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開展了最新一期的新聞發布會。在發布會中,新聞發言人公布了一項最新的調查報告。在我們的印象中,中國的海關非常嚴格,生物入侵這類型的事件應該不會發生在中國。但是事實上,僅僅在2019年,中國的生態系統就遭受了超過六百種外來生物的入侵。其中七十多種外來入侵生物給我國的生態系統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這種生物到底是什麼呢?它們是從哪裡來的呢?這些生物又是怎麼流進我國的生態系統呢?在新聞發布會上,馬方舟作為一名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的副研究員,向我們解釋了這些疑問。
包括巴西龜,福壽螺以及牛蛙在內的七十多種外來入侵生物,是中國生態系統遭受入侵的主要元兇。在這些生物中,大部分的物種就是源自於美洲地區。這些外來入侵生物的種類繁多,其中接近一半的生物都是動物,剩餘的都是植物以及微生物。在2019年的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中,我們可以看到更加詳細的情況。
至於外來物種是怎麼入侵我國的生態系統,專家也給出了答案。第一,我國為了增加物種的多樣性,增加農作物種植的品類,增加觀賞類植物的多樣性,生物防治等原因,會人為地引進國外一些動植物的品種。其次,許多的植物或者微生物的種子往往非常地渺小。在一些大型貨輪的貨櫃上,許多外來入侵物種十分容易附著在這些貨櫃的表面上,跟著貨櫃一同進入中國。
對於主動引進的物種,無論是植物還是動物,在人為養殖的時候容易出現因為養護人員操作不當,導致物種散播到周圍的區域,進而在全國範圍內流行。而意外入侵的物種則就更加簡單了。我國現在的物流發展非常迅速,一天之內到達全國各地都不是問題。通過貨櫃進入中國的這些物種輕而易舉地就流傳到全國各地。所以外來入侵物種往往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生命力特別頑強。
隨著全國各地就開始城市化的建設,越來越多人開始走進城市,所以很多人對於外來入侵物種沒有很深的印象。然而,外來入侵物種對於社會環境的侵害卻是不可估量的。外來入侵物種對於生態環境,林業經濟,農業經濟,畜牧業經濟,甚至是人身安全都有不小的影響。如果我們採訪一些護林員,農民,遊牧民等一線工作人員,他們對於外來入侵物種的危害有更豐富的經驗。
對於減少外來物種入侵的事件,從國家的層面而言,相關部門的防疫檢驗工作一定不能懈怠。其次,社會也需要了解更多關於物種入侵的知識。最後,我們每一個公民也需要有相關的意識,在外出旅遊的時候,不能隨意地攜帶違法物種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