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門下弟子,擅寫現實主義作品,中唐詩人張籍

2020-12-23 薩培喇談藝錄

張籍是中唐時期著名詩人,出生於唐代宗大曆年間。他祖籍蘇州,由於家貧遷往安徽一帶謀生。張籍很喜歡讀書,為了尋找學習的機會,他曾經遠赴河南求學。在這裡,他遇到了好朋友王建,王建後來成長為和他齊名的詩人。他們二人常常寫詩互贈,成為一時美談。學有所成之後,張籍開始了遊歷生活,他的足跡遍布北方和西北各地,然後打算回家鄉看看是否能夠遇到故人。

這次家鄉之行讓張籍很失望,物是人非,人間冷暖,他都經歷到了。這時的張籍才20出頭的年紀,這些經歷對於別人來講也許就是苦難挫折,對於一個文學青年而言這些都是創作上的財富。張籍在《南歸》中寫到了這段經歷,「豈知東與西,憔悴竟無成」。

張籍遊走南北,看到了普通百姓的真實生活。他以為自己已經貧苦到了極點,但他還能讀書求學,和農夫野叟相比,他的生活也不是那麼不堪。於是他把創作的視角對準了黎民百姓,他寫過一首《野老歌》,揭露百姓的艱辛生活。「苗疏稅多不得食,輸入官倉化成土」,最直白的語言往往最有力量。這就是中唐時期底層農民的真實寫照。

創作能力驚人,這是張籍的特點。他可以走一路,寫一路,隨著他的遊歷,他的詩作也四處流傳開來。張籍遇到了兩位貴人。孟郊很喜歡張籍的寫實風格,當路過開封時,向文壇領袖韓愈推薦了張籍。然後孟郊專程去安徽尋找張籍,並告訴他,韓愈很喜歡他的作品,讓他第二年去開封找韓愈。

就這樣,張籍成為韓愈門下弟子,韓愈安排他入學讀書,準備參加科舉考試。韓愈對張籍而言有再造之恩,張籍也用金榜題名回報了韓愈的幫助。張籍科舉高中之後,他的母親病逝,他要回鄉奔喪守孝,錯失了步入仕途的機會。幾年以後,他才被調入太常寺,當了一個九品文官。在太常寺一幹就是十年,一直沒有升遷。長安城裡的生活僅靠九品小官的俸祿無法生活下去,張籍的生活極度貧寒。久而久之,窮苦生活摧殘了他的身體健康。

「長安多病無生計,藥鋪醫人亂索錢」,「家貧常畏客」都是他真實的生活寫照。在這樣艱苦的生活中,張籍靠朋友們的鼓勵生存下來。白居易、劉禹錫、元稹、賈島,這些在唐代文學史中熠熠閃光的大家都是他的好朋友。張籍50歲的時候,在官場之上開始有了運氣,逐漸升職為主客郎中,讓他有了幾年舒心的日子。這時,他的老師韓愈突然病逝,對他造成了極大打擊。四年後,張籍身患重病,與世長辭,去另一個世界陪伴他的老師。

張籍的詩作存世480首,有《張籍詩集》傳世。

拓展閱讀

秀潤蒼渾,王原祁代表作《春崦翠靄》

李清照也寫過豪放詞,「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古代文言小說總集——《太平廣記》

四位名家畫荷花,有人重視裝飾效果,有人追求自然神韻

相關焦點

  •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不受藩鎮拉攏的中唐詩人張籍
    張籍,字文昌,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中唐詩人,他的樂府詩和王建齊名,並稱為「張王樂府」。貞元初年,他和王建一起在魏州學詩,後來回到和州老家。貞元十二年(796年),詩人孟郊來到和州,拜訪張籍,二人結成好友。
  • 在中唐選一個代表詩人,我選韓愈,你會選誰?
    、盛唐、中唐、晚唐的分割時間點。我們把韓愈當成了中唐詩人的代表人物,韓愈一死,中唐就算結束了,中唐找個「符號化」的代表詩人,就找韓愈,為什麼呢?其他的詩人呢?其實張籍(766年生)、孟郊(751年生)較韓愈年長,但韓愈入仕較早,孟郊、張籍都出自韓愈門下,是「韓門」弟子,雖然他們的詩歌基本上是互相學習的關係,但孟張向韓學文則是明晰清楚的(不學文則不能入仕),從古文運動的角色而論,韓愈的領袖地位更是不可動搖的,孟、張則是韓愈的「鐵桿粉絲」。更何況,當韓愈五十七歲死時「蓋棺論定」,活著的「韓家」詩人們,又有誰能不識大體、不以他為尊呢?
  • 張籍這首詩表現手法獨特,通篇描寫的很感人,也是他最經典的作品
    張籍是韓愈的門下最了不起的弟子,他的很多詩作,也都同樣的描寫的很是感人,並且往往表現手法,也是很獨特,這也正是受到了韓愈的影響;我們都知道韓愈是中唐時期一代文宗,他不僅詩寫得好,同時散文更是一絕,他與當時的柳宗元,以及後世的歐陽修、王安石、蘇軾等人,一起被並稱為「唐宋八大家」。
  • 張籍是誰?讓他的朋友孟郊、韓愈、白居易介紹介紹
    在這些名字的光芒之下,張籍就顯得不那麼惹人注意。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張籍《秋思》他並非高門士族,沒有年少成名,只是中唐那些渴望通過科舉謀個出身的寒門士子的其中一員。但是對於既無背景又無門路的張籍,想在進士考試中一舉登第又談何容易。
  • 【發招脈絡類】6、中唐詩歌創作的概況
    簡述中唐詩歌創作的概況。 中唐詩人在盛唐那樣的藝術高峰面前,表現出拓展新的詩歌藝術領域的巨大努力,從而使中唐成為繼盛唐之後詩歌的又一繁榮時期,不僅詩人和詩作的數量大大超過盛唐,而且流派繁多。 從盛唐到中唐,是一個巨大的轉變。
  • 初唐、盛唐、中唐與晚唐詩人及作品代表,唐詩的基本形式有幾種?
    1、初唐時期這一時期是唐朝詩人的起步,代表作家主要以「初唐四傑」出名,他們分別是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此外,還有陳子昂。其代表作出名的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閣詩》等等。2、盛唐時期無論是經濟,還是國力,都是最強最盛盛,包括唐詩發展也是最盛的,出現「邊塞詩派」與「田園詩派」等流派。
  • 張籍鮮為人知的一首詩,情感真摯,短短四句話,卻涉及三位詩人
    唐代有很多詩人一生境遇悲催,但是他們卻一直在苦中作樂,甚至在詩書贈答中相互調侃。下面介紹張籍鮮為人知的一首詩,情感真摯,短短四句話,卻涉及三位詩人。贈王建唐代:張籍白君去後交遊少,東野亡來篋笥貧。賴有白頭王建在,眼前猶見詠詩人。中唐詩人張籍出生於一個沒落的士大夫家庭,父親曾經是和州的一位小吏,叔父和從兄卻都有文名。張籍考中進士之前,有將近十年的時間都在各地漫遊,雖然生活也貧困潦倒,卻為他的詩歌創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
  • 古詩賞析第二十首: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其一)
    2、水部張十八員外:指韓愈的朋友詩人張籍,其在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員外郎。3、天街:京城的街道。4、潤如酥:細膩如酥。酥:酪類,由牛羊乳製成。5、最是:正是。6、處:時。韓愈與柳宗元並稱「韓柳」,又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韓愈又是中唐時期的代表詩人,他的創作風格及其影響的一批作家被稱為「韓孟詩派」,代表作家有孟郊、李賀等。有《韓昌黎集》。
  • 《秋思》張籍
    盛唐絕句,多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較少敘事成分;到了中唐,敘事成分逐漸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為絕句的習見題材,風格也由盛唐的雄渾高華、富於浪漫氣息轉向寫實。這首《秋思》寓情於事,非常真切細膩地表達了作客他鄉的人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懷念。第一句交代「作家書」的原因(「見秋風」),以下三句是描寫作書前、作書後的心理活動。作書前是「意萬重」,作書後是「復恐說不盡」。
  • 「節婦」張籍巧拒「求婚」者
    提起張籍,人們自然想起那首《節婦吟》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裡。張籍不是男人嗎?什麼情況?同性戀啊!非也!非也!事情是這樣滴。張籍生活的時代,正是唐朝藩鎮割據,朝廷中央集權衰弱的時候。而張籍和他的老師韓愈一樣,主張鞏固中央集權,反對藩鎮割據。李師道是當時藩鎮之一的平盧淄青節度使,又冠以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頭銜,其勢炙手可熱。中唐以後,藩鎮割據,用各種手段,勾結、拉攏文人和中央官吏。
  • 韓愈優美的歌曲七絕自然無裝飾,整首美令人驚嘆
    我個人更喜歡韓愈,讀他的詩,我總能學到很多東西,明白和更多的真理,尤其是他的七字絕句,每個大寫與眾不同,既漂亮又有趣,例如,這《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是一部非常有趣的作品,整首詩的意境很美。當時,詩人想邀請他的弟子張籍去鄉下春遊,但是張籍幾次拒絕了他,所以他寫這首詩是為了勸他的朋友,他可以陪他一起玩。
  • 中唐詩人張籍這首詩,結句為何出彩?感情鋪墊是關鍵
    (全文共2500字,讀完大約需要6分鐘,如果您暫時沒有時間,建議先收藏哦)中唐詩人張籍,擅長提煉結語,他的詩常常能餘味無窮。比如我們熟悉的名句,「行人臨發又開封」、「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公元785年,張籍和王建同在魏州學詩,學成後張籍到長安求官,求官未果,然後四處遊歷,用詩文求幹謁,期待實現自己的抱負。這首詩就是詩人在遊歷薊州時所寫。詩題另作《送遠人》,可推測這是詩人送別友人時所作。我們來仔細讀。
  • 韓愈最經典的一首詩,每一句都很美,讀來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那麼韓愈的文章也是很經典,一些作品膾炙人口,例如《師說》、《馬說》等等,那都是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這是一首很典型的七言絕句,而且韓愈的表現手法,也是極為獨特,我們從這首詩可以看得出來,結構非常嚴謹,寫得也是很有韻味。韓愈寫這首詩時,還有一個小故事,據說他當時非常想要去外面踏春遊玩,可是沒有朋友陪自己,邀請自己的得意弟子張籍,可是請了幾次張籍都拒絕了,於是他寫了這麼一首詩給弟子,意思是告訴他現在外面的春色很美,要是不去的話會很可惜。
  • 韓愈想讓友人出門賞春,寫了一首誇讚春天的詩,一不小心成了經典
    詩人看似不經意的隨口吟誦,其實都是從生活中汲取的靈感,都是通過細緻入微的觀察得到的。有時候無意的隨手一寫,就誕生了千古傳誦的經典名篇。而且許多名篇是來自於詩人們的書信往來和彼此掛念,似乎隨時隨地都能碰撞出思想的詩意火花。
  • 張籍信手拈來的一首名作,看似輕鬆調侃,卻寓意深遠
    張籍是唐代著名詩人,與白居易同一時代,也是韓愈的弟子。北宋的王安石評價張籍時說,「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可見詩人要寫出一首流傳千古的優秀作品,除了深厚的文學功底,還需推敲字句的苦吟工夫。詩人既要有豐富的生活體驗,同時又能被環境中的人事所感動,從而在平凡的場景中提煉有用的素材,再用精煉的語言捶打成耐人尋味的詩篇。下面分享的是張籍信手拈來的一首名作,看似輕鬆調侃,卻寓意深遠。
  • 唐朝非著名詩人,教你什麼叫含蓄
    行卷就是說,在考試之前,考生把自己最得意的詩文呈遞給當時名望很高的達官顯貴,如果能得到這些人的青睞,得到他們的引薦,就能大大增加自己被錄取的機會,唐朝很多著名詩人都是通過行卷這條路走上仕途的,如詩佛王維就曾向玉真公主行卷,晚唐詩人杜牧也曾行詩一卷,共有詩篇150餘首。
  • 靈臺雙堠子,一位中唐詩人的最後歸宿
    詩人的最後歸宿總是充滿了神秘色彩。靈臺城外,雙堠子,據說那裡是中唐詩人皇甫松兄弟的最後歸宿之地。皇甫兄弟出生江南,為何他們的最後歸宿卻在靈臺城外。茫茫黃土高原,曾經隱藏著一個怎樣的秘密呢?出靈臺縣城,沿公路而行,爬上一個陡坡,就是什字塬。
  • 【兒童背古詩】013.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小朋友們這首詩的題目叫《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那作者呢是唐朝的詩人韓愈,這首詩的意思是京城大道上細雨紛紛,它像酥油一般細密而滋潤,遠遠望去那邊草的顏色十分鮮豔,但是走近了卻只看見稀疏零星的幾棵小草。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遠遠勝過綠柳滿城的春末時節。媽媽這首詩的題目好難懂啊,你能給我解釋一下嗎?
  • 「文章巨公」韓愈十大經典名句,每一句都是千古名言
    韓愈(768—824年),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祖籍昌黎,世稱「韓昌黎」,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有《昌黎先生集》傳世。一、多才自勞苦,無有隻因循。語出唐·韓愈《酬裴功曹》。語出唐·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陰雲密布,橫鎖著秦嶺山脈,我的家鄉現在何處呢?朔雪皚皚,覆蓋著藍關大地,馬也不願意往前走了。語含雙關,既寫出了自然天氣的寒冷,也寫出了政治氣候的惡劣。寫出了道途的艱辛,也寫出了政治上的失意。借景以抒情,於蒼茫雄闊的景色中見出詩人失路的形象,沉鬱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