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十年:由「限」到「禁」有多遠?

2020-12-12 中國搜索

面對日益威脅生態環境的塑料廢棄物,世界各地都在行動。近日,歐洲議會對歐盟委員會的禁止一次性塑料製品的提案一讀審議通過,該提案可稱為歐洲版的「禁塑令」。提案要求從2021年起,歐盟範圍內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餐具、棉籤、吸管等一次性塑料製品。這再次引起人們對塑料廢棄物的關注。

危害波及深遠

數據顯示,全球平均每分鐘消耗塑膠袋100萬個,每年塑料消費總量達到4億噸。然而,目前只有14%的塑料包裝得到回收,而最終有效回收的只有10%。更可怕的是,塑料降解需要200-1000年的時間,填埋還會導致土壤汙染,並且長期無法恢復。而那些沒能得到妥善處理的塑料廢品飄散在海洋,已經造成每年超過10萬隻海洋動物因被塑膠袋纏住或誤食塑料廢品而死亡。

塑料廢物造成的危害波及面廣,經由水源、土壤和食物,進而影響人體健康。就在歐盟發布「禁塑令」之前,據《紐約時報》報導,10月22日,在維也納舉辦的歐洲聯合胃腸病學周上公布了一項研究成果,該研究首次確認人體內發現了多達9種不同種類的微塑料,其中的成分包括聚丙烯(PP)和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它們都是塑料瓶和瓶蓋的主要成分。所謂微塑料,就是長度小於0.5毫米的塑料碎片。通過各種各樣的途徑,微塑料已在侵入人體。儘管這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影響尚不明確,但倫敦國王學院環境健康科學家史蒂芬妮·懷特認為,微塑料是否在人體內留下相關化學汙染,是否會在人體組織內逐漸累計起來,這些問題都值得關注。

從「限」到「禁」

今年恰好是中國實施「限塑令」10周年。如今,出門購物隨身攜帶可重複使用的購物袋,已成為不少人的習慣。對於「限塑令」的成效,國家發改委在2013年曾給出一組數據:超市、商場的塑料購物袋使用量在「限塑令」實施的五年間普遍減少三分之二以上;全國主要商品零售場所塑膠袋使用量累計減少670億個。這相當於節約石油60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000萬噸。

然而,正如《科技日報》在報導中指出:「我們對塑料的無限依賴給了它無孔不入的機會。」隨著快遞、外賣行業的蓬勃興起,針對零售領域的「限塑令」的意義逐漸弱化。因為當年的「限塑令」一是禁止生產超薄塑膠袋,二是禁止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而據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再生塑料分會副會長、秘書長王永剛介紹,源頭上的控制使超薄塑膠袋被淘汰了,塑膠袋的質量變好了,但人們的消費習慣並沒有改變。的確,兩三角錢的塑膠袋現在並不會給消費者帶來過重的負擔,以至於有媒體詬病「限塑令」扭曲成了「賣塑令」。

為了進一步實現環保的目標,對待塑料廢物,中國已經有部分地區向前邁進了一步。2008年,海南開始嘗試「禁塑」;2009年,雲南也試水「禁塑」;2015年,吉林成為全國第一個下達全面「禁塑」規定的省份。從「限」到「禁」,意味著治理力度的提升、輻射面的擴展。只有從生產環節切入,兼顧消費環節的管控,才能以組合拳打擊塑料廢物帶來的白色汙染。

「禁塑」帶來新機遇

歐盟此次公布的「禁塑令」有一點值得注意,那就是禁用一次性餐具、棉籤、吸管等一次性塑料製品後,這些用品將由紙、秸稈或可重複使用的硬塑料替代。2018年夏天,連鎖咖啡店星巴克宣布,全球所有店面將在2020年前淘汰一次性塑料吸管。當時新聞一出,就登上微博熱搜,熱心網友紛紛熱議。其實星巴克早有準備,研發出了無吸管杯蓋——杯口留有一個拇指印大小的淚滴狀出水口,杯蓋一端微微翹起,沒有吸管也可以方便飲用。同時,星巴克還將為冷飲提供紙質吸管。這一系列的替代品證明,「禁塑令」不僅對自然環境和人類健康有百利,更無害於企業正常經營,只要善於發現、善於創造,就會有新的機遇。

在中國,廢棄塑料回收面臨著成本高、研發難度大、企業利潤低等困境。這給一些粗放經營塑料回收的黑作坊留下了可乘之機,造成了一些再循環過程中的二次汙染。不過,伴隨著中國環保意識的提高,中國在物資再生領域大有可為。王永剛表示:「中國現已形成了再生塑料和再利用的完整產業鏈,很多領域在國際上也是領先的,重視這個行業、加大政策傾斜,相信必將有良好的前景。」(綜編/吳正丹)

來源:海外網

相關焦點

  • 「限塑令」已過十年,為什麼屢限不止?
    10年間,超市、商場執行「限塑令」比較到位,農貿市場免費塑膠袋依然隨處可見,讓「限塑令」遭遇「執行難」的尷尬。由於新業態的發展,快遞包裝、外賣飯盒……又出現了塑料垃圾回潮現象。有人說,「限塑令」該升級了。
  • 從「限塑」走向「禁塑」!新「限塑令」上線
    最近的社交媒體上,時不時會有網友這麼吐槽。但其實,這真不是店員的失誤。麥當勞中國近日宣布,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近千家餐廳將率先停用塑料吸管。麥當勞不「管」了,不是突發奇想,而是呼應升級的新「限塑令」。你我多年來用吸管「吸溜」飲料的習慣,或許也要改變了。
  • 叮咚快評|「限塑令」升級為「禁塑令」,意義何在?
    注意,不是「限塑」,而是白紙黑字的「禁塑」。這在我國的塑料製品治理進程中,是關鍵性的一步。相比2008年的「限塑令」,有幾個顯著亮點:一是突出系統性。眾所周知,以往「限塑令」主要是針對於流通使用環節。而「禁塑令」不僅聚焦於使用環節,也關注到了生產、流通、使用、回收、處置全過程,體現出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系統性和整體性,有利於建立形成治理塑料汙染的長效機制。二是強調有序性。「禁塑令」沒有不顧實際情況搞「一刀切」。
  • 新版「限塑令」 外賣快遞限用塑膠袋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新版「限塑令」 外賣快遞限用塑膠袋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19日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明確了未來一段時間內塑料汙染治理的具體時間表和路線圖。這部被稱為新版「限塑令」的文件一經發布便引發關注。
  • 「限塑令」十年,該反省的很多
    來源:羊城晚報十年前,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限塑令」,規定當年6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商品零售市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十年後的2018年年底,廣州發布意見,提及加大「限塑令」執行力度,倡導使用菜籃子、布袋子,減少包裝性廢物。「限塑令」已走過10年,用膠袋要付錢,這種觀念確實在許多大型商場深入人心。但是與這種環保倡議相抗衡的是,廣大中小型超市、店鋪和肉菜市場,沒過幾年,就重新廣泛把膠袋當做了銷售商品的標配。因此這些年來,白色汙染並未從根源上減少。
  • 新版限塑令來了:外賣快遞超市將限用塑膠袋
    《通知》規定,到2020年底,率先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連日來,記者走訪發現,武漢的部分超市、農貿市場、餐飲店等地,一次性塑料製品的使用仍然普遍。2008年,我國就曾出臺過限塑令,但效果並不理想。環保人士呼籲,國家相關部門應進一步完善和細化相應標準,讓新版限塑令更有可操作性,更見實效。
  • 「限塑令」即將升級為「禁塑令」,你準備好了嗎?
    2021年臨近,「限塑令」即將升級「禁塑令」,」相關提醒,店內牆上掛著不少設計精美的紙袋和布袋,售價從幾元到幾十元不等。「書店提供的環保袋一方面要能承重,材質有講究;另一方面會有一定的設計感,傳遞書店的品牌理念、文化感覺。」
  • 十年「限塑令」,你的「膠袋習慣」甩掉了嗎?
    自2008年6月1日正式實施,「限塑令」已走過10年,廣州執行力度如何?有評論說,這十年是「限塑令」「尬舞」的十年。「限塑令」讓大家更環保了沒?這樣的對話,市民已經習以為常——「要不要塑膠袋?」收銀員循例問。
  • 時間表來了,湖州「限塑令」升級為「禁塑令」!
    限塑升級禁塑,真的來啦近日,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等9部門結合湖州實際,制定並印發《湖州市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方案》,要求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到2020年底,全市範圍內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籤,禁止生產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到2022年底,禁止銷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這些塑料製品,禁止、限制使用!
  • 「限塑令」大限將至 蘭州市超市、藥店、餐飲行業開始行動
    「限塑令」大限將至超市、藥店、餐飲行業開始行動12月2日,五泉街道力行早市,買菜的一些市民手裡大都拎著幾個塑膠袋,這些都是攤販們免費提供的(左圖);但也有不少市民手裡拎著自備的無紡布購物袋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 裴強 攝2020年底,「限塑令」大限將至,蘭州市民的使用習慣是否能改變?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對塑膠袋的使用又是如何?近日,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 25省快進限塑令出臺禁塑令!最初源自酸奶的全降解材料不甘替補:我...
    從之前的「限塑令」到如今的「禁塑令」,對「白色垃圾」更堅決地說「不」!國內最早一批研究降解材料的同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任傑23日透露,截至本周,全國共有25個省市出臺「禁塑令」。不說別的,僅全國外賣就每天產生2000萬隻無法降解的放棄餐盒——誰來取而代之?
  • 史上最嚴限塑令進入倒計時,你準備好了嗎? —禁塑限塑、一次性塑料...
    2020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生態環境部,發布了「史上最嚴限塑令」,對需要禁止和限制使用的一次性塑料製品按照不同時間段、不同城市,不同領域,做出不同的禁塑限塑規定。2020年底是限塑令實施的重要時間節點,零售、餐飲、外賣企業作為限塑令的監管對象,須在規定的時間完成相關產品的調整和替換。
  • 限塑令十年回頭看,你家裡的塑膠袋多了還是少了
    這是限塑令發布十年後杭州一位普通市民家中的變化。限塑令要追溯到2008年6月1日,當時在全國範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也是從那時起,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
  • 十年「限塑令」肥了誰,為何越限越多?
    到超市購物沒有自帶購物袋,你會花錢買塑膠袋嗎?到菜市場買菜,你會要求攤主免費提供塑膠袋嗎?對於很多消費者來說,答案都是「會」。這就是「限塑令」實施10年後的現狀。  多名從事一次性塑料製品生產、加工、批發的從業者接受北京晚報記者採訪時透露:「限塑令」10年,一次性塑料製品似乎越用越多。
  • 20多省份發布新版「限塑令」 北京「限塑令」徵求意見
    我國塑料製品的消費量驚人。以塑料購物袋這項禁塑令重點管制的對象為例,據中國塑協塑料再生利用專業委員會統計,我國每天使用塑膠袋約30億個,截至2019年,塑膠袋年使用量超過400萬噸。而外賣和快遞正在加劇這一問題。據統計,中國快遞塑料包裝每年消耗量約為180萬噸,外賣塑料包裝為50多萬噸。  北京:嚴控塑料汙染 「限塑令」徵求意見  從2008年開始,我國限塑令已經實施12年。
  • 專家解讀 | 關於「禁/限塑令」助力解決海洋塑料垃圾問題的思考與...
    專家解讀 | 關於「禁/限塑令」助力解決海洋塑料垃圾問題的思考與建議北極星固廢網  來源:《環境保護》  作者:李歡 史文卓 王菲菲 沈茜 賀亞楠 鄧義祥 雷坤 李道季 安立會  2020/12/11 13:47:05  我要投稿
  • 讓「共享購物袋」助力限塑「一路走好」
    (12月5日新華網)<br/><br/>  其實,早在2008年我國就開始實施「限塑令」。但如今12年多的時間過去了,「限塑令」不但沒有「見成效」,反而成了「一紙空令」。在商場、農貿市場等場所,包括快遞、外賣等行業,塑膠袋的使用量倒是不減反增。尤其在商場裡,塑膠袋由原先免費贈送改為有償使用後,不但提高了商場的經濟收入,而且也使塑膠袋使用「合法化」「市場化」。
  • 外賣快遞超市將限用塑膠袋!新版「限塑令」來了,你做好準備了嗎?
    因為農貿市場的塑膠袋不收費,即使有一些推著帆布手推車的顧客,推車裡也裝了十多個塑膠袋,「我買殺好的魚和切好的豬肉,不用塑膠袋的話,帆布手推車會被弄髒。」推著手推車的陳婆婆說。 記者隨機採訪多位商販,均表示沒有聽說新版限塑令的消息。攤販們表示,農貿市場免費提供袋子已成習慣,大家都這麼做,他們也沒辦法。
  • 國家發改委準備研究調整限塑令電商等行業或限不可降解塑料
    建議對可降解塑料產品加大補貼「」嚴格執法,制定嚴厲的處罰措施「」限塑見效有待提高,賣塑膠袋的企業和商超、外賣店賺錢了……上月,本版刊登聚焦限塑十年系列報導,引發廣泛討論。千餘名讀者在本報客戶端留言並提出了相關意見建議。限塑令於2008年6月起實施,10年來成績有目共睹,但百姓的期待是對未來工作的更高要求。
  • 「限塑令」升級:政策先行 執法依據有待跟進
    本報實習記者 張錦 記者 孟慶偉 北京報導2020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按照「禁限一批、替代循環一批、規範一批」的原則,分2020年、2022年、2025年三個時間段,分地域執行禁塑限塑任務。這是我國首次大規模地從源頭上禁限塑料製品,被視作升級版「限塑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