,而不能隨心所欲。(三)不宜過分強調和濫用行書的用筆特點。前面講了行書諸多特點,在書寫中適當運用能給字增色,但如果過分追求和濫用某一方面的特點,就會走向反面。如,筆筆相連,就會造成圈眼密布而形同蛛網。(四)學習行書宜從部首開始。
  • 硬筆行書字帖:鋼筆字行書入門技法
    行書雖然承襲楷書,但筆畫、部首和結體都發生了一些規律性的變化。這些規律性的變化、寫法,就要通過臨摹去掌握,而不能隨心所欲。(三)不宜過分強調和濫用行書的用筆特點。前面講了行書諸多特點,在書寫中適當運用能給字增色,但如果過分追求和濫用某一方面的特點,就會走向反面。如,筆筆相連,就會造成圈眼密布而形同蛛網。(四)學習行書宜從部首開始。
  • 顏真卿楷書作品字帖欣賞和楷書的速成教程
    還有虞世南,他是以寫行書聞名於世的,而且虞世南為人性格內向謹慎,所以傳世作品也不多影響力也很小,所以「初唐四大家」只剩下了歐陽詢和褚遂良兩位最為重要和最為「光彩奪目」了!顏真卿學習褚遂良書法後,又鑽研了以草書聞名於世的張旭和懷素的書法,還鑽研了以行書聞名天下的書聖——王羲之及其兒子王獻之的書法,所以顏真卿除了楷書厲害之外,行書也是首屈一指的,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天下第一行書是王羲之寫的)。然後顏真卿融合眾家之長,自創一家,特別是楷書還在歐陽詢之上,所以顏真卿在他以前的時代楷書要算他的最有實力了。那麼與顏真卿齊名的「楷書四大家」的後面的兩位柳公權和趙孟呢?
  • 行書結構不搞懂,越寫越糊塗……
    目前大量使用的是行書、楷書。在日常書寫時,由於楷書點畫要求嚴格,寫起來又慢,故在實用書寫時,往往不寫嚴格意義上的楷書,但作為書法學習者來說,又是必須練習的一種書體。通過練習楷書,掌握書法的結體和用筆的基本規律。 而對行書來說,不論從藝術或實用,都是在普遍書寫的一種書體。
  • 鋼筆行書筆法(收藏備用)
    這些規律性的變化、寫法,就要通過臨摹去掌握,而不能隨心所欲。(三)不宜過分強調和濫用行書的用筆特點。前面講了行書諸多特點,在書寫中適當運用能給字增色,但如果過分追求和濫用某一方面的特點,就會走向反面。如,筆筆相連,就會造成圈眼密布而形同蛛網。(四)學習行書宜從部首開始。
  • 書法技法-行書偏旁的書寫規律續談
    行書偏旁的書寫規律續談——以王鐸行書為例…………………………——本論題以王鐸行書範字為例,按照行書的因勢生形、點入順入帶收、橫的短化、豎的曲化、撇的直化、捺的點化、折的圓轉化、鉤的引帶化、連筆(帶連與合連)等筆畫特點和仰俯、轉側、向背、大小、主次、疏密、透氣、穿插、避讓、高低、寬窄、變換等結構要領,通過與楷書寫法的參照比較,研究行書偏旁的書寫規律。
  • 楷書到什麼程度才能練行書?
    這個字也就是我們所謂的「連筆字」(也可以稱之為江湖字),行書是有自身的筆法的,以上這個字只是使用了毛筆這個書寫工具,而沒有使用行書的筆法,或者說行書的本體語言進行書寫,所以只能說是毛筆字,而不能稱作是行書!左邊的字是取自顏真卿的《勤禮碑》,右邊的字是取自祝允明的《行草歸田賦》,為了讓大家理解的更透徹,我們再舉個列子!
  • 硬筆書法教程:怎樣練習行書?
    下面,通過楷書和行書的比較,探討行書運筆的基本方法。第一招,增加連帶,會用牽絲。楷書的筆畫之間只有點畫遙相呼應,沒有細絲相連。行書在筆畫的末端增加了勾挑,並與近距離的下一筆相連,這是連帶。如果下一筆距離較遠,就用輕巧的細絲相連,這是牽絲。書寫牽絲時要順勢而為,輕而有力。在行書作品中,字與字之間也常用牽絲相連。
  • 472、一幅書法作品,每個字筆畫的粗細有規律嗎?
    與其說是規律,不如說是風格。【寫楷書的時候還可以說有一些規律,行書草書很難說有規律。規律換個詞每個書家的個人風格。】目前我們書法有五體:篆書、隸書、草書、行書、楷書。篆書作品:筆畫粗細儘可能一樣。如果書法從第一個有名有姓的書法家,秦朝李斯開始算起。書法已經超過2000年的歷史。
  • 行書筆法及結構標準教程,值得收藏!
    經過對幾組楷書與行書個字的分析,發現楷書與行書書寫時,點畫的寫法,用筆需遵循的準則,如中鋒,鋪毫,逆入平出,提按起主,藏鋒等都是一致的,只是行書書寫時比較舒展,流動。布局上字距緊壓,行距拉開,跌扑縱躍,蒼勁多姿。4、濃淡相融。行書書寫應輕鬆、活潑、迅捷,掌握好疾與遲、動與靜的結合。墨色安排上應首字為濃,末字為枯。線條長細短粗,輕重適宜,濃淡相間。和草書差不多,但沒那麼草。
  • 硬筆書法教程 | 超全整理,鋼筆行書筆法!(純乾貨)
    行書雖然承襲楷書,但筆畫、部首和結體都發生了一些規律性的變化。這些規律性的變化、寫法,就要通過臨摹去掌握,而不能隨心所欲。(三)不宜過分強調和濫用行書的用筆特點。前面講了行書諸多特點,在書寫中適當運用能給字增色,但如果過分追求和濫用某一方面的特點,就會走向反面。如,筆筆相連,就會造成圈眼密布而形同蛛網。(四)學習行書宜從部首開始。
  • 行書如何布局?
    曲線貫氣在直線貫氣的章法中,作品更多地顯示出的波瀾不驚的平和氣象。為了增加行書的動勢,更能有效實現筆墨達情,在行書創作中,更多的作品使用的是曲線貫氣法。書家在營造行氣時,有意打破單個字的端正平穩的排列模式,使字在體勢上左欹右側,這樣單字的中軸線就不是垂直的,而是傾斜的。
  • 軟筆字學習入門指南
    顏真卿的字可以說非常適合初學者了,顏體字形端莊豐滿,遒勁豪邁,雍容大方,與盛唐時期的風貌非常貼切,而且字體結構均勻,疏密得當,比較有跡可循,初學者學習顏體,較容易掌握字形、筆畫上的規律,可以說,顏體就是為初學者量身定做的字體。
  • 米芾行書結體規律&技法講解,學習米字,不容錯過!
    ,各種風格的行書有其個性,又有共性,即他們的行書結字都有基本的規律可尋。其中和諧、變化是統領行書結字規律的最內在規則,以下所列的如「平正欹側」、「疏密勻豁」等都無不源於和諧、變化的需要。學習掌握好行書基本規律,可以指導我們的欣賞、臨摹、創作活動。下面我們以米芾的行書為例加以說明。一、大小長短首先我們要整體把握字形的大小長短。
  • 沃興華:我們都學顏真卿,顏真卿書法學的誰呢?
    在草書上,張旭和懷素(圖17)的字「奔蛇走虺勢入座,驟雨旋風聲滿堂」,「筆下唯看激電流,寫成只畏盤龍去」,被稱之為狂草,將浪漫奇肆演繹得「猶鬼神不可端倪」,將豪放的激情發揮到淋漓盡致。在分書上,朱關田《顏真卿書法藝術及其影響》說:「當時,玄宗尚豐麗。他專擅隸書,曾作《字說》四十卷,頒行天下,以為矜式,且御筆題記,或頌德銘勳,函耀金石,或恩崇惠縟,載賜侯王,莫不以隸體書寫之。
  • 呂英傑書寫王氏行書,創作中華經典楹聯,筆勢正統,如王羲之親筆
    行書線條運動變化及行書書寫用筆特點簡述:行書中線條內部運動的微妙變化,外化為線條的變化無窮,從而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確立了自己在民族精神生活中的位置。感受線條的內部運動,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它需要長時間的訓練和培養。
  • 這一結構變化是王羲之行書的典型特點,學王字書法必懂
    文/一者行書與楷書在書體結體上差別不是很大,甚至有行楷這一說法,但是在書體結構變化上區別會很大。書寫楷書要求結構處理疏密均勻,不可過分誇大筆畫空間,相應的書寫筆畫時要求筆畫均勻,楷書書體中橫畫較多的字,如「重」字的各橫畫之間,「順」字豎畫之間分布十分均勻,目的保證字的重心穩定。
  • 顏真卿《祭侄文稿》是行書數一數二的神作,有什麼借鑑意義?
    《祭侄文稿》在書法史上的地位是無可置疑的,元代鮮于樞認為「唐太師魯公顏真卿書《祭侄季明文稿》,天下行書第二……」基於歷代對《祭侄文稿》的高度評價,常有學者因人論書,認為顏真卿的書法重在人品及氣節上,相比《蘭亭序》,應當排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