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位院士、50多位設計專家、1500名來賓……他們這是要幹啥?

2020-12-14 網易新聞

11月15-16日,「2018生態園博·綠色創新高峰論壇」在廣西南寧舉辦。論壇由中國建設科技集團、中國建築學會、南寧市林業和園林局聯合主辦,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為指引,圍繞「生態園博 綠色創新」主題,結合集團南寧園博園設計總承包項目實踐,共同探討國家綠色發展帶來的新機遇、「美麗中國」建設提出的新要求、城鄉建設領域轉型升級激發的新動能,以及生態園博綠色創新引領的新理念、新實踐,取得豐富成效。

論壇設1場主論壇、6場分論壇、1次園博會參觀、1場設計品鑑會。主旨論壇上,集團領導修龍、文兵、李玉鑫、宋源,以及南寧市林業和園林局局長藍嵐出席,修龍、崔愷、王建國、俞孔堅、王向榮作主題演講,孫英主持。來自全國建築行業知名設計單位、高校、科研機構以及相關設備廠商的1500名代表參加了此次論壇。

內容豐富 亮點紛呈

中國建設科技集團作為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推動者、科技創新的引領者、綠色建築的倡導者和踐行者,積極響應國家戰略部署,聚集團科研、技術、人才、實踐多方優勢,致力將論壇打造為一場高標準、高質量、高規格的技術交流盛宴。論壇主題突出、內容豐富、節奏緊湊,亮點紛呈。

■就出席領導來說,5位集團領導齊聚,修龍董事長代表主辦方發表主旨演講,文兵總裁致開幕辭,孫英副總裁主持主旨論壇。

■就演講專家來說,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勘察設計大師以及眾多業內享有盛譽的知名專家在內的50多位行業大咖應邀出席,並作精彩演講。

■就參會代表來說,近1500位來自全國各地建設行業規劃、建築、結構、給排水、暖通、施工等專業的設計師、廠商代表等與會。

■就線上觀眾來說,會議期間,在"2018生態園博?綠色創新高峰論壇"直播間,累計在線觀看人數近7萬。

(一)精彩開幕

15日上午9時,2018生態園博·綠色創新高峰論正式開幕。集團孫英副總裁主持,集團文兵總裁、南寧市林業和園林局局長藍嵐分別代表主辦方致辭。

孫英副總裁主持

孫英副總裁首先向與會人介紹了本次論壇的背景與主題,即以生態文明建設為指引,以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為重點,以生態園博、綠色創新為主題,共同探討國家綠色發展帶來的新機遇、「美麗中國」建設提出的新要求、城鄉建設領域轉型升級激發的新動能以及生態園博綠色創新引領的新理念、新實踐。

文兵總裁致辭

集團文兵總裁在致辭中指出,中國建設科技集團作為大型骨幹科技型中央企業,致力於通過科技創新和技術集成驅動,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在綠色建築領域,集團充分發揮專業人類齊全,技術實力雄厚的綜合優勢,以全面提升建築品質、降低資源環境符合為目標,將以人為本貫穿於各個階段,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新時代、高質量綠色建築發展之路,得到行業的普遍認可。

文兵總裁強調,南寧國際園博園項目正是這一綠色新理念的重要實踐成果,這一項目對南寧這一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上的重要的門戶城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將促進園林園藝人文科技的全方位交流,對推動和促進我國同東南亞、南亞、中亞等區域的全面合作,也將發揮重要的積極作用。本次高峰論壇以此次事件為契機,期望能為中國綠色建築的發展做出一些貢獻。

南寧市園林和林業局藍嵐局長致辭

南寧市園林和林業局藍嵐局長致辭表示,在第十二屆中國(南寧)國際園林博覽會即將開幕之際,中國建設科技集團聯合中國建築學會在南寧市共同舉辦的這場「2018生態園博?綠色創新高峰論」,對園林建設工作的推進具有提質增效的重要意義。國內的院士、設計大師、專家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學者就南寧國際園林博覽會和國內外重大綠色建築的設計理念、技術等進行交流和探討,對南寧本地從業人員的學習和啟發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

(二)五名專家 多角度闡述綠色發展新理念

在專家演講環節,修龍理事長、崔愷院士、王建國院士、俞孔堅院士(美國)、王向榮院長分別從多個角度闡述綠色設計新理念。他們或從時代呼喚、國家戰略高度出發,或從我國悠久的歷史入手,或從風景與建築的關係切入,或從農耕文化對建築的啟迪延伸,站位高、立意遠,觀點新穎,語言樸實,受到現場觀眾歡迎,大家不時報以熱烈掌聲。

中國建築學會理事長,中國建設科技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修龍作主題演講

中國建築學會理事長,中國建設科技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修龍首先作題為「新時代、新理念、新作為」的主題演講,向與會人員分享中國建設科技集團在綠色發展方面的探索與實踐成果。

修龍董事長指出,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新時代,對建築業提出了新的發展要求,也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建築師要明方向、識大局,把握機遇,卯足幹勁。要貫徹落實新時期建築方針,回歸建築本質、順應時代要求。建築要對人、社會、環境適用,也要滿足建築本身、社會、環境等經濟效益需求。實現高質量綠色發展有三要:一要「以人民為中心」,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二要做好「技術+文脈」的結合,因地制宜地應用綠色技術傳承地域文化;三要利用「智慧化」,應用大數據技術建造智慧的生態社區與城市。

中國建設科技集團在推進建築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新時期建築方針,主張「人性化、本土化、低碳化、長壽化、智慧化」的綠色發展新理念。我們的定位很清楚,那就是:跟上時代要求,為國家發展、為子孫後代,做好我們這一代人的工作。

修龍董事長強調,要按照十九大提出的要求,以人民為中心,盡好我們的責任,給孩子們留下一片藍天、一座青山、一池綠水、一個有美好記憶的城市,給中華民族的子孫後代留有更大發展空間。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築設計院名譽院長、總建築師崔愷作主題演講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築設計院名譽院長、總建築師崔愷作了主題為「風景中的建築」的演講。他指出,

面對今天城市的發展,如何在風景中融入建築、在建築中欣賞風景,應當是設計者一直關注和追尋的。作為南寧園博園的主要設計者,如何將一個廢棄的礦坑變為造福城市和市民的生態景觀園?那就是貫徹綠色生態的理念,創新傳統的造園手法,打造適應南寧地域、氣候特點的自然與人文景觀,一個不一樣的園博會。

他指出,不論是園博園還是江蘇省園博會主場館、北京世園會中國館、美舍河溼地展示館、海口市民遊客中心,都是建築對自然、地域的深刻詮釋。建築師面對自然要多一分善意,多一份責任,讓建築融入自然。

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教授王建國作主題演講

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建築學院王建國教授介紹了「江蘇省園博會主展館木構建築設計的探索」,指出該項目作為「綠建+」示範工程,設計沒有採用常規的鋼木結構,而是選用純木結構。主展館設計借鑑揚州建築的交融開放、揚州園林的山水格局,以別開林壑為立意,科技展廳張弦交叉木樑屋蓋、鳳凰閣桁架頂接異形剛架結構、拱橋三鉸拱桁架都進行了多項木構專項研究,實現防火與抗震要求。指出木結構是綠色可持續建築的重要方向。

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院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俞孔堅作主題演講

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院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俞孔堅作題為「深邃之形:一個生態文明與美麗中國建設的頂層設計問題」演講,指出學習填挖方技術、灌溉施肥、播種收穫的傳統農業智慧,才能創造人與自然的深邃聯繫,才是生態、可持續之美。面對嚴峻的城鄉生態環境問題,建築師要向農民學習造田與耕作的生存智慧,巧妙利用自然力綜合解決問題,創造深邃之形,實現美麗的國土景觀。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院長王向榮作主題演講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院長王向榮以「城市中的自然」為題,從我國幾千年的農耕文明出發,展示了河流、農業、盆地之間形成特有的豐饒農田、蓄水灌溉、水利運輸,指出城市本身可以看作一個完整的園林系統。當我國的地理、氣候環境並沒有太多的變化,面對今天的城市問題,應該汲取古代農耕文明的經驗。

(三)六場分論壇 交相輝映

■ 分論壇1:綠色創新設計高峰論壇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宋曄皓、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副總建築師祁斌、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建築系主任、教授劉宇波,浙江大村竹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永傑,華藍設計(集團)有限公司總建築師龐波,德國珮帕施城市發展諮詢有限公司中國區代表張寧,中國建築設計諮詢有限公司綠色建築設計研究院院長劉恆7位知名的相關專家,針對建築、景觀、規劃領域的綠色創新設計,從「產學」和「實踐」兩個方面闡述了我國綠色建築設計的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

■ 分論壇2:中國建築學會園林景觀分會成立大會暨「生態園林景觀」高峰論壇

會議宣布成立中國建築學會園林景觀分會,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為分會掛靠單位,選舉產生並通過了分會第一屆理事會名單。修龍理事長為到場的顧問、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頒發聘書。

成立大會後,園林景觀分會組織召開了以南寧園博園建設為主題的「生態園林景觀」高峰論壇,中國院李存東副院長、南寧市古今園林規劃設計院韋護院長、深圳媚道風景園林與城市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何昉教授、普邦顧問集團董事葉勁楓院長、瀋陽建築大學建築與規劃學院張伶伶教授、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有限公司李金路總工程師、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杜春蘭教授、AECOM大中華地區總裁景觀建築設計總監梁欽東、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成玉寧教授、易蘭規劃設計院創始人陳躍中總設計師共計10位園林景觀行業的專家學者,分享了他們對於園林景觀行業的理論與實踐經驗。

■ 分論壇3:裝配式鋼結構建築發展論壇

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華誠博遠工程技術集團首席專家、《鋼結構設計標準》主編王立軍,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複雜結構研究院院長苗啟松,杭蕭鋼構股份有限公司集團副總工程師胡立黎,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施泓,清華大學教授施剛,中國建築標準設計研究院鋼結構研究所所長王喆,華藍設計(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劉宏,北京賽博思建築設計有限公司董事長蔡玉春在內的8位行業專家,圍繞裝配式鋼結構的技術標準、結構體系的研發與實踐、圍護結構的研究與應用、抗震設計等內容進行交流分享,並結合園博園園林藝術館等實際工程案例進行了深入講解。

■ 分論壇4:綠色施工與智慧建造發展論壇

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建平,中國建築一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楊曉毅、廣西建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代總工程師肖玉明、中建八局南方建設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戈祥林、中建三局第一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綠色建造與施工技術研究室主任袁東輝、中國建築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令狐延在內的6位國內頂級專家、學者進行了精彩的案例分享,並結合南寧園博園項目進行綠色建造創新技術講解。

■ 分論壇5:綠色建築與海綿小區建設與運維論壇

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趙鋰總工程師、副院長,華藍設計(集團)集團有限公司陳永青副總工程師,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鄭克白副總工程師,亞太建設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陳永副院長,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有限公司白偉嵐副總工程師,嘉興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市政園林院王賢萍副院長,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綠色設計中心趙昕主任共計7位國內頂級專家,從最新的綠色建築節水、回用及節能設計,到海綿小區建設標準化、驗收評估、運營養護;從既有小區海綿改造,到景觀與海綿「藍綠」完美結合,為與會代表帶來一場源頭減排綠色、海綿盛宴。

■ 分論壇6:暖通空調節能技術論壇

《暖通空調》雜誌編委、華東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葉大法顧問總工程師,廣州市設計院屈國倫副總工程師,深圳華森建築與工程設計顧問有限公司王紅朝總工程師,廣州同方瑞風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侯東明總經理,暖通雲數據平臺總監劉建偉,5位業內知名專家為暖通專業相關人員詳解了空調冷熱源、單風道變風量系統的節能設計,並分享了節能改造案例。

(四)園博園實地觀摩與品鑑

16日,與會人員到南寧園博園觀摩,參觀了羅漢公園、銅鼓廣場、知竹橋、蘆草疊塘、榕蔭懷古、清泉花溪、清泉閣、園博廣場等地。隨後舉行了現場品鑑會,崔愷院士和多位知名建築師對園博園的規劃和設計進行了交流。

專家們認為,園博園總體規劃和設計很精彩:

"三湖六橋十八嶺"的景觀格局

充分尊重自然、融入自然

體現了"巧於因借、精在體宜"的造園思想

也體現了生態、文化、共享的園博會理念

"一閣四館兩中心"及配套建築的設計

充分結合當地民族文化

體現本土建築思想

是地域文化建築的又一次創新

代表了一個新的創作方向。

園區規劃、景觀、建築、市政等

一體化設計統籌

展示了中國建設科技集團的綜合實力和水平

(南寧園博園美景及現場參觀圖片)

寫在最後

黨的十九大開啟了決勝小康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偉大徵程,為建設行業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國建設科技集團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持續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開創建築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註:圖片由中國建設科技集團授權提供)

本文來源:中國日報網 責任編輯:王麗珊_NBJS7182

相關焦點

  • 工程院增選33名新院士 3位港臺科學家當選
    這次增選後,中國工程院院士總數達到721人。據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旭日幹介紹,新當選院士的平均年齡為60歲,其中50歲以下的7人,佔新當選院士人數的21%。年齡最小的44歲。新當選院士中有7位是工作在廠礦、企業第一線的工程技術專家,有1位為女性。中國工程院院士是國家設立的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
  • 全球的50多名頂尖工程師被選為皇家工程院院士!華人院士共7名
    全球的50多名頂尖工程師被選為皇家工程院院士!華人院士共7名 李倩 發表於 2018-10-08 11:06:04 近日,英國皇家工程院公布了2018年入選50名院士、4名外籍院士和1名榮譽院士。其中,華人院士共7名。
  • 這20多位院士、10多位大師,都來自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學校以"唐山交大""唐院"之名享譽中外,毛澤東主席為學校題寫校名。在百餘年的辦學歷史中,西南交通大學培育了30餘萬名棟梁英才。而有一個學院,更是創下了一個班走出四位院士的記錄,它就是我國近代土木工程高等教育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 9位院士260多位專家齊聚宜城,為安慶產業發展把脈解惑
    12月4日至5日,2020·安慶化工新材料技術創新院士論壇舉行,中國科學院錢逸泰、鄭蘭蓀、洪茂椿、李亞棟、李玉良、陳軍、郭子建、李景虹、俞書宏9位在全國化學領域響噹噹的「重量級」院士及化工新材料領域260多位專家齊聚安慶,為我市在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化工人才培養等領域「傳經送寶」。
  • 院士蔣亦元逝世,中國今年已痛失9位院士,近2天3位大師離世
    他創造性地進行穀物割前脫粒收穫機的研究,並率先取得成功,推動了我國穀物收穫機的創新和發展;在機械設計相似理論與模型實驗方法方面,對傳統理論作了重大修改,使相似準則的應用更易推廣;推動農業工程教育體系改革,培養了大批專門人才。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9月22日,走進文翁石室,相約7位中國工程院院士
    成都石室中學「院士學生面對面」第三季將於9月22日(星期二)上午隆重舉行,7位院士將走進石室文翁講堂,與學子們近距離交流,碰撞思維的火花。>現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顧問;制導系統工程專家;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作為第一位和第五位完成人,獲1992年和1999年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 阿里巴巴和30位院士專家做了一件事
    和田淑芬、劉晏辰師生倆一起參加這次論壇的,還有包括多位院士在內的30位農業領域專家學者,以及阿里巴巴數字農業團隊。大家討論的主題是:如何利用農業高新技術和數位化技術,「讓農民富起來」。當天,科學家們與阿里的一個合作項目「農業科學家基地直選」頻道,在手機淘寶首頁「土貨鮮食」正式上線。
  • 從墨子到錢學森…大學新生,請聽聽這三位院士的叮囑
    從中學到大學,從價值觀到人生路,從墨子到錢學森……  三位院士對新生叮囑了些啥  本報首席記者 王湛 本報通訊員 王葦佳 富禎禎 柯溢能 方詩琪 朱佳靖 劉蘇蒙 段壽偉 邱伊娜  巴德年:養成自學能力,是大學生和中學生的區別
  • 中科院公布院士增選結果 南京高校新增3位院士
    昨天,中國科學院正式公布2017年院士增選結果。今年共有61名新當選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學郭子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郭萬林、南京理工大學芮筱亭成功當選。    今年56歲的郭子建曾在國外學習、工作10年,1999年起任南京大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化學生物學。
  • 三位院士泰鬥相繼離世,哀悼!
    四日之內,三位院士泰鬥相繼離世,對我國科學界和教育界而言,無疑是重大損失。 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事業奮鬥中,周堯和經歷了兩次「白手起家」。第一次是上世紀50年代,他在西北工業大學領導組建鑄造專業,靠著滿腔熱忱,建起了當時國內最先進的鑄造實驗室。 年過七旬後,他又在上海交大開始「第二次創業」——實踐「生態材料學」研究。啟動伊始,課題組只有兩個人,經費僅有10萬元,條件十分艱苦。
  • 50名院士專家齊聚水城 助力聊城高質量發展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教授都有為,澳大利亞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南方科技大學創新創業學院院長劉科,9名國家「千人計劃」專家等50名院士專家參加活動。去年以來,全市新增省級以上創新平臺15家、創新孵化平臺7家,新增千人計劃專家1人、泰山產業領軍人才5人;先後兩次舉辦院士專家聊城行活動,連續三年舉辦海外高層次人才交流會,邀請近400名國內外頂尖專家來聊服務,達成合作意向上千項,幫助企事業單位破解了一大批技術、科研等方面的瓶頸問題,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智力支持。
  • 北交大原校長意外逝世 今年已痛別十三位兩院院士
    寧濱於201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上個月剛剛卸任北京交通大學校長一職。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進入2019年以來,共和國已至少痛別13位兩院院士。其中,今年逝世的6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分別是:1月16日逝世的「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得主于敏,1月19日逝世的著名物理化學家梁敬魁,1月29日逝世的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金國章,2月22日逝世的凝聚態物理學家王業寧,3月7日逝世的全國名中醫沈自尹,6月3日逝世的著名固體物理學家湯定元。
  • 27位院士專家受聘首批「中國航天科普大使」
    講好航天故事  弘揚航天精神27位院士專家受聘首批「中國航天科普大使」解放軍報訊特約記者趙金龍、記者安普忠報導:12月11日下午,首批「中國航天科普大使」頒授儀式在北京航天城舉行,27位航天領域院士專家受聘成為「中國航天科普大使」。
  • 中國院士名人錄|這45位院士竟來自同一所高校
    在今天講的這45位院士中,有參加反細菌戰的昆蟲學家、有我國光譜學研究的開拓者、有致力於攻克癌症的醫學家、更有諾貝爾獎的獲得者……而他們都來自同一所高校,今天就和小編一起來認識他們吧——(按當選年份排序)胡經甫
  • 50多位院士從這裡走出,南大化學走過百年何以芳華依舊?
    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以下簡稱「南大化院」)是我國最早設立的化學院系之一,始建於1920年,有50多位中國科學院院士曾在此學習和任教,早期畢業生閔恩澤院士、張存浩院士曾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在「科學的春天」裡,這裡的科學家們推動我國無機和配位化學的研究,在多核配合物化學領域澄清了百年來多種片面和自相矛盾的有關研究,推動我國晶片產業的發展……想講好課,得有3倍的知識儲備「我在南大求學時,給我們上課的老師『陣容豪華』,對我影響最深的是基礎課。」
  • 美國國家工程院新選出106名院士 8位華人學者入選
    (原標題:美國國家工程院新選出106名院士:沈向洋等8位華人入選)當地時間2月8日,美國國家工程院(The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NAE)公布了最新入選的84名院士和22名外籍院士名單。
  • 江蘇省人醫一周引進三位院士 南京多家三甲醫院打造院士工作站
    上周,省人醫一周引進三位院士,引來業界一片驚嘆。採訪中,記者了解到,柔性人才的引進在南京早已風起雲湧,多家三甲醫院引進院士工作站,南京市第一醫院更是請來了國家頂級心臟外科專家,上班3個月做了150臺手術……  愛南京南京晨報記者 戚在兵 孫蘇靜  省人醫,一周引進三院士  6月23日至6月27日,江蘇省人民醫院第三批柔性引進高端人才在該院籤約。
  • 祝賀:武漢大學6位校友當選兩院院士、3名教授入選國家傑青!
    武漢大學6位校友當選兩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日前公布了2019年新當選院士名單。其中,武漢大學校友董晨、毛明、張躍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校友舒印彪、陳軍、王橋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橋長期從事環境遙感監測工作,主持完成國家重大科研項目26項,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部級特等獎1項、部級一等獎4項,獲國家發明專利12項,出版著作36部,發表論文286篇。還先後獲得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國家環境保護專業技術領軍人才、國家環境監測尖端人才等榮譽稱號。2018年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
  • 陳溫福院士攜12位科學家入駐淘寶 院士專家與阿里巴巴共探數字農業...
    12月18日,2020(首屆)數字農業50
  • 正清風痛寧腎病高峰論壇丨2位院士,600多名專家,都說過癮!
    02【2位院士,親臨力薦】在世中聯中醫藥免疫專業委員會第七屆學術年會暨正清風痛寧腎病研究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腎臟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陳香美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澳門科技大學校長劉良院士,一同出席,並對正清集團拳頭產品正清風痛寧給予了極大的肯定與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