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上午9:30 整,京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京東集團」)正式於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碼為9618。
在北京舉行的「雲敲鑼」儀式上,此前備受期待的劉強東並未出現,而是由目前時任京東集團CEO的徐雷等高管、6名京東員工以及客戶代表一起敲響赴港上市鑼聲。在儀式上,京東集團戰略執行委員會(SEC)成員首次集體亮相,包括京東零售集團CEO徐雷、財務長許冉、前財務長黃宣德、首席戰略官廖建文、首席合規官李婭雲、首席人力資源官餘睿、京東物流CEO王振輝、京東數科CEO陳生強、京東技術委員會主席周伯文等。
按照發行價每股226港元計算,京東通過此次香港上市全球發售募集資金淨額約為297.71億港元,成為2020年港股最大的新股發行項目。6月18日,京東開盤漲5.75%,盤中最高報價239港元/股。發行價為226港元。按開盤價計算,京東總市值達7068.12億港元。截至下午收盤,京東每股234港元,目前總市值7231.47億港元。
至此,京東成為港交所第四家「同股不同權」的網際網路公司,也是繼阿里、網易後第三家在香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企業。回歸港股的京東帶著什麼新的故事,重新出發?
供應鏈的升級轉變
三年前,劉強東向外界喊出京東的未來只有三件事:「技術!技術!技術!」這次二次上市,京東方面也表示這次所募集的300億港元資金全部投向技術。
在港交所披露的招股書中,京東換了新的定位:「一家領先的技術驅動電商公司,並正轉型為領先的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與服務企業。」可見,京東的戰略模式由此前的「以零售為基礎的技術服務」變成了「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服務」模式。業內人士分析稱,從新定義中不難看出,京東不滿足於守住自營電商基本盤,更要將自身多年積累的物流、倉儲、配送的能力對外輸出,從電商平臺的前端,滲透到商業世界的底層。
京東的首席戰略分析官廖建文曾在京東集團召開的戰略分析會上也發表過看法。據廖建文介紹,整個網際網路行業正在發生變化,現在已由消費網際網路變為產業網際網路。消費網際網路的時代,技術主要用於提升面向消費者的用戶體驗,而產業網際網路時代,技術主要用於幫助產業合作夥伴實現數位化、智能化升級。廖建文表示,希望京東在這下半場裡,能夠基於前期零售所沉澱下來的數據資源和技術資源,去改變其他相關產業的成本效率提升。
廖建文說,京東倉配送所沉澱下來的供應鏈,包括選品能力等,未來都將會轉到C2M。通過這邊來影響上遊的品牌商,這樣從整個供應鏈能力來講,不再是選品的問題、需求預測的問題,而是如何做反向定製的問題。(C2M:Customer-to-Manufacturer-用戶直連製造的縮寫,是一種新型的工業網際網路電子商務的商業模式,又被稱為「短路經濟」。據了解,該電商模式最早由必要商城創始人及CEO畢勝提出並率先在國內進行實踐,2020年05月 C2M概念再度引起關注,還反映了在因疫情影響,線下經濟恢復尚存不確定的大背景下,傳統企業的突圍自救努力。)
那為什麼說要以供應鏈為基礎?廖建文表示,因為通過供應鏈定位,未來在供應鏈產業中態裡面,會搭建很多京東認為相關的其他垂直行業,而零售只是其中一個京東已經深耕的垂直供應鏈。這是兩個階段性的變化,而這個階段性變化是非常符合京東對未來產業終局的判斷,也符合京東目前的產業DNA。
據京東提供的資料顯示,目前京東平臺每年要支持2萬多億的交易額,服務近4億消費者,在全國運營730多個倉庫,管理數百萬的海量SKU,擁有業界價值鏈最長、最優質的大數據。在618、11.11這樣的大促高峰期仍能保持高效、流暢的購物體驗,這些供應鏈服務強勢滲透的背後,其實是大數據、人工智慧、自動化等新技術能力的支撐。
可見,掌握數據、技術的公司,將會成為新一代供應鏈服務的新主角。這與京東「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與服務企業」的戰略定位是高度吻合的。京東零售集團CEO徐雷認為,多年來京東依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不斷升級「智能供應鏈和智能物流」等核心能力。未來,京東將以二次上市為契機,持續圍繞供應鏈開展技術創新。
線上+線下融合下沉
眾所周知,此前阿里巴巴和京東的「廝殺」戰場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因為拼多多的出現,使得阿里和京東意識到普通縣城的市場容量具有無限發展潛力。於是,京東開始展開新布局,線上線下融合下沉。
2019年9月份,京東拼購被升級成「京喜APP」上線,並在10月底接入了微信一級入口,成為京東攻略下沉市場的一張王牌。
相關數據顯示,在2019年雙十一期間,京喜的日活躍用戶達到了6839萬元,而在京喜APP的新裝用戶中,來自三線以下的低線城市用戶佔比達到63.5%。在最新公布的2020年京東618全民年中購物街的戰報中,作為首次參戰的「京喜」創造的成績也十分可觀。數據顯示,2020年6月1日-7日期間,京喜日均訂單量超過700萬單,京喜APP日均活躍用戶環比增長超2倍,5成商品通過APP售出,在京喜的下單量環比增長近6倍。京喜也注重「社交屬性」,在618期間推出超60種社交玩法,10億人次參與。
除了線上發力,在線下京東也發展迅速。從京東公布的618數據可以看到,線下門店的戰績再創新高,電腦數碼專賣店通過「滿天星」計劃合作商家超250個;作為京東服務場景最多、消費鏈路最長、服務需求最多元的業務體系之一,京東超市「物競天擇」6月1日至15日累計銷售增長環比4月同期增長40倍,京東生活服務618期間為消費者量身打造的「商品+服務」全流程一站式體驗場景。
可見,京東通過京東主站、「京喜」、「京東極速版」等項目,從平臺活躍買家、加速增長、以及銷售情況等來看,京東線上+線下融合的下沉策略卓有成效。
但是,在直播電商日益火爆的今天,京東在前端流量上並沒有明顯優勢。對此,廖建平也曾公開表示,京東對社交玩法,新的創新玩法,短視頻直播確實很弱,因此稱京東就是要連接快手,互利共贏。
對於京東和快手此次的合作,市場上有聲音稱:這兩家公司在目標客戶和調性上的定位差別略大,這會成為雙方合作發展的一個阻礙。
對此,網際網路分析師丁道師在接受瀟湘晨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如果是在早些年還這麼理解是正確的,但現在快手早已像上層市場來發力,快手也擁有海量的一二線城市的入戶。」,丁道師稱,京東自身也急需做下層市場,擁抱廣闊的三到六線區域的用戶群體。對於雙方來說都是戰略性的一個互補。京東在快手站內開設直接來購物連結,無跳轉的方式,這進一步提升了用戶購買的體消費體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一種合作方式。各取所需,互利共贏。
關於所謂調性不統一,丁道師表示,任何一家企業,無論規模多大,調性和屬性都不會說是局限於某一個群體,某一地域。而都是呈現全方位、全民性、多地域的特性。「簡單來說,任何企業或者產品,不是說永遠專注一二線,或者說精英消費、年輕用戶的單一模式,要想發展長遠,它必須是一個全民級別的產品。」
據了解,京東快手合作後的首場直播帶貨專場銷售額達14.2億。
回歸港股之際,這次京東的「618」表現戰績如何?
眾所周知,今年的618購物節和以往不同,這次的618被稱為「實體經濟回血之戰」,成為拉動經濟的新動能。據京東官方披露數據顯示,2020年京東 618年中購物節從6月1日0點到6月18日下午兩點,累計下單金額達到2392億元。
據了解,6月18日,開場前10分鐘,京東超市整體成交額同比增長500%,超2000品牌成交額同比增長100%,而民生必需品商品出現爆發式增長。數據顯示,618開場的前5分鐘內,京東超市米麵糧油整體成交額同比增長12倍,飲用水成交額同比增長10倍,其中大米、牛奶,嬰幼兒奶粉、蛋類、蔬菜、肉類、水果、消毒類產品等多項日常生活用品都受到了消費者的喜愛,交易額同比去年大增。在用戶方面,今年618期間3-6線城市的年輕用戶增長最為迅猛,高線城市則體現在中老年用戶大幅增長,其中線上生鮮消費的拉動最為明顯。
從京東公布的618數據,可以看出,後疫情時代,消費者明顯更為注重提升居家生活的品質,無論是智能家居、家電還是日常飲食,線下消費習慣明顯轉向線上。
除了吃好之外,今年的消費者還希望享受更智能的生活。數據顯示,零點剛過,京東平臺上的家電銷售就一路升高。像海爾只用了1分鐘就成為首個破億元的家電品牌;華為品牌、Apple、榮耀等科技品牌都是大眾消費列表裡的重點領域。可見,隨著最新科技的成熟和國產化進程,這個618已經成為5G產品普及的高速路。
2020年5月底,著名的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曾透露,種種數據表明,隨著經濟持續恢復和復工復產的推進,中國消費規模擴大和結構升級的大趨勢沒有改變。
此外,與往年最為不同的一點是,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現在健康生活的理念深入人心,已經形成了「買健康」的消費趨勢。據京東公布的數據顯示,618開場5分鐘,京東平臺上的營養保健成交額破千萬;湯臣倍健、 Swisse、健力多等保健品牌受到消費者的青睞。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買健康服務也是其中的重要場景之一。開場10分鐘,在線問診同比增長近6倍,環比昨天增長11倍;30分鐘內,體檢服務套餐成交額同比增長近10倍。
一切過往,皆為序章。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曾評價說,京東618短期內會促進消費快速回暖,長期來說,618也會從消費能力上、從產業復甦的角度去夯實消費增長的基礎。
瀟湘晨報記者姚方媛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