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錯刀
「硬體做爆品必須先『裸奔』。」
這是小米插線板操盤人、青米科技創始人林海峰從傳統企業殺入網際網路的最大感悟。
插線板可能是小米生態鏈中為數不多的奇葩產品,一個看上去技術含量一點都不高的產品,卻成為一款爆品。自米粉節首發以來,不到3個月插線板銷售100萬支,現在月銷量接近100萬支,一年預計銷售1000萬支,要知道突破電氣30個SKU年銷量不超過1000萬支。
林海峰是突破電氣的老兵,成立青米後全面投身小米插線板的打造,歷時1年多產品終於成行,他用「不斷突破、顛覆自己」來形容從突破到青米的最大變化。
小米插線板最初的產品定義是雷軍參與確定的,一個關鍵詞:美輪美奐。雷軍眼中的美輪美奐不僅是外觀顏值爆表,光外觀設計就花費7個半月才定型,而且要求產品拆開後同樣精緻,為此小米插線板內部電路板和電器元件全部推倒重來,林海峰喜歡用「裸奔」一詞來形容對產品的自信,「打造一款硬體爆品必須擁有坦然面對的心態,經得起產品裸奔的考驗,習慣被友商學習和用戶糾錯。」
事實上,「裸奔」已經成為網際網路硬體血拼的標配,話說你的產品做好裸奔的準備了嗎?
以下是青米科技創始人林海峰的案例口述:
從傳統到網際網路:自毀三觀
我來自突破電氣,突破最強悍之處是工業設計能力,插座、插線板的外觀和孔型設計是行業風向標,但一直缺乏符合大眾消費人群的設計。同時,作為一個傳統企業,突破從穩健出發做產品,執行主要看是否符合標準,然後一層層往上疊需求。儘管突破與供應商合作20年,但如果產品改動幅度過大,供應商會認為要求不具備可行性,最終產品改動的願望落空。
2013年,突破和小米共同投資青米做插線板。2013年底,我和雷軍開始商討插線板的產品定義,確定做一個美輪美奐和性價比最高的產品。當時帶USB孔的插線板售價在百元以上,我們對標對象是144元2個USB孔的插線板。
插線板屬於強電產品,與用電安全相關的產品打磨不易,我們前後歷時一年打造產品。小米參與進來後,我們的心態發生巨大變化,變得更加年輕和活躍,小米產品思維與突破完全相反,先確定面向大眾的產品要求——「美輪美奐」,然後朝合規方向推進,直到產品打磨完成,最終我們發現小米插線板是集成類的微創新。
不可否認,小米插線板凝聚了大眾智慧,尤其是供應商發揮重要作用。他們擁有豐富的生產經驗,我們盡最大的誠意與他們交流自身活躍的心態,希望攜手長期合作,最大程度發揮供應商的能動性。儘管我們公司不到20人,但背後有500人的供應商團隊支持。
從突破到青米,我總結內心最大的變化是不斷突破、顛覆自己。過去突破不是面向年輕人,而是面向設計師,希望與其他家電產品完美融合,現在理念發生轉變,開始走粉絲路線,面向眾多年輕用戶,做出更極致、想像力更豐富的產品,成為走親訪友的禮品。
插線板的3大痛點
突破擁有上百項插線板專利,過去10餘年友商爭相模仿突破的模塊化設計,生產出大量組合型產品,只在孔型排布上創新,而沒有在外觀或結構上創新。與20年前突破獨立開發產品類似,我們做小米插線板完全是推倒重來,包括電源線、插頭、三合一開關、銅帶、外殼、3.1A集成電路,連變壓器也是自己造自己纏,纏完之後交給組裝廠生產。
插線板只要涉及到改變就需要經歷漫長的過程,至少需要2~3年探索專利和合規,我們僅用1年就做出插線板成品,不可謂不神速。小米插線板之所以暢銷,主要歸功於三大要素:外觀設計佔50%、結構設計佔30%、剩下20%是性價比。從產品層面分析,小米插線板主要在顏值、結構設計、安全性三方面極致創新。
一、高顏值
記得第一天我與小米糰隊開會,他們開門見山地告訴我,「接下來可能要被改吐哦,你要做好心理準備。」當時我不明白小米如何定義改吐,後來我才深刻領悟改吐的內涵。比如,我認為某種方案可行,到小米糰隊手中被斃是家常便飯,歷時7個半月打磨外觀才定型,我發現真的被改吐,改到不能再改,甚至連一毫米細節也要改。
外觀設計不是簡單地畫張圖紙或者孔型排布就能搞定,畫完圖紙後進入實施環節,包括做首板、首模等工序,同時考慮拋光等因素,最終看外觀是否好看,每次完成後再進行內部評估,使工期一次又一次被延長。討論孔型排布和細節時,我們主要圍繞3+3、3+4、2+4三種模式展開,最終確定3+3模式,原因是3+3排布均勻,外觀相對好看,如果多一個孔視覺效果不佳。
設計USB孔時,我們又遇到不小的難題。過去插線板是先設計變壓器,然後布置電動電容和各種晶片,再增加USB孔,導致USB孔只能放在邊緣,無法居中處理,所以3個USB孔平均分布在主板上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我們重新定義產品後,需要與國內優秀的方案廠商、晶片廠商合作,工程師測試上千隻變壓器,重新排布才達到3個USB孔居中的效果。
二、小巧
插線板是內外兼修的產品,外觀設計與結構設計緊密聯繫,小巧同樣由內部結構設計的合理性決定。如果按照傳統做法,插線板無法做到極致小,整體體積相對寬鬆,唯一可行方案是按照國家標準的峰值來打磨產品,要求所有材料和元件測算準確,同時達到安全標準,操作起來難度極大。
在把插線板做到極致小的過程中,我們主要遇到兩大難題:一是理念問題,我們需要克服與小米糰隊思維方式、企業文化和工作方式的差異;二是供應商合作問題,為節省成本,我們需要與模具廠配合默契,每個銅板排布通過精細化步驟做到精準。
過去靜電路與結構設計沒有相互配合,排列距離普遍超過50釐米,為了達到安規距離,結構設計必須擋住元器件,使排列距離從50釐米縮小到30釐米。同時,在符合安規的前提下,力求電源線做得最細、最軟,把插頭做到極致小也不容易,最終結構設計工期比外觀設計更長。
三、安全性
插線板行業準入門檻較低,只需一根線、一個殼和一個銅板就能做出簡易的插線板,現在在安全性上投入的良心企業越來越少。我們認為成立企業不是玩票,必須對產品和社會負責,在插線板安全性上下狠功夫。很多插線板插拔順暢的原因是沒有保護門,只有銅帶口,加上保護門會遇到一定壓力,增加插拔難度。
儘管現在尚未強制要求加上保護門,著眼於未來國家要求,保護門一定會被加入安規中,如果到時候產品沒有加入會被下線或封殺,保護門增加插線板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防止兒童因誤碰受傷。我們主要發力加強開關安全性,簡單的開關不能提升安全等級,必須做到三合一:開關、指示燈、過載保護。
普通插線板與電線一樣,只能承受220V 10A用電環境,所以必須嚴格限制電器使用。如果同時使用洗衣機、燒水壺、電熨鬥等大功率電器,電流、電壓會隨之抬高,大量熱量導入銅帶,溫度升高使插線板變形或異常,過載保護顯得尤為必要。當插線板達到一定溫度立刻跳閘,提醒用戶不要同時使用多個電器,尤其是不合規的大功率電器,比如1500W功率的電鍍絲燒水壺。
爆品不僅看臉,還要「裸奔」
今年3月31日,小米在發布會上連發5款產品,插線板壓軸亮相,最大亮點在於把產品拆開,內部結構做成一個精緻的面板對外展示,在插線板產品宣傳環節裸奔尚屬首次,過去在任何渠道銷售都沒有拆開產品的先例,只在公司內部講解產品時裸奔。
其中,一個小米同學起到關鍵作用,發布會前一天,他提議與其讓友商或用戶拆開對比質量高低,不如自己徹底讓產品裸奔,結果當晚我們忙到很晚。發布會之後,果然有媒體拿到產品後直接拆開,驗證49元插線板是否真材實料,後來小米路由器、電視都採用產品裸奔的宣傳方式。
4月8日米粉節,插線板在小米網首發,一天狂賣24.7萬支,小米一直「抱怨」我們備貨量過少,如果備貨50萬支可能銷售一空。6月17日,小米插線板銷量突破100萬,現在每月生產100萬支,預計年銷量將達到1000萬支。
我認為打造一款硬體爆品,必須擁有坦然面對的心態,經得起產品裸奔的考驗,習慣被友商學習和用戶糾錯,因為任何產品或多或少存在問題,連蘋果也不例外。小米插線板雛形完成後,雷軍滿意度為80分,我們感到非常滿足和開心,這是對產品的最高評價,表明仍有20分的進步空間,如果達到100分反而是災難,意味著產品越往後發展錯誤機率越高。
雷軍過目插線板3—4次,他不僅要求功能完美或者外觀美輪美奐,而且要求產品拆開後同樣精緻。早期我們做產品時想到裸奔情形,但沒有預料到會以面板形式出現,完全顛覆我們的思維方式。考慮到用戶打開外殼後看到布局是否好看,外觀設計和結構設計必須做到同樣精緻,連元器件、集成電路顏色都嚴格要求,同時組裝環節不能過於複雜,因為涉及到成本問題,這就要求前期設計考慮後期方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