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數億國資流失揭秘

2020-12-25 騰訊網

在依棉改制案件中,《法治周末》記者了解到,保定市原副市長周立柱因為玩忽職守罪被指控,目前一審尚未判決,保定市國資委原主任孫新強因為籤訂合同失職被騙罪被指控,目前尚未判決

價值4.3億元的國有資產,竟被政府批准、外商以「零資產」收購。當年河北省保定市的老牌國企保定依棉集團改制到底隱藏著什麼驚人黑幕。

7月7日至8日,隨著原依棉集團董事長汪利娟和外方收購公司負責人朱之霖等4人的同堂受審,真相呼之欲出

法治周末記者 辛紅

紅磚結構的老房子、三兩個拉家常的老人、標著「幾廠」宿舍的安靜小區,走在河北省保定市國企依棉集團旁邊的家屬區裡,會有些恍惚,仿佛時間回到上個世紀的八九十年代。

與依棉集團一路之隔,是位於保定的另一家大型國有企業、同時也是央企的中國樂凱膠片集團。

一個是紡織企業,一個是膠片企業,在面臨著同樣慘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一個與柯達集團合資,成功保住品牌,一個在引進外資的過程中,轟然倒下。

在依棉改制案件中,高官、高管全被拉下馬,這也是目前國內首例因為改制決策而被追究官員責任的案例。

在保定市中級人民法院,7月7日從早上8點半至夜裡近12點,7月8日從早上9點至晚上9點,兩天高負荷的庭審或許為這起驚人的國資流失案梳理了大致的脈絡:4.3億元的依棉集團國有資產是如何被「騙取」的?

曾經的同窗好友

站在被告人席上的朱之霖、汪利娟、馬小林、程健4人,都有著深厚的教育背景和商業經歷。

1999年至2000年,4人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學習期間認識,當時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是中國最火的工商管理學院。朱之霖時任香港上市公司中策集團公司大中華區副總裁,汪利娟則是依棉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黨委書記「三駕馬車」「一肩挑」。

此後,因中策集團公司發生股權變化,朱之霖離開該公司,到加拿大大都會集團擔任高管。

2002年,因朱之霖在中策集團公司工作期間對資本運營及企業的兼併與收購業務熟悉、有操作境外上市融資經驗,汪利娟、馬小林、程健找到朱之霖,商量合作收購依棉集團。

2004年1月15日,ASSOLIMITED(虛構名字為香港亞紡企業有限公司)與依棉集團籤訂整體收購協議,零資產收購國有依棉集團。

2004年2月,雙方又籤訂補充協議,確認企業的轉讓價格為2.02億元,但出讓收入要按照保定市政府規定,對5000多名離退休人員和近1萬名在職員工進行安置,也就是說,收購方可以不支付2億多元的對價,但是要安置好職工,承擔企業債務。

國有企業保定依棉集團從此改制為外商獨資企業———保定依棉集團有限公司。朱之霖擔任董事長,汪利娟擔任公司董事和總經理。

庭審中,《法治周末》記者注意到,4人在質證中或有分歧,或有贊同,但始終沒有互相指責的局面。

零出資

改制為何會被指控為合同詐騙呢?

檢察院認為,4人多次預謀後商定在不出資的情況下收購依棉集團,ASSOLIM-

ITED是朱之霖在香港駿輝會計秘書公司購買的空殼公司,這個公司註冊在英屬維京群島,無辦公場所、無員工、無資金、無經營,香港亞紡企業有限公司是ASSOLIMITED虛構的中文名稱。4人謊稱香港亞紡是中策集團公司的子公司,冒用中策集團的名義收購,汪利娟則大力宣傳中策集團公司將對依棉集團收購。

此後,4人又採取由朱之霖虛假中止談判等手段,誘使雙方籤訂合同,並在合同書中將中策集團改為中國策略投資公司。朱之霖還謊稱麗星投資有限公司是香港亞紡的母公司,偽造了麗星公司5000萬美元的存款餘額證明和資金證明。

4人還通過串通投標的手段,致使競標流拍,使出讓方將出讓價降至與受讓價相接近,最終形成「零收購」。

因此,檢察院認為,4人不出資便騙取了依棉集團的所有權,價值為4.3億元。

對於檢察院的指控,汪利娟辯稱不是詐騙。她至今也認為香港亞紡公司有實力收購。

法庭上出示的書證顯示,在給政府的報告中,既有中國策略投資公司的名稱,也有中策集團的名稱,而且,中策集團的確曾公告過要收購香港亞紡公司包括其旗下的依棉集團。

法庭辯論階段,被告人的辯護人認為,4人不構成合同詐騙,因為沒有冒用中策集團的名義,籤訂合同的是ASSOLIM-ITED。而且,依棉改制後曾經引進過中紡工貿公司建立新廠,與中紡工貿籤合同的也是香港亞紡公司,亞紡的資料,在收購時,政府、國資委都審過,申請外匯帳戶時相關部門也都審核過,亞紡不是虛構的。

對於檢察院指控的5000萬美元虛假資金擔保,朱之霖表示,當時並不知道是假的,後來發現有假還與麗星公司的總經理李學翰打官司。汪利娟也是在庭上才知道資金證明是假的。

另外,在投標階段中,除了ASSOLIM-ITED之外,還有一家寧波的公司參與。檢察院指控4人串通投標,汪利娟辯稱,寧波那家公司的確是對依棉集團感興趣,價格若合適,是想買的。

懸殊的評估

跟任何一家國企改制一樣,評估值不僅是收購時能否改制成功的關鍵,也是事後許多改制當事人被追究責任的關鍵。

根據檢察院的指控,朱之霖、汪利娟4人不出資即佔有了依棉集團4.3億元的資產,為何前後相差懸殊呢?

據悉,兩個評估結果一個用的是重置成本法,一個是成本加和法。方法不同,結果完全不同。

庭審中,汪利娟反問,去新疆採購棉花,一年被騙兩千萬元是怎麼評估的?程健也反問,北京分公司的資產是如何掛帳的?評估機構的人員皆沒有給出回答。

據悉,土地的評估,一個是在允許範圍的最下線,一個是允許範圍的中間值,這一項兩者就差了七八千萬元。

訊問人員首次出庭作證

在依棉集團改制案件的審理中,還有一個焦點問題:是否存在刑訊逼供的問題。

《法治周末》記者了解到,以往,庭審中碰到被告人提出被刑訊逼供,法官通常打斷其發言,有的法官會表示庭後要求公訴機關查證。

依棉集團案件第一天審理中,就是否存在刑訊逼供,相關訊問人員出庭作證,這也是今年5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發布證據新規後,訊問人員首次出庭作證。

這個證據新規就是《關於辦理死刑案件審查判斷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和《關於辦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新規明確以刑訊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證據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同時還規定,訊問人員應當出庭作證。控辯雙方可以就審判前供述取得的合法性問題進行質證、辯論。

據悉,訊問人員庭上表示,取證是合法的,沒有刑訊逼供。

沉重的職工安置

在外商收購依棉集團和改制後的依棉集團公司引進中紡工貿過程中,職工的安置一直是最關鍵也是最沉重的問題。

依棉集團改制案發緣於2009年4月,上千名職工集體步行到北京上訪,原因是職工的養老保險和公積金、經濟補償金被拖欠。當年4月,汪利娟便被控制。

庭審中,公訴人出具證據顯示,職工確實被拖欠養老保險和公積金4000多萬元,離退休人員被拖欠1600多萬元。

對於職工的集體上訪,庭上,汪利娟有不一樣的看法。她說,事實上,職工大面積上訪在2003年與外商談判期間就出現過。當時職工指著她說,「我們一磚一瓦建起的依棉集團,你怎麼賣給資本家了?」甚至有的職工與她有肢體上的衝突。「所以,儘管管理層做了很多工作,仍不能避免(職工上訪)」。

改制後,因為外匯資金進不來,為了安置職工,依棉集團賣了幾次地,土地款除了安置職工外,還用於償還銀行貸款和企業正常生產經營。

汪利娟說,「國有企業的冗員負擔很重,一般也就需要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人即可」。

此後,引進中紡工貿時,雖然又安置了2000多名職工,仍有1000多名員工安置不了。

改制的代價

作為一個大型國企的掌門人,出現在法庭上的汪利娟一點也不強勢。46歲的她隨意挽著頭髮,說話語氣很柔和、平靜,人看起來比照片上消瘦許多,走起路來有點一瘸一拐。

汪利娟此次被訴的是5個罪名,除了合同詐騙罪外,還有國有公司濫用職權罪、國有公司人員失職罪、貪汙罪和挪用公款罪。

國有公司濫用職權罪指控的是,汪利娟沒有經過董事會和保定市國資局的同意,就借給依棉集團北京服裝分公司資金5000多萬元,事後給國家造成損失3000多萬元。此外,還違反財政部規定以借款的形式給北京的兩家子公司,共造成500多萬元的損失。

汪利娟辯稱,這幾家公司的投入都沒到回報期,借款都有董事會的決議,有據可查。

在前兩項罪名的審理中,雖然語氣疲憊,但她都能平靜地回答問題,但在審理國有公司人員失職罪時,她突然開始落淚。

這項罪名指控她嚴重不負責任,在明知未申請到國內發行刊號的情況下,過於自信,貿然決定與法國加魯公司籤訂購買《魅力》雜誌版權合同,並支付版權費,造成150萬元的損失。

北京服裝分公司和《魅力》雜誌事實上都是她向高端產品轉型押的「寶」。她說:「依棉集團不能停下來。雖然我知道投資會有損失,但仍要投出去,因為不投而停下來的話,依棉集團的損失將會更大。」

她說改制之前曾跑過全國很多改制企業,看到不少人被追究責任,但是按照政府的要求,為了完成改制任務,她從來都沒有考慮這些。若考慮個人利益,她不會冒這麼大的風險。

當公訴人給她念馬恩華廠長說「依棉集團即使停工兩三年,也沒問題」時,汪利娟又控制不住地哭了。

她說:「我不知道這是馬廠長什麼時候說的話。我從1996年接手依棉集團後,1998年紡織企業就開始全面虧損,很多紡織企業開始停工。我曾經有過多次從政的機會,但我都放棄了。因為當年我對馬恩華廠長承諾過,我要讓依棉活下去,這是我作為一個國有企業經理人的責任,也是我必須承擔的沉甸甸的責任。」

此後,在審理貪汙罪時,她再次情緒失控。審判長告訴她:「我們理解你的心情,但請你控制情緒。」

貪汙罪指控的是她在改制時隱匿帳外資金26萬元和小金庫6000美元,改制後,這部分錢給了外資企業使用。

汪利娟辯稱:「小金庫是歷史問題,從接手時就有。帳外資金和小金庫的錢90%是用來給中高層發績效工資的。改制前後,這個工資一直是拖欠的。小金庫的錢,管理層都知道,不經過我的籤字,管理層其他人員也可以用。」

在5項罪名中,她唯一承認的是一筆給個人50萬元的借款,這筆款項有沒有借條,她說記不清了。

因為汪利娟身體原因,第二天下午的庭審一度休庭。

政府責任不容推脫

在依棉改制案件中,《法治周末》記者了解到,保定市原副市長周立柱因為玩忽職守罪被指控,目前一審尚未判決,保定市國資委原主任孫新強因為籤訂合同失職被騙罪被指控,目前也尚未有判決。

公訴人在法庭上表示,依棉上訪事件發生後,政府先後拿出5000多萬元解決職工問題。但知情人士告訴《法治周末》記者,政府在依棉集團改制過程中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據悉,外商收購雖然獲得了政府批准辦理營業執照,並每年都進行年檢,但一直沒有得到商務部的批准,沒有通過國家外匯管理局的批准辦理外匯帳戶。

2004年,香港亞紡公司在與上市公司中策集團談判時,對方派出會計師和律師做盡職調查,認為香港亞紡收購依棉集團沒有經過批准,是不合法的。朱之霖知道後,立即寫辭呈,表示董事長不幹了,此後,再沒有到過依棉集團。

兩年後,政府告訴朱之霖,收購是合法的,你繼續做吧。此後,香港亞紡引進了中紡工貿。

取得了營業執照是否就表示收購完成?

熟悉外商投資併購法律的朱之霖庭上稱:「根據外國投資者併購境內企業暫行規定,設立外商投資企業,外國投資者應當在營業執照頒發之日起3個月內支付全部對價。特殊情況經過批准,可以1年內付清全部對價。外匯資金進不來,支付不了對價,換句話說,我就從來沒有擁有過依棉集團。土地出售、安置職工等還是要向國資委和政府匯報,外商根本做不了主。」

■連結

依棉集團是有著50多年歷史的老國企,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企業曾輝煌一時。

2003年,依棉集團與註冊在英屬維京群島的亞紡公司達成併購協議,以零對價將100%股權出讓,通過「整體打包出售」的方式,由亞紡公司整體併購,企業從國有企業轉為外商獨資企業。

據職工反映,改制之時,依棉集團管理層描繪了很美好的未來:分離優質資產實現海外上市,並以依棉為平臺,併購3至5家國內紡織企業,爭取5年內使年銷售額達到15億元,把依棉打造成中國紡織業的「旗艦」企業。

管理層還一再保證,「外資企業會像我們原來國有企業那樣,繼續繳納員工『五險一金』,外資企業如果不承認這一條,我們根本就不能同他談。這在合同書中已經確定下來了,請大家放心。」

但5年過去後,職工發現,工資條上雖然顯示著養老保險、公積金個人應繳部分按月正常繳納,但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查詢,自2004年4月起企業並沒有給職工繳納公積金,2004年起,職工也從未收到過養老保險繳納回執單。

除了養老保險和公積金外,職工還一直被拖欠經濟補償金,併購後三年內累計投入約5000萬美元的承諾也沒落實,更讓職工擔心的是,還可能面臨著大批裁員的問題。

2009年3月底,數千名員工集體步行到北京「旅遊」。2009年4月,汪利娟被停職,隨後因涉嫌國有公司人員濫用職權罪被逮捕。

相關焦點

  • 國企老領導熱議「國資流失」:怕告狀拖累改革
    在今年兩會上,劉明康、傅成玉、奚國華……這些曾擔任過大型國企董事長的「老領導」們,更願意說的是自己對「國資流失」質疑的思考。  「有的國企,把一些自己管不好的『壞資產』『爛資產』也抓在手上不敢賣,不敢盤活,一盤活就害怕別人告狀說這是『國有資產流失』。這個帽子可不小。」全國政協委員、銀監會原主席劉明康這樣說。
  • 雲南白藥股權糾紛案開庭 國資流失概念待界定
    又因涉及民營企業收購國企股份引發的「國有資產流失」概念界定話題,引發各界關注。  背景  22億合同等候800天遭否決  根據云南白藥(000538,SZ)2009年9月12日的公告,其股東雲南紅塔集團與陳發樹於2009年9月10日籤訂《股份轉讓協議》(以下簡稱協議),雲南紅塔將其持有的全部雲南白藥國有股(無限售流通股股份)6581.3912萬股(佔雲南白藥總股本的12.32%
  • 上海國資改革大方向不變 三大問題有待正本清源(組圖)
    據接近上海國資委一人士表示,目前上海國資委正在展開一場「整風運動」,在保持穩定的基礎上,全面總結國資委成立三年來的工作,肯定成績,找出問題,最終目的是積極穩妥地推進國資改革。  證券化目標不變  錦江集團赴港上市終於塵埃落定,11月30日將在香港公開招股,下月中旬掛牌交易,初步計劃發行11億股H股,募集資金23.4億港元。
  • 數夢工場B輪融資6億元 繼阿里入股後又獲浙江國資投資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數夢工場宣布完成B輪六億元融資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今日(9月26日),在杭州舉辦的「數據價值之路」技術峰會上,杭州數夢工場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數夢工場)宣布完成了6億元B輪融資。據了解,數夢工場創立於2015年3月,聚焦大數據行業,定位於新型網際網路平臺開發和服務。2017年6月,數夢工場獲A輪融資,獲得阿里巴巴集團、銀杏谷資本和光大實業資本等投資,估值10億美元。而此次B輪融資後,公司估值達15億美元。而此次6億元的B輪融資是由浙江省國企改革發展基金和浙商創投聯合主投。
  • 虛增7億營收被罰177萬,新綸科技:銀川國資入主有利投資者索賠
    處罰落地將加快銀川國資入主腳步,這有望緩解上市公司和實控人資金緊張問題。三年造假被罰177萬元新綸科技5月24日晚公告,公司於5月21日收到證監會下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此前,新綸科技已於4月10日收到《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
  • 廣東混改現場吸金376.6億 國資「裸退」江南果菜批發市場
    江南果菜批發市場轉讓全部國有股權  廣州江南果菜批發市場經營有限公司屬於有國營股份參股的民營企業,廣州國資持有30%的股權。羊城晚報記者了解到,江南果菜批發市場佔地40萬平方米,2009年果菜交易量43.1億公斤,交易額達到176億元,每天成交量達1200萬公斤,果菜交易量佔廣州市80%,進口水果交易量佔全國進口水果的85%左右,是全國最大的果菜批發市場,果、蔬交易量穩居全國第一。目前,該公司正在積極籌備上市IPO。
  • 浙江現巨無霸國資上市公司:子公司淨利2700億?
    老頑童周伯通有神功「左右手互搏」,浙江有一家國資的上市公司,年底將近面對發愁的業績,玩起了「左右手互換」。公告還忙中出錯,數據差點驚掉人下巴,不過上市公司自己到現在都沒有發現,不知是心大還是心不在焉還是無所謂。
  • 南昌國資4.9億入股歐菲光子公司
    近日,歐菲光南昌子公司通過增資方式引入南昌當地國資。此外,歐菲光還搭上了深圳國資平臺,其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與深圳市投控資本有限公司(下稱「深圳資本」)籤署了《合作框架協議》。    本地國資入股歐菲光南昌子公司    據歐菲光公告披露,公司已向南昌歐菲華光增資2.1億元人民幣,並收到南昌高投建築向南昌歐菲華光的增資款4.9億元人民幣。    增資完成後,歐菲光持有南昌歐菲華光50.925%的股權,深圳歐菲創新持有南昌歐菲華光0.147%的股權,南昌高投建築持有南昌歐菲華光48.928%的股權。
  • 10億人沒喝過,卻被國資相中估值百億
    一個10億人沒喝過的民族飲料,像楊超越般錦鯉附體,被國資相中估值百億欲衝擊A股上市?近日,天地壹號創始人、江湖人稱北大豬肉佬的陳生正式宣布公司3.16億融資消息。「雖然10億人沒喝過,但也代表了市場潛力極大,從投資角度,以超百億估值融資天地壹號,一點都不貴。」另外,報導中陳生透露,完成融資後,天地壹號還將堅持自己的穩健運營戰略。「商業波詭雲譎、變化很大,但我們一直都堅持穩健發展。做企業生存第一、發展第二。等到你積累到成為頭部企業之後,隨時都會發生質變。」
  • 京東停用申通發貨;蛋殼公寓回應CEO涉6億國資被查;甲骨文競購Tik...
    京東停用申通發貨;蛋殼公寓回應CEO涉6億國資被查;甲骨文競購TikTok美國業務;特斯拉武漢車主成功提車...8月18日,南方周末發布報導《 蛋殼公寓 CEO 被調查,事涉六億國資 》稱:蛋殼公寓 CEO 高靖被調查一事疑似涉及到國有資產問題,蛋殼公寓與崑山國資委全資持有的崑山銀橋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合資成立的子公司操作流程不合規,銀橋控股投資的 6 億元國資存在流失風險。對此,蛋殼公寓回應表示,「 該報導嚴重不實。」
  • 【盤點】2019年度十大國資微新聞
    近日,《國資報告》聯合「國資小新」、國資委官方網站和多家主流媒體,從2019年公開發布的國企國資新聞中,整合、推薦了22個選項,參評【2019年度十大國資微新聞】。截至2019年12月31日,綜合各平臺投票及大數據分析,年度國資微新聞TOP10誕生。
  • 深度解讀萬億國資劃轉社保基金:為什麼?怎麼花?劃多少?
    不過,也有業內專家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 劃轉社保的國資,其收益主要來自股權分紅。國企效益年度間有變動,國企分紅狀況也存較大差異,國資劃轉社保帶來的年度收益不好測算。人社部數據顯示,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可支付月數逐年下降,2016年全國平均可支付月數為17.2個月,比2015年下降0.5個月。其中,可支付月數不足10月的地區較2015年增加2個。公共財政補貼力度在逐年提高。
  • 兩大股東合計轉讓1.2億股權 蘇州國資成長江健康第三大股東
    財聯社(南京,記者 賈曉寧)訊,12月20日晚,長江健康(002435.SZ)發布公告稱,公司第三大股東楊樹恆康與第四大股東楊樹創業,在12月18日與蘇上健康籤訂《股份轉讓協議》,兩家股東分別向書上健康轉讓 4025.5萬股和7929.5萬股,合計1.2億股
  • ...運作生變:藏格控股280億收購壓縮至91.8億 西藏國資中途退出 |...
    新京報快訊(記者 趙毅波)引發市場轟動的藏格控股280億重組發生重大調整。新京報記者發現,在交易方案變化後,西藏地方國資退出了這一重組。工商資料顯示,藏格投資系肖永明旗下,而西藏中勝礦業有限公司的控股股東為王平,藏格投資與中勝礦業構成一致行動人。
  • 國資入局北大破產校企背後:實控人是如何搞垮北大未名的
    2015年8月,未名集團與河北秦皇島北戴河新區共同出資3億元,合作開發北戴河生命健康產業創新示範區內的國際健康城。據其工作人員反映:該項目已建成,內部主要有生殖醫學中心、細胞製備中心、健康管理中心等,可是偌大的健康城裡,幾乎每天都是空空蕩蕩,來諮詢或是合作的人寥寥無幾。
  • 河北聯合大學改名華北理工大學 揭秘校名的深度內涵
    揭秘大學名稱深度內涵【華北理工大學】大學名稱究竟有何原因和含義呢?大致可以歸為以下幾點:一是根據大學的優勢專業或學科起名。比如,清華大學就人稱「水木清華」,源於其超強的土建專業;二是突出地理位置。比如北京大學,前身叫燕京大學,後才改名北京大學;三是地理位置和行業相結合,比如說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北郵北航北電等等。
  • 深圳國資再出手 麥捷科技有望變身國企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陳燕青   深圳國資入股上市公司再下一城。麥捷科技3日午間,遠致富海2日與公司控股股東動能東方籤訂股權轉讓協議。
  • 青島國資20億投資每日優鮮,殺入巨頭雲集的「買菜」市場
    繼去年144億投資奇瑞後,青島資本領域再有大動作。12月9日,青島國信、陽光創投、青島市政府引導基金組成聯合投資主體,向每日優鮮戰略投資20億元。今年7月,每日優鮮獲得新一輪 4.95億美元融資。該筆融資由中金資本旗下基金領投,聯合出資方包括工銀國際、騰訊、阿布達比資本集團、蘇州常熟政府產業基金、Tiger Global、高盛資產管理旗下基金及其他數家機構。
  • 貴州國資劃轉或再套現近千億
    這是貴州國資第二次劃轉茅臺股份,也是繼去年以來的第二次。 此刻,貴州茅臺市值近2.3萬億,對於地方國資股東來說,茅臺不僅是一塊優質資產,更是能夠通過變現紓解地方資金壓力的最優解。
  • 亞洲冰川將流失1/3 恐影響數百萬人
    據英媒報導,一項研究顯示,即便各國正努力將全球溫度的升高幅度控制在比工業化前高出1.5攝氏度,但到本世紀末,亞洲山區冰川依然將因全球變暖流失至少1/3,這將給數百萬以此作為水源的民眾帶來影響。根據研究,若全球溫度上升高於1.5攝氏度,亞洲冰川在本世紀末可能還會流失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