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物理所發現TDP-43激活線粒體UPR誘導線粒體損傷

2020-12-17 中國科學院

  TDP-43是一個多功能的DNA和RNA結合蛋白,由TARDBP基因編碼,在細胞內的RNA轉錄、選擇性剪接及mRNA穩定性調節等過程中發揮功能。在ALS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和FTLD (frontotemporal lobar degeneration)患者大腦或脊髓受損區域的神經元和膠質細胞中,能檢測到泛素化的蛋白質包涵體,TDP-43是其中的主要成分。而且,20-50%的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中有TDP-43蛋白的異常變化。在家族性的ALS病例中,已鑑定出40多個TARDBP基因的突變,它們多集中於該蛋白C端的甘氨酸富集區。關於TDP-43蛋白如何造成神經元細胞死亡及其引起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細胞和分子機制尚不清楚。

  5月17日,PLOS Genetics 期刊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吳瑛研究組題目為TDP-43 induces mitochondrial damage and activates the mitochondrial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 的研究論文,報導了RNA結合蛋白TDP-43進入線粒體導致線粒體損傷並激活線粒體去摺疊蛋白反應(UPRmt)。這一研究為核定位的RNA結合蛋白靶向線粒體提供了重要證據,為未來開發治療衰老相關神經退行性疾病的診斷工具和治療方法提供重要研究思路。

  吳瑛研究組近年來一直關注並深入研究TDP-43參與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分子機制,在建立了轉基因果蠅模型模擬神經退行性疾病病理特徵(發表在2010年1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後,發現了TDP-43蛋白C端片段與朊蛋白(prion)具有序列相似性、且能形成澱粉樣纖維並導致神經細胞死亡(發表在2011年6月的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上)。此後建立了高通量分析TDP-43多肽被神經元攝取而發生毒性變化的微灌流系統(發表在2014年2月的NeuroSignals上),並且發現TDP-43突變多肽不僅自身形成澱粉樣纖維,而且能誘導或加速不能形成纖維的其他TDP-43多肽及AD相關多肽Aβ 1-40的纖維化,運用NMR方法解析TDP-43突變多肽,發現其呈反平行β結構,為其在體外形成澱粉樣纖維和在神經元細胞內誘導TDP-43蛋白從細胞核重新分布至細胞質並造成神經元死亡提供了重要的結構基礎(發表在2014年9月的Human Molecular Genetics上)。

  在該文的研究中,他們利用FTLD-TDP患者腦樣本結合TDP-43蛋白病的細胞模型和轉基因果蠅模型進行系統性研究,發現TDP-43表達引起線粒體功能缺陷,包括線粒體嵴結構嚴重損壞,膜電位下降,ROS產生增加,ATP合成降低。在細胞模型和轉基因果蠅模型中,TDP-43進入線粒體並激活線粒體去摺疊蛋白反應(UPRmt),而且下調UPRmt相關的線粒體蛋白酶LonP1使得線粒體內的TDP-43水平增加、並加重TDP-43誘導的線粒體損傷和退行性表型。這些結果證明了TDP-43誘導的線粒體損傷是TDP-43蛋白病的關鍵環節,不僅揭示了LonP1參與調節線粒體內TDP-43水平的重要作用,而且有助於人們深入理解線粒體損傷可能是多種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共有機制,阻斷線粒體損傷可能有助於治療這些毀滅性疾病。

  這項工作由吳瑛領導的合作課題組完成,FTLD-TDP患者的腦樣本由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病理與神經學系的Bigio和Mesulam兩位教授提供。生物物理所博士後王鵬和鄧健文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吳瑛和項目研究員朱笠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合作團隊主要成員朱笠和劉江紅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中科院交叉創新團隊項目支持,王鵬和鄧健文由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支持。電鏡和免疫電鏡實驗得到生物物理所生物成像中心的協助。

  論文連結

 

  圖1.RNAi下調LonP1同源的果蠅基因Lon加重TDP-43轉基因果蠅複眼的退行性表型、視神經元的線粒體損傷和運動能力的缺陷。

 

圖2.TDP-43誘導線粒體損傷並激活UPRmt的分子機制模式圖。

相關焦點

  • Cell Metabol:消除損傷的線粒體或能減緩機體慢性炎性疾病的表現
    2019年5月5日 訊 /生物谷BIOON/ --炎症是一種機體平衡的生理反應,機體需要炎症來消滅外來入侵者和刺激物等,但過度的炎症反應常常會損傷健康細胞,引發機體衰老和慢性疾病發生;為了能有效控制炎症,免疫細胞就會僱傭一種名為NLRP3炎性小體的分子機器,NLRP3在健康細胞中處於失活狀態,但當細胞中的線粒體因壓力或暴露於細菌毒素而損傷時,NLRP3的功能就會被開啟
  • 分子醫學研究所劉穎研究組揭示細胞非自主性的線粒體應激新機制
    課題組首次發現線蟲中四種神經元內的線粒體損傷可以傳遞信號至遠端腸道組織並引起腸道組織內的線粒體未摺疊蛋白反應(mitochondrial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mitoUPR),神經肽FLP-2在該過程中起到信號傳遞功能。
  • 科研新發現:線粒體疾病最新研究進展!
    參與該機制的一種蛋白能夠響應線粒體氧化或代謝應激,進而影響表觀遺傳過程。該研究利用化合物阻斷這種相互作用,就可以降低癌基因的表達。研究人員在降低了線粒體數目的細胞內改變hnRNPA2活性,進一步研究該蛋白在線粒體-細胞核交流過程中發揮的作用。他們發現hnRNPA2能夠激活細胞核內應激相關基因的啟動子。
  • Neurology:線粒體受損是AD早期事件,誰影響了線粒體?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線粒體異常與突觸的喪失、軸突運輸缺陷和認知能力下降有關。PGC-1α是一種轉錄激活因子,是線粒體生物發生的關鍵角色,已知其可以激活負責轉錄核編碼線粒體蛋白和翻譯後蛋白修飾(SIRT3)的底物蛋白。
  • 歡迎本科推免生報考西安交通大學線粒體生物醫學研究所
    西安交通大學線粒體生物醫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Mitochondrial Biology and Medicine, IMBM)創立於2009年1月,是西安交大生物學科的主要研究機構之一,研究方向涵蓋生物學科下屬的主要二級學科, 包括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細胞生物學,神經生物學,生理學,遺傳與發育生物學,微生物學,生物物理等。
  • 科學家發現:有種物質可恢復線粒體功能限制衰老
    NAD+作為一種重要輔酶,能夠顯著影響到線粒體ATP的產生,只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內可以消耗的NAD+水平大大下降。NAD+降低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了炎症信號分子的影響,以及NAD+分子所遭受的氧化損傷。線粒體沉默調節蛋白SIRT3具有調節保護作用,可以減少年齡增長情況下線粒體功能障礙的發生。
  • 線粒體代謝:腫瘤治療靶點
    基於此Warburg提出「線粒體呼吸功能損傷」是細胞發生「惡性轉化」的前提,有氧糖酵解與線粒體功能障礙也被廣泛接受為腫瘤的標誌。然而近期的研究發現,線粒體代謝對於腫瘤生長必不可少,線粒體代謝重編程是腫瘤發生發展中的一個動態過程,其代謝的靈活性可滿足腫瘤發生到轉移各個階段的不同需求。
  • 關於線粒體的重要作用,這些研究值得一讀!
    線粒體吸收的鈣離子水平受該通道各種成分的調節。此外,儘管MCUB與亞基構成MCU非常相似,但前者在鈣調節中的確切作用仍是未知的。新的的研究發現,細胞中MCUB基因的缺失會導致構成鈣通道的蛋白質發生變化,這對於控制該通道的開啟或關閉至關重要。由於這些改變是由應激(例如心臟細胞損傷)誘導的,因此研究人員接下來研究了小鼠心臟病發作後MCUB的作用。
  • 科學家發現線粒體中的蛋白質質控途徑
    科學家發現線粒體中的蛋白質質控途徑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7 14:50:50 英國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V.
  • 科學網—線粒體不穩定致高賴氨酸血症
    為此,雲南大學/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楊崇林實驗室和遺傳發育所郭偉翔實驗室以經典模式生物秀麗線蟲和小鼠進行基礎研究,發現了賴氨酸代謝產物酵母氨酸累積破壞線粒體穩態並影響發育,從而闡明了人類高賴氨酸血症發病機理。相關論文於近日發表在Th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期刊上。
  • 近期線粒體疾病突破性進展一覽
    身體內幾乎每一個細胞內都含有線粒體,特別是在大腦、肌肉和心臟等重要器官,線粒體發揮著非常重要的功能。而線粒體紊亂是通過錯誤的氧化磷酸過程可在任何年齡階段影響任何器官功能的一類複雜疾病,線粒體DNA以及編碼線粒體蛋白的核基因發生突變則是導致線粒體紊亂的重要因素。雖然目前在線粒體治療藥物開發方面已經取得一些進展,但線粒體生物學和遺傳學的複雜性仍是了解線粒體紊亂分子機制所面臨的巨大挑戰。
  • 能增強神經元中線粒體的功能並抵禦壓力損傷!
    2019年5月14日 訊 /生物谷BIOON/ --神經元中的線粒體能夠提供強大的能量來幫助細胞在壓力狀況下完成多種功能,並調節神經元細胞的存活。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題為「Serotonin regulates mitochondrial biogenesis and function in rodent cortical neurons via the 5-HT2A receptor and SIRT1–PGC-1α axis」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印度塔塔基礎研究院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神經遞質血清素在神經元新生線粒體產生中發揮的神奇角色
  • 重磅級文章解讀線粒體對機體健康的重要性!
    研究者發現,線粒體或許是機體心理社會經歷和生物應激反應之間的一個潛在的交點,研究人員對動物模型進行了23項實驗研究表明,急性和慢性壓力能夠影響線粒體功能的多個方面,尤其表現在大腦上,線粒體對壓力的易感性常常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行為、基因和飲食等。
  • 線粒體和葉綠體的起源
    這種細菌被原始真核細胞吞噬以後,有可能在長期互利共生中演化形成了現在的線粒體。與此類似,葉綠體的祖先推測是原核生物的藍細菌,即藍藻。它被原始真核細胞攝人後,在共生關係中,逐漸演化為葉綠體。例如,與細菌一樣,線粒體和葉綠體中蛋白質的合成從N-甲醯甲硫氨酸開始,而真核細胞中蛋白質的合成從甲硫氨酸開始;線粒體和葉綠體的核糖體較小於真核生物80S核糖體;線粒體、葉綠體和原核生物的核糖體中只有5 SrRNA,而不少真核細胞的核糖體中存在58 SrRNA;線粒體RNA聚合酶可被原核細胞RNA聚合酶的抑制劑(如利福黴素)所抑制,但不被真核細胞RNA聚合酶的抑制劑(如放線菌素D)所抑制等。
  • Science|楊涵婷等人發現線粒體翻譯相關質量控制新體系
    責編 | 酶美核糖體產生蛋白質的翻譯過程可能受到各種因素的幹擾,例如mRNA損傷、特定tRNA不足或核糖體缺陷等。真核生物的線粒體中存在獨立的翻譯體系,人體的線粒體核糖體(mitoribosome)負責合成13個組成氧化磷酸化複合物的基本蛋白亞基。異常翻譯蛋白聚集物對線粒體功能也是有害的,會破壞向它們向所在的細胞提供化學能,並對某些神經元產生毒性從而導致神經病症例如阿爾茲海默病和帕金森氏病的產生【2】。
  • 線粒體和葉綠體
    此外,在鹼基比例、核背酸序列和基因結構特徵等方面,線粒體和葉綠體基因組也與細胞核基因組表現出顯著差異,而與原核生物極為相似。同時,線粒體和葉綠體具有自身的DNA聚合酶及RNA聚合酶,能獨立複製和轉錄。② 線粒體和葉綠體具備獨立、完整的蛋白質合成系統。線粒體和葉綠體的蛋白質合成機制類似於細菌,而有別於真核生物。
  • 線粒體動力學與抗腫瘤先天免疫應答
    線粒體在免疫細胞中的功能主要包括三點:1. 線粒體產生的ATP和ROS在應對細胞損傷,病原菌引起的感染中具有重要作用(Junger, 2011; West and Shadel et al., 2011; Sena and Li et al., 2013);2.
  • 初中生物知識點梳理之線粒體和葉綠體是細胞中兩種能量轉換器
    線粒體主要功能     能量轉化     線粒體是真核生物進行氧化代謝的部位,是糖類、脂肪和胺基酸最終氧化釋放能量的場所。線粒體負責的最終氧化的共同途徑是三羧酸循環與氧化磷酸化,分別對應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階段。
  • 線粒體生物學團隊研發出RNA幹擾在線粒體中的應用(mitoRNAi)
    2020年8月17日,《Cell Research》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核酸重點實驗室線粒體生物學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Active RNA interference in mitochondria」。
  • 浙大學者揭示腦卒中神經元線粒體自噬新規律
    腦供血不足導致的神經元損傷是造成腦卒中腦損傷的主要原因之一。神經元好比人體的「指揮官」,它的損傷將造成人體功能的紊亂,最終可能導致殘疾或死亡。而神經元是形態極其特殊的一類細胞,它的胞體延伸出許多突起,其中最長的一條被稱為「軸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