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2020-09-13 善良的育嬰師

人生如戲,喜怒哀樂,世事難料。總會有很多意外打得你措手不及。總有很多事情讓你無法擺脫,一輩子都是遺憾。

我剛剛去特教學校上班的時候,面對那些自閉症孩子和家長,我感到很壓抑,我也不明白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孩子會得這個病。

我看到很多家長動手打孩子,用惡言惡語罵孩子,之後再抱著孩子哭。以前看到家長動粗,我都會勸解幾句,但是都會得到這樣一句話,你不是自閉症孩子的家長,你無法體會我的感受,我有一天熬不住了,我就活不下去了。

之後,我每天在學校都能見證每一個孩子的進步和退化,看到媽媽們因為孩子的每一次進步都激動不已,也看到了媽媽因為孩子的退化而崩潰不已,這個時候我幾乎都是無語的。因為我沒有經歷這樣的痛苦,我又能說什麼呢,再多的安慰的話語,都是沒意義的。

不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你若吃我苦,未必有我善。你沒經歷過這樣的事情,你又能知道什麼呢,你能了解什麼呢,你又能為他做什麼呢?

生活中就是有很多這樣的人,替你操心,總覺得自己啥都明白,其實根本不了解情況,以前年輕的時候總會爭論幾句,現在年齡越大,越無語。真是越大越要學會忍承受孤獨。

早上醒來,有感而發,希望路過的親們,可以留下評論。

相關焦點

  •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這句話說的,是對?是錯?
    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會遇到很多的「熱心腸」,在您稍微遇到點鬧心事之後,他就「欠欠」的過來了,勸你要想開點,勸你要大度點,勸你要心胸開闊點,別總那麼鑽牛角尖,想不開什麼的。來說「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這句話之前,我們先來聊聊這麼一個問題。
  •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話雖不錯,也要分清情況再用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這句話,起初是在老郭的發言中聽到的,至於出處,遍查網絡也沒有個確定的答案。不過,這個詞最近似乎挺流行,很多網友在評論的時候總喜歡帶上這麼一句,只是不知道用它之前有沒有細心考慮過,用的地方合適不合適呢?
  • 不知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不知他人苦,莫勸他人善!一種觀點認為,張玉環是唯一的嫌疑犯,而且是有證據的,他也不能證明清白,目前只是程序進步疑罪從無,並不能證明他完全無辜。27年,世界都變了樣,路不認得,人不認得,沒有住所,沒有工作,沒有朋友,自己的孩子認不得自己,自己也認不得孩子。看上去失去的是27年的光陰,但27年後只剩下自己。不知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 不知他人苦,莫勸人大度!
    不知他人苦,莫勸人大度,你沒有經歷過別人的經歷,你沒有吃過別人吃過的苦,就別去勸人大度,因為,當你處在別人的位置的時候,你不一定能夠大度得起來。我們都不容易,所有的不容易,只能獨自去承受這個世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容易,你不易,我不易,他不易,我們只能獨自去承受,誰也無法替誰去承受。也許,你說你比我更不容易,所以,你勸要我大度點,可是,你又怎麼知道,你比我更不容易呢?
  •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9句真言說透世間百態!
    因而,對於不懂感恩的人,別幫,對於不知好歹的人,遠離。過分善良,別人就會得寸進尺,太過懂事,自己就會受盡委屈。人生苦短,最多七分對人好,最少三分愛自己。2、不受天磨非好漢,不遭人妒是庸才不經歷磨難的人不是真正的英雄好漢,沒有遭受別人嫉妒的人多半是庸才。
  • 不經他人苦,莫勸人大度
    俗話說得好:「不經他人苦,莫勸人大度」。道歉,是犯錯者的本分;原諒,不是受害者的義務。03在熱播劇《二十不惑》中,有一個情節,引發了熱議。生活中總有這樣一些人,在不威脅自己利益的情況下,用勸別人大度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慈悲,顯示自己的善良。這不叫善良,而是偽善;這也不是慈悲,而是慷他人之慨。他們打著善良的幌子,不費一兵一卒,罔顧青紅皂白,一味地勸你大度,不要計較太多,實際上成為壞人的幫兇。
  •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生而為人,管好自己的嘴|百家故事
    導讀: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生活中,最怕這種自以為是,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去勸別人善良的人。01郭德綱說:我特反感那種都不知道我經歷過什麼就勸我大度的人,我這兒咔嚓被人捅了一刀,血還沒擦乾淨呢,他就在那兒嚷嚷著你得勇敢起來……生活中,這類人也不少,沒有經歷別人經歷的痛苦,卻還在道德制高點分析著種種,以一種神的態度點評利益,甚至左右別人的思想,還覺得,你不按照他的想法走,你就是錯的。
  • 不知他人苦,莫勸他人善!不管是劉能還是謝廣坤?他們都需要吃飯
    搞怪如果不顯得做作也算是高手,周星馳不是靠搞怪嗎?但是我真挺煩他們直播的,純粹就是誆錢,和那些網紅一樣,顯得太low了。趙本山思路還是很清楚的,深知這幫弟子登不了大雅之堂,拼著老命壓著他們,找機會給他們鍛鍊轉型。但是人終究還是抵不住名和利的誘惑。
  • 《重塑》向道德綁架說「拜拜」,郭德綱:未嘗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但是《重塑》裡面這位全職太太遭遇到了「道德綁架」,不給她輕生和癲狂的機會,理由聽起來都是冠冕堂皇。這些理由有什麼呢?作為新時代的女性,擁有大學學歷的你,就不應該為了離婚這種事情從而哭鬧,就應該通情達理,就跟過去的你一樣通情達理,去給老公一個自由,去解放兩個人的人生。
  • 「不知他人苦,莫勸人大度」:世上哪有那麼多感同身受
    當初我們還勸她說「大家都是同學,大度一點,沒必要搞得很僵,抬頭不見低頭見的。」現在都覺得十分後悔。我勸那個同學大度,就像我的鄰居們勸我大度一樣,都對別人的心理造成了傷害。所以說,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不知他人苦,千萬不要勸別人大度。
  • 未經他人事,不勸他人善!暴露了什麼心態?
    前幾天我寫了一篇關於王永強的文章,表達了自己的觀點:那就是儘管父母有歷史局限性,也不完美,但並不應該成為我們逃避給父母養老的理由。很多網友評論說我道德綁架,不了解詳情,不曉得王永強有多苦,但是我依然堅持自己的觀點,是非面前沒有退路。
  • 90後媽媽:不知他人苦,莫勸他人善,超媽是這樣煉成的
    寶寶滿嘴泡,喝不了牛奶,連奶水都喝不了。 但凡有點溫度他都會口疼,我記得自己拿了個一次性杯子,用手把奶水擠出來放冷再一勺勺餵給寶寶吃。 擠奶水痛嗎?肯定痛,那時候根本顧及不了自己的痛。恨不得連病痛都替娃承受。
  • 691分「清華生」工地搬磚激勵龐大爭議:未經他人苦,莫笑他人窮
    691分「清華生」工地搬磚激勵龐大爭議:未經他人苦,莫笑他人窮設備工地上的工作又苦又累,關於一個剛畢業的孩子來說難度並不小,不過關於行將上大學要面對種種價格的趙桂寧家庭來說,一天酬勞,可以或許解當務之急。
  •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有些事是一輩子都忘不了的……
    女人結婚後最需要婆婆的時候,恐怕就是坐月子而已,沒有之一,平時再苦再難都能熬過來,但唯獨坐月子不能含糊……特殊孕期的我,從孕32天就開始吐,喝水都吐的那種,最後起不來,不得不去醫院輸液,我在床上躺了半個月,娘家媽過來照顧了我半個月,都說熬過3個月就好了,我熬到了6個月還是每天必吐兩次,後來乾脆順其自然吧,不過還好,後來只是每天早上吐一次,一直吐到生,婆婆從沒有說反應這麼大,我幫幫你吧
  • 含冤27年的張玉環無罪釋放,前妻改嫁遭網友惡評:不知他人苦,莫笑他人貧
    漫長到:當年的妻子宋小女,在農村艱難苦熬,被迫流浪他鄉,為養育兒子,另嫁他人。 02 不知他人苦,莫笑他人窮可就是面對這樣一位樸實而率真的農村婦女 03 知人不評人才是最大的善知人不評人生而為人,不輕易評價他人,才是最大的善意。
  • 691分清華學生工地搬磚,引來網友熱議:未經他人苦,莫笑他人窮
    他出身農村,因考慮到父母歲數也大了,今後打工賺錢供自己上大學不容易,所以在高考結束得知錄取情況後就去附近的工地搬磚賺錢,提前開始勤工儉學,旨在給父母減輕一些經濟負擔。而另一部分的網友則痛斥上述這類「何不食肉糜」的評論:「未經他人苦,莫笑他人窮」。不過大多數人都認為這孩子其實很懂事,雖然家裡貧苦,但是想必他在家也是個非常體恤父母,很懂事的孩子,也希望自家孩子能向他學習學習。
  • 未經他人苦,莫談他人壞
    圖片來自於網絡對於「同性戀」的合法化,歐洲走在世界前沿,瑞典是歐洲少數幾個同性婚姻不合法的國家之一,其餘都宣布了同性婚姻的合法化。到1997的時候,《刑法》取消了其中對同性戀不公平的條例,但法律放過了這群人,道德並沒有放過他們,在社會上還是存在嚴重的歧視現象。最廣為周知的就是張國榮,作為一個同性戀明星,張國榮處在輿論風暴中心,很多人對他謾罵,各種汙言穢語狂轟亂炸。
  • 事須躬親,莫怨他人 沒事什麼值得抱怨的,自己盡力就好!
    開始時候我也埋怨過這個社會,埋怨他人,但是後來我發現不論我怎麼抱怨生活,埋怨他人,時間他總會走,日子也總要繼續,人還是要往前看。很多人也有過這種想法,因此在最開始的埋怨,轉化到麻木,如果不甘於麻木,就痛並快樂的前行。為什麼說痛並快樂的前行呢?因為生活本來就是哭的,而那一顆糖,就是自己,入股自己都是苦的,那麼生活就沒有什麼甜頭了。
  • 未經他人苦,莫笑他人窮
    趙桂寧家庭條件不太好,知道被清華錄取後,他還未多享受幾天的喜悅和輕鬆,就連忙跑到了建築工地打工。建築工地上的工作又苦又累,對於一個剛畢業的孩子來說難度並不小,但是對於即將上大學要面臨各種費用的趙桂寧家庭來說,一天工錢,能夠解燃眉之急。看到這裡,我心裡一陣心酸,也有一種佩服和感動,這樣努力的孩子本該值得我們所有人鼓勵和欽佩。或許你注意到了,我說的是,本該。為什麼?因為當我再往下看,翻到這條新聞的評論區的時候,我傻眼了。
  •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前者是維持多年的養老方式,但很多家庭的矛盾也由此應運而生;後者是新型的養老模式,但卻被很多家庭不理解,甚至被很多老人嫌棄。但無法避免的對於每個家庭來講,都要多多少少的面對養老的問題。於是擺在大家面前的難題,基本都是一樣的:在哪裡養老、誰來照顧護理、費用誰來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