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位華人科學家入選美國科學院,她是唯一中國籍,不把愛國停嘴上

2020-12-17 騰訊網

近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布了最新一批入選院士名單,其中共有7名華人科學家入選,可喜可賀的同時,心中難免也有點遺憾,因為入選的華人科學家中,只有1位女性科學家依舊保留中國籍,她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博士生導師曹曉風教授。

曹曉風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中學就讀於北大附中,優質的學習環境和先進的教學理念,培養了她勇於創新、敢於負責的品德,為她後續走上科研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石。通過高考,她以優異的成績被北京大學錄取,大學畢業後,她在中國農業大學攻讀碩士學位。後來,再次回到母校北大,在生命科學學院攻讀博士學位。讀博期間,由於表現出色,她獲得了去世界頂尖生物學實驗室英國約翰·英納斯中心學習的機會。

在約翰·英納斯,年輕的曹曉風見到了世界最前沿科學的魅力,這裡的教授對她的科研工作也給予一致好評,希望她繼續留下來深造。曹曉風放棄了,而是前往美國與丈夫團聚,在她看來家庭和諧美滿幸福,夫妻雙方都要學會互相讓步,這一次她選擇隔著丈夫的腳步前進,有舍有得。

曹曉風從英國來到美國是因為「小家」,而在美國生活了6年後,她因為「大家」選擇毅然回國。她在美國做科研也順風順水,擁有一片大好前景。可是,自從她親眼看到美國同事對美國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漠不關心,而「911事件」卻讓實驗室最懶散的美國同事願意花4個小時排隊獻血,她突然明白:科學沒有國家,科學家是有祖國的,愛國絕不能停留在嘴巴上。2003年,曹曉風毅然放棄了美國優厚的科研待遇,回到祖國。

曹曉風回國後加入了中國科學院,幾乎是白手起家,開始只能在玉米儲藏室改造出來的臨時實驗室做科研。儘管起步艱難,她還是咬牙堅持、迎難而上,潛心研究,用十年時間打造了一篇關於植物溫敏的論文,贏得國際美譽。曹曉風用行動詮釋愛國,其他同時入選的6位華人科學家又是什麼情況?

他們的情況大致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原來擁有中國籍,後來因為留學深造、出國做科研等,改換了國籍;還有一種就是從小跟著父母去了美國,從小在那裡長大。畢業於北京大學力學系的黃永剛教授就是因為便於在美國做科學研究,改換國籍的代表。他從北大畢業後,選擇留學深造,被哈佛大學錄取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之後便一直留在美國工作,如今已經成為美國西北大學教授。進入21世紀,國內科研環境得到極大改善,黃永剛教授先後接受了西南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湘潭大學的名譽教授之職,還是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出生中國大陸、成長於美國的女科學家曹穎是這次華人科學家入選名單中最年輕的一位。她在4歲的時候就來到了美國,父親是一位數學家,母親是一位程式設計師,當時美國優厚的科研環境吸引他們舉家遷徙,在馬裡蘭州定居。由於受家庭氛圍的薰陶,曹穎從小就對科學十分感興趣,就讀於加州理工大學,於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還曾經獲得過被譽為「天才獎」的「麥克阿瑟獎」,目前是加州理工學院陳天橋雒芊芊腦科學研究學院的主任,前途似錦。

看過這份最新入選美國國家科學院的華人科學家名單,讓人感慨良多。我們欽佩放棄國外優厚科研條件,毅然回國的科學家,同時,也感嘆幾十年前因為國內科研環境,從而流失了許多出類拔萃的科學家。不過,我們也看到隨著我國經濟飛躍,國力增強,科研環境大幅度提升和改善,也有越來越多的海外華人科學家回流,重新投入祖國的懷抱,相信以後還會有更多的學者回來。對此,你怎麼看?

相關焦點

  • 7位華人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新晉院士,來看看他們研究什麼
    美國國家科學院是美國科學界最高榮譽機構。本年度新增選120名院士和26名外籍院士。至此,美國國家科學院在職院士總數達到2403人、外籍院士501人。 以下為此次入選的華人學者名單:
  • 7位華人學者入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布新晉院士名單
    作者 | 倪思潔 當地時間4月27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布新晉院士名單。 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曹曉風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 美國科學院2020新晉院士名單發布!6位華人學者入選
    她與所帶領的團隊累計發表同行審議的SCI論文100多篇,其中以通訊或第一作者在Science、Nature Genetics 、Current Biology、Cell Research、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 和Plant Cell 等國際著名刊物上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50餘篇。
  • 李飛飛等7位華人入選美國工程院院士!其中兩人畢業於中科大
    但聽起來又是那麼的高大上!院士這個頭銜可以說是科研領域的最高的榮譽,有很多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國家的科研事業,把自己奉獻給了祖國,但是最終也不一定能夠拿到院士這個頭銜,而院士也是一個終身的榮譽。7名華人入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就在前天,美國國家工程院公布了今年新一屆的院士名單。而此名單中共有18名外籍院士,而這18人中,有七位華人科學家:李飛飛丶鄧中翰丶範欽強丶張婕丶曾亮丶俞九平丶劉鎮欽等。並且這七位華人科學家,都畢業於世界頂尖的名校。
  • 傑出華人科學家新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當地時間4月29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在華盛頓宣布,增選84名院士和21位外籍院士,傑出華人科學家、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教授陳志堅以其在分子生物學領域的開創性研究成果當選。 當選的消息公布後,陳志堅在第一時間收到了上百封來自各方面向他祝賀的郵件,他所在的得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專門為他舉行了慶祝活動。
  • 恭喜,這七位華人教授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近日,美國藝術與科學院新當選院士名單公布,七位華人教授科學家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1780年5月4日成立, 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院士機構之一,同樣也是美國地位最為崇高的榮譽團體之一。美國藝術與科學院現有院士4000於名,外籍榮譽院士600於名,包括250名諾貝爾獎得主以及60多位普立茲獎得住。每年審議1300左右院士候選人,每年約250人正式當選院士。
  • 【重磅】7位華人當選今年美國院士 生物領域獨霸5席
    北京時間4月29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布2015年新增院士名單,新增美國國家科學院士84位,外籍院士21位,他們來自15個不同國家。
  • 6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新華社華盛頓5月3日電(記者周舟)美國國家科學院近日公布新增選院士和外籍院士名單,其中6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這6名華人科學家分別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神經生物學系教授丹揚、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神經學系教授傅嫈惠、布朗大學工程學院教授高華健、耶魯大學細胞生物學和遺傳學系教授林海帆、麻省理工學院神經科學教授張鋒以及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系教授文小剛。
  • 7位中國學者入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名單公布
    近日,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在官方網站上公布了新增選院士名單,來自全球22個國家和地區的37位科學家入圍,其中有7位來自中國大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成立於1983年11月,是非政府、非政治和非營利性的國際科學組織,致力於支持和促進發展中國家的科學研究。
  • 7位華人當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院士
    點擊查看 2018年10月16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Medicine,NAM)公布了2018年新當選的院士名單,包括75名正式成員和10名國際成員。其中,柴洋、傅嫈惠、廖敏妃、林希虹、王曉斌、遊景威、梁卓偉等七位華人學者入圍。
  • 湯森路透發布2016諾獎預測,兩位華人科學家入選
    此外,因為基因編輯研究而備受矚目的麻省理工學院華裔科學家張鋒教授,以及前不久斬獲100萬美金未來科學大獎的香港中文大學盧煜明教授入選。自 2002 年以來,每年發布的引文桂冠獎已成功預測了39 位諾貝爾獎得主,其中物理學和經濟學獎已經連續三年預測成功。
  • 2018年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揭曉,張鋒、陳剛教授等6位華人入選
    4月18日,美國人文與科學院正式公布了2018年當選的院士名單,共有177位院士和36位外籍院士當選。名單中的華人學者共有4位。美國人文與科學院(又譯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美國文理科學院,全稱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簡稱American Academy或AAAS)於1780年5月4日由麻薩諸塞州立法機構批准成立,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獨立學術團體和政策研究中心,首任院長為美國第一任副總統及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
  • 恢復高考40年,大陸高校走出30位美國科學院院士!(公號回復」大陸美國科學院士」下載PDF典藏版)
    共有六位華人學者入圍,其中四位是在中國大陸完成本科教育後赴美深造的。同時,他是名單中唯一的生物醫學工程學者,也是最年輕的科學家;2016年3月,獲得加拿大蓋爾德納國際獎;2016年9月21日,入圍湯森路透化學領域「引文桂冠獎」,被視為諾貝爾獎的熱門人選。2017年晉升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理學院終身教授。2017年8月15日,張鋒獲阿爾伯尼生物醫學獎,成為歷史上第二名獲得此獎項的華人學者。
  • 唯一華人,「四院院士」戴宏傑入選諾獎指標「引文桂冠」獎
    9 月 23 日,擁有 Web of Science、InCites 等著名論文及期刊索引平臺的科睿唯安公司(Clarivate Analytics)宣布了 2020 年「引文桂冠獎」得主,預測在今年或未來可能獲得諾獎的科學家。共有 24 位科學家入選,其中包含知名華人學者戴宏傑。
  • 華人科學家袁鈞瑛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據新華社華盛頓5月2日電(記者林小春)美國國家科學院2日公布了今年新增選院士和外籍院士名單,哈佛大學華人分子生物學家袁鈞瑛教授當選院士。袁鈞瑛以研究細胞凋亡的分子機理而知名,是國際學術界公認的細胞死亡研究領域裡的權威。
  • 葉傑平入選、華人佔4成,2020年ACM傑出科學家榜單出爐
    今年,共有64位科學家上榜,其中華人學者入圍26位,佔據榜單4成之多!  其中便有貝殼找房葉傑平、清華大學崔鵬等知名學者。    要入選ACM傑出科學家,要求入選者至少有 15 年的專業經驗,並且在過去10年中至少5年具有ACM專業會員資格。  而評選比例,ACM 傑出科學家不超過 ACM 會員的10%。
  • 從清潔工到斯坦福教授,她一路開掛再當選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
    來源:募格學術、新智元、NAM、 新京報、環球人物近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在年度會議上宣布了新入選的90名正式成員和10名國際成員。祝賀:莊小威等5位華人當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院士,王辰當選外籍院士!
  • 「網癮少女」顏寧入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她微博畫風是...
    美國當地時間4月30日,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公布新入選的院士名單,共有100名美國本土科學家以及25名外籍科學家入選。中國科學家顏寧入選25名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名單。
  • 550萬在美華人數據全公開,88%中國籍博士留在美國!
    截止到2019年,在美華人大約550萬,54%成年華人有大學文憑,51%華人從事專業技術、管理等工作。 美國科學院、工程院、醫學院、文理院四院 華人院士共約300餘人,美國 八大常春藤高校華人教授超過320餘人。
  • 施一公簡歷: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圖)
    光明網教育5月1日消息美國當地時間4月30日,美國科學院發布消息,清華大學教授施一公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此前的25日,他還當選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外籍院士。  同時,千人計劃學者、耶魯大學終身冠名教授鄧興旺和陳雪梅、Yang Wei等三名華裔美籍科學家,當選為美國科學院新科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