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張雪峰的考研論,其中比較震撼的一句話是:
你每年秋天去齊齊哈爾大學看看,去那裡招聘的企業都是什麼企業,你在其北京科技大學看看,去那裡招聘的都是什麼企業。
雖然很多世界500強企業口口聲聲說,學歷不重要。但是他們不會去二流大學去招聘。
看完之後,引人深思。突然又想起一段話,念了十幾年書,換回了一張長的像文憑一樣的發票,拿著這張發票到社會上去報銷,但社會不認可這張發票。
這兩句話結合起來,很容易想明白一些問題。
你念了十幾年書,本以為大學之後,就是終點,沒想到,出了社會之後,你賺到的錢,未必有一個熟練的技術工人賺到的多。
從我自身而言,我的文化程度並不高,造成這種原因,很多種狀況。但是我一直覺得有文化,蠻好,現在也一直在學習,爭取去做一個有文化的人。
但是我做對了一件事就是,我在我的同齡人都在念書的時候,就開始琢磨賺錢,當他們在談戀愛的時候,我也在賺錢,當他們享受大學時光的時候,我還在賺錢。
所以,當他們畢業的時候,我的基礎財富已經積累完畢,很多機會都已經消失了,他們也沒能把握的住,想要達到我現在的收入水平,如果聰明點,最起碼還要走十年的路程。
因為學校裡面,不教賺錢。
高學歷,名牌大學,能夠決定你的起點,一般的學校,只能帶給你一張社會無法買單的發票。
所以,學歷,未必最重要,最重要的是你,想賺錢的欲望。
我曾經說過,我有一段時間,每天只睡3個小時,頭髮不斷的掉,躺到那裡都睡不著,非常痛苦,支撐我走下去的,就是我不斷放大賺錢的欲望與信念,這個很有關係。
想問在坐的各位。
有幾個人,每天想方設法的去引流?
你的微信上有多少流量是你自己引來的?
你的流量池裡面的流量儲備有多少?
我估計,大部分人都只想到了賺錢,沒有想這麼多,總覺得流量難以搞定,然後生活依然照舊。沒有切實的去解決一些問題。因為,沒有遇到真正的問題,逼迫著你前進。
有好多基礎不如我們的,農民電商,也開始玩起了網絡,已經不滿足淘寶這個平臺,帶來的流量。開始全網引流,賣產品。
他們的動力,為啥這麼強?
因為賣不出這些產品。他們面臨兩種選擇,一種就是爛掉,一種就是低價賣給回收商。這是最無奈的選擇,正是這個原因,迫使他們不斷接受新鮮的玩法,接觸更廣泛的流量。
今天這個項目,無比簡單,複製黏貼可以搞定。而且很多人就是這樣起步,玩到了幾千上萬的粉絲。
多了不說,你有一個5000人的微信,知道能夠給你帶來多少財富嗎?
很多人難以想像,其實,有5000人的微信,每月賺到10000塊錢非常穩妥。而且只需重複一個動作就能夠辦到。
有很多類似這樣的論壇,每天都會發布很多關於賺錢項目的文章。當然,我的文章也經常被搬運。無可厚非,只要你產出思路和觀點,總會有人抄襲。
找到這樣的3個論壇,每天從裡面選擇10篇文章。準備,多平臺發布。
比如,頭條、簡書、搜狐自媒體,主樣講這三個平臺,是可以想辦法,留聯繫方式,或者引流的。
把十篇文章,聯繫方式,替換成自己的。頭條壓根不要留聯繫方式。每天花2小時時間放到這些平臺上。
效果如下:
簡書的流量池規模不是很大,尤其是關於賺錢類的內容,一般做到兩千左右,基本上算一個非常不錯的狀態了,但是流量非常精準。
這是一個做搬運的新手朋友,做出來的效果圖,他說,一般堅持更新1個月以上,閱讀量和推薦量就非常穩定了。通過私信以及末尾送禮物等小誘餌,光簡書的流量,一月能引1000左右。
頭條也是一樣,更新穩定,不斷更的情況下,推薦還是不錯,流量很大的。可以參加各種文章活動,來增加帳號權重。並無特殊技巧,每月引流2500左右,每天定時發文,不斷更。
有時候,也會用小號做評論引流,也能引流500左右。
在加上搜狐自媒體,穩定一月在4000左右的流量。
就是複製黏貼,這個動作,每天花費2小時,就能夠有這樣的效果。說實話,壓根不費力,論腦力的話,根本談不上。重複動作,就可以引流。
這些流量,就是你的資源,隨便找個項目去做一下,都能帶動到月入過萬的收入。並沒有那麼難,難的是如何找個藉口不去做。並沒有那麼多競爭激烈,競爭激烈是存在於你不做了,他還在做,就把你打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