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註:本文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關於第一個人是怎麼來的,不同的文化中有著不同的解釋。基督教認為,第一個人是由上帝創造的,而且是個男人,名叫亞當;世界上第二個人是上帝用亞當的肋骨創造的,名叫夏娃。不過在我國神話中,第一個人是由女媧創造的。
這種解釋人類出現的理論,被稱為神創論。
但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知道,神創論已經被淘汰了,目前的主流假說是進化論,而人類的由來,也是生物一點一點進化而來的。
哺乳動物的崛起
早在1億年前,人類的遠古祖先就已經出現,此時人類和老鼠還擁有著共同祖先。由於當時上地球主要生態位被恐龍統治,以至於可供人類遠古祖先生存的空間有限。由於恐龍高大的身體,以及它們搶佔了水陸空多種生態位,使得當時的哺乳動物在演化時只能儘可能讓自己體型變小,原因是因為體型變大很容易成為恐龍的晚餐。
除此之外,哺乳動物還只能以夜棲的方式生存,並且依靠打洞或者在樹上謀生,生活可謂是一片艱難。
就在哺乳動物以為一輩子都要籠罩在恐龍的陰影之下時,此時一顆直徑10公裡大小的小行星撞擊了地球,撞擊產生的衝擊力引發了地球地震、海嘯、火山爆發等一系列災難,災難過去地球環境突變,溫度開始變得寒冷了起來,使得大量植被要麼直接死亡,要麼生長速度受限。
植物是生物鏈的根基,由於恐龍體型較大,使得它們對植被的需求量也較大,當植物大量死亡時,以植物為生的恐龍也大量滅絕。
而哺乳動物由於體型較小,對食物需求有限,而且哺乳動物食性非常雜,不僅能夠以植物為食,還會吃昆蟲以及小型的生物,所以它們才能熬過那場大滅絕,並在之後的幾千萬年裡繁衍壯大。
靈長類動物的演化
隨著恐龍的滅絕,地球上空出了大量的生態位,而靈長類動物則是佔據樹上生態位的一支。其中孕育人類的靈長類則是生活在非洲的一支。
我們知道,地球內部有地熱,使得地球板塊會逐漸發生漂移。由於地勢運動,地球上出現了許多山脈、高原等。非洲高原就是這樣逐漸形成的,在非洲高原形成之前,來自海洋的水汽還能夠攀升到非洲地區,但由於當地的地勢變高,使得當地的水汽逐漸減少。再加上非洲高原不斷漂移,使得地理位置剛好位於熱帶草原氣候區域,以至於這裡的森林逐漸褪去。
生活在樹上的靈長類由於地盤變小,以至於有一些靈長類動物不得不下地生活,並且在之後的歲月中,逐漸演化出了直立行走的特徵。
直立行走有助於人類瞭望得更遠,而且直立行走可以減少人類的能量消耗,能夠讓人類走得更遠,尋找到更多的食物,使得人類更容易適宜地球環境。
在過去,人類不僅僅會挖掘植物根莖,以及摘取植物果實,其實人類還是一個機會主義者,不過留給它們的生物遺骸往往沒有多少肉類,只有骨頭中的一些骨髓以及附著在骨頭上的一些腐肉。
骨髓以及腐肉中含有的能量遠比植物要多得多,而且非常容易消化,不需要較長的腸道。其實,較長的腸道也會佔用大量的能量,當人類的腸道變短時,使得人類有一部分能量富餘了出來,可以用於其他器官的發育,而大腦就在這裡時候不斷膨大了起來。
其實我們要知道,之所以其他動物的大腦沒有膨大,是因為腦容量變大並不是一件好事,原因是因為大腦的耗能非常高,約佔人體體積2%的大腦,消耗了人體20%的能量。所以大多數動物對大腦的要求是夠用就好。
人類的出現
按照古人類學家對人和猿的定義:腦容量超過750毫升的是人,反之則是猿,那麼滿足該條件的第一個人種是能人,它們也是人屬中的第一個人。可能很多人會問,為什麼在人類演化時,人和猿沒有生殖隔離,其實是因為當時它們並沒有分界線,還屬於同一物種。
只不過此時的能人還較弱,不僅不會使用火和工具,甚至它們還有天敵。之後人類的大腦進一步膨大,並且為了適應環境,不斷演化出各種人種,比如:直立人種,匠人,海森堡人,北京猿人等。
然而這些人種由於各種原因都滅絕了,只有智人成功適應了地球環境,現如今的所有人類都是智人。
以上這些就是人類的由來,看完你會發現,雖然從理論上講,應該存在第一個「人」,但實際上當時人和猿的分界線沒那麼明顯,以至於我們無法找到第一個人究竟是誰,更無法知道第一個人是男是女。
不過從生物學角度來看,追究第一個人究竟是誰,以及是男是女並沒有什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