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藥品 明年起保健食品的包裝上要有這個變化

2020-12-11 中國食品網絡電視臺

明年起,「保健食品不是藥物,不能代替藥物治療疾病」警示用語區應當位於最小銷售包裝包裝物(容器)的主要展示版面,所佔面積不應小於其所在面的20%,使用黑體字印刷。

20日,市場監管總局官網發布,為指導保健食品警示用語標註,使消費者更易於區分保健食品與普通食品、藥品,引導消費者理性消費,市場監管總局組織編制的《保健食品標註警示用語指南》正式發布,自2020年1月1日起實施。

警示用語必須黑體字印刷

按照該《指南》,保健食品標籤設置警示用語區及警示用語。警示用語區位於最小銷售包裝包裝物(容器)的主要展示版面,所佔面積不應小於其所在面的20%。警示用語區內文字與警示用語區背景有明顯色差。警示用語使用黑體字印刷,包括以下內容:「保健食品不是藥物,不能代替藥物治療疾病。」

且當主要展示版面的表面積大於或等於100平方釐米時,字體高度不小於6.0毫米。當主要展示版面的表面積小於100平方釐米時,警示用語字體最小高度按照上述規定等比例變化。

保質期必須採用雷射蝕刻

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指南》明確要求保健食品在產品最小銷售包裝(容器)外明顯位置清晰標註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如果日期標註採用「見包裝物某部位」的形式,應當準確標註所在包裝物的具體部位。

日期標註應當與所在位置的背景色形成鮮明對比,易於識別,採用雷射蝕刻方式進行標註的除外。日期標註不得另外加貼、補印或者篡改;多層包裝的單件保健食品以與食品直接接觸的內包裝的完成時間為生產日期;當同一預包裝內含有多個單件食品時,外包裝上標註各單件食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按年、月、日的順序標註日期。日期中年、月、日可用空格、斜線、連字符、句點等符號分隔,或者不用分隔符。年代號應當使用4位數字標註,月、日應當分別使用2位數字標註。保質期的標註使用「保質期至××××年××月××日」的方式描述。

投訴電話與「保健功能」字體一致

《指南》還要求,保健食品標籤標註投訴服務電話、服務時段等信息。投訴服務電話字體與「保健功能」的字體一致。保健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保證在承諾的服務時段內接聽、處理消費者投訴、舉報,並記錄、保存相關服務信息至少2年。

此外,保健食品經營者在經營保健食品的場所、網絡平臺等顯要位置標註「保健食品不是藥物,不能代替藥物治療疾病」等消費提示信息,引導消費者理性消費。

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孫梅君表示,制定《保健食品標註警示用語指南》,最樸素的想法,就是努力解決人民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孫梅君指出,保健食品不是藥品、不能治病。但有的推銷人員常常「忽悠」消費者,有的甚至把保健食品吹成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坑老騙老。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企業在標籤上標註的提示信息不醒目,警示作用不強烈,有的不仔細查看很難發現、很難注意,給虛假宣傳、消費欺詐留下可乘之機。因此,我們針對人民群眾感到擔心、揪心的問題,對標籤標識進行規範,對企業如何標註警示用語進行指導。

一方面,是為了督促企業履行主體責任。食品安全信息具有典型的不對稱性,在《食品安全法》中明確規定,生產經營者對其提供的標籤內容負責,保健食品的標籤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內容應當真實,標註應當清晰、明顯。在標籤上標註警示用語,展現的是企業對產品真實信息的自我聲明,體現的是企業對主體責任的自我承諾,有利於強化食品行業誠信自律意識。

另一方面,是為了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真實信息的權利。在標籤警示區的醒目位置,標註「保健食品不是藥物,不能代替藥物治療疾病」警示用語,是保護消費者知情權的重要體現,也是對企業生產經營行為的廣泛監督,有利於形成抵制虛假宣傳、防止消費欺詐的長效機制。

相關焦點

  • 保健品、保健食品和藥品,傻傻分不清?
    處方藥簡稱為Rx,非處方藥簡稱OTC處方藥是需要執業醫師或者助理執業醫師的處方才能獲得的藥品,並且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而非處方藥則不需要醫生或者其他醫療專業人員開具處方就可以購買的藥品。非處方藥在藥品包裝上會有OTC標誌。處方藥一般屬於以下情況:1.
  • 明年起,保健品上必須大寫加粗這幾個字!提醒父母認準了…
    來源:央視財經現在市面上充斥著形形色色的保健品,為了賣出高價,一些廠商把保健品吹得神乎其神,這也讓不少老年人深信保健品功效,甚至當藥品購買。近日,市場監管總局正式發布《保健食品標註警示用語指南》,明年起全國所有保健食品須醒目標明:保健食品不是藥物,不能代替藥物治療疾病!
  • 【食品安全】普通食品、保健食品、保健品、藥品之間有什麼區別?
    【食品安全】普通食品、保健食品、保健品、藥品之間有什麼區別?、保健品、藥品之間有什麼區別?04藥品在醫生的指導下,用來治療患病者相應的疾病的,有一定的副作用,在服用量上必須嚴格的控制,不能長期服用。
  • 明年起,保健品沒這幾個字,千萬不要買!
    對於保健品,大家都不陌生,大到高檔商場,小到街邊小巷,都有它們的影子。為了賣出高價,一些廠商把保健品吹得神乎其神,這也讓不少老年人深信保健品功效,甚至當藥品購買國家出手了!市場監管總局正式發布《保健食品標註警示用語指南》,2020年起全國所有保健食品須醒目標明:保健食品不是藥物,不能代替藥物治療疾病!
  • 鈣也分藥品和保健品?給寶寶補鈣,買哪種更好?
    保健品,顧名思義是保護健康的產品,買保健品本質上是一種健康行為。說到保健品,我們可能就會聯想到大爺大媽被忽悠購買的一大堆「包治百病」的保健品。實際上,生活中很多補充劑,比如鈣、鐵、維生素等不全是藥品,也有的是保健品(以下文章主要講保健食品)。比如我們去藥店買的部分魚油、鈣片、葡萄籽精華等。
  • 明年1月1日起保健食品包裝上須提示「不是藥物」
    保健食品包裝上須提示「不是藥物」 明年1月1日起,保健食品生產日期及保質期應規範標註 8月20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對外發布《保健食品標註警示用語指南》。根據《指南》要求,2020年1月1日起,保健食品應在最小銷售包裝設置警示用語區及警示用語「保健食品不是藥物,不能代替藥物治療疾病。」而產品的生產日期、保質期的標註方式和規範等方面,也做出了相應要求。 三湘都市報記者注意到,較此前實行的《保健食品管理辦法》中對保健食品不能與藥品等同的相關提示語的要求,此次發布的《指南》作出了多方面更加詳細的規定。
  • 藥品,保健食品,從包裝上你分得清嗎?
    今天幫媽媽買藥,卻買成了保健食品,被她數落了一頓。說我連藥品和保健食品都分不清。它倆長得那麼像,誰能告訴我該怎麼分?不著急不著急,藥品和保健食品在包裝上有明顯的區別,咱們一一來看:NO.1 標識:保健食品標識為天藍色圖案,圖標下半部分有「保健食品」字樣,即俗稱的「小藍帽」。若是藥品,非處方藥的藥盒上標有「OTC」標識,而處方藥必須拿著醫師開的處方才能買到。
  • 磷蝦油保健品治百病不可信 尚未獲批保健食品
    在一些宣傳資料中,「南極磷蝦油保健品」被包裝為包治百病:能提高免疫力、延緩衰老、促進關節的靈活和健康、降血脂、降血糖……不過,國家食藥監總局日前發出消費提示,磷蝦油可在普通食品中使用,但不能代替藥品,不能宣傳疾病治療、預防作用;截至目前,食藥監總局未批准過含磷蝦油原料的保健食品。
  • 貴陽明年起按新規開展檢查 規範保健食品功能聲稱標識
    本報訊 12月21日,市市場監管局組織召開規範貴陽市保健食品生產企業保健食品功能聲稱標識工作會。  2018年2月13日,原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發布了《關於規範保健食品功能聲稱標識的公告》,明確了在未經人群食用評價的保健食品的標籤、說明書中增加「本品經動物實驗評價」字樣;已經批註經人群食用評價的保健食品保持原聲稱標識不變,涉及多項保健功能聲稱的保健食品應按實際情況分別進行聲稱,標清各聲稱是經動物實驗評價還是人群食用評價;不涉及動物實驗評價及人群食用評價情況的保持原聲稱標識不變。
  • 食品、藥品、保健食品……一篇文章告訴你到底有什麼區別?
    2017年之後,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頒發《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保健食品》(GB16740-2014),對保健食品定義進行兩點補充修改。這個修改定義明確提出,一是保健食品是「聲稱並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二是保健食品「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慢性危害」。
  • 保健食品不是藥品!警惕這27類虛假宣傳表述
    那麼,自己經常吃的所謂保健品到底算是食品還是藥品?它們所承諾的功效真的比看病開方還要神嗎?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又該怎樣鑑別保健品的真假好壞呢? 保健食品不是藥品 要想了解大家經常在市面上見到的保健品和食品、藥品分別是什麼關係,就要先搞清楚它的規範叫法。 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一份《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問答》。
  • 藥師告訴你:如何區分保健食品與藥品!
    因此,有些含中藥的保健品只能使用國家批准的可用於保健品的中藥飲片,不能含有毒性中藥飲片。國家批准可用於保健食品的中藥飲片目錄註:任何含有超出以上目錄中藥飲片成分的均為不合法的保健品!每個保健食品批准文號或備案號只能對應一個產品,如果消費者在市場上發現一個批准文號對應多個產品,務必要謹慎!消費者可以登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www.cfda.gov.cn)「數據查詢」欄目查詢產品的真實情況。
  • 面對衝擊,靚琦保健食品找尋國產保健品品牌新出路
    從若干年前起,美國NBTY、GNC健安喜、英國H&B等國外知名保健品企業及品牌就先後進入了中國市場,憑藉著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對本土保健品品牌造成了強烈的衝擊,面對與此,靚琦保健食品雖然身為一個年輕的保健品品牌,但還是致力於通過一系列努力,改變這種情況,生產出獲得人們認可的國產保健品,在亮相之初就備受矚目。
  • 關於保健食品、保健品,這篇文章說清楚了!(附防騙指南)
    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是長期存在的頑疾,受害的是一些老人、病人,社會反映強烈,廣大人民群眾深惡痛絕。近日曝光的權健事件再次折射出保健品市場的各種亂象。什麼是保健食品?它和藥品有什麼區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又該怎樣鑑別保健品的真假好壞呢?一起來了解!
  • 同樣是補鈣,為啥要分藥品和保健食品?我該買哪種?
    沒錯,很多補充劑如鈣、鐵、維生素都有藥品和保健食品之分,像醫院裡醫生開的補劑都是藥品,而你在某貓、某東、藥店裡買的絕大部分是保健食品。那麼,既然都是補劑,為什麼要分家?它們到底有什麼區別?但是狗狗也要提醒各位,雖然我們有保健食品作為助攻,能在短時間內彌補供應不足,但絕不能用它替代健康的飲食和習慣。大家還是要好好吃飯,規律作息。3.藥品和保健食品是否可以長期吃?
  • 涉嫌虛假宣傳誤導消費 10起藥品保健品器械被點名
    原標題:10起藥品保健品器械被點名   記者4月24日從權威部門獲悉,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日前通告了10起藥品保健品涉嫌虛假宣傳。專業人士提醒,購買該類商品要謹慎,並在醫生建議下使用相關藥品保健品,千萬別自己隨便購買及服用。
  • 「進口保健食品」高大上全靠包裝 主要成分是澱粉
    「進口保健食品」高大上全靠包裝 主要成分是澱粉 2015-10-27 13:57:19  曹縣張女士的婆婆看上一款價格不菲的進口高檔保健食品,張女士發現該保健品很可能存在問題,就不想購買,結果被婆婆抱怨是不孝。張女士無奈花8000元買了兩套保健品,結果老人吃後鬧起了肚子。
  • 保健食品竟是普通食品?12315警示:老年人謹防保健品銷售陷阱
    家人發現該產品包裝上說明只是含羊奶成份的普通食品,請求幫助。無獨有偶,段先生致電12315反映其70多歲的母親參加商家組織的「保健講座」,聽信「專家」宣傳「健爾康」系列保健食品可以治療心血管等相關疾病,購買了5000多元該產品。段先生回家發現該產品只是保健食品,不具有治療功效,要求商家退款無果,請求幫助。
  • 山西食品藥品檢驗所專家提醒:「小藍帽」不一定是正規保健品
    現場,不少市民向省食檢所專家諮詢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有關保健品、食品、藥品等方面的問題。保健品不是藥品,應諮詢醫生等專業人士合理選擇當前市場上的保健食品琳琅滿目,比如安利、蜂膠、無限極等等,如何確保購買到合格的保健品?
  • 去藥店買藥,保健品和藥品傻傻分不清楚?別急,教你1個實用妙招
    目前,國內大多數私人藥店不僅賣藥品,還賣保健品。藥品和保健品的根本區別在於:保健品沒有確切的治療作用,不能用作治療疾病,只具有保健功能。而藥品則是用於預防、治療、診斷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調節人的生理機能,並規定有適應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質。