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人們的外出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影響,此時不妨靜下心來,在閱讀中尋找足不出戶就能感受到的遼闊與自由。
東京2020官網為大家準備了一份運動員書單,裡面有健兒們面對挑戰時的樂觀、面對困境時的堅持,或許他們的故事能豐富你們的體驗。
麥可·菲爾普斯:
Beneath the surface(中文版譯名《水面之下》)
在書中菲爾普斯回顧了自己患多動症的少年時期、15歲首次亮相奧運賽場等經歷,從中可以看到他成長為奧運史上最偉大運動員之一的人生脈絡。相比於他獲得的諸多榮譽,書中記錄的點滴細節,更能幫助你認識一個真實的泳壇「飛魚」。
*本書已有中文譯本
李娜:
《獨自上場》
李娜是亞洲首位網球大滿貫單打冠軍,在書中她回顧了自己30年的人生故事,有賽場上的跌宕起伏、有賽場外的酸甜苦辣、也有站上巔峰的人生感悟。
拉菲爾•納達爾:
Rafa(中文版譯名《拉法:納達爾自傳》)
納達爾在書中回顧了從四歲時第一次拿起球拍到成為網球巨星的歷程,也分享了自己在經歷眾多國際頂級賽事後的心得,當然也有賽場之外他所珍視的家庭故事。
*本書已有中文譯本
穆罕默德·阿里:
The Greatest: My Own Story (中文版譯名《拳王阿里自傳》
拳王阿里的自傳於1980年被翻譯為中文出版,成為當時許多人認識這位拳擊傳奇人物的一個重要媒介。在書中除了記錄在拳擊運動上的挑戰和成就,阿里還回憶了在成為奧運冠軍後仍然遭受歧視的經歷。他對種族歧視的抗爭也是他在體壇之外贏得人們尊重的一個重要原因。
*本書已有中文譯本
格雷格·洛加尼斯:
Breaking the surface(中文版譯名《破水而出》)
洛加尼斯是美國跳水界的傳奇人物,一度壟斷了男子跳臺和跳板項目,但榮譽背後他的人生並非一帆風順。他在8個月大的時候被收養,在青少年時期患上讀寫障礙,在美國社會依舊保守的年代一度要隱藏自己的性取向。在書中他講述了自己如何克服這些障礙,最終勇敢站立在跳臺之上。
*本書已有中文譯本
保羅·加索爾:
Life/Vida
這本書是籃球名將加索爾和攝影師合作以英語和西班牙語雙語出版的作品。整本書耗時三年,於2013年出版,書中記錄了加索爾在球場內外的生活全貌,包括他與隊友科比的深厚友誼。科比也是書的序作者之一。
西蒙·拜爾斯:
A courage to soar: A body in Motion, a life in balance
在這本出版於2017年年初的自傳中,西蒙·拜爾斯講述了自己童年時被收養、在成長中遇到的困難。如今她是奧運四金得主以及世錦賽19冠得主,但在這些榮譽之後,她是如何克服挑戰與困難的,這本書給出了真誠的回答。
尤絲拉·馬爾蒂尼:
Butterfly: From Refugee to Olympian
在她才22歲的時候,遊泳運動員馬爾蒂尼就已經在體壇和人權歷史上留下了她的印記。2015年她和家人逃離敘利亞,他們首先抵達黎巴嫩,隨後輾轉至土耳其,在那裡乘坐一條小船前往希臘萊斯沃斯島,但是途中船的引擎出現問題,馬爾蒂尼和她妹妹不得不跳進水中並將船託引至安全的地方。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上人們為她的壯舉起身喝彩。
加布麗爾·道格拉斯:
Grace Glory and Gold: My Leap of Faith
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道格拉斯創造了歷史,她成為體操進入奧運長達116年的歷史上,首位站在個人最高領獎上的非裔美國選手。在這本自傳中她回憶了自己從初次踏上體操訓練場到成為奧運冠軍的勵志歷程。
瑪麗·科姆:
Unbreakable
印度女拳擊手瑪麗·科姆是世錦賽歷史上最成功的女拳手,她一共獲得六次世錦賽冠軍。在自傳中她回憶了自己如何衝破來自家庭和社會的限制,勇於追求自己拳擊夢想的經歷。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孫嘉暉
圖片來源:東京奧運官網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吳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