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提出,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以來,新基建的話題熱度一直居高不下。其中,作為首次納入政府加快建設條目的大數據中心引起了業界的高度關注。在國金證券研究所估算的2020年七大新基建領域投資規模中,數據中心的投資規模達到千億級。
大數據中心為何會入圍新基建?我們又該如何理解新基建概念下的大數據中心?隨著大數據中心建設項目的增多,如何讓其發揮更大的價值?
隨著消費網際網路的成熟,產業網際網路的興起,5G移動通信的推廣,以及企業的數位化、智能化轉型的深入開展,全球數據量呈現出海量聚集、爆發增長的特點。工信部總工程師張峰曾透露,全球數據總量每年增長50%。據IDC預測,2025年全球的數據量將達到175 Zetabytes。中共中央、國務院在今年3月30日頒發的《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中,首次把數據要素與土地要素、勞動力要素、資本要素、技術要素並列為中國經濟的生產要素之一。在新基建的基礎上,數據將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資源。
而大數據中心是存儲、處理和應用這些海量數據的基礎設施。在數據大爆炸的背景下,無疑也對大數據中心的承載能力、計算能力、數據安全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大數據中心應該具備雲計算基礎設施、海量異構數據源整合治理、數據即服務、完善的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四大能力:
大數據中心承載並處理海量異構的數據所需的算力會動態地變化,需要引入雲計算基礎設施來實現資源的彈性伸縮;
大數據中心需要能整合海量異構數據源,做好全方位數據管控治理的能力;
同時還能對外提供數據即服務 (Data as a Service) 的能力,使大數據中心為整個產業鏈乃至全社會提供服務並產生真正的經濟和社會價值;
大數據中心還需要具備完善的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能力,從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安全,到數據本身的安全,以及個人的隱私和企業商業機密需要非常有效的保護措施。
下面讓我們來詳細看看大數據中心是如何建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