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何為教養?

2021-01-15 人民日報

何為教養?是「文化和品德的修養」,也是「表現在行為方式中的道德修養狀況」,關乎個人素養,關乎言傳身教,關乎耳濡目染,關乎無形感化……一個有教養的人,站立之處即風景。

丟下去,撿起來,

這兩個反差舉動,

帶來了一堂深刻的教養課。

近日,天津地鐵車廂內,一男乘客肆意剝起大蒜,蒜皮撒了一地。在周圍乘客頗有意見時,一名身著校服的女孩默默蹲下,把地上的蒜皮都收在手中,帶出車廂,整個過程不到5秒鐘。女孩說:「爸媽就是這麼教我的呀!」

教養,就是深知——

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被善待。

一隻迷茫的小奶貓誤入車流,一名路過的騎手發現後,怕它被車碾軋到,專門折回,在沒影響交通的情況下成功將它救起。

教養,就是不動聲色地體貼。

有教養的人,

自帶治癒他人的屬性。

成都,一位乘客坐輪椅進入地鐵。一名坐在座位上的小夥子,一隻手在玩手機,另一隻手很自然地伸手拉住了晃動的輪椅,又把腳卡在輪子下固定住輪椅,幾站過去一直沒鬆手。他說,「拉了20分鐘左右吧,就是希望輪椅不要晃走。」

這種不用說出來的美好,

就是教養,無關身份。

貴陽,一對從工地歸來的夫婦怕沾滿泥的鞋弄髒地板,丈夫便脫下鞋進商店買東西,妻子則守在門口等待。

不輕易給別人添麻煩,也是教養。

有教養的人,

一定是把別人放在心上,

是懂得推己及人的。

寧波飛西安的航班上,一位媽媽給周圍旅客每人都發了一份小禮物,並附卡片:「我是來自寧波的Wendy,我剛剛一歲半……獨自帶我的媽媽擔心我的哭鬧會打擾到您,這裡有耳塞和小糖果,希望能減輕你的困擾……」

是教養讓我們知道:

最美的不是下雨天,

是傘下撐起的世界。

福建泉州,突如其來一場暴雨,大雨滂沱。泉州七中高二一名學生為正在推車的老人撐著傘,自己卻被淋溼。

教養「事小」,總是閃現在細微處。

教養「事大」,繁衍在我們骨髓裡。

看到路邊亂放甚至倒地的單車,你會怎麼做?湖北宜昌,一名13歲中學生,花了30多分鐘將路邊橫七豎八倒地的共享單車一一扶起,擦乾淨,擺放整齊。他說:「我把它們放好了,肯定會有人願意騎它們。」

真好,願教養帶來的美好

總被教養帶來的美好所回應。

雲南一名司機看到前方有小學生騎車前行,擔心不安全,就緩緩隨在其後,用車燈為孩子照亮夜路。中途,小學生突然下車,為司機深深鞠了一躬。

生而養之,

養而教之。

教養,

一個家庭傳承給孩子的最好禮物。

相關焦點

  • 【薦讀文章】論教養
    良好的教養不僅來自家庭和學校,而且可以得之於自身。      但是必須了解,什麼是真正的教養。      我不敢貿然提供有關教養的「處方」,因為我不認為自己是教養完美的典範。不過,我倒是願意就某些想法跟讀者交換意見。
  • 【家庭教育篇·家長小課堂】何為最好的教養
    【家庭教育篇·家長小課堂】何為最好的教養 2020-03-12 21: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何為教養?必須以尊重的態度對待別人!《論教養》試講稿
    前言《論教養》是人教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第8課的課文,本文透過眾多「有教養」及「無教養」的現象,對眾多事例進行了比較、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結論,探究「真正的教養」和「優雅風度」的本質。《論教養》試講稿正文同學們,在中國古代的《三字經》中就提到過,人從小就應該習得一種規矩:接人待物處事時,應該有一種敬重的態度。蘇聯的學者利哈喬夫,也同意這種觀點,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論教養》。進一步理解「教養」的核心內涵,以及如何做一個有教養的人。
  • 身邊要是有個有教養的男生是何感受呢?
    身邊要是有個有教養的男生是何感受呢?有人說教養是虛無縹緲的東西,這並沒有明確的準則,既然沒有一定的原則判斷,那麼如何說她有教養呢?培養一個人的教養並不是說能獲得利益,而是能使你變得更好,而它每個人每個人都可以擁有的。
  • 何藍逗微博道歉,認為不懂尊重長輩,沒禮貌沒教養
    何藍逗微博道歉,不懂尊重長輩,沒禮貌沒教養何藍逗因為在綜藝上的糟糕表現受到了很多網友的批評。認為他不懂尊重長輩沒有教養,不應該在長輩說話的時候打斷。今天,何藍逗迫於壓力不得不發布了一條微博進行道歉,發文如下:對不起大家!謝謝大家的批評和建議,以後我會要求自己謹言慎行。也儘量多在這裡跟大家匯報我的改變,接受大家的監督。小編認為,年齡不是沒有禮貌的藉口,即使是一個六七歲的小孩在學校裡面老師也會三令五申,對長輩要有禮貌。更何況何藍逗已經整整20歲了,是一個成年人,她應該懂得為自己的行為和語言負責任。
  • 教養是以近代日本為首,在中國形成的規範文化,那何為教養主義?
    教養是以近代日本為首,在韓國、中國形成的規範文化。日本代表性的詞典《廣辭苑》對教養的解釋是:「①通過教育而培養;②教養有別於單純的學識、博學,而是指通過樹立某種文化理想,並據此掌握的個人創造性的理解能力或知識。」韓國的詞典中對教養的解釋與此相仿但在中國,對教養的理解主要還是「通過教育而培養」。
  • 【薦讀】天津兩名年輕法官撰寫的書籍,被司法部評定...
    【薦讀】天津兩名年輕法官撰寫的書籍,被司法部評定...: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本文原標題:《【薦讀
  • 何為教育?
    餘秋雨先生在查閱了兩百多個定義之後,概括為「文化是一種養成習慣的精神價值和生活方式,它最終成果是集體人格。」中國文化應該是我們每個中國人的人格底色。是一個中國人是必須了解和學習的。作為中國父母,這樣才能培養真正的中國未來棟梁!「長大成人」是父母對孩子最基本的期望,何為堂堂正正的一個成人?西漢典籍《素書》開篇:「夫道、德、仁、義、禮,五者一體也。
  • 中國家庭︱教養方式的階層差異從何而來
    兩個維度相結合可以界定出所有家庭的教養方式,統計結果如圖2所示。在當前全國初中學生家長中,大約27%的家長在教養孩子過程中主要表現為權威型或寬容型教養,大約40%的家長主要表現為專制型教養,大約34%的家長主要表現為忽視型教養。專制型教養與中國的社會文化背景有關。
  • 教養與教育完全是兩碼事?先有教養後談教育!
    「人而無儀,不死何為。」「滿招損,謙受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前段時間世界盃,有一個國家輸了比賽,卻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這個國家就是日本。
  • 教養無關貧富,良好的教養,是為孩子心靈世界的一盞明燈~
    教育不是教養。而「教養」含有形容一個人受教育程度的意思。是一個人的品德。最好的教養,就是不讓人難堪。有教養的孩子,從他的言行舉止就能感覺到。家教好就是最好的闡述。教養是發自內心的寬容和尊重,不是刻意標榜自己的素養,而是讓一切處於一種「舒服」的狀態,教養並不是只有受到良好教育後才能綻放的花朵,相反我覺得和人與生俱來的人格魅力和善良品質所決定。
  • 做人具備的十大教養
    人有教養的十大特徵:01/守時觀念自律之人會認真對待任何事,守時是自律的一種表現。無論是開會、赴約,有教養的人從不遲到。05/胸懷大度心胸坦蕩,不隨便批評、指責他人;胸襟寬廣,不為小事斤斤計較。待人接物上,心平氣和,以理服人。06/不自傲隱藏自己的光芒,不張揚,不炫耀。時時謙卑,事事謙遜。
  • 【薦讀】今天才知道,原來酸奶吸管要這麼用!難怪一直喝不乾淨
    【薦讀】今天才知道,原來酸奶吸管要這麼用!
  • 哪些細節裡,體現了一個人的教養?男人的教養,體現在這個細節上
    何為教養?是「文化和品德的修養」,也是「表現在行為方式中的道德修養狀況」,關乎個人素養,關乎言傳身教,關乎耳濡目染,關乎無形感化……一個有教養的人,站立之處即風景。整個社會都在提倡素質教育,而教養與一個人的出身背景、文化等,都沒有太大的關係,主要體現在一個人的行為舉止上。不論在什麼時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教養,比如有人是真的有教養,有人是沒有教養,還有一種人像兩面派一樣,他們的教養只在熟人面前才體現出來。
  • 【育新薦讀】《為孩子立界線》分享(三)「孩子需要有界線的父母」
    有位好朋友告訴我:「為父母之計在於,當孩子持續要求時,你要比他再多一次把持你的界線。」這就是你所需要的--再多堅持一次。你需要那種會幫助你拉住線兩千次的拉拉隊朋友。好消息是,當你這樣做的時候,孩子會明白媽媽這回是當真的,他就會縮小努力的範圍。     請記得,你無法訓練孩子你所沒有的東西,不要只對孩子「說出」界線,而是要「做出」界線。
  • 何為規矩?
    規矩,是一種教養生活中,有很多不成文的規矩,都是生活小細節,說是規矩,卻能反映一個人的素質和修養。比如:不要在連排的座位上面,抖腿!教養和文化是兩回事,有的人很有文化,但是很沒教養,有的人沒有什麼太高的學歷和學識,但仍然很有教養,很有分寸。教養決定了一個人的生命層次。良好的教養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並非單純的禮貌,而是文化的積累,和習慣的養成。守規矩是最基本的教養。
  • 孩子的教養從何而來?父母身教言傳缺一不可
    生活中總會遇到不同的人,有些人待人接物彬彬有禮而且極少發脾氣,我們大家都評論說:這個人教養很好。孩子們也一樣,很多人都知道的一句老生常談:看到孩子就會知道父母是怎樣的一個人。按李玫瑾老師的說法,如果一個人脾氣暴躁很容易發火且自控能力差,是因為幼小的時候沒有被很好照顧的一種必然。「要想養一個貴氣、高貴、有教養的孩子,首先要把孩子的情緒養好。」
  • 隔代教養對孩子性格的影響
    帶孩子對祖父母來說是輕車熟路,然而隔代教養也衍生了許多問題。有學者曾做過統計,在上千例青少年諮詢個案中,有超過70%的家長曾提到祖父母對孩子的早期管理和培養失當。隔代教養有何優缺點?祖父母與年輕父母可能產生哪些衝突?隔代教養是否會導致親子關係的生疏?年輕父母該如何與老一輩溝通不同的教養意見?
  • 孩子性格問題源於父母教養方式
    家庭教養方式是在家庭生活中以親子關係為中心,以培養身心健康和合格社會成員為目標的最主要的活動,它在兒童的心理發展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倘若孩子極小時形成的壞習慣沒有及時採取果斷措施加以糾正,由此產生的對其心理發展不利的個性特徵將難以從根本上得到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