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血淚史:艱難跋涉背後的家庭坍塌

2021-01-15 獵雲網

創業者哪怕不是24小時全心全意工作著,也是24小時焦慮著,這種精神上的壓力勢必影響著他們工作外的正常生活。

【獵雲網(微信:ilieyun)北京】9月21日報導(文/石三)

前沿:創業是艱難跋涉,九死一生。光鮮外表的背後卻是常有的焦慮、無盡的瑣碎事務,把公司視為「孩子」的創業者們,都在All in投入全力以赴。然而對家庭關懷的缺失,帶來的多是抱怨、不理解,甚至是憤怒。這位創業者的真實經歷便是其中的代表。

「你在公司講話有道理,人家都要聽你的。可你在家裡行不通啊。」耿偉說話依然一臉吊兒郎當,只是北京爺們兒的一種傲氣,在衝擊到生活上,夾雜出了一種五味。而作為掌握了公司決策權的CEO,在面對家庭,也頓失了一種命令感。

創業者很難在公司與家庭之間遊刃有餘。

 歡聲笑語背後的辛酸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好朋友、男朋友、不是女朋友的蛋蛋。」耿偉坐在麥克風前開始了他的慣常介紹,語調輕鬆而歡快。

耿偉的聲音酷似王自健,但話裡行間幾乎沒有事先準備的段子累疊,卻有自成一派的風趣。他一方面與嘉賓打鬧成團,一方面又自我嘲諷「我呢(節目)是一直不賺錢的」,甚至不忘揶揄一下另一個主持,「我呢是一直不想讓孤鶩來,但他非要來。」偶爾也有假露色慾之像,在聊到色情網站配音員時問道,「能讓他把我帶入行麼?」。如果說這是一臺相聲,蛋蛋依靠一個人完成了逗哏與捧哏。兩三個小時的錄製時間裡耿偉一直保持著這種北方慣有的激昂語調。

耿偉是一家音頻內容創作公司的創始人、CEO兼主持人。

與音頻節目中歡聲笑語的氛圍不同,彼時的耿偉的身後堆著一攤爛攤子。公司合伙人出走,財務帳面的數字不斷下降,迫在眉睫的是還要把錄製的音頻剪輯成50分鐘左右。彼時是2015年7月,而節目裡那個「他非要來」的客串主持人孤鶩,是彼時除耿偉外公司唯一的員工。他們倆還同時負責著三檔節目的錄製剪輯發布。

(圖片源於網絡)

工作的不如意總會一連串地波及到生活,只是對於創業者,這種多米諾骨牌效應,來得更加突兀明顯。

還是2015年7月,3歲的兒子突然得了小兒川崎病。耿偉一方面料理著瀕臨倒閉的公司,無法頻繁奔向醫院探望孩子,另一方面他也認為兒子的病並沒有醫生所說的那麼嚴重。

為此,妻子本已久積的情緒在那一刻爆發,但疲憊的耿偉似乎連爭吵的力氣都沒有了。妻子摔門而走,幾天後,一份離婚協議書擺在面前。

 創業伊始

 時間再往前推,2008年,離開原禮品公司的耿偉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也是賣禮品。公司的主要業務是做各大品牌商附屬禮品或稱贈品的渠道嫁接。由於之前的資源積累和他的勤奮,耿偉的生意做得順風順水。

2009年,結婚也成了水到渠成的事了。當年公司月流水也做到了百萬級別,耿偉的事業和愛情都豐收滿滿。

「結婚和戀愛不一樣。」與電視劇橋段雷同,結婚後的耿偉與妻子也陷入了關於小毛病的紛爭。耿偉從不洗碗筷不洗衣服,甚至都疏於陪妻子出去逛街。而當時事業的膨脹似乎也加劇著這種回家後的惰性蔓延。耿偉與妻子相識於2007年9月份,回想起戀愛期間,那時的他再忙也會抽出空來陪他妻子,那時,掩藏缺點是一種本能。

可是事業得意的他卻沒有帶來家庭的可持續收入,換句話說,妻子抱怨著耿偉沒有給家裡持續存錢。而頗具江湖義氣的耿偉也否定著這種鼠目寸光的小家子氣。「當時盈利的大頭歸公司,小頭才歸自己。那能拿麼,是公司的錢!」耿偉義正言辭地解釋著這種現象存在的合理性。

對於購物,他聲稱自己不愛比價,「別人在淘寶比價的時候,我已經在京東下單了。」他把這種比價行為定義成一種憋屈,自己再不濟也不會在購物時比價,看到喜歡的就會買。這似乎與他半耷拉著七分褲半翹著二郎腿的的豪爽性格不無關係,但卻與他生意人的屬性大相逕庭。

耿偉個人開銷也不算小,一個月平均2萬元左右。這些錢除了購物,多用來交際上的請客吃飯了。此外他也會幫家人添置不少,耿偉表示自己和妻子父母家的洗衣機電冰箱,都是他過年過節送過去的。

創業另一方面也意味著作息不規律,時不時要出去談業務,酒局飯局也不少跑。這也導致了他對家庭的進一步疏忽。首先體現在他對妻子很多的小承諾無法兌現,「有時說好晚上七點去接她,結果八點半才到……」耿偉說著這種時有發生的事,甚至有時都約好的事情會臨時取消。

和眾多小兩口的生活一樣,有爭吵,有冷戰,但很快也就複合了。就這樣鬧騰地度過了婚姻生活的前三年。

 2012世界末日

2012年,充斥著瑪雅人的末日預言。儘管這沒有科學依據,但隨著預言日的來臨,大家對此熱議地越來越多,甚至一些無望的人盼望著預言成真,以期帶走他們的一切痛苦。

末日最終沒有來臨,但耿偉度過了悲喜交加的一年。

耿偉一邊做著禮品公司,一邊不滿於現狀。當時除了末日預言,還有賈伯斯的iPhone 4S風靡著全球。耿偉覺得又一次洞察到了商機,動起了手機殼的主意。「當時有人給我介紹雙卡雙待的iPhone 4S手機殼,我一想我艹多牛逼。」耿偉一手撩過他個性十足的飛機頭,不覺發出一種充混著嘆息與自嘲的笑聲。

當時意氣風發的他視所有的勸阻為耳邊風,正如多年後他幫著別人分析創業風險時,在後生的耳中也是沒有一點「卵用」。「所以說了沒用,該碰的磕還是得自己碰一遍。」耿偉為後生說著託詞,但這種死磕勁兒似乎卻更多地散發在連續創業的自己身上。

當年6月,耿偉帶著倆朋友合資20萬輾轉深圳找到加工廠批量做4S手機殼。談判很順利,加工廠老闆也很心誠,合作就這麼下來了。但後來的工期是他沒想到的,做模具需要時間,手機殼製作出來還需要對部分的寬窄厚薄進行調配,上色還會有色差,也需要調整。就這樣,原本定於7月交工的貨品一直被拖到了10月。

而就在耿偉疲於奔波深圳與北京兩地的夏秋之季,他的兒子出生了。

「9月8日飛往深圳,一到那邊就接到電話說(老婆)快生了。馬上又買機票趕回了北京。」幸運的是9日晚上耿偉趕在了兒子哭啼聲之前到了醫院。

「也沒有多少喜悅,完全不像電視劇那樣。」理應百感交集之時,可是到了耿偉的描述卻變成了雲淡風輕,這或許是當時的耿偉疲乏不堪,或許又是豪爽的爺們兒慣有的感情防線,又或許,這也是做了多年創業者的情感封閉使然。

毋庸置疑的是,即使有喜悅也只是一時。回到事業上,彼時富士康流水線的傳帶上,以成千上萬倍於手機殼加工廠的效率生產了新的一批iPhone 5。更大的屏幕,更薄的機身,還改用了新的接口模式。它雖不像當年諾基亞板磚一樣堅硬,卻直接摧垮了耿偉的那次創業。

「當時抱著即使iPhone 5出來了,4S還是有很多人用的僥倖心理。」耿偉在後來意識到了迭代後賣不出貨的情景,但面對著「讓前期8萬元打水漂」和「再投2萬就能出一批貨」的抉擇,耿偉賭了後者。

結果可想而知,iPhone 5新品迅速火爆市場,到最後賣手機的渠道商都懶得給他們推廣4S的手機殼了。賣了一百多個殼之後,幾個合伙人按出資比例平分了這些4S手機殼,之後就再也沒有聯繫。

禍不單行。

另一邊的禮品公司疏於管理也弄得人心渙散,到最後,和幾年後製作音頻節目如出一轍,公司只剩下了兩個人。

賣禮品屬於資源導向型,「剩下倆人也能做。」耿偉解釋到。他在之後繼續撐著公司運營,只是後來推廣費一漲再漲,「比如百度推廣點擊費從每次兩三元上漲到了每次八九元。就是百度競價排名上點你一次連結,我九塊錢就沒了。」這種慘澹經營的情況一直持續到2014年。

另一方面,兒子的降臨並沒有潤滑耿偉與他妻子情感,相反卻成了耿偉心頭的壓力。這壓力絕不是源於當下的奶粉錢,而是源於未來的一種給孩子鋪就幸福生活的責任負擔。他與妻子也從爭吵變成了冷戰,冷戰時長從一天延長到了一個星期甚至半個月。

第三次創業

耿偉創業之心不死。從2008年起,他就沒有過過朝九晚五的生活,他明白他不是這樣過日子的人。步入2014年,一方面禮品公司無疾而終,另一方面耿偉開始了第三次創業,他叫上了他的高中同學,開始了一檔原創音頻內容製作節目,也就是堅持到現在持續做的節目,旨在以自己的創業經歷告誡聽眾避免誤入創業過程中的一些歧途。

頗具口才的耿偉以娛樂方式分享了很多創業經驗,比如如何找投資人、規避合伙人撕逼等問題,一時間吸引了不少聽眾。但諷刺的是,絆了很多磕,懂了很多道理的他依然在這次創業中絆了相同的磕。2015年4月,合伙人之一出走,6月,又一個合伙人出走,留他和另一個員工撐著公司。甚至早期還沒有自己的錄音棚之時,耿偉花不起租棚費,自己買了簡易的設備擱在了家裡。嘉賓進進出出,原本不愛收拾的他把家弄得更加凌亂了。為此,妻子的念叨也從來不會少。

慶幸的是,之後的幾期節目裡,耿偉得到了很多朋友甚至是陌生聽友的無償幫助。節目上,朋友們聽友們輪番客串主持,節目下,公司唯一的員工被拖欠著三個月的工資也依然無怨無悔地工作著。「在那段時間幫助過我的人,我都記住的。」耿偉坦言,沒有那幫人,節目可能就止於那段時間了。

公司從困難期過渡了過來,但他與妻子的關係卻陷入更深的淵潭。

2015年7月的那次爭吵後,妻子出走,耿偉想發微信給妻子說些什麼,得到的卻是「小紅圈嘆號」。「我艹她把我的微信號給刪了。你敢信麼現在我們之間交流的方式竟然是MESSAGE(簡訊)。」耿偉近180斤的體重癱躺在露天不大的藤椅上,一根接著一根不停地抽著煙。

幾天後妻子回來,但他們雙方都沒有說話,這種情況蔓延了多日。冷戰至冰點,耿偉搬出了家,去了員工宿舍,一躺就是半年的沙發。這種情況直到其中一個員工找到了女朋友搬出宿舍後,他才得以緩解。

兒子的處理方式是,雙方父母各帶兩周。他與孩子見面的時間不多,一個月也就見一兩次。公司現在初步步入正軌,但作為一個天使輪的公司,耿偉仍需要從內容到主持到人力資源一把屎一把尿地操持著全線。今年九月,兒子在丈人家附近上了幼兒園,「以後見面的機會就更少了。」

離奇的是,孩子每兩周在雙方父母家輪換住,理應有所接替孩子上的交流。可自去年七月離開自家門後,至此將近14個月的時間,他沒有再見到妻子一面,連通話都沒有。而當初妻子寄來的離婚協議書,耿偉也拒絕了籤署。就這麼僵著,他感覺這是一道邁不過去的坎。「艹,同樣在北京我有家不能回。」耿偉長長地泯了口煙,菸頭的餘燼幾近墜落。

耿偉的錄音棚牆壁上掛著滿了與嘉賓的合照,這種密麻感甚至沒有照片與照片的空隙。一方面耿偉口口聲稱著做節目過程中認識了很多朋友,但值而立之年的他提到最多的詞就是「孤獨」。

貼滿照片的牆面

一米八高個的他似乎用魁梧的軀體生吞著這些孤獨。但就像他在錄音室裡激情澎湃地採訪嘉賓,他表現在眾人面前的總是一些大大咧咧的男子主義,一句話裡「他媽的」出現兩三遍已屬正常,在辦公室跨著拖鞋邋遢著短褲,並不陽光,但卻透著老炮兒的一種江湖味。而江湖只聊滄海一聲笑,不聊孤獨。

耿偉的孤獨感源於各方壓力,與妻子的僵持冷戰,操心兒子的未來,再加上創業的不確定性,投資人還催促著看增量……就連面對同住一屋的員工,也隨著公司進一步融資擴大產生了一種去江湖化的制度感。建立打卡制,開除早期團隊中跟不上節奏的員工……這些都是他猶豫再三下的決定。

更多的轉變還是一些微乎其微的細節,比如稱呼。「以前大家都叫他蛋蛋,現在在新來的員工面前也會叫他耿總耿總了。開玩笑也分更多的場合了。」公司其中一位員工表示,但與此同時,該員工也認為這是一種進步,是每一個公司成長的必經之路。

作為內容創業者,時間不夠用讓耿偉感到緊迫。除了管理公司大小事務,耿偉還嘗試儘可能多地汲取知識。否則採訪就問不出好問題,對員工也沒有說服力。一點睡七點起,沒空去運動,這些都已經成了日常。

談起創業的最大目標,奮鬥著奮鬥著,耿偉似乎對自己的寄望忽明忽暗了,相反他逐漸建立起一條新的看似淺顯的希冀——將來要把兒子送出國讀書。

前幾天兒子生日,由於在丈人家過,耿偉只能託父母送去蛋糕。而他,在朋友圈配了孩子的九張圖。

採訪將近結束,一員工給獵雲網描述了這麼一段。

耿偉在一次伏案加班時,曾突然冒出一句,「我想兒子了」。而轉身,又繼續工作了。

耿偉在兒子生日時發的朋友圈狀態

相關焦點

  • 山西襄汾縣飯店坍塌事故背後:農村自建房存監管漏洞
    8月29日,山西臨汾襄汾縣發生了一起農村飯店坍塌事故,事故發生時一場壽宴正要舉辦,經過近20個小時的現場搜救,事故最終造成29人遇難,28人受傷。該飯店為農村自建房,經過多次改建。事故發生後,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進行掛牌督辦,8月30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襄汾縣「8·29」飯店坍塌重大事故調查組,對事故展開調查。
  • 網紅、觀光、最美圖書館背後的辛酸血淚史
    這篇文章不就是網紅、觀光、最美圖書館背後的辛酸血淚史嗎?就圖書館員的角度來看,真的有點血淚,因為當一個圖書館被外界形塑為網紅、觀光、最美圖書館之後,就很難轉化這種印象了,我覺得天津濱海圖書館就是這麼一個典型。
  • 窮人血淚史……
    今天,就來嘮一嘮窮人創業的血淚史。對草根青年創業者來說,最忌的就是追求全面,或是追求完全自我創新,對別人的成功模式不屑一顧。絕大部分草根創業,開頭不要先想著創新、理想這些大道理......你首先最重要的是,一定一定,要先想辦法活下來不可!只有活下來,才能夠想未來。
  • 拜拜,中國再無P2P,一部荒誕劇和血淚史
    各種P2P機構都用超過10%甚至是15%的年利率、保本保息的噱頭來吸納社會資金,不斷有風投機構、創業者、普通百姓加入這個遊戲。那幾年,理財不識P2P,銀行VIP也枉然。從企業家到公務員,從家庭主婦到退休老人,數百萬人參與了這個放貸借貸的資金遊戲。
  • 無錫高架橋坍塌事件輿情觀察
    高架橋驟然轟然坍塌,車毀人亡。有人說,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會先來。這個新聞,成為十月最不可承受的生命之痛。高架橋坍塌了,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是不是橋梁的設計和質量有問題。官方文件顯示,這座高架橋於2005年交工驗收通車,曾被評為優良級工程。
  • 山西飯店坍塌事故背後:農村自建房存監管漏洞,山西住建廳稱沒有...
    事故背後,透露出農村自建房屋安全監管該如何保證的問題。尤其農村自建房屋用作經營性、聚集性場所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都成為大家更關注的問題。房屋建築面積為兩層400平米,坍塌的院子部分約100平方米,為磚混結構。「宴會廳」以前為一層,後來馬路抬高,成了地下室。參與事故現場救援的天龍救援隊負責人鄭建勇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宴會廳上方是用預製板修建的,又加了一層水泥,中間的鋼筋已經生鏽,推測是預製板老化造成的坍塌。
  • 鄭州7層樓房坍塌背後:地基薄弱違規加蓋
    河南省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總站站長千戰應接受採訪 央視《經濟半小時》7月18日播出「鄭州塌樓背後」節目,以下為節目實錄:事後記者了解到,坍塌的樓房共有49個房間,其中有28間對外出租,實際上,在塌樓前一天晚上11點就出現了部分牆皮脫落,12點多出現了裂縫,所幸事故發生前,已經有部分住戶逃離了這棟危樓,否則傷亡的數字還會更大,事發時,鄭州並沒有發生地震,這棟樓周圍也沒有出現地陷、爆炸等災害,好好的一棟樓怎麼會轟然倒塌呢?
  • 泉州酒店坍塌背後,折射住宿業安全管理隱患
    3月7日晚,位於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常泰街道南環路欣佳快捷酒店發生坍塌事故,導致多人被埋。據悉,疫情發生後,被泉州市鯉城區改造為區級醫學觀察點,用以隔離觀察密切接觸者。引發該坍塌事故的具體原因還在調查中,但此事件折射出在高速擴張中的酒店、民宿、公寓等住宿業所存在安全管理隱患。
  • 沈南鵬對當下創業者的建議:創業者要有Grit精神
    來源:投中網【#沈南鵬對當下創業者的建議#:充滿挑戰的時代,創業者要有Grit精神】近日在接受@投中網 專訪時,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伙人@沈南鵬 表示:今天的世界黑天鵝頻繁出現,所以困難和挫折比以前都多。
  • 法官做的這件事,讓疫情中艱難跋涉的他感到溫暖
    法官做的這件事,讓疫情中艱難跋涉的他感到溫暖 2020-07-23 1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無腿歌手陳州:12小時艱難跋涉 終登泰山之巔
    昨天凌晨,他經過12個小時的艱難跋涉,成功登上泰山山頂,與等候在那裡的妻子相會。  早上5點,陳州和妻子來到了位於泰山玉皇頂西側的觀日點,等待日出的到來。  陳州的妻子喻磊說,「我跟他在一起十來年吧 這是最浪漫的一次,也是最開心的一次。他能在泰山上陪我看日出,我已經很知足了。」
  • 快時尚背後隱藏的真相是血淚史
    更喪心病狂的是,這些快時尚為了緊貼「潮流」、加快生產、節約成本,這背後又匯集了多少被壓榨、剝削的第三世界國家工人的血淚…美國導演Andrew Morgan拍了一個紀錄片《真實的成本》(The True Cost),通過鏡頭,該視頻讓觀眾看到光鮮亮麗的時裝背後,那些遭到剝削的開發中國家,揭露了快時尚背後那些血淋淋的真相…
  • 中國再無P2P:一部出借人的血淚史
    不斷有風投機構、創業者、老百姓加入這個遊戲,P2P名噪一時,成為了那時網際網路金融大潮中最靚的仔。2017年鼎峰時期,P2P網貸平臺高達5000家。當年5月底,網貸餘額逼近1萬億元大關,當月成交金額高達2488億元。
  • 王家衛的藝術人生的背後,卻是一部電影投資人的傷心血淚史
    王家衛的電影藝術人生,同時也是電影投資人的一部惡夢般的血淚史。時間回到1989年,昔日的大哥鄧光榮十分賞識王家衛,於是鄧光榮成立的影之傑製作有限公司便投資了王家衛拍攝了他人生指導的第一部電影《旺角卡門》。然而,當年這部票房收了一千一百多萬的王家衛處女作也成了他在香港電影市場上票房最高的一部作品。
  • 山西飯店坍塌,過壽老人下跪道歉,究竟誰的內心應該愧疚
    8月29日,山西臨汾一飯店坍塌。因為事件影響廣泛,廣大網友也紛紛關注這件事背後的發展,後來在飯店過壽的老人因為內心有所愧疚,下跪給大家道歉。本來老人過壽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也不能怪過壽的老人,這件事的主要責任應該是建築物,至於建築物又有誰負責,這才是最關鍵的。
  • 泉州坍塌酒店追蹤:三年前改造時就有坍塌徵兆,房主90年代就有別墅
    事發後,現場一片狼藉,大樓呈「人字形」整體性坍塌,不斷有圍觀群眾稱「裡面還有很多人被壓住」。一位參與現場救援的人士向《財經》描述,現場情況「慘烈」,多具遺體被大梁壓住,有些靠酒店停放的汽車,車頭直接被砸掉。 目前有關部門已查明,欣佳酒店所在大樓是在重新改裝作業時發生的坍塌。
  • 那些消失的創業者
    和大家熱烈的討論完之後,心情非常複雜,作為一個5年前做過手遊創業,現在在做教育行業的創業老兵,我有些話要說:01一個創業者的離去先從一個創業者的離開說起。前幾天開源中國社區技術專家陳智宏自殺了,留下了他尚在上小學的兒子和沒有工作的妻子。
  • 席慕蓉人生經典語錄,送給在生活中艱難跋涉的我們
    席慕蓉人生經典語錄,送給在生活中艱難跋涉的我們作者:北緯說情感文章原創,抄襲必究人生之路上充滿各種酸甜苦辣,生而為人,就是一場漫長的修行
  • 網劇黑板報:暑期檔網劇熱背後是內容創業者的樂園
    文/趙二把刀隨著網生內容市場的快速崛起,這一領域也成為眾多製作公司的競技場;聚焦於網劇市場,不僅有新生的內容創業者對此市場的全力一搏,也有老牌劇集製作公司的戰略性布局,更有電影咖對於這一市場紅利的追逐… 2017年的暑期檔,整個劇集市場,網劇和電視劇,較之前兩年都略有平淡,這一方面是大勢所趨,另一方面也是因為「IP+鮮肉+小花」的套路的吸引力也大不如前也有關係吧
  • 新生代創業者張曼如(小小如)從來都不在名媛圈內
    網友的猜測一度將張曼如推上風口浪尖,但其實她只是一名因短視頻機緣巧合走紅網絡的勵志創業者。 說起網絡紅人張曼如(小小如),很多網友會聯想到 「最年輕董事長」以及網傳她有「78億身家」。這讓網友開始對她產生了好奇,張曼如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富二代?名校海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