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早已遠離了坐在教室,手捧語文書耐著性子的去讀時光,那時的我們,討厭整天背著枯燥的之乎者也,討厭讀魯迅晦澀難懂的文章,更不喜歡去強行理解課本裡看上去毫無意義的字詞句。
可當我們幾年之後心智更加成熟,閱歷更加豐富時,再去品味曾經出現在課本上的文章,卻有了不同的認知和感受,那些或枯燥,或晦澀的文章裡面似乎藏著無邊風月,那些詞句就像泉水流動般的清冽。
語文書裡的風月無邊,你還記得嗎?
01
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我撫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艙,那裡滿裝生命的酒釀,它張滿了帆,在這閃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萬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朵花,組成了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
——宗璞《紫藤蘿瀑布》
到現在團團仍然記得初中時的語文老師講到《紫藤蘿瀑布》這篇文章時說:「一切景語皆有情語」,初讀時只被宗璞先生筆下紫藤蘿的美深深吸引,如今讀來卻大抵能讀出幾分「情語」。
花與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如宗璞,在文革中深受迫害,如紫藤蘿,由盛到衰。
但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它自顧自的流淌,就像時代的洪流總會衝走種種過往,只要我們面對不幸時,揚起生命的帆,在閃光的時代中航行,我們也會再次盛開,成為燦爛瀑布中的一朵浪花。
02
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餘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張岱《湖心亭看雪》
在看《琅琊榜》時,看到梅長蘇披著外袍,站在小舟上吹簫,水天一色白茫茫的的一幀畫面,我總會想起張岱先生,仿佛透過幾百年的時間,看到那個「獨往湖心亭看雪」的痴人。
他望著雪後一片蒼茫大地,感嘆人之渺小,不過這世間的「兩三粒而已」。
張岱先生將亡國之思,弦斷無人聽之哀寄托在幾百年前他看到的那片土地上,著成一篇《湖心亭看雪》,但他的哀傷終究無人能懂,只能孤獨一生,留下些文字讓後人嘆罷了。
03
《春》
朱自清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
——朱自清《背影》
《背影》中父親給「我」買橘子的情節成為了當今網絡上供大家娛樂的梗,但即便如此,當我們再讀這篇文章時,也不禁被深厚的父子情感動。
那時朱自清先生與父親關係並不好,但父親終歸是父親,在相見之時,他也把最濃烈的父愛給自己的孩子,「你站在此地不要走動,我去給你買幾個橘子。」
真正的愛,總是在這些平凡瑣事中體現,越平凡,越動人。以前我們都不明白,長大之後才懂得這種狼狽的樸素的愛也會讓人一想到,「淚就止不住了」。
04
我喜歡另一種花兒,是綻開在人們笑頰上的。當寒冷的早晨我走在巷子裡,對門那位清癯的太太笑著說:「早!」我就忽然覺得世界是那樣的親切,我縮在皮手套裡的指頭不再感覺發僵。到了車站開始等車的時候,我喜歡看見短髮齊耳的中學生。我喜歡她們美好寬闊又明淨的額頭,以及活潑清澈的眼神。
——張曉風《我喜歡》
記得這篇《我喜歡》是小學五年級語文課本上的文章,那時的團團是個不懂世間事的小姑娘,對文章的內容一知半解,但讀起這篇文章也忍不住甜甜地笑。
如今再讀便驚嘆於作者竟然能把平凡的事物寫得如此動人,文章中描述的是簡單的生活,是質樸的世界,但它卻有撫慰人心的力量。
生活中有許多質樸卻又以其獨特的魅力令世人沉醉的事物,例如輕柔微風,例如茫茫白雪,但最令人沉醉的,卻是生活本身,正因為生活本身的存在,才會讓我們深深地喜歡能在我們心裡充滿著的那樣多的喜歡。
那些喜歡,讓我們頭頂星光,以積極向上的態度面對生活......
朱自清
當我們放下語文書,回頭來看才懂得那一篇篇文章中竟藏的是無邊風月,那飽含的情思,或是無奈,或是幽怨,都等到我們長大之後才懂得,懂得之後,我們慨嘆一番又繼續前行,奔赴下一場成長之旅。
那些透過歲月教會我們的成長像是涓涓細流,匯入我們生命的長河。
「願你生命中有足夠多的雲翳,來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
文案 | 王雨靜
排版 | 趙華吉
圖片 | 部分來源於網絡
審核 | 大學生記者團新媒體運營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