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不久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了中醫藥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明確了中醫藥事業發展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規劃》中提出:允許藥品零售企業舉辦中醫坐堂醫診所,積極探索中醫執業醫師多點執業的方法和形式。
儘管《規劃》中更多的內容是對醫療機構提出的任務,但對藥品零售行業開放中醫坐堂醫的規定,顯然為許多藥品零售企業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事實上,在《規劃》之前,我國已有部分地方開展中醫坐堂醫試點,這部分試點地區的中醫坐堂診所經營得如何?藥店經營者在經營過程中是否積極地在向中醫中藥這塊發展?中醫坐堂醫診所政策的放開將對行業帶來怎樣的影響?
記者觀察
淘金中醫坐堂醫,各顯優勢
醫院終端與社區終端不斷對零售終端帶來衝擊,連鎖藥店已不能僅靠藥品來支撐企業的發展,在多元化發展的口號下,不少連鎖藥店開始向中醫藥特色的方向發展,經過數年發展,業內出現了不少在中醫坐堂醫特色與中藥飲片銷售上業績不錯的藥品零售企業。
山東建聯:開設高端養生會所
山東建聯盛嘉中藥有限公司在濟南有80%的門店專門為坐堂醫開闢了區域,建聯目前擁有超過110名的中醫師隊伍。旗下的建聯大藥房也一直以中藥飲片經營與中醫坐堂醫作為連鎖藥店的經營特色,在山東地區佔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山東建聯中藥房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清表示,近年來,群眾對中醫藥養生與調理的需求越來越大,這幾年中藥飲片的銷售份額也在攀升。為了滿足不同消費者對中醫藥的需求,建聯大藥房還專門開設了養生會所為高端消費群體服務。
河南張仲景:突出中醫藥文化
河南張仲景大藥房股份有限公司的每一家門店都有中藥藥鬥,為塑造品牌形象,張仲景大藥房在鄭州圈定了20餘個地點適合、面積較大的門店,開設中醫坐堂醫診區,向市民提供中醫坐診服務。據了解,張仲景大藥房門店中的中藥飲片區,都特意進行了古色古香的裝修,為此張仲景新開門店的成本也比一般的藥店要高。據張仲景大藥房總經理楊明江介紹,這一切皆是為了張仲景品牌的塑造,營造中醫藥文化的氛圍,提升消費者對中醫藥的認知,帶來品牌價值與中藥銷售的雙重提升。
四川德仁堂:棄醫保進軍中醫館
在醫保刷卡與非藥經營矛盾日益尖銳的時刻,首個放棄醫保資格選擇多元化經營的藥品零售連鎖企業就是四川德仁堂藥業連鎖有限公司。2006年德仁堂就制定了中醫館的發展規劃,目前已辦證營業的中醫館有15家,另有41家中醫館已裝修完畢將陸續開業。德仁堂選擇了「中醫看專家、西醫看醫院」的理念,為其中醫館打造中醫藥文化。中藥飲片與中醫坐堂醫的業務,也成為德仁堂今後發展的一個重點項目。此次中醫坐堂醫診所政策的全面放開,令德仁堂在中醫藥方面更加能放得開手腳。
深圳和順堂:名醫、名藥、名店
深圳和順堂醫藥有限公司經過數年的發展,在廣東地區已經全面鋪開了網絡,其略顯單一的中醫坐診+中藥飲片銷售的模式,在藥品零售行業中是一個獨行者,而這種難以複製的模式,也為和順堂的發展之路減少了許多阻礙。和順堂早年在深圳拿到了中醫坐堂醫試點的資格,潛心將中醫坐堂醫的形式發揚光大,配合其現代化的裝修,及「名醫、名藥、名店」的概念塑造,成為了中醫藥事業與藥品零售行業中的一個代表。
個案透視
廣西南寧:試點3年進展緩慢
藥店開展中醫坐堂醫,是一件看來對各方都有利的事情。對於消費者而言,多了一個看病治療的渠道,大大增加了便利性;對於醫療機構而言,能夠把一些小病患分流到藥店當中,可以減輕醫療機構人滿為患的狀況;對於藥店而言,則多了一個服務的方式,能夠更好地吸引消費者,從而促進門店的銷售。
但事實上,我國大多數地區並沒有開放這一項政策,一些小藥店違法開展這項服務,卻以推銷藥品為主要目的。另外,在一些坐堂醫試點城市,這項業務卻進展緩慢。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在2009年年初就開展了中醫坐堂醫的相關試點活動,但據廣西當地業內人士透露,即便中醫坐堂醫開展多年,但效果一直不明顯。「在剛開放試點工作時,申辦中醫坐堂醫的企業熱情甚高,但一段時間過後,各連鎖的積極性便開始有所下降。」該業內人士透露,相關監管部門雖然開放了中醫坐堂醫的試點工作,但是在推行過程中也有顧慮:「擔心企業在進行中醫坐堂醫過程中,會變相行醫,甚至引導消費者購藥,影響醫療市場正常秩序。」
那麼,到底是何種原因導致南寧的坐堂醫推進緩慢?就此,記者對南寧連鎖進行了採訪調查。
困難:人才是最大阻力
說起中醫坐堂醫的推廣,廣西一心集團董事長劉文軍對此感觸頗深。日前,廣西一心集團成立,將南寧朝陽大藥房收歸集團旗下,劉文軍收編朝陽大藥房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為了能夠更好地發力中醫藥。
「在我看來,在試點的幾年當中,南寧市場已有幾家做得不錯的中醫坐堂的藥店,但要推廣複製這種模式,其中最大的制約因素就是人才。」劉文軍告訴記者,朝陽大藥房在早年申辦了4家中醫坐堂醫的藥店,其中藥銷售均佔到了整體銷售額的50%以上,成績令人滿意。「而相反,一心醫藥開辦的2家中醫坐堂醫的門店則相對沒有這麼強勢。我總結了其中的原因,主要在於一心沒有成功地把握住人才以及時機。」
劉文軍介紹,在南寧市初開放坐堂醫試點時,朝陽大藥房由於提供了較好的執業環境,薪酬福利方面也相對優厚,使得中醫師更樂於在其藥店進行執業。「中醫資源是稀缺的,因此誰獲得了中醫資源,誰就更容易獲得成功。」
廣西友和古城大藥房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付健也認為,中醫資源基本為醫院所壟斷,而醫師大多不願意到藥店執業,使得中醫資源顯得更為稀缺。
南寧智田博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許望池還指出,由於開辦中醫坐堂醫的藥店有面積要求,而中藥材盈利空間小,因此一般藥店中藥飲片陳列面積都較小,很難達到衛生部門規定的50平方米的要求,而且坐堂醫還需要有15平方米的獨立診室。這對房租成本高企的藥品零售企業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根本:觀念需要轉變
付健認為,在人才爭奪戰當中,藥店是不可能與醫院進行競爭的。「無論是福利待遇還是傳統觀念來看,藥店在招聘中醫師方面都沒有任何優勢,因此藥店要聘請全職的中醫師坐診的可能性不大。而應該由政府倡導,大力推行醫師多點執業,這樣才是有效解決藥品零售企業中醫資源稀缺的有效辦法。」付健表示。
付健的看法得到了一些醫生的證實。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醫師表示,儘管衛生部已經承認了醫生多點執業的合法性,但多點執業卻一直沒能得到很好的推廣,而到藥店這種「商業味」濃重的企業執業,則更容易引來同事的非議。「其實醫生到藥店執業是大有好處的,即便只是診治一些簡單的病痛,也比病人自主用藥有保障得多。」該醫生如是說。
「除了醫生的觀念需要轉變外,企業經營者的觀念也需要改變。」劉文軍指出,「醫改以來,多元化經營幾乎成了藥店的主旋律,儘管許多多元化的嘗試並不成功,但是很多企業仍不重視中藥這條路徑。我認為,不夠重視中藥也是中醫藥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業內視點
中醫坐堂 利好藥店
胡清認為,此次《規劃》中提出鼓勵社會藥房發展中醫坐堂醫,這一政策對行業來說總體利好。首先,允許藥店開展中醫坐堂醫,是將社會資源向社會分放,給患者或消費者提供更多便利;在對中醫坐堂醫的監管方法建立成型體系後,對中醫師來說,尤其是退休的名老中醫師來說,也可以繼續發揮餘熱;藥品零售企業可運用自己的營銷資源,在門店內開設中醫坐堂醫診區,加大中醫藥文化宣傳,提高中藥飲片與中成藥的銷售,改變患者消費導向,提升患者對藥品零售企業品牌的認可度。
河南張仲景大藥房總經理楊明江告訴記者,中醫坐堂醫的放開,對經營面積150㎡以上,原本就經營中藥飲片的藥店來說,是非常利好的,這類門店也是最適合開設中醫坐堂醫診區的。中醫藥作為我國流傳了幾千年的文化與資源,通過這種最直接的複製古時候中醫坐診開方煎藥治病的方式,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傳承與發揚。
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由於中醫師對整個醫藥行業來說是緊缺資源,在藥品零售行業表現得更為明顯。在原本缺口已經較大的情況下,若一下子放開藥店開設中醫坐堂醫的限制,則對中醫師的需求會突然放大;其次,一些地區對中醫坐堂醫的監管方式仍未定型,突然要求開放中醫坐堂醫,若引導不善將會對行業或中醫藥事業帶來消極影響。
市場瞭望
開展坐堂醫業務還缺啥
自從2007年深圳成為全國首批試點中醫坐堂醫的城市以來,5年過去了,如前文所述在各個地方都湧現出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將坐堂醫與藥店經營完美結合的藥品零售企業,然而更多嘗試中醫坐堂醫的藥店卻無功而返。在政策利好的環境下,坐堂醫究竟還缺什麼呢?
「我們看到的是,目前中醫文化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中醫治病起效較為緩慢,而服用方法也比較麻煩,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不願意服用中藥,甚至開始不相信中藥。相信中醫的消費者的減少,會使得學習中醫的人才更少,這就難以保證中醫的發展,這是一個惡性循環的過程。」劉文軍認為,從這個層面來說,需要政府部門大力推進中醫文化的宣傳,以弘揚中醫藥文化,讓更多的人認識中藥,也讓更多的人投身到中醫藥事業當中。
一缺中醫藥文化氛圍
「對於有志於發展中藥特色的零售企業,則應該加大專業人才的培養與聘用力度。」劉文軍特別指出,中藥材質量標準不統一,導致療效差別大,也容易讓消費者失去信心。「作為品牌企業,應該堅持使用優質上等的中藥材,保證療效,也讓到藥店執業的醫生能夠更有信心。」
付健則認為,首先應該由政府大力宣傳和倡導中醫執業醫師多點執業的可行性,鼓勵醫生「走出去」,改變醫生對多點執業尤其是到藥店多點執業的看法。「連鎖企業除了提供合理的福利待遇以外,更重要的是,不能強迫醫生違背自己的職業意志,為其銷售藥品。「一旦醫生感覺自己的職業道德遭到踐踏,將影響他們對到藥店執業的看法。」
許望池還認為,要真正推廣中醫坐堂醫,並以此加大中醫的推廣力度和中醫的復興,應該放寬中醫坐堂醫的準入門檻。「 按中藥飲片在藥店銷售佔比一般低於10%的情況看,藥店很難養得起2個中醫執業醫師,這種情況下,中醫「推銷」飲片以外的產品,如:西藥、保健品等就可能成為必然。有些地方還對開展中醫坐堂醫的藥店的經營面積有所規定,甚至還要求坐堂醫要有專門的診室。這些對於經營成本高企的藥店來說都是不小的壓力。如果能適當降低中醫坐堂醫的開辦條件,相信更有利於坐堂醫的真正回歸。」
二缺中醫藥人才隊伍
胡清認為,開展坐堂醫的另一個主要問題是人才,而吸引人才始終要遵循「醫從於藥」的原則,用藥來吸引人才。也就是要求想發展中醫坐堂的藥店,必須要有良好的中藥飲片。其次,是讓受聘於藥店的中醫師,更多的參與到藥品零售企業的中醫藥經營環節中去,如採購過程、泡製過程,將一些有威望的名老中醫聘為中醫顧問,對中藥飲片經營的各個環節進行監督管理與提出建議,提升中醫師隊伍的歸屬感。
中醫館和藥店是兩個差異性很大的行業,不能按照原有的藥店管理模式來經營中醫館。四川德仁堂藥業連鎖有限公司總經理鄒康祿表示,名老中醫是中醫藥事業的靈魂,也是藥店打造中醫坐堂醫品牌的一部分。根據吸收的中醫師人才,可按「專病+專家+專治」設置和運作。為了讓名老中醫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時間為患者提供負責、嚴謹的就診服務,可對名老中醫的看病人數進行限制,提高含金量。
在人才隊伍的管理上,可採用產業化運作模式:複診、療效評價、康復標準、診療手段等,各流程有明確的規範,為中醫坐堂醫項目未來擴大發展打下基礎。建立中醫藥方面專家「智庫」,開展健康諮詢、醫療保健、藥膳養生等方面的服務。對所有的名醫進行重新包裝,重點突出「大專科,小綜合」:核心是醫生的選聘、管理以及名老中醫團隊的宣傳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