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11.29」湖州織裡特大搶劫案
罪犯汪維明、劉永彪被執行死刑
最高人民法院審理被告人汪維明、劉永彪搶劫死刑覆核一案,近日依法裁定核准汪維明、劉永彪死刑。浙江省湖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收到最高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後向汪維明、劉永彪進行了宣告,並於2019年10月22日下午遵照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籤發的執行死刑命令,對汪維明、劉永彪執行了死刑。執行死刑之前,湖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通知汪維明、劉永彪的近親屬會見了汪維明、劉永彪。
最高人民法院經覆核確認:1995年夏,被告人汪維明、劉永彪因經濟拮据共謀前往浙江省湖州市織裡鎮搶劫,並糾集同鄉王某保參與。後三人攜帶匕首至織裡鎮,因未物色到合適對象而未果。同年11月下旬,劉永彪到上海市找到在工地打工的汪維明,提議再去織裡鎮搶劫作案。11月28日,汪維明和劉永彪再次來到湖州市織裡鎮,入住織裡鎮晟舍新街閔記飯店旅館203房間後,發現同房間的山東籍客商於某鋒(被害人,歿年38歲)來此地收帳,即商定劫取於某鋒的錢財。次日,汪維明、劉永彪上街購買了一把羊角鐵榔頭和一段尼龍繩。當日深夜,趁於某鋒熟睡之際,汪維明持榔頭猛擊於某鋒頭面部數下,隨後劉永彪也拿過鐵榔頭朝於某鋒頭部猛砸數下,致於某鋒顱腦損傷死亡。二人從於某鋒身上僅翻出20餘元現金,遂決意繼續搶劫旅店老闆。汪維明以結帳為名將住在隔壁202房間的旅館老闆閔某生(被害人,歿年60歲)騙進203房間,二人用尼龍繩捆綁閔某生雙手,將毛巾塞進閔某生嘴裡,從閔某生手上劫得一枚黃金戒指,後汪維明持榔頭猛擊閔某生頭面部數十下,致閔某生嚴重顱腦損傷死亡。爾後,汪維明進入202房間,向閔某生之妻錢某英(被害人,歿年56歲)逼要錢財未果,即持榔頭朝錢某英及其孫子閔某(被害人,歿年12歲)的頭面部猛砸,致錢某英、閔某嚴重顱腦損傷死亡。劉永彪、汪維明一起在202房間翻找出現金100餘元逃離。
最高人民法院認為,被告人汪維明、劉永彪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採取暴力手段劫取他人財物的行為,均已構成搶劫罪。汪維明、劉永彪結夥持械搶劫,致四人死亡,犯罪性質惡劣,情節、後果特別嚴重,社會危害極大,且均系共同犯罪的主犯,應當依法予以嚴懲。第一審判決、第二審裁定認定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定罪準確,量刑適當。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追訴決定,審判程序合法。據此,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維持第一審對被告人汪維明、劉永彪判處死刑的刑事裁定。
時隔22年後被告破的湖州史上最大未破命案,曾引起不少關注。窮兇極惡的歹徒上演一出「變形記」,破案過程更是一波三折。現在,小編帶你一起來進行案情回顧。1995年11月29日凌晨,湖州市織裡鎮晟舍村一飯店旅館內發生一起搶劫殺人案,旅店老闆一家三口及一名住客被兇手殘忍殺害。而22年後,令所有人震驚的是:其中一名嫌犯在潛逃多年後,竟然自我「漂白」,成為當地知名作家;另一人則開辦了企業。24年前,網際網路遠未普及,很多事件的傳播需要時間的累積。以至於現在以各種關鍵詞檢索,都找不到任何和這起特大搶劫殺人案的相關新聞報導。但在參與辦案民警的記憶裡,當年這起惡性案件猶如一顆「重磅炸彈」,震驚了浙江警隊,也在社會上引發不小的波瀾。
案發旅館。
1995年11月29日凌晨,織裡鎮晟舍村,響亮的警報聲劃破了這個冬夜裡的平靜。當地一家旅館發生命案,民警趕到現場後發現,旅館老闆閔某生、老闆娘錢某英、老闆孫子閔某及旅客於某峰4人被殺害。其中老闆閔某生、旅客於某峰死於旅館的203房間,老闆娘錢某英、老闆孫子閔某死於202房間。經法醫鑑定,4名受害人均被鈍器擊打頭部致死,作案手段十分殘忍。案件被定性為搶劫殺人案。案發後,湖州市、區兩級公安機關,迅速抽調全市刑偵骨幹參戰,成立專案組,全力開展專案偵破工作。省公安廳也派出刑偵專家協助湖州公安機關破案。專案組成員經過地毯式的調查走訪,對住宿旅店的旅客、旅店周邊的居民以及織裡鎮周邊該時段過往車輛的駕駛員等證人及可疑人員一一進行了詳細詢問。兩名犯罪嫌疑人的畫像。
根據走訪調查等情況,警方發現11月28日和29日在該旅店住宿的兩名男性旅客有重大作案嫌疑。然而,狡猾的犯罪嫌疑人在作案後,趁著夜色迅速逃離,仿佛「人間蒸發」。不過,警方在命案現場提取到了包括毛巾、指紋、鞋印等大量痕跡物證,並對犯罪嫌疑人進出軌跡、作案過程及案犯特徵進行了準確刻畫和現場重建。這些認真細緻的勘查、排摸、走訪,為案件的最終破獲埋下伏筆。「1995.11.29」織裡晟舍搶劫殺人案發生後,可能很多人的記憶裡慢慢淡忘這起案件,但湖州警方對案件偵破工作從未放棄。
數次啟動案件偵破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可惜的是,限於當時偵破條件和科技手段,案件一直未獲突破性進展。
2017年,湖州公安機關「除毒瘤淨土壤」嚴打整治專項行動暨「偵查破案大會戰、基礎防控大比拼、信息應用大練兵」活動中,湖州市公安局再度重啟專案偵破工作,成立了由湖州市委常委、公安局長夏文星任組長的專案組,下設重要線索查證組、物證搜集檢驗組、大數據後臺支援組、重點地區調查組等專業小組,全力以赴開展案件偵破工作。
偵辦期間,省公安廳對案件偵破工作給予全方位的指導和支持,專案組先後趕赴江、浙、滬、皖等10餘個省份搜集證據資料,入戶調查600餘戶,走訪排摸2000餘人。同時,廣泛動員群眾參與到案件偵破中來,積極提供案件相關線索,尋找案件新的突破點。
經過湖州公安機關2個多月的偵查,2017年8月10日晚案件獲得重大突破,警方鎖定一名犯罪嫌疑人,劉某彪(男,1964年出生,安徽南陵縣人)有重大作案嫌疑。8月11日凌晨,專案組在安徽南陵將劉某彪抓獲。
經突擊審查,專案組獲悉該案的另一名犯罪嫌疑人汪某明(男,1953年出生,安徽省南陵縣人)居住在上海。專案組又馬不停蹄地趕赴上海將汪某明抓獲。背負命案的嫌犯潛逃後,大都隱姓埋名或改頭換面,低調處事企圖逃避「法網」,然而頗為弔詭的是,這2名嫌犯卻各自上演了一出「變形記」。記者了解到,犯罪嫌疑人汪某明落網前在上海開辦了一家企業,而犯罪嫌疑人劉某彪竟「投身」文壇,成為老家知名的作家。記者查閱一篇刊發於2014年的報導發現,劉某彪曾在當地多家報刊雜誌上發表過小說、散文、隨筆等文學作品200餘萬字,還獲得過一定「分量」的文學獎,當地甚至為他的作品舉辦過一場研討會。在他發表的作品裡,其中一本書名為《水滸系列之:行者武松》。細想著實可笑,他扮演的「角色」更像是書中的惡虎。這起案件終於可以在時隔24年後塵埃落定,給了死者家屬遲到的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