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順風車、健身房直播「撩妹」 戶外直播遊走軟色情邊緣)
上周,虎牙直播平臺被踢爆有主播以嘀嗒順風車司機身份接單,且專挑女乘客,邊開車邊暗中直播牟利。對於這一事件,虎牙相關人士告訴南都記者,目前兩名涉事主播已被永久封號,嚴禁開車直播。另外,鬥魚、熊貓等平臺則表示,「直播需要明確告知乘客並經乘客同意情況下進行」。
9月1日後,南都記者在各家直播平臺已經沒有看到相關的「開車直播」,但作為走出直播間的「戶外直播」,開放環境下的直播依然存在許多隱私隱患及大尺度互動。比如,一位鬥魚的「海外直播」主播「好想真真正正愛一場」就在直播中不停慫恿粉絲「送個飛機就親一下」,彈幕中也出現汙言穢語。南都記者調查發現,許多直播平臺甚至還有辦公室、健身房等公眾場合的直播間,「被直播」的群眾是否知情難以界定。
A
行走在軟色情邊緣的戶外直播
在幾個直播平臺中,海外直播都作為主要子欄目呈現,首頁直播間還會標上直播的國家。9月1日晚上11點,南都記者看到鬥魚直播首頁推薦了一名來自某國的直播「我好想真真正正愛一場」,其主要直播搭訕該國的女性,與之攀談。在當天的直播中,該主播不停慫恿觀眾們:「老鐵們,你如果給我送個飛機我就親她一下。」直播期間,該主播對身旁的女性一直不經意地挑逗與擁抱,而屏幕上觀眾也在不停發送著「速戰速決」、「摸X快點」等彈幕,而主播則回應彈幕:「你們別急啊,我昨天摸了下屁股就被超管封了。」而這期間,這位外國女性由於不通中文,偶爾用外文諮詢該主播彈幕內容。
實際上,「超跑順風車」直播被媒體曝光銷聲匿跡後,戶外直播的主要內容回歸日常的炸魚、炸蝦、挖甲魚,但依然有許多類似海外主播的美女主播主題,比如約女生健身。
「YW約小網紅健身」的直播間在虎牙戶外直播首頁十分靠前的位置,該主播邀請其他網紅女性共同直播,親身示範健身要點,最高時直播人數達到4萬多人。粉絲們似乎更關注有些曖昧的肢體接觸,彈幕全是「你給我摸」、「兄弟,這個十年值了,上手吧」等暗示性言語。
如果說健身直播大部分在被直播人知情的情況下進行,那麼有公司前臺的直播就更加不規範。鬥魚名為「日報八條魚」以及「聚愛財直播」在「生活秀」直播間的直播鏡頭直接就是辦公室的監控攝像頭,畫面中是整齊劃一的辦公座椅和在來回走動辦公的人員。去年,360水滴直播就曾經因為攝像頭對公共場所進行直播,涉及侵犯隱私權被群眾舉報,被迫下架。
B
侮辱性彈幕也屬侵犯名譽權
針對開車直播,特別是開網約車直播的行為,南都記者向鬥魚、YY、熊貓等直播平臺詢問平臺相關規定,鬥魚方面表示,必須明確告知乘客並經乘客同意,「一旦接到投訴,核實主播違反規定立即禁播。」
知情與否是目前界定戶外直播是否合法的關鍵。如果網約車、健身房、辦公室「偷偷直播」,直播人都屬於侵犯隱私。「如果直播的內容、直播的場景對被直播對象的名譽和人格造成傷害,造成直播對象合法權益的損害,則構成侵犯個人隱私。」合邦律師事務所律師肖錦陽告訴南都記者,但直播發生後,直播平臺方責任則取決於事後處理方式。
「被侵權人有權通知網絡服務提供者採取刪除、屏蔽、斷開連結等必要措施。網絡服務提供者接到通知後未及時採取必要措施的,對損害的擴大部分與該網絡用戶承擔連帶責任」。
但開放環境下的「知情」其實很難界定。「網約車屬於封閉空間,主要被直播對象是乘客與司機,只要徵得乘客同意,某種程度上就不算侵犯隱私,」一位業內人士告訴南都記者,「但是辦公室、健身房這種公共空間就很難界定,很難界定所有偶爾『入鏡』的人都知道正在被直播,更談不上去通知平臺提供方。」
與此同時,即使被直播人知情,不規範的互動也涉及侵權。北京中盾律師事務所主任張建鋒告訴南都記者:「觀眾如果發表低級趣味、含有侮辱性的評論,侵犯了名譽權,主播也承擔連帶責任。」
C
平臺對戶外直播「睜一眼閉一眼」?
戶外直播並不是今年才有,但今年各平臺對此更為重視。在版號發放凍結之後,遊戲直播失去增量動力,今年新生的電競產品,網易的《第五人格》一直沒有在各家平臺開設直播間,《絕地求生》則因遲遲拿不到版號也沒有辦法走向更大眾化宣傳,戶外直播成了新的增長點。
去年9月,虎牙宣布將「鄉野」更名為「戶外直播」,今年7月,鬥魚宣布在戶外直播三周年啟動3.0戰略。「在守好電競遊戲業的同時,鬥魚試圖降低直播門檻,給予新人主播更多的支持,讓越來越多的人能夠拿起手機走出家門,與平臺中的用戶一起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這次升級也讓戶外直播從一款「內容品類」升級為「戶外直播頻道」獨立品牌。
類似上述辦公室監控攝像頭直播這樣內容更加寬泛的「生活秀」頻道也是在這次升級中出現的。
「戶外直播的核心就是不確定性,」網際網路專家大熊告訴南都記者,戶外直播一切都是未知,場景和人物也是隨機,其間發生的事物是不可預測的,而這個過程恰恰符合觀眾尋求刺激的心理。
但是,降低直播門檻,也帶來更多的潛在隱患。南都記者選取了鬥魚、虎牙與熊貓TV三家直播平臺進行了主播註冊測試,只需要綁定手機號、郵箱號、填寫身份證,5分鐘不到就完成註冊,熊貓、虎牙主播上播前還有「人臉識別」的真人驗證,而鬥魚則只需要填寫支付寶信息就可以,也無法確認直播的人是否註冊人本人。
一名直播業內人士告訴南都記者,為了頻道的商業價值,平臺有一個流量平衡,「如果相關直播被媒體曝光很厲害,那其管理員就可以封幾天或者警告一下,而不可能全部都封了,包括一些打著擦邊球的色情表演,平臺也知道,但如果不被曝光,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正如上述海外直播「摸一下屁股」只是被封了一天,此前也有其他平臺的戶外主播因為「親別人老婆」、「騷擾路人遊客」等行為被網友微博曝光,最後也只是被封禁5天。
這些被鼓勵的草根直播大部分沒有自己的才藝技能,只是把開放環境的「不確定性」展現給網友,這種「不確定性」,尤其是開放空間的不確定性,也正是法律難以界定的隱私與安全邊界。
「包括『網約車直播』、『健身房直播』、『搭訕外國美女直播』,某種程度上都屬於滿足用戶的偷窺欲,需要有關部門對此進行更有效的界定。」一位業內人士告訴南都記者,直播平臺做戶外直播的出發點或許是好的,本身也是讓網友增長更多的見識,「但是流量驅動會使許多主播片面追求獵奇,這對社會隱私與安全帶來隱患。」
出品:南都泛娛樂課題組
採寫:南都記者蔡輝 實習生 徐一君 陳培均
相關閱讀:
掃黃打非辦等六部門整治網絡直播:「三證」要齊備,還要建黑名單
今年以來,有關部門對直播、短視頻、網路遊戲等整治措施不斷,近日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辦公室、工信部、公安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六大部門聯合下發《關於加強網絡直播服務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讓互動娛樂領域各大企業再次緊繃神經。
相關通知對於網絡直播服務的備案、管理、監管機制以及清理工作作出了詳細規定。
直播平臺「無證駕駛」面臨嚴管
南都記者查閱通知公告發現,第一條就對各大網絡直播平臺的「無證駕駛」這一痛點問題做出了具體規定。
通知表示,「網絡直播服務提供者應依法向電信主管部門履行網站ICP備案手續,涉及經營電信業務及網際網路新聞信息、網絡表演、網絡視聽節目直播等業務的網絡直播服務提供者應當分別向相關部門申請取得電信業務經營、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網絡文化經營、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等許可,並於直播服務上線30日內按照有關規定到屬地公安機關履行公安備案手續。」
南都記者諮詢相關律師了解到,一般情況下,ICP經營許可證、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以下簡稱「視聽證」)是三張最為重要的證件,也是各大直播平臺重點爭取對象。
南都記者查詢虎牙直播、鬥魚直播、YY直播、熊貓直播、映客、陌陌等多個頭部平臺的持證狀況,據不完全統計,從各平臺官網以及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的公示渠道來看,以上幾家頭部直播平臺均已持有ICP經營許可證和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而YY直播在系統上可查到持有視聽證,不過大部分平臺對是否持有視聽證沒有公示。
對此,南都記者向虎牙直播、映客、陌陌方面了解到,各平臺已經三證齊全;熊貓直播則表示,還在努力申請視聽證;鬥魚對於是否持有視聽證,截至發稿時尚未予以回應。
有業內人士向南都記者透露:「ICP、網文證和視聽證還是有區別的,前兩者算是文化經營性網站的基礎證件,辦理比較簡單。視聽證是原廣電總局核發的,要求更加嚴格。因為一般由廣電總局核發的證件不僅僅是經營問題,還涉及其他內容合規問題。」
對此,他表示:「現在頭部平臺基本會想盡辦法去獲得視聽證,小平臺就比較難拿了。」此外,該業內人士還向南都記者透露,目前對於視聽證的發放基本處於暫停狀態,「雖沒有明確表示停止發放,但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新的視頻平臺獲得相關證件了。」
不過,有熟悉網際網路相關法律的律師表示,有些頭部平臺會通過收購動作「曲線方式」來獲得視聽證。據了解,陌陌就是通過收購浙江盛點數字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來獲得持證資格的。
獲得ICP是前提,「視聽證」最難申請
南都記者了解到,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ICP證)是所有網際網路公司的基礎標配,包括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等牌照都需要以獲得ICP為前提。ICP註冊門檻不高,註冊資金最低100萬元即可,但實際上目前擁有ICP證的企業並不多。
「要求至少3-5名計算機專業人員,同時還要求運營公司具有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的相關其他經營策略和必要的資金保障。一般獲得證書的時間是3-6個月,代辦價格5萬左右。」有業內人士曾告訴南都記者,小型開發者是基本沒機會獲得這個證的。不過對於成規模的直播平臺獲得這個並不麻煩,鬥魚、虎牙、熊貓等平臺都告訴南都記者已經獲得該證件。「現在ICP證書至少三五萬張,這個證其實不難辦。」AGC動漫遊戲版權服務平臺創始人唐亮如是告訴南都記者。
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與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更多是內容方向管理。前者要求主要負責人是中國公民,有一定內容審核團隊;後者則要求確定的網際網路文化活動範圍以及具備合法的網際網路文化產品來源渠道或網際網路文化產品生產能力。
這幾個平臺都有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但並沒有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不過唐亮告訴南都記者,雖然文件有提到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證,但實際上這個證「非必需品」。「除非涉及新聞播放,不然不需要新聞那個證。」
至於「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唐亮說,直播平臺必須在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上添加「表演類」才可以,這個品類現在並不容易,全國大概幾千個。「北京和上海都調整了相關政策,以前是需要交業務發展報告,現在還需要多人作保,經營規模都需要控制了。」
最難的還是視聽證。唐亮表示,視聽許可證是審批制,相對來說申請門檻比較高,南都記者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官網查詢到,截至2017年底,廣電總局總共發出586張視聽證,還不全是做主播直播的範疇。「之前做直播只需要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和ICP證,主播直播事情多了之後,才有視聽許可證這方面的要求。」
黑名單制度來了,應用商店將不敢踩雷
此外,通知中表示有關部門還將建立違法網絡直播服務提供者黑名單,網絡接入服務提供者應核驗網絡直播服務提供者的ICP、IP位址和域名信息,不得為信息不一致、黑名單中的網絡直播服務網站、APP提供網絡接入服務。應用商店不得為黑名單中的網絡直播服務APP提供分發服務。上述業內人士告訴南都記者:「黑名單一旦建立起來,基本就不會有應用商店敢冒險『踩雷』了。」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對平臺建立黑名單,通知還要求建立主播黑名單制度,同時要求各網絡直播服務提供者應按照要求落實用戶實名制度,加強網絡主播管理。
重申實名制監管,先審後發成難點
對於通知中首次提出的「實名制」,目前尚無法確定其中的「用戶」是否包括主播以外的普通用戶。據了解,目前像鬥魚、映客這一類頭部直播平臺的主播早已是需要通過實名驗證後方可開播,但在內容監管上依然困難重重。
另一位直播行業人士向南都記者表示對執行不樂觀:「目前對於通知的影響還不好評估,實名制是想要更好地實行監管,但直播行業監管難並不在於是否實名,而是實時互動的特點讓平臺做不到先審後發。因此推實名制在邏輯上對監管其實並沒有大作用,但是會方便追究。」
不過,易觀互動娛樂分析師廖旭華還是對通知的出臺持樂觀態度:「其實,目前主流平臺的自律水平一直都在不斷加強的過程中,所以這份文件並不會影響到主流平臺的運營,更多是有利於對個別不合格的中小平臺的整治,而主播和平臺黑名單制度也大大提升了違規成本。整體上看還是對行業的合規持續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的。」
對於此次下發通知,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負責人表示,通知首次明確了行業監管中網絡直播服務提供者、網絡接入服務提供者、應用商店等的各自責任,將推動網際網路企業嚴格履行主體責任。
相關連結:
關於加強網絡直播
《服務管理工作的通知》部分內容
1、加強網絡直播服務許可和備案管理工作。網絡直播服務提供者應依法向電信主管部門履行網站ICP備案手續。移動智能終端應用軟體分發平臺(以下簡稱「應用商店」)不得為未履行ICP備案手續、未取得相關業務許可的網絡直播服務提供者提供移動智能終端應用軟體(以下簡稱「APP」)分發服務。
2、強化網絡直播服務基礎管理工作。應用商店不得為黑名單中的網絡直播服務APP提供分發服務。
3、組織開展存量違規網絡直播服務清理工作。
4、建立健全網絡直播服務監管工作機制。
5、網絡接入服務提供者、應用商店未盡到許可、備案手續審核及監管義務造成有害信息傳播的,由有關主管部門按照相關法律法規予以查處。
採寫:南都記者 徐冰倩 蔡輝 實習生 徐一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