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舞蹈、獨唱、剪紙、鼓號演奏……在2019年的「六一」國際兒童節期間,湖南省衡陽縣渣江鎮中心小學、祁東縣六小等多個區縣鄉村學校少年宮舉行的「六一」兒童節文藝匯演,讓眾多的留守兒童快樂無比。
衡陽縣渣江鎮中心小學「六一」兒童節文藝匯演。圖片來源:衡陽文明網
衡陽縣渣江鎮中心小學校長劉春暉介紹,學校現有1200多名學生,其中留守兒童佔60%多。鄉村學校少年宮沒建之前,學校即使想開展一些有益學生身心健康的文體活動,卻受限於場地和天氣等因素,無法正常開展。所以,學生的課外活動較為單一,久了學生也覺乏味。個別學生甚至翻牆出去上網、玩遊戲,讓老師和家長頭疼不已。
南嶽區金月完小經典誦讀活動。圖片來源:衡陽文明網
祁東縣六小校長陳國花告訴記者:「我們學校在322國道旁邊,車流量大,而且離湘桂鐵路也不遠。在沒有建少年宮之前,很多學生放學後經常在國道邊或鐵路旁玩耍,老師和家長總是提心弔膽。」
衡陽縣臺源鎮中心小學刺繡課。圖片來源:衡陽文明網
類似的問題也存在于衡南縣寶蓋鎮初級中學。該校校長徐中平介紹,學校現有1000多名學生,其中有近90%的學生屬於留守兒童。2012年,沒建少年宮之前,學校僅僅只是根據天氣情況開展跟升學有關的體育項目,其他的文體活動幾乎沒有。
常寧市羅橋鎮湯市完小美術課。圖片來源:衡陽文明網
2011年以來,衡陽市針對未成年人的身心特點、興趣愛好,因地制宜,利用課外活動、周末、寒暑假等時間,在鄉村學校少年宮開展「特色大課間」「陽光星期六」「特色活動課」等趣味性活動。截至目前,全市建設了150所鄉村學校少年宮,讓70多萬農村中小學生在文體活動中感受快樂、怡情益智、增長知識,讓農村留守兒童放學後有地方去、有場所玩。
衡山縣中心完小腰鼓隊課。圖片來源:衡陽文明網
「2015年,舞蹈《空巢孩子》獲得衡陽縣第五屆藝術節舞蹈組一等獎。2015—2016年學校代表衡陽縣參加全市小學生健美操比賽,獲得一等獎。2018年,學校的啦啦操代表衡陽市參加全省陽光體操節比賽,獲得季軍……」說起近年來學校建起少年宮後取得的一系列成績,衡陽縣渣江鎮中心小學副校長彭合水如數家珍。
該小學音樂舞蹈老師高菲說:「學校每年依託少年宮排練的『六一』文藝匯演節目已成為學校的品牌。」
「我們班上的陳思靜同學是留守兒童,成績一直很好。剛開始參加少年宮的舞蹈表演,家人怕耽誤成績。通過實踐,她不僅沒有耽誤學習,而且變得開朗活潑。」該校四年級一班班主任段娟說。
高新區蒸水小學樂隊課。圖片來源:衡陽文明網
陳國花告訴記者:「鄉村少年宮的建立,不但豐富了學生的課外活動,而且激發了孩子們讀書求知興趣。學校少年宮開展的書法、美術、棋藝、舞蹈、剪紙、鼓號、羽毛球、籃球、作文等一系列符合未成年人身心特點的活動,讓孩子們受益匪淺。特別是書法、舞蹈在縣、市的比賽中還取得了優異成績。」
雁峰區春華神龍希望小學書法課。圖片來源:衡陽文明網
「學校的少年宮沒建之前,學校的體育、音樂、美術等方面的特長生幾乎為零。記得有名愛好音樂的學生特別孤僻,那天我刻意要他開口唱歌,20多個同學等了近半小時,他才發聲。正是那天他過了自己的『坎』,後來成為了縣一中的音樂特長生,順利考上了一本。」衡南縣寶蓋鎮初級中學音樂老師賀愛君說,在鄉村學校多開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體活動,太有必要了。
珠暉區金甲小學舞蹈課。圖片來源:衡陽文明網
隨著鄉村學校少年宮的建立,廣大農村留守兒童正享受著形式多樣、寓教於樂的各種教育。然而,在走訪過程中,記者了解到部分鄉村學校少年宮因配套設施不夠齊全、機制不健全、師資和經費不足、安全隱患等問題,導致每周只能開放兩三次。
為此,各鄉村學校的老師呼籲,鄉村學校少年宮不僅要建起來,而且要設法讓它「活起來」。
蒸湘區實驗小學大立校區古箏課。圖片來源:衡陽文明網
衡陽市委宣傳部文明三科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著力建立健全保障機制、擴寬教師培養渠道、明確有關部門職責,為鄉村學校少年宮提供支持和幫助,切實發揮鄉村學校少年宮以樂促智、以技促能、以藝養德的獨特作用。(來源:衡陽日報 記者 胡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