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個高考狀元家庭教育曝光:苟且的父母,養不出孩子的詩和遠方

2020-12-17 楊田說育兒

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尋因果。

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每年高考放榜之後,對於高考狀元家庭出身的研究便會層出不窮。2017年北京市文科狀元熊軒昂就曾直言不諱的說到:

「現在很多狀元,都是家裡厲害又有能力的人。我認為我能得到狀元,主要是因為父母帶給我的影響。我父母都是外交官,所以從小就給我營造了一種很好的家庭氛圍,包括對我學習習慣、性格上的培養,都是潛移默化的。 」

高考意味著一次機會,雖然說人生的道路千萬條,但對所有的學子來說,高考都是第一選擇。

那為什麼高考狀元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績?除了狀元本身的天賦、勤奮,還有其他的影響因素,那就是家教的力量。在大多數人眼中,高考狀元總是那麼的神秘。其實並沒有什麼驚天的秘密,而是因為他們都有著相似的經歷

之前有人做過這樣一個統計,他們調查了60餘位高考狀元及其家庭,發現這些家庭裡,一些驚人的相似之處。

澎湃新聞在2017年也對全國31個省份的60餘名高考狀元進行過一份問卷調查,結果顯示,85%的狀元是城鎮戶口,只有15%的是農村戶口。

一個清華大學的老師也曾對自己的學生們這樣說:

在座的各位能考上清華,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你們的父母。你的家庭背景決定了你能接觸到資源的多少,決定了你的學習環境,決定了你上的小學、初中、高中,也決定了你的眼界和見識。你能來到清華,不僅僅是因為你努力,更是因為你有了上述這些東西。

很多人說真正的教育拼的是父母的財力和資源,當然,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父母能給孩子好的外部環境,意味著孩子眼界能夠更開闊,更有機會接觸優秀的教育資源。

但是,我認為這還不是最重要的,真正的教育,拼的其實是父母的見識、觀念和學習習慣。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稱:在研究的過程中,我越來越發現教育的問題太多了。作為家長,要教會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孩子的成長不需要按部就班,但是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孩子知道什麼時候應該做什麼

我們總是說別人家的孩子怎麼好,自己家的孩子怎麼不爭氣,可是,我們有沒有想過,自己是不是別人家的父母?

你帶著孩子打遊戲的時候,對方父母帶著孩子背唐詩宋詞;你帶著孩子吃各種垃圾食品的時候,對方父母帶著孩子學習怎麼做手工麵包;你家裡到處是手機平板電子玩具,而對方家裡隨處可見的是書籍……

如果你自己只有眼前的苟且,又怎麼期盼孩子有詩和遠方?

很少有學霸是死讀書的書呆子,相反她們會博覽群書,開拓自己的視野

2018年高考713分的北京文科狀元曹婧怡,從小喜歡讀歷史。

她說:「歷史對我而言不只是開拓了視野,對我的學習幫助也很大。」

福建高考狀元黃亦陳,同樣是個小「歷史迷」,你隨便問她歷史事件,她都能信手拈來,對答如流。這個小小的愛好,讓她思路開闊,不僅成績好,聊起天就能感受到她的知識面。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許多優秀的孩子,都喜歡讀歷史。

從小讀世界歷史長大的孩子,眼界和格局比其他孩子會高很多。

歷史,可以是人生登頂的階梯,也可以是開啟智慧大門的鑰匙。

中國復旦大學著名歷史教授唐世平,寫過文章呼籲多講世界史,「我們應該對孩子少講一點中國歷史,多講世界史。 」

讀史可以讓孩子從小就在真實的歷史中學會思考;他們會從時間觀、大局觀去看待問題,那些名垂青史的人會在無形中影響他的一生,讓他們從小做個有志氣、有智慧的人。

經常有家長讓我推薦一些歷史讀物,其實不是我不推薦,而是符合要求的實在是鳳毛麟角。

像《史記》、《資治通鑑》這樣的資深的書,孩子肯定難以上手;我們需要要選擇編排邏輯權威準確、脈絡明晰,不會誤導孩子的書籍;同時還要保證語言輕鬆易讀,這樣才能夠足夠引起孩子的興趣。

直到一年前,我偶然聽說《百家講壇》特別受歡迎的主講人魏新,正著手編寫一套專門寫給兒童看的世界史。

魏新在《百家講壇》中,以出色的口才和幽默獨特的講述方式引起了觀眾的廣泛關注,因為他講歷史並不是乏味可陳,而是非常的生動形象。

等了又等,盼了又盼。終於在今年,收到了這套讓我驚喜不已的歷史書。

說實話,一翻開我就被震撼了!數百張恢弘大氣的全景圖畫,每翻開一頁,就像看到了一整個時代的縮影。

6張全景圖,77張手繪圖,一眼就能看懂中國與世界的歷史。比起乾巴巴的文字,圖片更有助於理解和記憶,這本書採用了大量的手繪圖還原當時的場景,一眼就能看懂。

這套書延續了魏新老師輕鬆講歷史的風格,同時又跟課本知識結合得非常緊密。

兩冊書共100餘幅跨頁全景圖,「全景畫卷+圖解」的講述方式,將世界歷史風貌進行了直觀的展示。視覺上的震撼會留給孩子強烈的記憶,對他們理解相關歷史知識大有裨益。

語言淺顯,歷史知識深入淺出,小學生也能讀懂。

比如:尼羅河流域的人民有人在洗衣,有人在收割莎草,有人在販賣貨物……一派秩序井然、繁忙的景象。這樣孩子閱讀時就很容易理解,也容易記憶,想忘記都難。

各個國家的歷史演變都歷歷在目,標誌事件、代表人物等關鍵信息全都清晰記錄,配圖生動精彩,就像看電影大片一樣。

用地圖的縱橫交錯,同一時空對比的方式講述歷史,孩子學起來很直觀,想看不懂都難。

書籍的最後,還總結歸納了世界歷史上的著名人物,以及世界各地的著名建築,對開闊孩子眼界,培養博古通今的氣質,都很有幫助。

知識點記憶也牢固,遇到考試,大腦的形象記憶很精準地就能把知識點拉出來。

這套書就相當於把五千年的來龍去脈搬到了孩子面前,讓孩子在數百幅精彩絕倫的歷史手繪中,感受歷史興衰,世界百態。

打開這本書,會被深深地吸引,由此進入世界史的學習,讓他們覺得極有趣,小腦瓜裡那數不盡的「為什麼」終於有了答案,同時又激發他們產生新的「為什麼」,進而繼續著對世界的思考與探索

除了全景圖外,全書還有500餘幅故事細節圖、人物圖及建築圖,以幫助孩子們理解文字內容,這樣孩子理解起來就會毫不費力,也容易記憶。

同時這套書也得到了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孟慶龍、張煒兩位專家的權威審定;確保內容準確,真實客觀。

同時還附贈60節音頻歷史故事,不僅能夠讀,還能當睡前當故事聽。

如果你的孩子很喜歡聽故事,你又抽不出空,就可以播放給他聽。

學歷史的孩子,自然會在人群中散發不一樣的氣質,他們不會拘泥於頭頂那方小小的天地,而是放眼山川河流、星辰大海。

想要從小培養孩子的歷史興趣、眼光和格局,就從這套超震撼的「歷史大片」繪本開始吧。

這套書原價316元,現在僅需99!!點擊下方連結即可參團。

相關焦點

  • 60個高考狀元教育方式曝光:苟且的父母,養不出孩子的詩和遠方
    60個高考狀元教育方式曝光:苟且的父母,養不出孩子的詩和遠方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自然就是孩子第一所就讀的學校。宋慶齡也說過:「孩子長大成人以後,社會是鍛鍊他們的環境,學校對他們的發展也起著重要作用,但是在一個人身上留下不可磨滅的胎記的是家庭。」我們不得不承認,有開明的父母和優秀的家庭,孩子的成功就更有了保證。就拿高考來說。中國的高考對孩子而言,就是一個人生的拐點。
  • 60個高考狀元背後的真相:苟且的父母,養不出孩子的詩和遠方!
    看完不得不感慨,父母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所做的一切,皆是父母影子的投射。孩子愛看書,父母大部分也是如此;孩子滿腹戾氣,父母必定終日怨天尤人。 之前有人做過這樣一個統計,他們調查了60餘位高考狀元及其家庭,發現這些家庭裡,都有一些驚人的相似之處。
  • 68個高考狀元家庭教育驚人相似:苟且的家長養不出孩子的詩和遠方
    而高考意味著一個孩子寒窗苦讀數年,人生中第一個最為重要的轉折點。每年高考結束,成績單出來後,馬上就會迎來一場熱議,而對於那些榜上提名的高考狀元,也引來大量的網友研究。家長到底對孩子未來成長的影響有多大?
  • 60個高考狀元背後的教育真相:父母不苟且,孩子才有詩和遠方
    「你能來到清華,不僅僅是因為你努力,更是因為你的父母!」這是清華大學新生入學第一節社會學概論課上,老師對學生說的話!能走進清華大學的課堂,都是各個城市的頂尖學霸、高考狀元。每年高考放榜之後,對於高考狀元家庭出身的研究便會層出不窮。
  • 山東理科狀元高考749分背後:苟且的父母,養不出孩子的詩和遠方
    其實,澎湃新聞在2017年對全國31個省份的60餘名高考狀元進行過一份問卷調查,結果顯示,85%的狀元是城鎮戶口,只有15%的是農村戶口。的確,縱觀這些年各地的高考狀元,很少有真正貧困家庭走出來的。這其中最大的差距,其實並不在於孩子本身的資質如何,而在於家長的眼界。我們總是說別人家的孩子怎麼好,自己家的孩子怎麼不爭氣,可是,我們有沒有想過,自己是不是別人家的父母?
  • 60位高考狀元家庭教育揭露:低格局的父母,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60位高考狀元家庭教育揭露:低格局的父母,養不出優秀的孩子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離不開的是家庭與學校的教育,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父母的教育。在孩子的一生當中,父母的教育佔主導作用,因為在孩子一生的時間中,是與父母待在一起的時間是最長的。
  • 狀元的「捷徑」,魏祥的信,以及高曉松的詩與遠方!
    與魏祥同樣成為今年高考超級成功者的北京高考狀元熊軒昂耿直地揭示了這樣的路,他直言,像我這種父母都是外交官的首都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享受北京教育資源上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很多外地孩子或農村孩子所完全享受不到的,這種東西決定了我在學習的時候,確實是能比他們走很多「捷徑」。
  • 【夜讀】到不了詩和遠方,生活也未必苟且
    可是,好好學習並不一定能帶來你想要的大學錄取信,因為總有人高考失利、發揮失常;一直學習成績很好的學霸,並不代表就一定能夠在工作崗位遊刃有餘,能力也會有局限;喜歡一個不喜歡你的人,再多的無怨無悔可能也只是多餘的存在。  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我們以為只要嚮往、只要付出,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可是結果往往並不遂人願。
  • 名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到底應該怎麼理解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說的並不是你現在做的諸多你認為讓你乏味的事情,說的也不是令人匪夷所思的一飛沖天,而是無數讓你感覺到累的期望,你因為要賺錢上班所以覺得累,但是你有著諸多自己妻兒老小的期望,有著自己孩子以及自己父母團聚在一起的開心。不止眼前的苟且,也就不要去過度看待你自己的這麼一個累。
  • 詩和遠方|偶爾苟且,平常讀詩,時常遠方 敢問路在何方
    不同的人,會譜寫不同的詩,會渴望不同的遠方。1.現狀如果能喝茶養花談詩書,誰會願意上班帶娃洗衣服?如果不是被生活摁在地上無情的摩擦,誰不想花時間去思考詩和遠方的田野?一句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說出來輕鬆,做出來需要多大的勇氣。誰的生活不是經常苟且呢?
  • 職場不僅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生活不會辜負每一份努力,跨過去是遠方,跨不過去,是苟且。前兩天的羅胖的跨年演講,講到一個很有意思的概念: 苟且紅利,意思是雖然看起來所有人都在做事,但是其中有大量的苟且者。別人的苟且,成就了我們的努力。所以苟且紅利準確來說,應該是不苟且紅利。那麼選擇苟且還是出眾,不在於現實本身,而是取決於自己面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對未來的要求,對我來說,要麼出眾,要麼出局,不過苟且人生。
  • 60個高考狀元家庭教育曝光,這5點讓孩子受用一生,建議收藏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曾經做過一個非常有趣的調查研究,對歷年來全國60多位高考狀元的思維方式、學習習慣進行了綜合分析。結果發現有非常多的相似的點,我們一起來看看。除了令人羨慕的成績外,她本身也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全能型孩子。在高考複習最緊張的階段,唐楚玥每天在家會和家裡人打1個小時左右的羽毛球。
  • 《老爹特煩惱》:生活中不只有詩和遠方,還有苟且
    《老爹特煩惱》是開心麻花出的一部網絡電影,名字蹭了《夏洛特煩惱》的熱度,裡面面熟的開心麻花成員好像只有夏洛特煩惱裡想和馬冬梅鑽小樹林的那個盲流。即便如此,這其實是一部可看的片子。這部片子主要講述了兩對高中畢業的父女間的故事,父親們擔心女兒們不懂社會的險惡,怕女兒們不懂得照顧自己;女兒們討厭父親們的謹小慎微和頑固不化。最終在一次麗江之行中,在這個陰差陽錯和機緣巧合之下,父親學會了對女兒放手,女兒則體會到了父親的苦心。
  •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是什麼意思?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是什麼意思?婚戀情感中的始亂終棄與善始善終戴浩然 2020年12月5日一般而言,苟且就是得過且過,只管眼前,走哪算哪;詩是人生理想,遠方是指未來漫長的歲月。就男女關係來講,苟且就是不道德和沒節操的男女搞在一起,尤其滾床單和啪啪啪;詩是指情調和浪漫,遠方指白頭到老;加起來就是找到自己愛的和愛自己的人,好好過,瞻前顧後,從一而終。「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就是在教化大家,人生要看長遠,要有追求。
  • 💁你指向的「遠方」,只能讓孩子看到「眼前的苟且」……
    無論是你的溺愛還是苛待,都只讓孩子看到了人生的「苟且」,甚至在你孩子的眼中,「苟且」就是人生,所以,生無可戀,人間,「不值得」……你認為只要能夠忍受「眼前的苟且」就會過得好?不,指引生命活出精彩的,是「詩和遠方」!
  • 《狗十三》青春不是狗血,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狗十三》青春不是狗血,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說起童年與成長,我想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經歷與過往,其中的感受也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那麼李玩在得失狗狗之後又再次與愛狗相遇時,就顯露出再也不是那個青澀的女孩,她選擇了不相認。
  • 全國60多個高考狀元,家庭教育方式驚人相似
    通過了解全國68個高考狀元的學習生活,我們發現他們的家庭教育方式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家長們可以學習借鑑!理科狀元們往往都熱衷邏輯與推理;文科狀元們都愛閱讀,善表達,和不同的人聊天也能成為他們的愛好之一。廣東狀元張恆說自己從小就是個好強又自信的孩子,有時難免還會有點自滿。
  • 「作文解析」沒有「眼前的苟且」,哪有「詩和遠方」?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乙:沒有「眼前的苟且」,哪有「詩和遠方」?遠方,除了遠,一無所有。丙:我覺得,你先弄清楚「我是誰」「我要去哪裡」。如果你是魚,不要迷戀天空;如果你是鳥,不要痴情海洋。以上甲、乙、丙三種說法,你認為哪一種更有道理?
  • 畢業了,除了詩與遠方,還有眼前的「苟且」
    中新社記者 王剛 攝畢業了,除了詩與遠方,還有眼前的「苟且」◎地瓜趙小方又回到了學校,到處都是青春的面龐,到處都是穿著學士服笑容洋溢的畢業學子,小方卻與三年前的自己不一樣了。今年六月,小方畢業整三年。所幸小方是個好脾氣,領導不滿意,回去改就是了。最難辦的其實是甲方「爸爸」——小方帶著方案去見客戶,客戶一皺眉,對著方案指手畫腳一通,得,今天晚上加班改方案吧。遇上著急的「爸爸」,小方還得熬個通宵,寫完之後凌晨四點,也不打算回家了,就在公司眯一會兒,去洗手間抹把臉,又是嶄新的一天。
  • 狀元父母無意暴露扎心真相:有些孩子,一出生就贏了
    高考結束了,相信這時候每個人都想知道今年的高考狀元是如何養成的,但看完這些高考狀元家長的採訪之後母親對他說「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你看,對知識的熱愛是可以遺傳的。還記得因女兒獲得哈佛最高榮譽學位而被頂上熱搜的演員陳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