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採用地質分析與力學機制分析並重、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的工程地質問題分析與評價的技術途徑,反映了現代工程地質學在地質學與土力學、巖體力學等結合的基礎上,廣泛吸收數學、力學的最新成就,充分運用現代
作者:張倬元 王士天 王蘭生 黃潤秋 許強 陶連金 編著
出版:地質出版社
書號:ISBN7-116-06007-4
出版日期:2009年6月
本書是國家高等學校十一五規劃教材,系統論述了如何分析與評價人類工程活動中經常遇到的一些主要工程地質問題,包括區域穩定性、工程巖(土)體穩定性問題,與地下水滲流有關及與河、海、湖侵蝕堆積有關的工程地質問題,並用專門章節論述了巖體的結構特徵,天然應力狀態及巖體在加、卸荷載的動荷載下的變形破壞機制。
本書採用地質分析與力學機制分析並重、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的工程地質問題分析與評價的技術途徑,反映了現代工程地質學在地質學與土力學、巖體力學等結合的基礎上,廣泛吸收數學、力學的最新成就,充分運用現代測試技術與現代計算技術,沿多學科交叉與綜合的途徑發展的趨勢。本書供高等院校工程地質專業學生使用,也可作為工程地質技術與管理人員的實用工具書。
張倬元教授幾十年來,深入西南、西北各大水利電水工程實際,承擔勘察、諮詢及重大工程地質問題研究,解決了一系列重大技術難題,取得多項達國際先進或領先水平的研究成果,被生產部門採用並獲得重大社會及經濟效益。在斜坡巖體變形破壞模式、穩定性評價及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的形成機制、運動機制、危險性評價、失穩時空預報及地質災害防治等方面,倡導系統工程地質分析和全過程動態演化研究,開展全過程物理及數值模擬,形成了「地質過程機制分析與定量評價」的學術思想體系和斜坡穩定性系統工程地質研究的理論方法體系。近年來又探索非線性科學在工程地質學中的應用。發表論文120篇,出版專著十餘部,編著、編譯出版系列教材及教學用書十餘部。在數十年的教學生涯中治學嚴謹、誨人不倦、獎掖後進,培養了大批本科生和30名博士後、博士、碩士等高層次人才,為我國工程地質人才培養作出重要貢獻。從多方面為我國工程地質學科發展和水利水電建設作出重要貢獻。科學研究及教學成果多次獲得國家及部省級獎。並先後獲得五一勞動獎章和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該書是老一輩從事工程地質的元老張倬元、王士天、王蘭生等人一生的知識積累,該書中對區域穩定性、工程巖(土)體穩定性的分析研究十分經典,該書目前是很多高校地質類專業的必修課程。從事工程地質的人員,特別是從事水利水電等複雜工程地質的人員,更是要參考書中相關內容。
因此,我強烈建議本書供高等院校工程地質專業學生使用,也可作為工程地質技術與管理人員的實用工具書。
推薦人:趙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