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工程院新選出106名院士 8位華人學者入選

2020-12-25 中華網新聞

(原標題:美國國家工程院新選出106名院士:沈向洋等8位華人入選)

當地時間2月8日,美國國家工程院(The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NAE)公布了最新入選的84名院士和22名外籍院士名單。加上今年新院士後,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總數為:院士2281名,外籍院士249名。

在這份新鮮出爐的名單中,共有8位華人入選。分別是:

加利福尼亞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教授叢京生;

加利福尼亞大學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系教授King Liu, Tsu-Jae;

通用電氣副總裁陳向力;

美國能源部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Leung,L.Ruby;

倫斯勒理工學院電子與計算機系統工程學院教授周祖康(Chow, Joe H);

南加州大學化學工程和材料科學系教授張東曉;

西北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黃永剛;

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外籍院士)。

美國國家工程院的新聞稿稱,入選NAE院士,對於工程師而言是最高的專業榮譽。這一榮譽是對入選人在工程領域內從事研究、實踐和教育做出卓越貢獻的肯定。

美國國家工程院官網介紹,院士的評定由同行(當前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推薦。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國家工程院拒絕個人申請。無論是院士(美國國籍)還是外籍院士(非美國國籍)候選人提名和選舉,需要符合下述1個或2個類別:

1.授予那些在工程領域內從事研究、實踐和教育並做出卓越貢獻的人士,其中包括對工程研究做出正確的、巨大的貢獻的學者。

2.還有那些對新的技術領域起到開創作用、在傳統工程領域具有突出貢獻、或者是在工程教育中開發或者採納了創新方法的學者。

除了上述兩個條件外,美國國家工程院還特別提到了一點:院士候選人應保證自己的專業誠信,並被同行和其他專業人士認可。

院士候選人具體的選舉過程為,由當前一名院士推薦,並有三名額外的院士或榮譽院士支持。提名和候選人的申請時間一般在每年的2月至5月之間。每年的提名人選僅向當前的院士發布,並對外嚴格保密。美國國家工程院同行委員會對各個領域的提名人進行審查,並向美國國家工程院委員會給出建議,以便美國國家工程院的理事會進行審議。最終的入選名單在下一年的1月份經過全院的成員投票選出,結果於2月中旬對外界公布。整個過程都嚴格保密。

Facebook、微軟人工智慧「大牛」入選

在今年的名單中,人工智慧領域有兩位著名人物入選。分別是Facebook人工智慧實驗室主任楊樂昆(Yann LeCun),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

楊樂昆出生在法國,曾在多倫多大學跟隨深度學習鼻祖Geoffrey Hinton進行博士後的研究,現在是紐約大學終身教授,是人工智慧神經網絡研究的先鋒。在加盟Facebook之前,他在貝爾實驗室工作了超過20年,那裡是全世界最著名的計算機研究實驗室,誕生過許多偉大的產品。楊樂昆在貝爾實驗室工作期間開發了一套能夠識別手寫數字的系統,並把它命名為LeNet。這個系統能自動識別銀行支票。

2013年,Facebook成立了人工智慧研究實驗室(FAIR),楊樂昆成為Facebook這個新成立實驗室的主任。

美國國家工程院給楊樂昆入選的理由為:「開發了卷積神經網絡,並將它們應用於計算機視覺和其他人工智慧領域。」

沈向洋

值得一提的是,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是今年美國國家工程院選出的外籍院士之一。沈向洋出生在江蘇南京,大學畢業於南京工學院(現為東南大學);後相繼獲得香港大學電機電子工程系碩士學位;研究生畢業後,進入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學院,成為著名的計算機專家拉吉·瑞迪(Raj Reddy)教授的學生,1996年獲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學院機器人專業博士學位。

沈向洋是計算機視覺和圖形學研究的專家,同時也是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協會院士(IEEE Fellow)及國際計算機協會院士(ACM Fellow),曾任國際計算視覺期刊編委會成員,擔任2007年計算機視覺國際會議議程主席。曾發表關於計算機視覺、計算機圖形學、圖形識別、統計學習和機器人科學方面100多篇論文,擁有超過50項美國專利。

對於沈向洋的入選,美國國家工程院認為:「對計算機視覺和計算機圖形學有突出貢獻,領導行業的研究和產品發展」。

8位華人學者入選

除了沈向洋入選外籍院士外,另有7位華人學者入選院士。

黃永剛

其中,黃永剛因在可伸展電子器件力學及機械引導三維自組裝方面的先驅工作當選。根據北京大學工學院的公開信息,黃永剛,1962年出生,198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力學系,1990年獲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學位。黃永剛的父親為清華大學教授黃克智,父子二人均為國際固體力學領域的領袖人物。

張東曉

張東曉,現為北京大學工學院院長,因在多孔介質流體隨機模擬的先鋒工作而當選NAE院士。張東曉本科畢業於東北大學,1990年秋赴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留學,從師於世界著名的水文專家紐曼院士,分別於1992和1993年獲水資源系碩士和博士學位。博士畢業後在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曾在美國南加州大學和奧克拉荷馬大學任職,入選中組部千人計劃。

叢京生,洛杉磯加州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教授、系主任,兼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輔助設計(VLSI CAD)實驗室主任。1985年,叢京生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1987年獲得美國伊利諾大學香賓分校(UIUC) 計算機科學系碩士學位;1990年獲得美國伊利諾大學香賓分校計算機科學系博士學位。同時,他也是IEEE院士。自2000年起,叢京生受聘為北京大學講座教授。美國國家工程院給出入選理由:「通過在現場可編程門陣列合成上的創新,對應用指向型的可編程邏輯做出貢獻」

陳向力

陳向力,通用電氣副總裁。1985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物理學學士學位,後獲美國伊利諾大學碩士和博士學位,共有七項專利,發表技術論文40多篇。2009年9月,上海市政府授予陳向力白玉蘭獎。美國國家工程院給的入選理由是:「在光學傳感和雷射精密加工上的開創性工作,領導全球化的創業研究和發展。」

周祖康,現為倫斯勒理工學院電子與計算機系統工程學院教授。因「對建模、分析和大規模能源系統的控制有技術貢獻。」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Leung,L.Ruby,現為美國能源部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成員,長期從事區域氣候模式的發展和應用研究,是國際公認的區域氣候模擬領域的領軍者。美國國家工程院給予她的入選理由:「在氣候變化和水文處理上的地區和全球計算機建模上做出開創性工作。」

King Liu, Tsu-Jae,現為加利福尼亞大學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系教授。本科、碩士和博士均畢業於史丹福大學。美國國家工程院給出的入選理由:在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ET)上有突出貢獻,並把其應用到納米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技術中。

相關焦點

  • 7位華人學者入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布新晉院士名單
    作者 | 倪思潔 當地時間4月27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布新晉院士名單。 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曹曉風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 李飛飛等7位華人入選美國工程院院士!其中兩人畢業於中科大
    院士這個頭銜可以說是科研領域的最高的榮譽,有很多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國家的科研事業,把自己奉獻給了祖國,但是最終也不一定能夠拿到院士這個頭銜,而院士也是一個終身的榮譽。像我國的袁隆平,雖然是中國工程院的院士,但並不是我國中科院的院士,而且他也是66歲才評上中國工程院的院士的,而像饒毅這一類的對我國具有重大貢獻的人,也沒有評上中國科學院院士。
  • 美國工程院新增院士名單公布:李飛飛、鄧中翰等7位華人當選
    當地時間2月6日,美國國家工程院(NAE)公布了2020年新當選院士、外籍院士名單,此次共增選了87名新院士和18名外籍院士。其中共有7位華人科學家當選,包括人工智慧領域著名學者、史丹福大學教授李飛飛,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士;中星微電子集團創始人、首席科學家鄧中翰當選為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增選後,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人總人數達到2309位,外籍院士數量達到281位。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是工程師獲得的最高專業榮譽之一。
  • 四華裔學者當選2011年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 美國科學院2020新晉院士名單發布!6位華人學者入選
    美國國家科學院評選新院士,中科院院士曹曉風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NAS)昨晚在網上宣布了最新當選的120名院士和26名國際院士的名單,以表彰他們在原創研究方面的傑出和持續的成就。
  • 7位華人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新晉院士,來看看他們研究什麼
    美國國家科學院是美國科學界最高榮譽機構。本年度新增選120名院士和26名外籍院士。至此,美國國家科學院在職院士總數達到2403人、外籍院士501人。 以下為此次入選的華人學者名單:
  • 全球的50多名頂尖工程師被選為皇家工程院院士!華人院士共7名
    華人院士共7名 李倩 發表於 2018-10-08 11:06:04 近日,英國皇家工程院公布了2018年入選50名院士、4名外籍院士和1名榮譽院士。其中,華人院士共7名。
  • 美國為何這麼青睞中國的科技人員,7位華人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
    2月6日,美國國家工程院選舉產生87名新院士和18名國際院士。史丹福大學教授李飛飛等6位華人學者當選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星微電子公司董事長鄧中翰當選國際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成立於1964年,至今院士總數達到2309人,國際院士達到281人。在今年10月4日於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舉行的美國國家工程院年度會議上,新當選院士將正式獲頒證書。範欽強:美國高平科技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1985年,範欽強與合作夥伴一起創辦了高平科技公司。
  • 6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新華社華盛頓5月3日電(記者周舟)美國國家科學院近日公布新增選院士和外籍院士名單,其中6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這6名華人科學家分別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神經生物學系教授丹揚、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神經學系教授傅嫈惠、布朗大學工程學院教授高華健、耶魯大學細胞生物學和遺傳學系教授林海帆、麻省理工學院神經科學教授張鋒以及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系教授文小剛。
  • 清華大學6位教師8位校友新當選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
    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公布了2019年院士增選結果。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李景虹、醫學院教授董晨、生命學院教授謝道昕和航天航空學院教授鄭泉水共4位教師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鄭緯民、建築學院教授莊惟敏共2位教師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此外,還有8位校友分別獲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
  • 18位華人學者當選2020年美國發明家科學院院士
    近日,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Inventors, NAI)公布了2020年新當選院士名單,共174名學者當選,其中含華人學者18位。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成立於2000年,是由美國及國際大學、政府及非牟利研究機構組成的非牟利會員組織,擁有超過4000名個人發明家會員。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士(NAI Fellow)是美國授予學術創新發明家的最高榮譽。
  • 華人科學家張翔將掌港大:系美國家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
    據香港媒體12月1日報導,香港大學校長遴選委員會11月30日推薦著名華人科學家、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張翔為港大下任校長。香港明報新聞網報導稱,香港大學校長馬斐森將於明年1月離任。校長遴選委員會11月30日從4名入圍人選中推薦華人光電學家、加州大學柏克利分校機械工程學教授張翔為下任校長。報導稱,另外3名人選分別為美國和英國的學者,以及一名港大高級教員。校長遴選委員會30日開會商議,最後以7比4暗票表決,推薦張翔接替校長。
  • 2018年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揭曉,張鋒、陳剛教授等6位華人入選
    4月18日,美國人文與科學院正式公布了2018年當選的院士名單,共有177位院士和36位外籍院士當選。名單中的華人學者共有4位。來自中國本土的學者2人,分別為南開大學校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原院長、北京協和醫學院原校長曹雪濤和北京大學中文系資深教授袁行霈。
  • 孫彤校友入選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
    哈工大報訊(記宣/文)9月22日,英國皇家工程院(Roy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公布2020年新選院士名單,新當選的50位院士和3位外籍院士中有7位華人學者,其中唯一的女性是哈工大校友、英國倫敦大學城市學院孫彤教授。校長周玉為孫彤校友發去賀信。
  • 【重磅】7位華人當選今年美國院士 生物領域獨霸5席
    北京時間4月29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布2015年新增院士名單,新增美國國家科學院士84位,外籍院士21位,他們來自15個不同國家。
  • 祝賀:武漢大學6位校友當選兩院院士、3名教授入選國家傑青!
    武漢大學6位校友當選兩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日前公布了2019年新當選院士名單。其中,武漢大學校友董晨、毛明、張躍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校友舒印彪、陳軍、王橋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發表論文240餘篇,2014至2019年連續六年入選湯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學家。2009年獲得美國免疫學家協會BD Bioscience研究者獎,2011年獲得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2019年先後獲得國際細胞因子與幹擾素協會「BioLegend-William. E. Paul細胞因子傑出研究獎」 和吳階平基金會醫藥創新獎等。
  • 工程院增選33名新院士 3位港臺科學家當選
    這次增選後,中國工程院院士總數達到721人。據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旭日幹介紹,新當選院士的平均年齡為60歲,其中50歲以下的7人,佔新當選院士人數的21%。年齡最小的44歲。新當選院士中有7位是工作在廠礦、企業第一線的工程技術專家,有1位為女性。中國工程院院士是國家設立的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
  • 清華大學吳建平教授入選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
    新中國成立70周年前夕,英國皇家工程院9月30日宣布,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計算機系主任吳建平教授當選2019年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給出的當選理由是:"吳建平教授在中國乃至亞太地區網際網路的開發和發展中做出了傑出貢獻並產生了重要國際影響,還在國際網際網路體系結構工程和關鍵技術領域取得了開創性成果。"成立於1976年的英國皇家工程院(Roy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RAE)是英國工程學界的最高學會,由工程科技各領域的專家組成。
  • 恭喜,這七位華人教授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近日,美國藝術與科學院新當選院士名單公布,七位華人教授科學家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1780年5月4日成立, 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院士機構之一,同樣也是美國地位最為崇高的榮譽團體之一。美國藝術與科學院現有院士4000於名,外籍榮譽院士600於名,包括250名諾貝爾獎得主以及60多位普立茲獎得住。每年審議1300左右院士候選人,每年約250人正式當選院士。
  • 7位華人當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院士
    點擊查看 2018年10月16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Medicine,NAM)公布了2018年新當選的院士名單,包括75名正式成員和10名國際成員。其中,柴洋、傅嫈惠、廖敏妃、林希虹、王曉斌、遊景威、梁卓偉等七位華人學者入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