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茶葉之鄉的中國竟然花費了2億多元從印度進口茶葉?

2020-12-24 騰訊網

起源於中國的茶几乎可以代表中國。但是談到近代的茶葉市場,可能會讓很多人感到驚訝,商道童言(Innovationcases)留意到:2019年,中國共進口了近4.4萬噸茶葉。其中,中國從印度購買了1.3萬噸茶,同比增長28%,外匯支出達3124萬美元(約2.2億元人民幣),而印度的茶樹種植歷史不到200年。在國際市場上,中國與不生產茶的國家(如英國,斯裡蘭卡和印度)之間存在很大差距。

作為茶葉之鄉,為什麼中國現在需要從印度大量購買茶葉?

從識別和區分茶葉到喝茶和品嘗茶,再到茶葉貿易,再到確立茶的統治地位,中國花了一千年的時間。

之後被名叫羅伯特的英國人將中國茶樹和茶籽走私到印度的英國殖民地,並帶走了中國茶樹種植和炒茶技術,此後印度茶成為中國茶樹的有力競爭者者。

19世紀末,中國的茶葉出口下降,數量和價格均下降。大量茶商和農民破產,茶園被廢棄,整個行業陷入了全面危機。而印度在20世紀前50年中佔世界茶葉生產和出口的30%以上,曾達到50%,不生產茶的印度已成為世界茶王國。

除了提高印度茶的質量外,還使用機械化、規模化進行茶生產。在技術革命加持下,印度茶企將揉茶、切茶、焙茶、篩茶、裝茶等各環節,先後換上了機械化的外衣。

但對於當時的中國茶企,一無資金、二無技術、三無經驗。大量中國茶葉小作坊,只能被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解放前,中國茶葉手工生產仍佔茶葉產值的90%以上。如果當時中國有幾家大型茶企和品牌,而非一盤散沙,情況也許就大不一樣了。

改革開放後,中國茶葉企業特別是在產量方面已經恢復,回到了世界一流國家的行列。憑藉其龐大的國內市場,一直位居世界第一,幾乎是第二位印度的兩倍。出口量而言,中國一直穩居世界前三名,幾乎是印度的1.5倍。可以說,無論是從國內還是國外的角度來看,中國都是茶葉大國。但如果說起茶葉強國,還有不少的路要走,中國茶葉出口均價雖勝過印度一籌,但在單位產出水平上,還有不少差距。

而在此背後,是因為中國茶葉公司沒有領導型企業。即便是1993年創立,2011年登陸港股市場的中國茶葉老大天福茗茶,2019年的營業收入也只有17.97億港元,不及整個市場的1%。國內茶葉公司通常「規模雖小但並精良」。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有6.7萬家茶葉公司,但產值一般在100萬左右,很少有超過100萬家。

作為對比,據媒體報導,英國茶業巨頭立頓,僅紅茶一項,2019年的銷售額就達到28億美元,高於出口總值當年中國茶葉企業的出口額為21.75億美元。

中國茶中缺少什麼?

有近7萬家茶葉公司和8000萬茶農,卻出不了一家立頓,這是不少國人的心病。其背後的主要原因是品牌建設的差異。

中國茶葉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有限。特別是對西方來說,他們更喜歡喝紅茶,對中國茶葉品牌知之甚少。英國人一生中幾乎都花了1/3的時間來喝茶,除了本土品牌外,而他們只喝日本和印度茶。對於富裕國家或發達國家,他們更喜歡選擇高端品牌。中國的茶葉出口主要由摩洛哥,烏茲別克斯坦,加納等亞洲和非洲國家主導,而阿聯和英國等富裕國家的茶葉進口基本上被印度,肯亞和斯裡蘭卡佔據。

這就是中國茶葉公司所缺乏的。例如,鐵觀音非常有名,但是從未聽說過哪個品牌的鐵觀音特別好。西湖龍井茶,雲南普'茶,江蘇碧螺春等茶也是如此。

說到對品牌的重視,立頓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立頓最早出現於1890年。「立頓百年」這四個詞一點都不誇張。成立之初就想到了一個很好的廣告口號:從茶園直接進入茶壺的好茶,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直到立頓被全球巨頭聯合利華收購,立頓這一品牌形象一直深入人心。縱觀各行各業的龍頭,比如可口可樂、貴州茅臺,無不是以品牌取勝,鮮有憑數量取勝。

從大到強,任重而道遠

在新時代,許多茶葉公司已經意識到品牌建設的重要性。但是這條路註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從目前的角度來看,中國茶葉企業在打造高端品牌的過程中至少要解決三個緊迫的問題:

一是聲譽。首先是聲譽,然後是品牌。但是中國茶通常與中國低端製造業聯繫在一起。歐盟作為一個大的經濟體,對中國茶葉的進口數量很少,主要原因就是達不到其最低茶葉殘留標準,即所謂的技術貿易壁壘。

第二是政府的支持。在印度,越南和其他國家,政府設立了茶葉局,負責協調和研究茶的整個生產過程和政策。中國的個體茶企的實力往往很薄弱,更難以從宏觀上協調、研究整個茶葉行業的發展方向。

第三是宣傳力度。在西方國家,日本茶遠比中國有名,甚至有人認為茶文化和茶道起源於日本。

一葉知秋,中國茶行業的問題,如何在分配蛋糕時有更大的話語權?如何將產業鏈往上遊延伸,這都需要品牌,更需要由大到強的轉變。

喜歡可以點個讚!歡迎關注商道童言(Innovationcases)!

點擊播放 GIF 0.5M

點擊播放 GIF 0.5M

點擊播放 GIF 0.5M

相關焦點

  • 中國作為世界第一產茶大國,為什麼每年要花2個億從印度進口茶葉?
    但是很多人想不到的是,我們國家每年要花2億多元,從印度進口茶葉。2019年,我們向印度買了1.3萬噸茶葉,比去年增加了28%,共花費了3124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2億。中國是喝茶、產茶大國,為何卻要向印度進口大量的茶葉呢?
  • 中國是茶葉生產大國,卻沒有一家世界知名的茶葉品牌
    而巴蜀地區常被稱為中國茶業和茶文化的搖籃。 六朝以前的茶史資料表明,中國的制茶業最初興起於巴蜀。 茶是中國人發明的,可世界上最愛喝茶的國家卻不是中國,儘管中國一年消費16億磅(約7.3億千克)的茶葉,是最大的茶葉消費國,但是一提到人均兩個字,這個座次就會變得很低,中國大陸的年人均茶葉消費量在全世界排名僅在19位。
  • 茶葉與資本主義:中國早期茶葉貿易中的全球資本主義悖論
    茶葉,最早由荷蘭商人在進口到歐洲,但到了17世紀晚期,由國家壟斷支持的英國東印度公司開始主導後人所說的「廣東貿易(Canton Trade)」。在18世紀的黃金時代,茶葉是中華文明在世界上的卓越地位的象徵。歐洲貴族和資產階級將它推崇為一種獨特的亞洲商品,是所謂「中國風」這一類更廣的東方異域藝術、瓷器、絲綢的潮流的最新時尚。
  • 中國茶葉產業國際競爭力的SWOT分析
    印度、印尼、肯亞、斯裡蘭卡以及中國是世界上五大產茶國,近幾年這5國的茶葉出口總量都佔據世界茶葉出口額總量的半數以上。本文採用顯性指標評價法,對比其餘四大產茶國,對中國茶葉國際競爭力進行比較分析。   (一)國際市場佔有率(MPR)   國際市場佔有率指一個國家某類產品出口總額與世界該類產品出口總額之比。
  • 2018最新排名:世界十大茶葉生產國 中國以年產1000130噸排第一
    從前,一位中國皇帝有了一個革命性的發現——茶葉的發現。據傳說,他有隻喝開水的習慣,然而,風一直是大自然的力量。一天,當他的僕人們在燒水的時候,有一片葉子掉進了鍋裡,第一杯茶就是這樣泡出來的。所以,中國就是茶葉的故鄉。從那時起,茶葉就融入了世界上許多國家的經濟。2017年底,全球茶葉產量超過55億公斤。
  • 中國茶葉種植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
    (1)印度茶葉種植規模分析      (2)印度茶葉加工總量分析      (3)印度茶葉出口貿易分析    2.2.2 肯亞茶葉種植與加工狀況分析      (1)肯亞茶葉種植規模分析      (2)肯亞茶葉加工總量分析      (3)肯亞茶葉出口貿易分析    2.2.3 斯裡蘭卡茶葉種植與加工狀況分析
  • 復工復產進行時 中國茶葉之鄉湖北英山26萬畝茶園陸續開園
    英山種茶歷史悠久,其茶園面積、年產幹茶量均位居湖北第一,是久負盛名的「國際綠茶魅力之鄉」「中國茶葉之鄉」「中國綠茶(名茶)之鄉」「全國重點產茶縣」「全國無公害茶葉生產示範基地縣」。同時,茶產業也是該縣傳統支柱產業和富民強縣產業,「一早能摘一斤油,一天能賺一身綢,一月能掙一頭牛,一年能做一棟樓」即是當地百姓通過茶葉增收致富的生動寫照。
  • 中國茶葉貿易的一個悖論:作為全球產業,沒有工廠和技術優勢
    1609年,荷蘭人是第一個將茶葉進口到歐洲的商人,但是到1700年代後期,在國家壟斷的支持下,英國東印度公司主導了所謂的「廣州貿易」。在其18世紀的黃金時代,茶象徵著中國文明在世界上的卓越地位。
  • 【產業扶貧36計】澧縣沅澧茶葉專業合作社:一鄉一品 茶葉飄香巧致富
    一鄉一品 茶葉飄香巧致富 ——澧縣沅澧茶葉專業合作社產業扶貧模式 澧縣沅澧茶葉專業合作社位於澧縣碼頭鋪鎮楊家坊村,自有茶園基地面積300多畝,年產幹茶3000多斤,自有茶葉加工廠,年加工能力15噸以上,合作社全年總產值超過
  • 「茶葉地圖」怎樣畫出來
    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世界各國商品琳琅滿目,其中茶葉深受公眾喜愛。茶葉起源於中國,而後傳播到世界各地,全球範圍內數十億人在飲茶。茶葉是如何誕生並流行的?從古至今,飲茶方式有哪些轉變?中國的好茶又在哪裡?
  • 十張圖了解2020年中國茶葉行業進出口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產品結構...
    我國茶葉出口規模遠大於進口規模。  我國進口茶葉中主要產品為紅茶。2019年紅茶進口量為3.64萬噸,佔總量的79.9%;2020上半年我國紅茶進口比例變化不大,佔比80.2%。2020年上半年我國茶葉出口均價為每千克5.22美元,進口均價為每千克2.54美元;紅茶的出口均價從每千克9.91美元增長到了每千克12.14美元,進口均價從每千克3.46美元增長到了每千克3.7美元。反觀其他主要茶種例如綠茶、烏龍茶的進出口均價都出現了一定幅度的下降。
  • 小罐茶賣出了奶茶價,是中國的茶葉不行?消費降級的生意真的好做
    說到中國的茶葉市場,也是創始人杜國楹要做小罐茶的初衷:中國的茶葉近7萬家茶企,加起來不敵一家立頓。 所以,杜國楹要利用產業化來成就一個新的茶企模式,其中,就是要準備引入工業化: 有人給小罐茶算帳:一個大師一年炒了2.5億的茶,全年無休的情況下平均一天要出220斤淨茶,也就是炒1446斤鮮茶葉,比頂尖茶娘一天40斤的量高出30多倍。
  • 中國茶葉為什麼幹不過星巴克
    2019年,作為中國第一家國企、茶葉行業龍頭,中茶股份年收入16.28億、利潤1.66億。專賣普洱的瀾滄古茶,年收入3.8億、利潤0.82億。而在港股上市多年的天福茗茶,年營收17.97億,在過去7年原地踏步。與此同時,根據券商測算,喜茶年收入超過40億,而做茶包的立頓年收入超過200億。簡單說,中國最大的茶葉公司,年收入還不到喜茶的一半。
  • 詩歌中,茶葉被譽為健康之飲和靈魂之飲
    作為英國的桂冠詩人,他的許多輓歌和頌歌等主要表達了一位政府和皇宮官方發言人對斯圖亞特後期的文化理解和闡釋。《靈丹妙藥:茶詩兩篇》是泰特被授予桂冠詩人稱號之後的文學之作,也是他自己認為的最佳作品,詩歌非常富有詩意和想像力。該詩語言簡練、明白易懂。既是一首充滿樂趣的詩歌,又是一本對新近流行飲料的宣傳手冊。
  • 中國茶葉在世界上的傳播
    15世紀初,葡萄牙商船來中國進行通商貿易,茶葉對西方的貿易開始出現。1610年荷蘭人自澳門販茶,並轉運入歐洲,1616年中國茶葉運銷丹麥,1650年後傳至東歐後再傳至俄、法等國,1657年中國茶葉在法國市場銷售。1662年嗜好飲茶的葡萄牙公主凱薩琳嫁給英國國王查理二世,提倡皇室飲茶,帶動了全國的飲茶之風;1669年英屬東印度公司開始直接從萬丹運華茶入英。
  • 解密「錫蘭綠金」:這個小國拍賣市場竟掌控著世界茶葉定價權!
    蘭卡最大茶葉出口對象國是俄羅斯、土耳其、伊拉克和伊朗。中國目前不在其前十大茶葉出口對象國之列,約佔其出口市場份額的2.3%。 高度集中,政府鼎力支持的茶葉銷售體系 斯裡蘭卡茶業非常重視對錫蘭茶品牌的保護,也極具先見之明。
  • 2019年中國茶葉產量及出口現狀分析,出口結構失衡明顯「圖」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隨著現代工藝的不斷發展,茶葉採摘技術、生產加工技術快速提升,茶產業鏈條得到了大的延伸,相比於茶園面積而言,茶葉產量增幅更高。歷史上,中國一直是大的茶葉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作為世界產茶國中種植面積擴張快的國家,2019年中國茶葉產量約為280萬噸,同比2018年增長7.2%。
  • 是誰偷走並搶佔了我們的茶葉市場?為何很多國人不恨賊反而恨自己
    ;④ 1750年,為470萬鎊,開始數十倍的增長;⑤ 1765年,為750萬鎊,還不算走私茶葉;⑥ 1779年,為2300萬鎊,英國人開始受不了了;⑦ 1879年,鴉片戰爭之後,進口1.3億磅。
  • 「中國茶王」之天福茗茶:港股碩果僅存的茶葉股
    天仁茶業的主要產品大致可分為:(1)茶葉系列商品——包括綠茶、烏龍茶(清香烏龍、白毫烏龍、人參烏龍茶等)、紅茶、普洱茶、白茶、花茶、調味茶、進口茶等多個品類;(2)茶葉餐飲類,包括吃茶趣茶膳系列(如碧螺春素蒸餃等茶元素相關菜品)、吃茶趣ToGo茶飲系列(如現調奶茶等茶飲)和CHAFFEE飲品及輕食系列(如茶味甜點、咖啡等
  • 年收16億,中國茶葉A股IPO,瀾滄古茶緊隨其後,誰是茶葉第一股
    6月18日,中國茶葉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茶葉)遞交了申報稿,數日後的6月22日,普洱瀾滄古茶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普洱瀾滄)也報送了申報稿,兩者均於7月3日在證監會網站進行了披露,那麼誰會是A股茶葉第一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