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籍是中唐時期著名詩人,出生於唐代宗大曆年間。他祖籍蘇州,由於家貧遷往安徽一帶謀生。張籍很喜歡讀書,為了尋找學習的機會,他曾經遠赴河南求學。在這裡,他遇到了好朋友王建,王建後來成長為和他齊名的詩人。他們二人常常寫詩互贈,成為一時美談。學有所成之後,張籍開始了遊歷生活,他的足跡遍布北方和西北各地,然後打算回家鄉看看是否能夠遇到故人。
這次家鄉之行讓張籍很失望,物是人非,人間冷暖,他都經歷到了。這時的張籍才20出頭的年紀,這些經歷對於別人來講也許就是苦難挫折,對於一個文學青年而言這些都是創作上的財富。張籍在《南歸》中寫到了這段經歷,「豈知東與西,憔悴竟無成」。
張籍遊走南北,看到了普通百姓的真實生活。他以為自己已經貧苦到了極點,但他還能讀書求學,和農夫野叟相比,他的生活也不是那麼不堪。於是他把創作的視角對準了黎民百姓,他寫過一首《野老歌》,揭露百姓的艱辛生活。「苗疏稅多不得食,輸入官倉化成土」,最直白的語言往往最有力量。這就是中唐時期底層農民的真實寫照。
創作能力驚人,這是張籍的特點。他可以走一路,寫一路,隨著他的遊歷,他的詩作也四處流傳開來。張籍遇到了兩位貴人。孟郊很喜歡張籍的寫實風格,當路過開封時,向文壇領袖韓愈推薦了張籍。然後孟郊專程去安徽尋找張籍,並告訴他,韓愈很喜歡他的作品,讓他第二年去開封找韓愈。
就這樣,張籍成為韓愈門下弟子,韓愈安排他入學讀書,準備參加科舉考試。韓愈對張籍而言有再造之恩,張籍也用金榜題名回報了韓愈的幫助。張籍科舉高中之後,他的母親病逝,他要回鄉奔喪守孝,錯失了步入仕途的機會。幾年以後,他才被調入太常寺,當了一個九品文官。在太常寺一幹就是十年,一直沒有升遷。長安城裡的生活僅靠九品小官的俸祿無法生活下去,張籍的生活極度貧寒。久而久之,窮苦生活摧殘了他的身體健康。
「長安多病無生計,藥鋪醫人亂索錢」,「家貧常畏客」都是他真實的生活寫照。在這樣艱苦的生活中,張籍靠朋友們的鼓勵生存下來。白居易、劉禹錫、元稹、賈島,這些在唐代文學史中熠熠閃光的大家都是他的好朋友。張籍50歲的時候,在官場之上開始有了運氣,逐漸升職為主客郎中,讓他有了幾年舒心的日子。這時,他的老師韓愈突然病逝,對他造成了極大打擊。四年後,張籍身患重病,與世長辭,去另一個世界陪伴他的老師。
張籍的詩作存世480首,有《張籍詩集》傳世。
拓展閱讀
秀潤蒼渾,王原祁代表作《春崦翠靄》
李清照也寫過豪放詞,「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古代文言小說總集——《太平廣記》
四位名家畫荷花,有人重視裝飾效果,有人追求自然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