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創,轉載請經過本人同意。圖片為引用,如有問題請聯繫本人刪除。
看到標題不要太竊喜,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哪裡來?就如風險和收益是成正比的,成本和收益也是成正比的。我們要做的,只是用運籌學知識,讓成本在一定條件範圍內,達到在此範圍內最好的學習效果。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學英文的成本結構。主要分為:課時費、教材資料等書費以及父母陪讀等隱性成本。其中課時費一般來說佔據了70%-90%,教材書費等一般佔據了10%-30%,自己陪讀的機會成本,每家不一樣,就不直接量化了,先不算錢吧,不然沒邊了。
所以從這裡能看出,想省錢,基本要省的就是出去上課的課時費。然而這個錢是那麼好省的嗎?當時不是。基本條件必須滿足:每周一邊打工40-60小時,同時備課英文10-20小時。有豐富的教課經驗,不至於帶娃走彎路。而且,貴在堅持,且,娃要配合。這個工作量堪比在事務所等專業技術工作了,而且對家長的水平有較高,不,很高的要求。至少要出身過硬(不用爹是王老公是王至少英文水平要是王),英文(情話)張口就來,(豬)隊友配合最好能輪個值跟你輪流上,2打1。
第二,教材資料費。託福於某寶網,有大量的祖國版資料可以購買,價格比原版來說不知便宜了多少。還有很多電子資料唾手可得,如果有閒可以自己買個灌墨的印表機自己生產裝訂,也可以在網上和大學附近找店家列印複印。好的材料數不勝數,然而怎麼用,還是要靠自己了。
第三,隱性成本。可以組織同小區學習小組,互相鼓勵、輪流學習。組班最好的方式是找同班同學。這個方式的優點是,可以一起做材料、可以減輕教學工作量;缺點是,教學準備情況不同也許會產生嫌隙、各家課後努力情況不同會拉開水平的差距,組班不可能長久下去。
看到這裡是否會有點沮喪,覺得省點錢也忒不容易了。其實人生就是如此嘛,你平時打點工容易嗎?有沒受過氣拼過命就拿錢的嗎?現在換成省錢也是一樣的嘛。還有誰讓你之前挑選娃他爹的時候沒有讓他先做一份用英文出的奧數考捲來檢測一下呢。
當然,相對省錢的方式還是可以有一些的,可以持續關注本公號,這樣至少我走過的彎路,你都可以完美避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