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有一個來自上海的10歲小朋友憑藉優秀的英語,與菲律賓小夥用英語隔空"battle"。英文演繹《西遊記·大聖歸來》動畫,俘獲了大批國外網友。當時看到很多網友評價:「我的英文還不如他,10歲的小朋友英文太厲害了。」當然這位小朋友的英文口語確實不錯。
不過,對我來說,越發覺得:越來越多的國人學好英文,「目的」和以前很不一樣。以前父母那一代開始學英文是為了,進外企、出國留學。而現在,更多的作用是文化輸出。就像一個網友在下面的評價深得我心:
小朋友小小年紀,傳播中華傳統文化走紅海外,真棒!
01學好英語 :從文化輸入到文化輸出
以前小編也寫過類似學英語的文章,我自己是學英語的受益者,當然被網友們噴:是既得利益者,當然這麼說。不過對經常出國門的我來說,學好英語真的能讓你,向外面「好好表達我們的立場和觀點」。
還記得去年那場,中美兩大女主播的隔空「英語battle」嗎?網友們看了爽不爽?當西方世界對我們有諸多誤解的時候,用語言去表達自己正確的觀點何其重要。
以前,我們很多國人學好英文大多為了出去留學,學習新知識新技能。類似晚清學者魏源提出的「師夷之技以制夷」,主張學習西方科技以富國強兵。必須得承認,歐美國家的很多領域確實走在了我們前面。
而隨著我們國家的發展,現在更多的時候,我們是用英語與歐美強國對話,甚至是形成「文化輸出」。語言只是一個媒介,傳達出來的思想才是最吸引人的。
02學好英文,有什麼用?
我曾經寫過:我支持全民學英語我支持「全民學英語」!有反對意見嗎?,引起大家的熱議,差不都有150條以上的評論,有個網友在下面評論:
一門外語的重要性,怎麼可以和母語相提並論?
我想給大家舉個例子有一次看電視採訪,湯唯在韓國青龍獎頒獎典禮上,一口純正的倫敦英語,一下被國內外很多人圈粉。27歲的她,事業遇到瓶頸,毅然來到了倫敦數一數二的戲劇學校LAMDA( 倫敦音樂戲劇藝術學院)。湯唯說,倫敦的學習生活,就是她生命中的一扇門,而語言能打破距離感。
回到國內,湯唯重新面對自己的演藝事業,面對外國友人的商業採訪,全程用英語對答如流。在重新樹立公眾形象時,不得不說英語實力的展現從側面幫助湯唯走出了困境。對!就像湯唯說的,這些為她打開了生命中另一扇國際的大門。
當然,如果你堅持認為你不用出國,一生只準備用中文和人交流,那也許真的中學中文即可。英語有沒有用,是個永遠的爭議性話題。對我而言,英語只對有用的人有用。而在目前國內中考、高考中,英語的地位與語文、數學同樣重要,你我要接受不能改變的事實。
03總結:
說到底無論是中文還是英文,無非就是一門語言。單純的學習一門語言並不能使你產生多大的改變,給你帶來收穫是:你用這門語言打開了哪些新的領域、看到了哪些你以前從未觸及到新風景。學習語言本就是困難重重的,只要認清它的本質便能迎難而上。
文首的10歲小朋友,也是一個跟隨菲律賓外教學習英語的受益者,這一點小編也是同樣感觸。
任何有關英語遊學問題,小編知無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