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進入肛欲期,或有這個「怪癖」,父母要正確引導別給娃留陰影

2020-12-19 J媽學堂

「我最近被孩子上廁所折騰死了!」昨天媽媽群裡,小吳滿肚子抱怨,她說她家2歲大的孩子好像有心理疾病,不喜歡用馬桶上廁所,偏偏喜歡拉在尿不溼上。

當時其他媽媽也有同感,畢竟拉在尿不溼上的感覺,肯定沒有用馬桶舒服,這一點就算是小寶寶也不會弄錯,但是很多孩子怎麼會是那個樣子呢?

其實,這是孩子「肛欲期」在作祟。

什麼是「肛欲期」?

顧名思義,就是孩子的感官集中在肛門部位,這一概念最早是由「精神分析之父」,維也納著名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在一個世紀之前提出的。在他的學說中,孩子性心理可以大致分為5個階段:

l 口欲期(0-2歲)

l 肛欲期(2-4歲)、

l 性蕾期(4-7歲)

l 潛伏期(7-12歲)

l 生殖期(12-20歲)

口欲期大家都知道,孩子不管摸到什麼都會往嘴裡塞,這是他們感知世界的一種方式,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行為會逐漸消退,此時,孩子急需新的刺激點彌補他們內心的需求欲望。

排洩帶來的奇妙感覺,就是一種很神奇的體驗,孩子樂在其中,會不斷進行嘗試

比如孩子想拉粑粑的時候,會一直憋著不拉,然後找機會一點一點慢慢拉,更讓人生氣的是,他們還特別喜歡拉在褲子上。

對孩子而言,快感的優先級遠大於面子,他們不覺得拉在褲子上是將丟人的事情,因此,甭管父母如何勸說,要是根源性問題解決不了的話,孩子依舊不會做出改變。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真正進入了肛欲期?

小孩子拉褲子是常事兒,因此,家長不能簡單地將拉褲子視為肛欲期,具體標準應該是這樣的:

1、觀察孩子如廁次數,在沒有生理問題的基礎上,如果頻率增加一倍以上,很大概率是肛欲期前兆。

2、觀察孩子如廁行為是否正常,不喜歡用馬桶、經常拉在褲子上,憋屎憋尿等等,都屬於不正常表現。

3、觀察孩子對粑粑的態度,肛欲期的孩子,對粑粑有非常強烈的好奇心,他們甚至會嘗試伸手去觸碰它們。

大家要是發現孩子身上出現這些詭異現象,就得當心了,符合度越高,結果越明確

家長不要「肆意妄為」,試圖強行糾正孩子的肛欲期行為

不可否認,肛欲期階段, 家長方法至關重要。如果父母肆意妄為,最後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傷害到孩子。

而要想解決問題,就得先弄清楚問題發生的原因。

1、安全感缺失

兒童心理學家認為,儘管肛欲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正常階段,但它也是孩子安全感缺失的重要表現。

嚴格來說,肛欲期其實是一種行為倒退,孩子通過這種方式來獲取心理上的安全感。

因為嬰兒階段,他們就可以隨時隨地大小便,而那時候,父母對孩子的關愛正處於極致點。

2、長期把屎把尿

把屎把尿依舊是很多家長的習慣,看似為了孩子好,實則會破壞孩子排洩系統的發育。

每天定時定點,不顧孩子需求的把屎把尿,就像是一種心理暗示,讓他們逐漸習慣於這種模式。

久而久之,孩子就算有上廁所的欲望,也會下意識憋著,等待父母來把屎把尿

能憋住也就算了,遺憾的是,很多情況下根本憋不住,這就是他們拉褲子的關鍵原因。

3、自我意識的萌發

在嬰兒階段,孩子能控制的東西很少,身邊一切都得由父母操控,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與生理髮育逐步完善,他們開始萌生自我意識

而排洩恰恰是孩子自我感官最明顯的行為之一,他們通過控制排洩來滿足控制欲,繼而獲取快感。

獨立意識越強的孩子,進入肛欲期的時間就越早,持續周期也越長。

處理孩子肛欲期問題,家長可以從這些方面入手

解決方案基本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心理上的溝通交流,二是行為上的指導。

1、平和跟孩子溝通

孩子一直拉褲子,增加媽媽的工作量,確實讓人厭煩,但這不是她們歇斯底裡的理由。

我的一個同事就是這種類型,脾氣暴躁,小孩子犯一點點錯,立馬爆發。每次看到小傢伙唯唯諾諾的樣子,我都覺得心疼,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長大,可以預見,這孩子早晚要廢。

暴力不僅會破壞親子之間的關係,讓孩子對父母產生過度畏懼情緒,還會誘導「肛門人格」的產生:吝嗇、敏感、偏激。充滿攻擊性。

不論孩子是否能聽懂,家長都應該將溝通作為教育的基本手段。

2、行為上的指導並不複雜,其實就是教育孩子如何正確如廁。

有心人不難發現,幼齡兒童往往可以從簡單的小事情上獲得成就感,其中就包括上廁所。

在初始階段,家長可以購買專用的幼兒馬桶,造型好看、顏色鮮豔,既方便他們使用,又能提高孩子的興趣

至於中後期,家長可以陪同孩子使用成人馬桶,每次如廁都不要吝嗇稱讚,「孩子真能幹」,利用他們的好勝心培養正確如廁習慣。

除此之外,父母陪伴、玩遊戲、精神享受等等,方法有很多,但個中尺度的把握需要大家自行把控。

當然,懲罰也是必須的,如果家長可以在孩子的腦中形成「拉褲子=難受=接受懲罰」的概念,他們就不會輕易如此。

總而言之,家長無需對此過分擔心,無論孩子有沒有肛欲期,它都是人體必經的生理過程,我們要做的只是順應本能,並且在這個過程中合理引導孩子。

耐心、科學以及同理心,唯有做到這些,才能確保孩子長成參天大樹。

聰明的父母都會關注J媽學堂,每日分享孕產育兒小知識。

有愛的父母都會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

相關焦點

  • 寶寶「肛欲期」怪癖太多,家長以「忍」為上,處理不當易留陰影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帶娃從來不易,為了給寶寶的成長保駕護航,這個過程中家長可能會碰到各種問題。有的屬於「熊孩子」的通病,還算好解決,但也有一些讓我們倍感煩惱,完全不知從何下手。比如寶寶的「肛欲期」,就讓廣大父母束手無策。
  • 孩子有3個「怪癖」,說明進入了肛欲期,家長再生氣也要忍為上策
    我告訴她,你家孩子這個現象,分明就是進入了「肛欲期」,你千萬別打罵孩子,留下心理陰影就不好了。什麼是肛欲期?孩子有3個「怪癖」,說明進入了肛欲期隨著孩子口欲期的結束,他們需要一個新的方式來填補心理的空缺。
  • 「肛欲期」的孩子怪癖太多,處理不當會留下陰影,家長要會應對
    本來會上廁所,突然又拉在褲子裡,說明孩子進入了「肛欲期」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生娃不易養娃更難,親身經歷過的人想必都深有體會。樓下張大爺曾爆出過金句,說「寧願種地一整天,也不帶孩子一小時」,可見被熊孩子折磨得有多深。但只是淘氣還算好解決,還有一些令人頭更加頭疼的問題,等著家長們煩惱。
  • 寶寶進入肛欲期,父母別再做錯這些事,以免給娃留下陰影
    當孩子處於肛欲期的時候,其實是父母指導孩子排洩的時期,因為這個時期孩子在排洩時會有一種快感,也有的孩子覺得排洩物是自己的一部分,不願意排洩。在這個時期如果孩子沒有完全發育,就會出現強迫人格,也被稱為肛欲期人格。該怎麼樣知道孩子進入肛欲期了呢?
  • 孩子肛欲期的噁心表現,父母再不爽也得忍,正確處理才能不留陰影
    編輯:豆子排版:貝貝豆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許多的育兒難題,面對這些層出不窮的育兒小問題,父母大部分能夠輕鬆解決,但也不乏會出現一些父母感到尷尬的情形,比如令人感到噁心的肛欲期,就足能夠讓父母感到發狂。
  • 孩子肛欲期的噁心表現,父母再不爽也得忍,正確處理才能不留陰影
    但也不乏會出現一些父母感到尷尬的情形,比如令人感到噁心的肛欲期,就足能夠讓父母感到發狂。,這種想法實際上是不準確的,寶寶這麼做的原因其實更多地是肛欲期的天性使然。比如口欲期的寶寶會將手邊的東西放到嘴巴裡,等到了肛欲期的時候,寶寶就會通過憋著不上廁所來獲得新的刺激。這其實是每個寶寶在發育過程中都會經過的必然階段,父母能夠發揮的作用是支持和引導,採取過於粗暴的方式對寶寶的行為進行糾正反而會取得相反的效果。
  • 寶寶享受「憋著」的感覺?這是到了肛欲期,媽媽正確引導很重要
    寶寶的成長都是媽媽一點一點看過來的,孩子的行為也是媽媽在時刻關注的。寶寶肛欲期,媽媽正確引導很重要小雲前一陣子經常跟我研究怎樣訓練寶寶,才讓他有意識的上廁所,寶寶很聰明,學的也非常快,其實寶寶有很強的學習能力,這就要看寶媽是否能正確的引導。
  • 寶寶進入肛欲期,身體會釋放特殊信號,媽媽要做到「三不一關愛」
    尤其是孩子2歲時左右時會出現肛欲期新號,如果家長們在這個時期沒有照顧和教育得當,寶寶輕則會出現潔癖,重則會有「肛門性格」,甚至會給孩子留下一生的心理陰影。案例張雯雯是一位新晉「90後」寶媽,身為獨生子女的她身邊從未接觸過寶寶,因此面對自己孩子成長中出現的問題便無從下手。
  • 孩子有以下怪癖,說明正處於「肛欲期」,處理不當容易留下陰影
    孩子處於肛欲期,行為上會有很多讓人意想不到的行為,但是部分家長和周圍人未必理解孩子,還會以為孩子故意調皮、搗亂,是不良的「怪癖」。希望各位家長能夠準確地接收孩子進入「肛欲期」的信號,及時地幫助孩子更好地度過這個階段。
  • 寶寶總故意憋大便?準是肛欲期到了,家長學會3招,幫他順利度過
    如今,一邊帶孩子一邊上班的女性不在少數,很多媽媽都表示,上班還沒有帶娃累,誰帶誰知道。尤其是寶寶還小的時候,主要就是吃喝拉撒,父母整天要跟「屎尿屁」打交道。提到「屎尿屁」,不知大家有沒有聽說過「肛欲期」,一兩歲的寶寶可以通過糞便的保留或排出獲得快感。
  • 寶寶進入「肛欲期」,家長別忘做4件事,不然寶寶心理會很受傷
    有過帶娃經歷的家長都知道,當寶寶成長到一定階段,就會出現亂排便的現象,不少家長為此非常苦惱,甚至會對孩子進行指責和批評,殊不知,如果不重視孩子該階段的身體變化,並進行正確的引導,孩子很可能會產生心理陰影。
  • 寶寶進入「肛欲期」後,家長應該做哪些事情?
    有過帶娃經歷的家bai長都知道,當du寶寶成長到一定階段,就會出現亂排便的zhi現象,不少家長為此dao非常苦惱,甚至會對孩子進行指責和批評,殊不知,如果不重視孩子該階段的身體變化,並進行正確的引導,孩子很可能會產生心理陰影。
  • 什麼是寶寶的肛欲期?媽媽可別小看這個問題,對寶寶很重要的
    這樣的情況讓很多父母很無奈,同時也很著急,這是為什麼呢?這就要談到肛欲期了。什麼是寶寶的肛欲期?媽媽可別小看這個問題,對寶寶很重要的。一、寶寶的肛欲期肛欲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時期,這個現象大概會出現孩子1歲到3歲的時候。處於肛欲期的孩子尚且年幼,沒有控制排便的意識和能力。
  • 寶寶進入肛欲期後,會有三個變化,家長要做到「3不1關愛」
    醫生了解完情況後說:「你的孩子正處於肛欲期,排便情況是會出現一些變化,這時候你的主要作用是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而不是指責,否則就會影響到他的性格發展。」作為家長,如果想要將肛欲期對孩子的身心的影響降到最低,需要對「肛欲期」有一個簡單的了解,以便正確地引導孩子可以順利健康的度過肛欲期。什麼是肛欲期?簡單來說,孩子在1歲左右的時候,因為括約肌已經發育到比較發達的程度,所以他們能夠通過收緊、放鬆括約肌的形式,來控制自己自如的進行大小便。
  • 1歲寶寶進入「肛欲期」,處理不當有後患,3個方法助娃輕鬆度過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很多新手爸媽都知道寶寶的「口欲期」,卻不知道孩子的「肛欲期」,其實寶寶的「肛欲期」同樣很關鍵,如果新手爸媽不了解規則,錯誤處理,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甚至會給孩子帶來心理陰影。
  • 寶寶總是故意憋大便?沒準是肛欲期到了,錯誤處置會給孩子留陰影
    八成是寶寶到了「肛欲期」,家有同款娃的寶媽,要搞清楚這兩件事這時候的寶寶一般都沒有排便的意識,當寶寶快憋不住的時候,就會拉到褲子裡,這個階段就稱為肛欲期。還有的寶寶在肛欲期會出現尿頻的現象,有時候一天要去好多次衛生間,很多父母帶寶寶去醫院檢查,可是孩子身體也沒有問題,家長們十分不解。
  • 1歲寶寶進入「肛欲期」,處理不當有後患,新手爸媽需要了解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很多新手爸媽都知道寶寶的「口欲期」,卻不知道孩子的「肛欲期」,其實寶寶的「肛欲期」同樣很關鍵,如果新手爸媽不了解規則,錯誤處理,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甚至會給孩子帶來心理陰影。
  • 九成家長不知道,寶寶肛欲期該如何應對,別給孩子留下陰影
    但對於「肛欲期」,很多新手爸媽們就不清楚了,今天我就來帶大家了解下什麼是寶寶的「肛欲期」。在這個階段,家長該怎麼做才能引導孩子順利地度1、 什麼是「肛欲期」?肛欲期,是指寶寶通過保留糞便以取得快感的時期,一般出現在1至2歲的寶寶身上。這是訓練幼兒學習如何有規律進行排便的時期,因此對於寶寶未來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 寶寶一言不合就「拉褲子」?別著急罵,他可能到了肛欲期
    就像是寶寶口欲期時喜歡什麼東西都往嘴裡塞一樣,肛欲期也是寶寶的正常的生長、探索階段。這個時候的寶寶括約肌基本發育完善,已經學會了上廁所,有了「憋」的能力。所以有些寶寶會在憋尿中得到快感,而有一些寶寶會在憋大便中得到快感,不過並不是所有的寶寶都有明顯的肛欲期的表現的。
  • 寶寶進入「肛欲期」有以下表現,別著急責怪,正確處理對寶寶更好
    後來查找資料的過程中才發現,很多孩子在這個年齡階段都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是因為孩子剛好處於「肛欲期」,出現不正常的行為只是孩子在這階段的特徵罷了。寶寶「肛欲期」的表現肛欲期是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提出的概念,他認為一到三歲的寶寶處於肛欲期,是人格發展的五個階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