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倪思潔
當地時間4月27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布新晉院士名單。
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曹曉風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此外,還有6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分別為Howard Chang、程亦凡(Yifan Cheng)、黃永剛(Yonggang Huang)、華泰立(Terence Hwa)、 曹穎(Doris Y. Tsao)和楊麗笙(Lai-Sang Young)。
美國國家科學院是美國科學界最高榮譽機構。本年度新增選120名院士和26名外籍院士。至此,美國國家科學院在職院士總數達到2403人、外籍院士501人。
以下為此次入選的華人學者名單:
曹曉風
植物表觀遺傳學家,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201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6年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院士,2019年當選歐亞科學院院士。長期從事植物表觀遺傳學研究。
Howard Chang
分子生物學家,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教授、個人動態調控組中心主任、霍華德·修斯醫學(HHMI)研究員。2017年當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院士,2018年獲美國國家科學院分子生物學獎。致力於基因組學研究。
程亦凡
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家,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教授、霍華德·修斯醫學(HHMI)研究員。2019年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致力於利用冷凍電鏡方法開展大分子配合物三維結構研究,將電子檢測相機引入,使得單粒子冷凍電鏡技術從低解析度提升到原子結構測定,為冷凍電鏡技術的發展帶來技術突破。
黃永剛
固體力學家,美國西北大學教授。2010年當選歐洲科學與藝術院院士。2017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致力於研究材料和電子器件的力學行為,開創了可延展無機電子器件領域,創立了基於微觀機制的應變梯度理論。
華泰立
理論生物物理學家,美國加利福利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物理學系及生物物理中心教授。致力於採用理論和實驗相結合的方法來闡明生命系統的組織原理,以大腸桿菌為模式生物進行數量和系統生物學研究。
曹穎
神經生物學家,加州理工學院教授、霍華德·修斯醫學(HHMI)研究員。因為在揭示靈長類動物大腦視覺神經機制方面的成就,獲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2018年度「天才獎」。
楊麗笙
數學家、動力學系統理論專家,紐約大學教授。2004年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致力於動力系統研究,並將研究範圍擴大到理論神經科學領域,通過與神經科學家們合作揭示視覺的形成原理。
參考資料:
1.http://www.nasonline.org/news-and-multimedia/news/2020-nas-election.html
2.http://casad.cas.cn/sourcedb_ad_cas/zw2/ysxx/smkxhyxxb/201512/t20151224_4502240.html
3.http://sourcedb.genetics.cas.cn/yw/zjrc/pgr/200907/t20090731_2287246.html
4.https://profiles.stanford.edu/howard-chang
5.https://profiles.ucsf.edu/yifan.cheng
6.https://news.whu.edu.cn/info/1002/53774.htm
7.https://www.mccormick.northwestern.edu/research-faculty/directory/profiles/huang-yonggang.html
8.http://casad.cas.cn/sourcedb_ad_cas/zw2/ysxx/wjysmd/201711/t20171130_4625320.html
9.https://physics.ucsd.edu/Directory/Person/71
10.https://www.bbe.caltech.edu/people/doris-y-tsao
11.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8/10/418332.shtm
12.https://math.nyu.edu/people/profiles/YOUNG_Lai-Sang.html
13.https://www.amacad.org/person/lai-sang-young
編輯 | 宗華
排版 | 華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