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被孩子上廁所折騰死了!」昨天媽媽群裡,小吳滿肚子抱怨,她說她家2歲大的孩子好像有心理疾病,不喜歡用馬桶上廁所,偏偏喜歡拉在尿不溼上。
當時其他媽媽也有同感,畢竟拉在尿不溼上的感覺,肯定沒有用馬桶舒服,這一點就算是小寶寶也不會弄錯,但是很多孩子怎麼會是那個樣子呢?
其實,這是孩子「肛欲期」在作祟。
什麼是「肛欲期」?
顧名思義,就是孩子的感官集中在肛門部位,這一概念最早是由「精神分析之父」,維也納著名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在一個世紀之前提出的。在他的學說中,孩子性心理可以大致分為5個階段:
l 口欲期(0-2歲)
l 肛欲期(2-4歲)、
l 性蕾期(4-7歲)
l 潛伏期(7-12歲)
l 生殖期(12-20歲)
口欲期大家都知道,孩子不管摸到什麼都會往嘴裡塞,這是他們感知世界的一種方式,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行為會逐漸消退,此時,孩子急需新的刺激點彌補他們內心的需求欲望。
而排洩帶來的奇妙感覺,就是一種很神奇的體驗,孩子樂在其中,會不斷進行嘗試。
比如孩子想拉粑粑的時候,會一直憋著不拉,然後找機會一點一點慢慢拉,更讓人生氣的是,他們還特別喜歡拉在褲子上。
對孩子而言,快感的優先級遠大於面子,他們不覺得拉在褲子上是將丟人的事情,因此,甭管父母如何勸說,要是根源性問題解決不了的話,孩子依舊不會做出改變。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真正進入了肛欲期?
小孩子拉褲子是常事兒,因此,家長不能簡單地將拉褲子視為肛欲期,具體標準應該是這樣的:
1、觀察孩子如廁次數,在沒有生理問題的基礎上,如果頻率增加一倍以上,很大概率是肛欲期前兆。
2、觀察孩子如廁行為是否正常,不喜歡用馬桶、經常拉在褲子上,憋屎憋尿等等,都屬於不正常表現。
3、觀察孩子對粑粑的態度,肛欲期的孩子,對粑粑有非常強烈的好奇心,他們甚至會嘗試伸手去觸碰它們。
大家要是發現孩子身上出現這些詭異現象,就得當心了,符合度越高,結果越明確。
家長不要「肆意妄為」,試圖強行糾正孩子的肛欲期行為
不可否認,肛欲期階段, 家長方法至關重要。如果父母肆意妄為,最後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傷害到孩子。
而要想解決問題,就得先弄清楚問題發生的原因。
1、安全感缺失
兒童心理學家認為,儘管肛欲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正常階段,但它也是孩子安全感缺失的重要表現。
嚴格來說,肛欲期其實是一種行為倒退,孩子通過這種方式來獲取心理上的安全感。
因為嬰兒階段,他們就可以隨時隨地大小便,而那時候,父母對孩子的關愛正處於極致點。
2、長期把屎把尿
把屎把尿依舊是很多家長的習慣,看似為了孩子好,實則會破壞孩子排洩系統的發育。
每天定時定點,不顧孩子需求的把屎把尿,就像是一種心理暗示,讓他們逐漸習慣於這種模式。
久而久之,孩子就算有上廁所的欲望,也會下意識憋著,等待父母來把屎把尿。
能憋住也就算了,遺憾的是,很多情況下根本憋不住,這就是他們拉褲子的關鍵原因。
3、自我意識的萌發
在嬰兒階段,孩子能控制的東西很少,身邊一切都得由父母操控,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與生理髮育逐步完善,他們開始萌生自我意識。
而排洩恰恰是孩子自我感官最明顯的行為之一,他們通過控制排洩來滿足控制欲,繼而獲取快感。
獨立意識越強的孩子,進入肛欲期的時間就越早,持續周期也越長。
處理孩子肛欲期問題,家長可以從這些方面入手
解決方案基本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心理上的溝通交流,二是行為上的指導。
1、平和跟孩子溝通
孩子一直拉褲子,增加媽媽的工作量,確實讓人厭煩,但這不是她們歇斯底裡的理由。
我的一個同事就是這種類型,脾氣暴躁,小孩子犯一點點錯,立馬爆發。每次看到小傢伙唯唯諾諾的樣子,我都覺得心疼,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長大,可以預見,這孩子早晚要廢。
暴力不僅會破壞親子之間的關係,讓孩子對父母產生過度畏懼情緒,還會誘導「肛門人格」的產生:吝嗇、敏感、偏激。充滿攻擊性。
不論孩子是否能聽懂,家長都應該將溝通作為教育的基本手段。
2、行為上的指導並不複雜,其實就是教育孩子如何正確如廁。
有心人不難發現,幼齡兒童往往可以從簡單的小事情上獲得成就感,其中就包括上廁所。
在初始階段,家長可以購買專用的幼兒馬桶,造型好看、顏色鮮豔,既方便他們使用,又能提高孩子的興趣。
至於中後期,家長可以陪同孩子使用成人馬桶,每次如廁都不要吝嗇稱讚,「孩子真能幹」,利用他們的好勝心培養正確如廁習慣。
除此之外,父母陪伴、玩遊戲、精神享受等等,方法有很多,但個中尺度的把握需要大家自行把控。
當然,懲罰也是必須的,如果家長可以在孩子的腦中形成「拉褲子=難受=接受懲罰」的概念,他們就不會輕易如此。
總而言之,家長無需對此過分擔心,無論孩子有沒有肛欲期,它都是人體必經的生理過程,我們要做的只是順應本能,並且在這個過程中合理引導孩子。
耐心、科學以及同理心,唯有做到這些,才能確保孩子長成參天大樹。
聰明的父母都會關注J媽學堂,每日分享孕產育兒小知識。
有愛的父母都會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