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細胞在流加培養過程中乳酸代謝的問題由來已久,為減少乳酸的積累,人們進行了諸多努力與嘗試,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這篇文章主要是運用代謝物分析的方法,闡述了CHO細胞在培養過程中乳酸代謝的轉變。之前有文獻報導,培養基的組成成分和銅離子的濃度能夠影響CHO細胞的乳酸代謝,實現由乳酸產生(LP)向乳酸(LC)消耗轉變。
在本文的前期研究中,發現了銅離子與CHO細胞乳酸代謝的轉變存在一定的關聯。考慮到銅離子在細胞呼吸、抗氧化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作者提出了乳酸代謝與細胞氧化能力有關的假設。為進一步驗證這一假設,補充了兩組流加培養實驗,通過對相關代謝物的分析,旨在探討不同細胞株和銅離子濃度對CHO細胞乳酸代謝轉變的影響。
實驗一(Case1):同一株細胞培養在含有不同銅離子濃度(1X, 20X)的培養基中;實驗二(Case 2):兩株乳酸代謝類型不同的細胞培養在含有高銅離子濃度的培養基中。
具體實驗方案如下表所示:
實驗結果:
圖1 兩組實驗中細胞生長和乳酸代謝
實驗1中(圖A、C),在高銅離子濃度(20X)的條件下,細胞從第五天開始展現了更高的細胞密度,同時乳酸代謝也由乳酸積累轉變為乳酸消耗。在低銅離子濃度(1X)的條件下,其最高細胞密度相對較低,乳酸持續積累。
實驗2中(圖中F、H),兩種細胞展現了完全不同的生長狀況和乳酸代謝, CHO-C達到更高的細胞密度,同時從第七天開始乳酸持續消耗。CHO-B則展現了較低的細胞密度和持續的乳酸積累。
結合兩組實驗結果,可以發現銅離子對細胞乳酸代謝的轉變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這種作用並不具有廣泛適用性,細胞株本身的乳酸代謝特性是根本緣由。
基於細胞生長狀況和乳酸的積累,認為細胞在對數生長期,主要依賴於糖酵解消耗葡萄糖提供能量。一旦大部分細胞分裂和生長停止,葡萄糖的消耗速率開始下降,這被認為是細胞減少了通過糖酵解提供能量的依賴,開始傾向於完全氧化呼吸提供能量。
圖2 糖代謝分析
在糖代謝物分析中發現,實驗1中,細胞在較低銅離子濃度的條件下,培養過程中具有更高的山梨醇和果糖的積累,具體如圖2所示。在實驗2中,CHO-B(LP)細胞在培養過程的後半段則具有較高的山梨醇和果糖的積累,而且最終也不能被完全消耗。
山梨醇作為糖代謝的一個支路,最終可以產生果糖,果糖經過磷酸化後可再次進入糖酵解途徑。
糖酵解與線粒體氧化代謝的關係
2002年Valenti就已經證實了線粒體內存在乳酸轉運載體,能夠將胞質內的乳酸轉運至線粒體中。在2008年Passarella報導了在哺乳動物細胞的線粒體內存在乳酸脫氫酶。線粒體在乳酸代謝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乳酸可以在線粒體內轉變為丙酮酸,進而進入TCA循環。從實驗結果可發現即便是在有葡萄糖存在的情況下,乳酸消耗的細胞(LC)在細胞停止生長後能夠代謝乳酸保證高效的氧化呼吸。
在實驗1中,升高銅離子的濃度可以使細胞在後期切換為乳酸消耗途徑,而同樣在高濃度銅離子的實驗2中,不同細胞仍然表現出了不同的乳酸代謝途徑。通過對兩組實驗中詳細的代謝比較分析,揭示了線粒體在乳酸消耗過程中的關鍵作用,過低濃度的銅離子會造成線粒體功能上的損傷,從而降低其代謝乳酸的能力。
乳酸的持續生成不僅浪費細胞培養基中的能源(葡萄糖),還會造成培養環境pH的持續降低,抑制細胞的生長和蛋白的表達。這也提示我們在進行穩定表達細胞克隆篩選的過程中,儘可能篩選出包含強大「心臟(線粒體)」的細胞株。
原文
Luo, J., et al. (2012). "Comparative metabolite analysis to understand lactate metabolism shift in 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 culture process." Biotechnol Bioeng 109(1): 146-156. PMID:21964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