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為資本 發表於 2020-09-23 09:44:54
2015 年 3 月 31 日,由青米糰隊歷時 15 個月的攻堅奮戰,2000 萬的資金投入,全力打造的首款產品——小米插線板正式上市。 在當年的 4 月 8 日米粉節,小米插線板賣出了 24.7 萬支。這是很多廠商單款產品一年也難以達到的銷量。6 月 17 日,小米插線板銷量突破 100 萬,在這之後的一年多時間,小米插線板賣出了數千萬隻,成為名副其實的爆品。
提到青米的成立,林海峰感嘆是一次機緣巧合。小米想用網際網路思維改造一款極致的插線板,而在插線板市場份額佔據第二位的突破電氣也正想走出舒適區,雙方一拍即合,在見面一個月後共同出資成立了青米科技,原突破電氣副總裁林海峰任 CEO。 這一次的強強聯合,打造了小米插線板這個極致爆品,攪動了整個插線板行業,倒逼了整個行業的創新和改革。 插線板是個傳統得不能再傳統的行業,下文中,你將了解青米科技是如何利用網際網路來改變它的。
一、從瀑布中學習爆品方法論
爆品的產生跟瀑布是一樣的,流量端和生產端必須匹配,必須有階梯性的落差,才會出現黃果樹瀑布這種壯觀的景象,才會出現爆品可能性。 沒有落差,那是洪水,那是災難性的。 很多人問我,小米插線板一上市就賣了 24.7 萬隻,十足的爆品,怎麼計算那麼準的? 其實當時我們為米粉節精心準備了整整 25 萬條,那天為什麼賣了 24.7 萬隻,首先是有 25 萬的存貨,小米的電商人員計劃很精準,計劃生產多少賣多少,是有一套理論和方法的,這才有了成為爆品的可能性。不然就算賣了 500 萬隻,你只生產了 5 萬隻也沒用。 這得感謝小米的員工,售前售中售後所有人都在支持,所以成功肯定不只是我的優勢,不只是靠著我們團隊十幾個人,還有小米糰隊給予的大量幫助。 更重要的是,拜賜雷總當時的大規模宣傳,未賣先火,如果沒有小米這幾千萬的粉絲量也是沒有辦法賣爆的。 比如某些電商渠道不推廣或者根本不給你流量,或者百度 SEO 給你關了,別人都不知道你,那肯定也沒辦法賣爆。 或者營銷力度特別大,結果生產跟不上,那也不行。 比如你把廣告做到中央電視臺,做完之後可能就流量爆炸,結果你的生產力承受不了,反而可能第二天就倒閉了。 面對投資也是,量級一定要是匹配的,否則投資人的要求你都實現不了,還帶偏公司發展。 這也就是古時候說的門當戶對,沒到那個時候就別攬那瓷器活,踏踏實實做好蓄勢待發的準備。
二、目標是100分甚至120分
最後才能做到80分
當時雷總提的要求是達到「美輪美奐」的效果,所以各種小細節我們都非常的認真,甚至到了「吹毛求疵」的程度,這裡邊就踩了很多坑。 比如顏色,我們要求是 ±1 度,可是工廠理解的 ±1 度就是 2 度,±1 度的差別肉眼其實看不出來,但是2度的差別就非常明顯了,那就出事了。 所以最後我們要求工廠一律按照 0 度的差別去做,最後效果非常好。 必須按照 100 分、甚至 120 分的標準要求自己,最後結果才有可能變成 80 分。 還有一個例子是上下殼,上下殼我們是做了兩個注塑,剛開始本來想做一個注塑,但因為它厚薄不一樣,一個模具完不成效果,就只能要做兩個模具、兩次注塑,但這就出問題了。 這兩個模具不管是一個工廠做的還是兩個工廠做的,不同批次之間的水槍、溫度等等都不一樣,合在一起總是不能百分百完美匹配,會有一點點縫隙,所以水槍的溫度、注塑的時間等各種參數都要調到完美一致才行。 後來我們想了個辦法,把後殼跟正殼扣在一起,擰了 4 個螺絲。但這仍然會有問題。 不同工人、甚至同一個工人擰螺絲的力度、角度、甚至順序稍微有點不一樣,就容易產生扭曲。比如一個螺絲擰的緊另一個擰的松,這邊就翹邊了,仔細看就會有點不平整。 剛開始一定是這樣的,會有各種各樣想都想不到的問題,只能是邊幹邊總結,慢慢把其中可能出現的各種細枝末節的問題一個一個解決掉。
三、工廠私自減少他認為不重要的工序
讓我們又吃了小虧
在工廠端我們吃了很多小虧,除了上邊說的顏色、螺絲這些生產中就能發現的問題,還有一些是當時沒問題、交付之後過了很長時間才發現的紕漏。這些小虧小坑,沒有經歷過的人真的是想不到。 我們的第一批產品出廠入庫之後,很多用戶反映外包裝有開膠的,我們一開始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因為按照我們的設計、測試,完全是沒問題的。我們仔仔細細查看了各種環節,最後發現不是我們設計的問題,而是工廠工人私自減少了一道他們認為不重要的工序。 本來包裝底部應該是用雙面膠粘一下,再用我們給的一種工具伸進去從裡頭按一按,把它粘牢。結果呢,工廠和工人都自動的就把「按一按」這個步驟省略了,那當然花費的時間就少了,而且當時是看不出來有什麼不對的,因為在幾個小時幾天之內都是沒問題的,但長期在庫房乾燥的環境裡存放就會出問題了。取貨的時候膠水就開裂了,或者取得時候沒事,發到用戶手裡才裂開,這就是質量事故了。 雖然只是一個包裝盒,但我們也希望交付到用戶那裡是禮品級別的存在。 還有發貨的問題。倉庫發貨是 50 個一箱,很容易擠壓造成外包裝受損,所以也得在大箱子裡做物理隔離,或者要求工人放的時候按順序輕輕放,不要傾斜地劃拉一下子全倒進去,那樣肯定會被擠壓,50 個裡頭肯定有兩三個的外包裝就破了或者擠扁了。 當你和工廠沒有配合好、你沒有交代仔細的時候,就會有各種小問題出現,最後我們幾乎是手把手教、全程盯著,這才保證了產品的完美。
四、做爆品秘訣只有一個字,
就是要熬
做爆品不容易,爆品一定是積累了常年的痛苦才誕生的。 做爆品就是一個熬的過程。 我們做插線板熬了 14 個月,熬這 14 個月為什麼非常重要? 因為這 14 個月熬完了,就把所有的理論、方法論全部沉澱下來了。 其實一開始拍板要做插線板的時候,我們覺得三個月就能做完,為什麼?因為很輕車熟路啊。 但是做爆品難就難在,不只是憑經驗做一款產品,而是要去攪動這個市場,做一個具有顛覆性的產品。 當我們決心革新的時候,願意跟我們一起嘗試創新的供應鏈廠家非常少。 因為螞蟻市場保持舊有模式的時間都在十年、二十年以上,很多年沒有變革,大家都活在舒適區裡。我們找了幾乎所有的大工廠,都沒人願意接。 第二個難點是,考慮到小米大庫的地理位置,我們最好是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工廠,每個工廠輻射周邊城市,這樣既能形成生產力上的互補,也能在後期配送方面減小壓力。 後來我帶著團隊親自一個一個工廠去談,才把供應鏈談下來。 這沒有什麼秘訣,就是一個字,熬下去。
五、面對模仿和抄襲
最終競爭力是速度和規模
以往插線板內部的靜電電路長度與結構設計普遍超過 50 釐米,結構設計很不緊湊,這樣的模式二三十年不曾變動過。 為什麼沒有改變? 因為過去的模式可以實現插線板的基本功能,安全性也通過了檢驗,整個產業上下遊對此也都很熟悉,生產這種結構的插線板又快又便宜。雖然結構上它不是最緊湊、最合理的,但產業自己沒有推動自己變革的動力。 對我們來說,要改變一種舊的模式,就意味著我們要付出更多。 第一代革新者做 1 款產品的時間,往往是跟進者的 50 倍。看到了再做,和想到了去做,要花費的成本截然不同。 然而一旦我們找到了更好地解決方案,整個行業就可以跟進了。也就是說,我們給傳統行業,趟出了一條全新的道路。 青米插線板的內部結構裡,除了彈簧的螺絲不是我們自己開發的,其他所有器件都是按照 0.1 毫米誤差標準進行調整。 對於競爭者來說,模仿我們的創新還是比自己做創新容易的。 那我們的最終核心競爭力在哪裡? 就是速度和規模。 用速度拉開距離,用規模降低成本、穩定供應鏈,用海量的銷量和口碑,獲得用戶的認可。
六、創業就像跑馬拉松
創業和跑馬拉松一樣,一個企業想活下來,前三年只要你有激情,閉著眼睛跑就行了,就像跑馬拉松一樣,前 10 公裡就玩命閉著眼睛跑,但是到後 30 公裡就得分配體能。 前三年一旦活下來了,後三年就要練內功了。因為前三年沒人知道你的存在,所以競爭小,一旦跑到前面,大家就開始以你為目標,就開始激烈競爭。 練內功,就是練團隊,練十幾個部門的之間聯動,以前是相對單一的能力,現在競爭環境更加複雜,就需要我們有更強大更多面的能力,就跟跑步一樣,不能光在大馬路上跑,萬一你跑到山谷裡頭,也得有求生能力。 挺過 3 年,你就有可能活 5 年,挺過 5 年以後就有可能活 10 年。因為 5 年內你把各種突發情況都經歷過,會做了,以後就有更強大的生存能力。 就像你在山谷叢林裡,蛇蟲叮咬、颳風下雨都經歷了,就能跑 10 年了,能不能繼續往下活,要看看運氣和大勢。 任何人的創業史都是這樣,只有堅持下去,才能取得最後的成功。
七、看似無關緊要的細節
最終成就了爆品
做企業,爆品只是初始值,做大做強活下去靠的可不是單一的爆品。 我現在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團隊管理上,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公司各部門的聯動是需要 CEO 多操心的。 團隊之間有時候為了自己的 KPI 不容易聯動起來,自己省事,別人就複雜了。但如果大家都努力多做一點,對於每個人來說只增加一點工作量而已,但整個事情就簡單了。 我經常跟團隊講下邊這個公式: 1 的 365 次方等於 1;1.01 的 365 次方約等於 37.8;0.99 的 365 次方約等於 0.03。 1 與 1.01 與 0.99 相差僅 0.01。 然而,配上 365 次方後,差距何其明顯。 1.01 的 365 次方也就是說每天進步一點,一年以後,你將進步很大,遠遠大於「1」; 1 是指原地踏步,一年以後你還是原地踏步,還是那個「1」; 0.99 的 365 次方也就是說你每天退步一點點,你將在一年以後,遠遠小於「1」,遠遠被人拋在後面,將會是「1」事無成。 做產品,尤其做爆品,本來就是一件結果導向的事。 我們始終堅持的,就是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哪怕是看起來無關緊要的 0.01mm。 這些細節並不是容易犯錯的細節,而是讓產品可以變得更好,讓產品有可能成為爆品的細節。 如果有 10 個細節可以完善,就不要只完成 9.5 個,那 0.5 個細節可能就是其他數百個競爭對手和你的差距。 正是因為許多個看似無關緊要的細節,最後才成就了爆品。
原文標題:青米科技林海峰:做好那些看似無關緊要的事 | 順為系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順為資本】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