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省快進限塑令出臺禁塑令!最初源自酸奶的全降解材料不甘替補:我...

2020-12-22 上觀

從之前的「限塑令」到如今的「禁塑令」,對「白色垃圾」更堅決地說「不」!國內最早一批研究降解材料的同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任傑23日透露,截至本周,全國共有25個省市出臺「禁塑令」。

不說別的,僅全國外賣就每天產生2000萬隻無法降解的放棄餐盒——誰來取而代之?最終可以化為二氧化碳和水的生物基降解材料,似乎當仁不讓。但其中一些全降解材料並不甘於僅僅當「替補」,因為新發現其具有天然抑菌功能,它們大有用武之地。

【本月出省級方案並執法檢查】


不可否認,塑料、化纖等高分子材料,帶來顛覆性進步卻也帶來了「白色汙染」。今年1月19日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明確到2020年底,我國將率先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到2022年底,一次性塑料製品的消費量明顯減少,替代產品得到推廣。

而7月17日,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等9部門又聯合印發《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按下「快進鍵」——要求各地於8月中旬前出臺省級實施方案,並要求8月底前,各地要對照通知要求,啟動商場超市、集貿市場、餐飲行業等領域禁、限塑推進情況專項執法檢查。

經過半年時間之內的多部門兩次推進,目前包括上海在內的絕大多數省區市均發出實施方案,將「限塑令」升級為「禁塑令」。材料學家認為,相對於成本已做到極為低廉的塑料,儘管當下生物降解材料可能是其兩倍,但在各國各地區普遍推行禁塑行政令的背景下,成本問題在某種意義上已經「迎刃而解」。

【稻草、秸稈變身尿布、衣物】


如何取之於自然,還之於自然?那就是基於生物質開發可以天然降解的綠色材料。每個人身上都有乳酸,運動時肌肉就產生著乳酸。因為最早在酸奶裡被發現,它就一直被稱為乳酸。事實上,手術縫合線、骨釘等醫用材料,都是乳酸合成的聚乳酸材料。

任傑教授介紹,乳酸作為生產聚乳酸的原料,經歷了更生態更環保的迭代,使得聚乳酸材料在生物降解材料中性價比更好。其第一代來源,取自玉米等農作物;為不再「與人爭糧、與糧爭地」,第二代來源變為木薯、甜高粱、甘蔗等非糧農作物;而最新的第三代來源,則利用稻草、秸稈等纖維素。

「聚乳酸材料不僅透氣性好,還新發現具有天然抑菌功能,」任傑介紹,「因此,從女性衛生用品,到嬰兒『尿不溼』,都可以採用這種材料。」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從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舉行的2020生物降解材料高峰論壇了解到,如今,聚乳酸材料正成為海內外各大廠商競相研發的「新材料」。

比如,不僅在食品領域,雀巢將聚乳酸材料應用於膠囊咖啡機中的包裝材料;在衛生領域,雲南白藥將乳絲材料應用於衛生護理用品,更進一步的織物方面,耐克將親膚性的乳絲材料用於運動服飾,計劃2025年前以生物基纖維材料全面替代化纖。甚至兒童玩具方面,樂高宣布第三代玩具原料將採用聚乳酸材料。

【應需催生逾400萬噸新產能】


不過,新型的生物塑料材料與傳統塑料相比,還存在兩個數量級的推廣普及差距。數據顯示,目前,全世界生物基全降解材料年產量達百萬噸水平,而塑料材料則達數億噸之多。

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綠色化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史吉平研究員根據行業分析報告認為,儘管目前國內產能還未釋放,但到2030年,全國可降解塑料的需求量將超過400萬噸。

目前,國內相關上市公司達15家。加之更多投入這條「材料線」的供應商,屆時新增產能就將超過總需求量,其中新建產能最多的企業可達年產130萬噸。史吉平表示,在上海如復命環保等企業擁有自主研發的完整產品線,全生物降解材料可廣泛應用於農膜、快遞包裝、外賣、商超、醫藥、生活用品等方面,可以廣泛取代日常生活中一次性塑料製品。

而且,這類擁有技術專利的材料降解時間僅需60到180天,還可根據不同行業和企業需求,對材料性能和降解時間進行專項定製。復命(上海)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孫興廣表示,「從2007年的『限塑令』到今年的『禁塑令』,可降解材料迎來了黃金髮展期,並尚存巨大提升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世界上農用薄膜使用面積最大的國家,中國已佔世界地膜覆蓋面積90%,造成農業領域三大面源汙染之一。今年9月1日起,國家實施《農用薄膜管理辦法》,也支持生產、使用全生物降解農膜。

相關焦點

  • 向「白色汙染」宣戰 南樂在河南省先出臺「禁塑令」
    祝傳鵬攝向「白色汙染」宣戰,在全省率先出臺「禁塑令」——從「限塑」到「禁塑」,南樂底氣在哪兒?記者 孫華峰 祝傳鵬 何心悅 王聰石油基塑料的發明被稱為「20世紀最偉大,也是最糟糕的發明」,在方便人們生活的同時,也帶來大量白色垃圾。
  • 「禁塑令」倒計時:不可降解塑膠袋將禁用,哪些行業迎「大考」?
    事實上,早在2020年1月16日,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就對限塑做了更高也更為明確的要求,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而這份「禁塑令」也被行業內稱為「史上最嚴禁塑令」。在此背景下,全國各地省、市紛紛響應中央的號召,陸續出臺了相關的措施。2020年3月,河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吉林省發布了該通知;時隔一月,青海省、天津市、西藏自治區也跟上了「禁塑」的節奏;5月,雲南省、廣東省和山東省加入「禁塑」陣容;此外,河南省、浙江省、山西省、重慶市、內蒙古自治區、江西省、上海市、福建省、甘肅省、貴州省……也均加快了禁塑令執行的腳步。
  • 海南省出臺「禁塑令」
    本報海口2月20日訊(記者周曉夢 實習生梁慶豪)「禁塑令」來了。我省出臺《海南省全面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到2025年底前,全省全面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列入《海南省禁止生產銷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名錄(試行)》(以下簡稱《目錄》)的塑料製品。
  • 叮咚快評|「限塑令」升級為「禁塑令」,意義何在?
    「明年起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衝上熱搜!日前,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規定明年起「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注意,不是「限塑」,而是白紙黑字的「禁塑」。這在我國的塑料製品治理進程中,是關鍵性的一步。相比2008年的「限塑令」,有幾個顯著亮點:一是突出系統性。眾所周知,以往「限塑令」主要是針對於流通使用環節。
  • 海南公布「禁塑令」:2025年底前全面禁塑
    中新網海南新聞3月4日電 澳門《濠江日報》、菲律賓《商報》、臺灣《中國時報》、泰國《星暹日報》、柬埔寨《柬華日報》採用中新社海南分社稿件,題目:海南公布「禁塑令」:2025年底前全面禁塑  中新社海口2月21日電 (記者 王子謙)海南省生態環境保護廳21日召開發布會宣布,海南省自2019年起分種類分階段逐步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
  • 江蘇落實最強「限塑令」 國產塑代材料發展如何?
    財聯社8月20日訊,近日,江蘇省發改委、省生態環境廳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意見》。對於餐飲、快遞和商超等相關行業,《意見》明確,到今年底前,將禁用不可降解塑料餐具。政策已經「動起來」。最強「限塑令」之下,華西證券認為,塑代材料迎來了最佳紅利期。
  • 最強限塑令:商超禁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限塑令中,最為重要的政策有兩條:一是在全國範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即日常所說的超薄塑料購物袋;二是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  限塑令實施13年來,居民使用塑膠袋的習慣並未改變,限塑令只是演變成了「購塑令」。塑料垃圾的戰場也已經向網際網路,電商、快遞和外賣行業轉移。
  • 時間表來了,湖州「限塑令」升級為「禁塑令」!
    限塑升級禁塑,真的來啦近日,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等9部門結合湖州實際,制定並印發《湖州市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方案》,要求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那麼問題來了禁塑後要用什麼進行替代呢《實施方案》也已經安排上啦《實施方案》指出,全市要大力推廣應用綠色替代產品。在商場、超市、集貿市場、藥店、書店等場所,推廣使用環保布袋、紙袋、菜籃等非塑製品和可降解購物袋,推廣使用生鮮產品可降解包裝膜(袋)。
  • 海南最嚴「禁塑令」實施,25家企業和個人...
    史上最嚴「禁塑令」真的來了。 12月1日,《海南經濟特區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規定》正式實施,這意味著海南正式全面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袋、塑料餐飲具等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
  • 「限塑令」即將升級為「禁塑令」,你準備好了嗎?
    2021年臨近,「限塑令」即將升級「禁塑令」,今年84歲的牛先生購買了一些冷凍食品,結完帳後,他拿出兩個自備的袋子:「這樣的習慣已經堅持了好幾年,我很少用不可降解的塑膠袋。」一些小型商戶,也開始積極迎接「禁塑令
  • 史上最嚴限塑令進入倒計時,你準備好了嗎? —禁塑限塑、一次性塑料...
    2020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生態環境部,發布了「史上最嚴限塑令」,對需要禁止和限制使用的一次性塑料製品按照不同時間段、不同城市,不同領域,做出不同的禁塑限塑規定。2020年底是限塑令實施的重要時間節點,零售、餐飲、外賣企業作為限塑令的監管對象,須在規定的時間完成相關產品的調整和替換。
  • 從「限塑」走向「禁塑」!新「限塑令」上線
    麥當勞不「管」了,不是突發奇想,而是呼應升級的新「限塑令」。你我多年來用吸管「吸溜」飲料的習慣,或許也要改變了。中國自2008年起實施「限塑令」以來,12年過去了,國家發改委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塑膠袋使用量年均增速已由2008年前一度超過20%下降為3%以內。但增速一直為正也表明,塑膠袋的使用仍在持續增長。日常生活中,廉價便捷的塑膠袋依然大行其道。為了招徠顧客,農貿市場裡的塑膠袋仍以免費使用為主;而在塑膠袋有償使用的大型超市,不少人也願意花幾毛錢買個方便。「限塑令」也因此一度被稱為「賣塑令」。
  • 新版限塑令出臺在即,這個產業將迎來黃金期
    在中國,儘管2008年就開始施行「限塑令」,但隨著網際網路經濟的興起,舊版的「限塑令」不斷遭遇新的難題,效果也大打折扣。所以新版「限塑令」的出臺受到了更廣泛的期待。「目前相關部門正在修訂2008版限塑令,不久後會公布。」一位接近政策制定的人士表示。據他介紹,塑膠袋、餐盒、農用地膜等一次性塑料製品將被全部替代。
  • 「禁塑令」最大受益者長鴻高科:被忽視的新材料隱形冠軍
    在各地「限塑令」、「禁塑令」的政策驅動下,PBAT等高性能新材料的滲透率有望快速提升,未來市場規模達500萬噸以上,長鴻高科有望在原有業務(高端橡膠)基礎上大幅增厚業績。中信證券甚至給出了2021、2022年業績翻倍,2022年以後持續高增長的業績預期。
  • 成都最強限塑令: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塑料吸管「拜拜」
    禁用「倒計時」:發布成都版「史上最強限塑令」今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被稱為「史上最強限塑令」,此前,北京、上海、海南等多地都加快了推進限塑令執行的腳步,成都此次出臺的《方案》,將是成都版「史上最強限塑令」。
  • 「禁塑令」影響,可降解塑料行業迎來快速發展!
    原標題:「禁塑令」影響,可降解塑料行業迎來快速發展!根據商務部公布的禁塑限塑階段性任務目標,禁塑限塑料有了明確的時間表。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生物降解塑料由於其接近普通塑料的性能及環保性,預計將成為此次禁塑料令的首選替代材料。
  • 17省份發布「限塑令」 萬華化學等龍頭企業進軍可降解塑料行業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17省份發布「限塑令」 塑料行業如何洗牌作者: 馬晨晨[ 上半年,海南共生產銷售了128.2噸環保替代品。此外,海南禁塑工作管理平臺也已開始運行。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這是自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之後,發布「限塑令」新規的第17個省份。儘管各省份動作頻出,步調卻不盡一致。第一財經記者調查發現,塑料行業中資金雄厚的龍頭企業多已布局可降解塑料生產線,甚至出現集體股價暴漲。
  • 江蘇升級版「限塑令」出臺 可降解塑膠袋廠家迎來火爆詢價
    現代快報記者探訪發現,南京已有超市在售可降解塑膠袋, 每隻5毛到1.7元不等。可降解塑膠袋生產企業表示,最近商場、超市來詢價的特別多,而「限塑令」也帶火了生物可降解塑膠袋的原材料——聚乳酸,價格比去年漲了一倍,而且貨源緊缺。
  • 廣東限塑令實施首日:可降解購物袋一元一個有點貴
    可降解購物袋一元一個有點貴限塑令實施首日記者調查 可降解購物袋降成本是關鍵按照加碼的「限塑令」,到今年底,廣東全省範圍內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不得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
  • 新版「禁塑令」明年實行 外賣「變裝」在即
    原標題:新版「禁塑令」明年實行外賣「變裝」在即  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等9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俗稱「禁塑令」)明確指出,外賣與電商、快遞等新興領域均為塑料汙染問題突出領域,明年1月1日起,將禁用不可降解的塑膠袋、塑料餐具及一次性塑料吸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